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今部分詞義的不同。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詩。
3、分工合作,自學自悟。
4、進入情境,體會情感。
5、讀、想、寫結合,尋找情感共鳴。
教學重難點: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詩,這首詩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堪稱千古絕唱。它就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示兒)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調]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資料出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他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屈辱求和,風格雄渾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后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為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
[設計意圖: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學生養(yǎng)成搜集資料的好習慣,為體會古詩深刻的內涵,感受詩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礎]
3、揭示詩題
①示兒是什么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有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么?什么時候告訴的?為什么告訴兒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關注書后注解,借助注解嘗試理解詩意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4、過渡。陸游的詩有不少是專門寫給兒孫輩的。在詩中,他告誡兒孫如何讀書,如何做人,比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等。今天,他要告訴兒子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詩句,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注釋,試著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么?
[設計意圖: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學習過程,降低難度,給所有的學生學習的和參與的機會]
三、疏通詩意,理解內容
1、理解古詩的內容
①有人說這首詩是一份遺囑。你同意嗎?(理解家祭無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說明這首詩正是他臨終的絕筆。在這首詩中,你是向兒孫交代身后之事?。?/p>
②既然是遺囑,85歲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許多話要叮囑兒孫,肯定有許多事讓他牽腸掛肚,有許多美好事物讓他戀戀不舍,是這樣的嗎?(只牽掛一件事,只叮囑一件事,理解:王師北定中原日)
③傷別離,作者滿心的悲傷緣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能力,老師的點播,引導,是為了引領學生透過文字,探索詩中深刻的內涵]
④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出示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68歲)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樂)師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這是怎樣的淚呀,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淚,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淚生靈涂炭,妻離子散,家不成家,國不成國,這是人民的血淚,陸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過去了.南望王師又一年,又一個10年過去了,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已68歲了,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85歲己到垂暮。還在南望王師!他盼來了自己的軍隊嗎?沒有(但悲不見九州同)是啊,從中原淪陷起,人們在苦苦等著,盼著,朝廷的軍隊能夠北上抗金,收復失地,可是,多少個日子過去了,中原淪陷,九州破碎,陸游等不到祖國統(tǒng)一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孩子們,請你們再讀詩句,你能讀出一個什么字?(悲?。槭裁幢浚閲翜S喪而悲,為苦難百姓而悲)
[設計意圖:把兩首詩進行整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詩人的悲,拉近孩子們與詩人的距離,體驗感悟詩人的情感,把學生的感悟,體驗引向深入]
3、出示《題臨安邸》,追求:王師的軍隊到底在哪?尋些權貴、皇帝在哪?他們究竟在干什么?(讀)你們此時有什么感受?(氣憤)北方已淪陷,南方還歌舞不休,權貴們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體會到陸游一顆怎樣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憤)陸游52歲那處竭力主張抗金,結果被罷官,他憂憤成疾,大病數(shù)十日,他曾寫下位卑未敢忘憂國。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臨終未敢忘憂國。再有感情地讀詩。
[設計意圖:引出兩首古詩,與《示兒》互文解詩,使學生從對詩意的理解走向對詩人情懷的感受,通過對比,感受到詩人的憂國憂民]
五、創(chuàng)設情境,讀寫結合
家祭無忘告翁,雖然痛徹心扉,雖然死不瞑目,雖然萬念俱灰,但是詩人還渴望有一天祖國統(tǒng)一。希望有一天,兒孫能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囑咐自己的兒孫?。磕憧吹搅艘粋€怎樣的情景?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說些什么?試著寫下來。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豐富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對話,把讀、想寫相結合起來,加深感悟,使這首詩,這位偉人的詩人,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2、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說教材
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是3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的具象思維能力較為發(fā)達,想象力豐富,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師要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1.會讀湊喵孵等生字詞,會寫蜘蛛、暴曬、墻等生字詞。
2.通過分角色朗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借助文中語言、動作描寫的語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jù)故事結尾發(fā)揮想象,進行猜想。
教學難點:學習老屋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朗讀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小組討論法,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多媒體教學法能夠結合學生學情,幫助學生直觀地進行課堂學習。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說教學過程
這樣整體感知就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課文做好了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在課文整體內容把握的基礎上,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將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逐步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我請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都發(fā)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喜歡的理由。我會邊巡視邊傾聽學生的討論進度,討論時間到,我會請每個組派代表進行課堂分享。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能較輕松地回答出:課文主要是老屋幫助小貓躲雨、老屋幫助老母雞孵小雞、老屋幫助小蜘蛛找食物這三件事。
