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舊是從秦漢時期延續(xù)至今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萬里、守邊御敵的將士至今還沒有歸來。倘若還有像飛將軍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在,絕不會允許外敵南下越過陰山。

2、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之絕句課堂筆記

①主要內容:

《絕句》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前兩句勾畫背景,后兩句點染出春天大背景下的極富生機的生物,展示出生機盎然的春天圖畫?;ú莸挠南?、輕盈的燕子、交歡的鴛鴦,構成了一幅清麗自然的春圖。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②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創(chuàng)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之元日課堂筆記

①主要內容:

《元日》通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農歷正月初一(春節(jié))這一天的歡快情景。這首詩寫得輕松活潑,洋溢著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流露出了詩人在除舊迎新時的無比喜悅的心情。

②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4、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山行詩句翻譯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山行詩句翻譯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5、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我會寫:

寒hn(嚴寒、寒冷、寒來暑往)

徑jng(徑直、途徑、大相徑庭)

斜xi(斜線、斜坡、目不斜視)

霜shuāng(霜凍、風霜、霜期)

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

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

④沙場:戰(zhàn)場。

7、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雪梅課堂筆記

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雪梅課堂筆記

雪梅翻譯: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題:

《雪梅》這首詩寫法新穎別致,詩人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鑒賞

1、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詩人難以評判高下。首句運用擬人手法,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早春梅花與雪花之美。

2、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概括寫出了梅與雪的不同特點。這兩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才是正理。

8、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課堂筆記之課外拓展

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課堂筆記之課外拓展

描寫秋天景色的四字詞語:

秋雨綿綿 秋風習習 秋高氣爽秋色宜人一葉知秋

與梅花有關的四字詞語:

暗香疏影 驛寄梅花 傲雪凌霜 雪胎梅骨 不畏嚴寒

有關梅花和雪花的詩句: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二首》

4.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5.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9、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夏日絕句課堂筆記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夏日絕句課堂筆記知識點

夏日絕句詩意: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是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夏日絕句主題:

《夏日絕句》這首詩借古諷今,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生的行徑,表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夏日絕句鑒賞:

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提出生當作人杰,表達了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的愿望;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詩的后兩句用了一個典故:秦末,項羽與劉邦爭天下。劉邦的主將韓信于垓下設下埋伏,項羽殺出重圍,敗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他回江東重振旗鼓,東山再起。項羽自覺羞愧難當,無顏見江東父老,終不肯渡江,遂拔劍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頌了項羽寧死不屈的高貴氣節(jié),又不著痕跡地痛斥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拋棄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軟弱行徑。

10、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出塞課堂筆記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出塞課堂筆記知識點

出塞詩意:

舊是從秦漢時期延續(xù)至今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萬里、守邊御敵的將士至今還沒有歸來。倘若還有像飛將軍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在,絕不會允許外敵南下越過陰山。

出塞主題:

《出塞》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出塞鑒賞: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人從明月照關的景象寫起,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的月和關前面使用了秦時漢時兩個時間定語,這并不是說明月屬秦,關屬于漢,也并非實指秦、漢兩朝,其想表達的是防邊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漢,可見邊關憂患的歷史已經十分悠久。

接下來的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聯想起歷史上那些在邊塞戰(zhàn)役中可歌可泣的將士。這兩句詩,從整體上拉伸了全篇的時間感(秦漢)和空間感(萬里),營造出一種雄渾的意境和歷史的滄桑感。詩的后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由敘事轉為議論。長征未還,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長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漢逐匈奴,單于內附。詩人借對前朝名將的懷念,表達了希望邊關能夠現固、國家安全與統(tǒng)一能夠實現的心情。

11、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后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外結合,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賞析中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培養(yǎng)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課時:一

課前游戲:賽詩會,看誰背誦的古詩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F在,我們就隨著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現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課文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zhàn)死沙場

放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zhàn)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    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征人的具體事情?詩中沒有說征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征人們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師創(chuàng)設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一輪明月照著邊關,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征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啊!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征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征人柔弱無助的妻子③ 征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

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發(fā)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啊,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征人盼回家,每個征人的親人盼征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板書:思親盼歸 征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 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不朽佳句,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匯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

學生齊誦全詩。

三、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查匈漢戰(zhàn)爭的論文

資料一:

漢王朝、匈奴河南之戰(zhàn)后,匈奴人失去了陰山以南的廣闊區(qū)域,痛心疾首,每過于此,無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戰(zhàn)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豐美的河西地,經濟上蒙受的損失更為嚴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時,漢王朝、匈奴在漠北大會戰(zhàn),經過數月搏殺,匈奴損兵十幾萬,這幾乎是匈奴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zhàn)后,匈奴幾無壯年男丁。

資料二:

涼州詞 王之渙 涼州詞(王翰)

黃河遠上白云間,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萬仞山. 欲飲琵琶馬上催。

羌笛何須怨楊柳, 醉臥沙場君莫笑,

春風不度玉門關.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從軍行(王昌齡) 從軍行(李白)

青海長云暗雪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遙望玉門關。 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城頭鐵鼓聲猶震,

不破樓蘭終不還。 匣里金刀血未干。

資料三:

出塞曲

臺灣 席慕容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xiāng)

資料四:

《雄關賦》節(jié)選 峻青

啊!雄關!

這固若金湯的雄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

在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上,在那些干戈擾攘、征戰(zhàn)頻仍的歲月里,這雄關,巍然屹立于華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間,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著異族的入侵,捍衛(wèi)著神圣的祖國疆土。這高聳云天的堅固的城墻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上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這雄關外面的亂石縱橫、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關,它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的英雄歷史的見證人,它本身就是一個熱血沸騰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

如今,這雄關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仍以它那雄偉莊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們的神圣的國土再一次遭受到異族入侵的話,那位手執(zhí)大刀的青年小伙子,還有我們的現代花木蘭,以及所有登臨這雄關的公民,全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殺敵衛(wèi)國的戰(zhàn)場!

1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雪梅》知識點

課文主題:

《雪梅》這首詩寫法新穎別致,詩人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注釋]

①降:服輸。②騷人:詩人。③閣:同擱,放下。這里讀。④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⑤遜:不及;比不上。

鑒賞

1、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詩人難以評判高下。首句運用擬人手法,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早春梅花與雪花之美。

2、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概括寫出了梅與雪的不同特點。這兩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才是正理。

1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14、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西林壁》知識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文主題:

《題西林壁》是詩人游覽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雄奇壯觀、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注釋]

①題: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嶺:高大的山脈。④峰:高而尖的山頭。⑤識:認識。⑥緣:因為。

鑒賞

1、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贊美了廬山景色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

2、后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15、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彎弓。

1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問題歸納:

1.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2.《暮江吟》這首詩中,作者贊美哪些景物是可憐的?可憐的意思是可愛。當作者看到彎彎的如弓一樣的新月、珍珠一樣的露珠時,他感到這一切都是可愛的。

3.《暮江吟》中,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

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詞,在本詩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間,卻不是完全等同的關系,二者不能隨意互相替代使用。

4.說說本課三首古詩的異同點。

本課的三首古詩都是描繪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發(fā)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題西林壁》和《雪梅》則在描寫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17、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似s(好似)sh(似的)

18、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19、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降xing(投降)jing(降落)

20、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我會寫:

杰:ji(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亦然、不亦樂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雞、雄風、雄壯)

項:xing(項鏈、頸項、強項)

2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為:wi (以為)wi (為什么)

2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我會寫:

詞:c(歌詞、詞語、單詞)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醉生夢死)

2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沙:(sh?。┥匙?砂礫 (sh)沙一沙

2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5、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鑒 賞: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② 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問題歸納:

1.《己亥雜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哪一句?這句詩表達詩人對現實不滿,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的情感。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2.怎樣理解《已亥雜詩》中的風雷萬馬齊暗兩個詞語?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和尖銳猛烈的改革。萬馬齊暗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tǒng)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

26、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問題歸納: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樓聽曲的人入了迷,瞇著眼睛,隨著曲子搖著頭,在桌子上用手敲著節(jié)拍,翹著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裝點的精致的游船上飄出歌舞聲、劃拳聲、嬉鬧聲,還有隨風飄來的淡淡的香粉味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示兒》《題臨安邸》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處?兩首詩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風,收復失地,恢復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同?!妒緝骸肥且员瘜懬?詩人在臨終時還在關心著國家的統(tǒng)一,希望兒子在家祭的時候把國家統(tǒng)一的消息告訴他?!额}臨安邸》以怒寫情,通過對統(tǒng)治者沉迷于驕奢淫逸的生活,無所作為的諷刺,表達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感情。