接著,我會依據(jù)學生討論的成果進行提問:根據(jù)以上的討論,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由于之前的分析很細致了,所以學生也能夠說出,老屋是一個慈祥、善良、耐心、樂于助人的人。
然后,我會以問題來請學生思考,如果分角色朗讀課文,那么文中的老屋、小貓、小蜘蛛、老母雞,應如何讀出他們的特色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學生進行短暫的同桌討論,在課堂上分享,接著我會總結:老屋是蒼老的、慈祥的,朗讀速度應該緩慢,語氣低沉。小貓、小蜘蛛是可愛的、調皮的,朗讀速度較急,聲音洪亮。老母雞是年老的、穩(wěn)重的,朗讀速度適中。此外,小貓、小蜘蛛、老母雞都是請老屋幫忙,所以語氣要誠懇。在此基礎上,再請學生在班級里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學生便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到此,我的重點得以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說板書設計(略)
3、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把本單元關于秋天的重點詞句加以整合,然后通過復習鞏固這種不常見的引入方式展開新課的學習。在本堂課中我主要采取對比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詩意,在感悟詩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看圖說完整一句話及幾句話的能力。綜觀全課,有成功有失敗。我覺得提高課堂效率上還是很成功的,復習了本單元重點,積累了古詩,學寫了四個生字,還進行了我仿佛的句式訓練以及看圖說話訓練。失敗之一是學生看圖說話不太會說,只關注了荷花忽視了荷葉,對擎雨蓋的理解產生了困難,這或者是由于圖片的不清晰,又或許是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更或許是我的引導不到位。失敗之二是由于我的不放心,我讓學生事先在家里進行了預習并讓家長指導朗讀,造成上課前朗讀基本已經到位,在已經基本到位的情況下要體現(xiàn)本堂課的古詩朗誦上的一個明顯的進步梯度就比較困難了,這讓我原先的設想基本泡湯。人無完人,課無完課。每堂課總是有缺陷的,在缺陷中不斷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4、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說教學反思
縱觀本節(jié)課,自我反思,也有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1.課堂內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在30分鐘的教學時間里,想教得面面俱到,容量上顯得過大。
2. 為了呈現(xiàn)教學中好的一面,課堂上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學困生,這是在平時教學中我要注意的。
總之,此次參加賽課,讓我成長,讓我收獲,讓我思索,我將以此次賽課為基點,繼續(xù)努力,修煉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風格獨特,務實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師。
5、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以后的首詩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運用文包詩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游戲激趣,營造氣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這得益于我校七色花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在課前讓學生和老師一起誦讀學過的古詩,進行對詩游戲,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說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 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三、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放古箏曲,讓古箏曲縈繞課堂,創(chuàng)設意境。)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在悠揚的琴聲中,我們即將開啟本節(jié)課堂的大門,孩子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隨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對詩游戲,背誦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為后續(xù)學習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2.揭題,釋題后,學生質疑,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更快、更深地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我結合以前教學古詩的經驗發(fā)現(xiàn),就算你把詩的每一個字的意思都告訴他,甚至寫下來,然后你讓他連貫地理解和說出詩的意思,學生仍然有一定的難度:或者一知半解,或者語言支離破碎。我就想,既然學生說不出來,那我何不直接把詩意告訴學生呢?但是,又不能太直接、機械、生硬。這時,我想到運用文包詩這一形式,把古詩變成一篇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來教學《山行》。這樣學生悟詩意花的時間少了,我就有更多地時間去引導學生悟詩情。悟詩情后,學生的朗讀水平跟著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初讀古詩后,我運用課件播放岳麓山風景圖,創(chuàng)設情境,開始講述詩句中所包含的故事,通過文包詩,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中每個字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先借著景色入手,引導學生學會到文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第三步:由扶到放,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借助圖片,理解遠上石徑斜的意思。再感受寒山之寒,我是這樣引導的:陣陣秋風裹挾著片片紅葉向詩人吹來。此時,站在山坡上的杜牧會有何感受?從哪個字能讀出詩人這種感受?再指導用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通過比較法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生處與深處的用法比較,學生體會生字的妙用的同時也提醒了學生這個詞默詩時不再出錯。接著引導學生想象山林人家晚炊圖,感到深山中也充滿生機。教給學生帶著想象讀詩句的方法。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同學能自己學懂。重點引導學生對坐字的理解和悟詩人熱愛秋天的感情。坐字,解釋為因為,與現(xiàn)在的字義差別太大,學生很難找準,于是,只能告訴學生:這個坐字的意思,跟我們現(xiàn)在的坐下的意思完全不一樣。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坐的意思是因為。知識的自我生成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意,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悟情方面我運用課件播放了很多楓林美圖,并與二月里美麗的春景圖進行對比,通過反復引讀霜葉紅于二月花,悟詩人熱愛秋天之情。有了感情的鋪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
在本首詩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比如生字的體會
2.想象漫游法。
教學中可以聽到我引導學生想象的語句:透過有人家這三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通過看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讀好后兩行。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四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jié)奏感。
(3)想象畫面地讀。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第五步: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該趁著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古詩,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電腦出示: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讓學生讀讀這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配樂朗讀。
6、三年級上冊25課灰雀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25課灰雀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灰雀》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丟失的那只灰雀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
通過語言和行為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男孩的語言和行為已經告訴列寧,灰雀的消失與他有關;如何使孩子認識到將灰雀捉走是錯誤的,從而自愿將灰雀放回來,需要循循善誘。列寧沒有問孩子是否將灰雀捉走,也未進行任何說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的感嘆,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從而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fā)現(xiàn)列寧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二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本文的重點內容是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對兒童的愛護,以及男孩誠實的品質。
二、說教法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列寧、灰雀和男孩之間的故事。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為兩課時。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多媒體配樂: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師: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是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有一只灰雀不見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創(chuàng)設情境其實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展開自主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聽覺,希望通過音樂使學生入情入境,這樣也為下文的自主探索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情感?!?/p>
(二)學習對話
1、引導讀書勾畫
師: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樣一點點發(fā)生變化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從列寧和男孩的對話中尋找答案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0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列寧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男孩說的話。
2、體會男孩心里的變化
① 沒我沒看見。
(1)師生、生生合作讀對話,體會男孩的緊張害怕。
(2)學習省略號的用法。
(3)指導朗讀,帶表情帶動作讀。
②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1)生生合作讀對話,體會男孩想法的變化。
(2) 思考男孩此時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會飛回來!
(1)分組讀對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標點符號,通過不同的標點符號,感受男孩說話的語氣越來越強烈,態(tài)度越來越肯定。
(2)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對讀感受男孩的決心。
3、體會列寧對男孩的愛護和說話的巧妙
(1)師:男孩為什么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生交流。
(2)分角色讀,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3)通過導讀,引導學生感受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
【對話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了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抓好對話朗讀,最好的著眼點就是對話提示語,因此,學習這部分教師著重引導幫助學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聲有色地朗讀中,學生認識到列寧的善解人意和對兒童的愛護,懂得了男孩是個誠實的孩子?!?/p>
(三)學習灰雀回來后的三個自然段
師:正如男孩所說,灰雀一定會飛回來,第二天,讀(手勢導入讀書)
師:孩子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看到了三只可愛的灰雀,還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男孩,還看到一個怎樣的列寧? 板書: 尊重 誠實
(四)推薦閱讀
師:這就是列寧、男孩和灰雀之間的故事,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其實,這樣的故事在列寧身上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外讀讀這本書《列寧的故事》,讓我們走近偉人、了解偉人、學習偉人。
7、三年級上冊23課父親、樹林和鳥說課稿課案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23課父親、樹林和鳥說課稿課案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本課教學依據(jù)語文要素目標,通過哪句話說明父親很喜歡鳥,了解樹林和鳥?父親怎樣問到的鳥味父親怎樣觀察鳥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從而體會生動的語言,以讀促思,以讀促悟。在品味體會了生動的語言之后,再積累好詞好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積累語言的習慣。教學中既讓學生自主學習,又組織了學生的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學會與文本對話,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
但在教學生字詞時,指導得還不太到位,一些難寫的字學生很難記,應該給學生多點時間記憶和練習。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花點時間,重視指導學生記字的方法,給學生練字的時間。
8、三年級上冊21課大自然的聲音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三年級上冊21課大自然的聲音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同學們,大自然里有許多音樂家和歌手。今天,他們將舉辦一場有趣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聲音(齊讀課題)。
2.大家想去聽嗎?不過,要去參加音樂會,聽美妙的聲音,還得帶上這群小伙伴。(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偉 打擊樂器 匯聚 嘰嘰喳喳 手風琴 溫柔 感受 激動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蟲鳴
3.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學生說出風、水、動物的聲音,教師相機板書)
二、自主探究,感悟水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是全文的總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呢?(課件出示: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家一起讀。
2.上一節(jié)課,我們感受到了風聲的美妙,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吧,齊讀第二自然段。(重點讀出兩種風聲的對比)
3.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讓我們繼續(xù)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聆聽吧!