2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幾:jǐ幾個 jī茶幾

2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詞人,其詞在中國詞壇上享有很高聲譽。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納蘭詞》。

課文主題:

《長相思》描寫了戍守邊關的將士們在北方的風雪聲中輾轉反側的狀態(tài),全詞于寫景敘事之中,表達了濃烈的羈旅懷鄉(xiāng)之情。

29、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譯文

理解詩意

《楓橋夜泊》: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面對著江邊的楓樹與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30、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b:泊(停泊、泊船、飄泊無定)

chu:愁(憂愁、發(fā)愁、愁眉不展)

s:寺(寺廟、寺院、少林寺)

31、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常見易錯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常見易錯字

浣 (hun) 1.洗:~衣。~紗。 2.唐代規(guī)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將每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后來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

3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作者簡介

1.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館》《山居秋暝》等。

課文主題

《山居秋暝》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綺麗風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3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讀后感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讀后感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fā)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fā)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34、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譯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譯文

《宿建德江》:把小船??吭陟F氣彌漫小洲邊,夕陽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悵。原野空曠天幕低垂在樹林后邊,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35、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s建jin德d江jiānɡ

【唐tnɡ】 孟mnɡ浩ho然rn

移y舟zhōu泊b煙yān渚zhǔ,

日r暮m客k愁chu新xīn。

野yě曠kunɡ天tiān低dī樹sh,

江jiānɡ清qīnɡ月yu近jn人rn。

36、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同步習題及答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同步習題及答案

(1)請簡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兩句中表達的作者的感情。

(3)分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體現的作者的心情。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以新說愁,別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該好好休息,誰知在這鳥兒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新字寫出了詩人的愁苦時時而生。(意對即可)

(2)這兩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寫日暮時刻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與舟中人是那么近,曠野無垠唯有明月近人,我們能想象到詩人羈旅的惆悵、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等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表現手法上一隱一現,一虛一實,互相映襯,互相補充,構成了一種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意對即可)

(3)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4)

是旅途中暫時把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中小洲邊上,蒼茫的暮色給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縷新的愁緒.

37、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①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詩人。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途徑建德江時所作。當時,詩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詩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詩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邊上,正是日暮時分,新愁不禁涌上心頭。抬眼望去,遠處曠野中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親近。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客是詩人的自指,愁字則是這首詩的詩眼。夕陽西下、飛鳥歸林的黃昏時刻,也正是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返回家中的時刻,而此時的詩人則只能在停靠岸邊的船上過夜,因此新的羈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唐詩中鋪寫景物的名句,低和曠、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樹,此境此景,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亦襯托了詩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詩于輕淡處著筆,含而不露,韻味悠長。

38、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石灰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脈絡 網絡

錘 chu 錘子 錘煉

鑿 zo 確鑿 開鑿

焚 fn 焚燒 焚毀

39、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石灰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石灰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譯文:

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燕 yān 燕山 燕國 勁 jn 勁頭 使勁

yn 燕子 燕尾服 jng 堅勁 蒼勁

似 s 似乎 相似 還 hi 還有 還沒

sh 似的 hun 歸還 還錢

40、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什么時候才能給它帶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

重難點探究:

1.前兩句詩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有什么作用?

環(huán)境描寫,描寫這幅悲涼肅殺戰(zhàn)場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報國的決心。

2.《馬詩》中抒發(fā)自己情懷的詩句是那句?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3.《馬詩》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寫出了一匹駿馬渴望馳騁疆場,表達了建功立業(yè)的熱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馬詩是怎么樣運用比興手法的?

《馬詩》開篇以雪喻沙、以鉤喻月,是比;全詩借馬喻人,借詠馬及其命運,來抒寫志士的遠大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感慨、憤懣,通篇是比。開篇兩句從富有沙場特征的景色寫起以引發(fā)馳聘疆場的豪情,這是起興。全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的郁悶。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

41、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脈絡 網絡

錘 chu 錘子 錘煉

鑿 zo 確鑿 開鑿

焚 fn 焚燒 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