4.出示自學要求:自讀第三小節(jié),思考,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反復誦讀,讀出感情,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生自學,教師巡視)
5.師生交流:
(1)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下雨的時候,他喜歡玩打擊樂器;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
(2)你最喜歡哪句話?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師: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師:想象一下,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噼噼啪啪、淅淅瀝瀝、叮叮當當?shù)龋?/p>
師:這么熱鬧的音樂會,誰能讀出來?(找一生讀,點評,再齊讀)
預設B: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聲音越來越響了)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淙淙地、潺潺地、嘩啦啦地)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讓你感受到了水聲越來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師:我們能用朗讀的形式把這種聲音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嗎?(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6.由此看來,水真的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呀!老師來讀第一句總起句,同學們讀下面的分述句。(分角色讀)
三、遷移類推,品悟動物聲
1.聽了風演奏的手風琴,水玩的打擊樂器,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多才多藝的動物們,他們是大自然的歌手(板書:歌手)。他們也來到音樂會上一展歌喉。誰來說說動物的聲音怎樣美妙?
2.出示句子: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歌唱。你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嗎?他們的歌聲好像告訴我們:我在歌唱,我很快樂!
(1)指名讀。
(2)誰想當這些小動物,來演一演?(學生模仿相應動物的叫聲)
(3)情境互動。師:小鳥(小蟲、蟈蟈),你在唱什么呀?學生扮演小動物回答。
(4)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動物的叫聲,誰來學著叫一叫?
(5)這些小動物都在歌唱,它們都很快樂。誰能快快樂樂地讀讀這段話?(指名讀)
3.看來,大自然的每個角落都有歌聲,快樂無處不在。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感受美妙
1.對照黑板,總結全文:大自然的聲音用書中一個詞來形容,是什么呢?(板書:美妙)
2.同學們,我們聽了風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太美妙了。那么,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呢?自己練習背一背。
3.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當你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你曾經在大自然中聽到過哪些有趣的聲音呢?把你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同桌說一說吧!如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火車也是一個音樂家
4.配樂誦讀欣賞葉圣陶的《瀑布》,生談感受。
5.總結:大自然總是慷慨地給予我們各種美妙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愛護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9、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望洞庭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望洞庭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 ...號考生,今天,我為大家試講的題目是劉禹錫的《望洞庭》,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美麗的名山大川,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萬里長城;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曲徑通幽,巧奪天工,使人嘆為觀止的蘇州園林。
師:今天,老師同樣是要給大家介紹一處景點,它就是洞庭湖,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劉禹錫的《望洞庭》。(板書課題)
二、初讀
師:望洞庭,劉禹錫是怎樣望洞庭的?在望的過程中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師: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范讀這首詩,在老師朗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標記上你不認識的生字詞,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師:好,老師開始了。
師:望洞庭 劉禹錫
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好,老師讀完了,現(xiàn)在,我們先找一位同學讀一讀多媒體上的生字詞。
師:你的手舉得最高,就你吧。
師:大家說,她讀得怎么樣?
師:聲音洪亮,非常的有氣勢。
師:現(xiàn)在,我們將大家分為兩組,女生為一組,男生為一組。我們比賽讀一讀,看看哪一組讀的更好。
師:好,女生先來,嗯,聲音柔美,老師仿佛都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了。
師:男生再來,哦,絲毫都不遜色,特別的有氣勢。
師:那解決了朗讀的問題,現(xiàn)在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劉禹錫呢。
師:你的眼神充滿了自信,就你吧。
師:嗯,你說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看來你的課前預習做的很充分,老師給你點個贊。
師:現(xiàn)在,老師再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找一找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師:大家討論的聲音漸漸小了,看來大家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
師:第一組。
師:哦,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你們覺得這里描繪了湖光與秋月和諧一致的美麗景色。
師:哦,你說你好奇鏡未磨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鏡子呀,說的是我們古代的鏡子。大家都知道古人用的是銅鏡。如果不經打磨的話,是無法照人的。那這里說無風的潭面是未打磨過的鏡子,是為了說明?
師:嗯,洞庭湖的平靜,還有嗎?非常好,朦朧美。
師:想象一下,每當清晨或是黃昏的時候,洞庭湖的水面上就會籠罩著一層水氣,那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p>
師:第二組同學也有想說的。你們最喜歡的是?
師:哦,你們說詩歌的后兩句是詩人遠眺的場景,他不僅看到了翠綠的洞庭山水,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洞庭山水相映的美景。
師:你們分析的可真到位,一看就是認真進行了討論。
師:那這里,老師也有一個疑問了,作者說遙望洞庭山水翠,意思很明顯就是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綠的。
師:那既然是綠色的,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說遙望洞庭山水綠呢?
師:你的頭啊,都快搖成撥浪鼓了,快來說說你的理由吧。
師:嗯,他說翠除了有綠的意思,還說明君山非常的美麗,更能體現(xiàn)詩人對洞庭山水的喜愛之情。
師:哦,你說,你仿佛眼前都出現(xiàn)了一幅君山倒映在水中的美麗場景。
師:那現(xiàn)在,老師就來給大家出示一幅圖片,這就是詩中的君山,這就是美麗的洞庭湖,怎么樣?
師:是不是就像詩人的比喻一樣,遠遠地望去,就像在白銀盤里放著一只小小的青螺。
師:那通過簡短的四句,你們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師:嗯,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師:嗯,詩人也一定像我們一樣陶醉在了洞庭湖的美麗景色之中。
師: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愛與贊美之情,再來齊讀一遍整首詩。
師:望洞庭,1、2,起。
師: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讀的都不一樣了。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理解了詩意,了解詩人介紹,同時體會了詩人對于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其實,詩歌的魅力遠不止如此,課下就請同學們繼續(xù)朗讀這首詩,并嘗試進行背誦。
師:同時,請同學們搜集相關資料,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可以是陽光下的洞庭湖,也可以是四季中的洞庭湖。
師:好,同學們,下課。
10、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亦、抹、宜等生字,誦讀詩句,利用注釋及學過的方法學習古詩。
2、借助圖片,發(fā)揮想象,走進詩境,能有感情朗讀詩文,背誦詩文,并體會詩人的感情。
3、拓展學習,注重積累。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欣賞古詩意境,領會西湖比西子這一千古妙喻,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題。
1、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有名的景點要數(shù)西湖。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這里飲酒賞景,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北宋大文學家、大詩人蘇軾所作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2、齊讀詩題。(指導讀對節(jié)奏)
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
(預設:生1:我知道了天氣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生2:我讀懂了地點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詩人在飲酒。)
3、師歸納小結:是呀,蘇軾和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喝著酒,賞著美景,起初天氣是晴的,后來下起了雨。那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走進詩中,走近西湖去看看吧!
二、走近西湖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認讀詩中的生字新詞。小組接力讀,再齊讀。
瀲滟 亦 淡妝濃抹 相宜
3、詞語讀好了,相信詩也會讀得好,誰來試試?
學生讀詩,教師相機指導評價。
4、全班齊讀。
三、晴雨西湖
(一)晴天西湖
1、我們先來欣賞晴天西湖的美景吧!
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圖片。
2、理解瀲滟。請仔細觀察瀲滟這個詞,猜猜它可能跟什么有關?(水,都是三點水的字。)
3、出示水光瀲滟的圖片。瞧,天晴的時候,陽光灑在水面上,水波一蕩一蕩的,閃閃發(fā)光,瀲滟指的就是生接:波光閃動的樣子。
4、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波光粼粼、水光瀲滟的畫面?
5、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閃動,你覺得這水面像什么?
(預設:像明晃晃的鏡子。
像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像水晶寶石。)
6、這水光瀲滟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生接)水光瀲滟晴方好
7、理解方的意思。方在字典里有7種解釋,老師選取了其中3種。
出示課件:方:A正直 B正當;恰好 C一種形狀
在這里方選哪一種?(第二種:正當;恰好)
你能給晴方好中的方換個詞嗎?
(預設:晴正好;晴剛好;晴恰好)
8、在陽光的照射下,所有的景物都鑲上了金邊,晴天的西湖真是美麗呀,你能把這種美麗讀出來嗎?
指名學生朗讀。
9、聽完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美景?
學生展開想象描述晴天西湖的美景畫面,教師啟發(fā)評價。
10、小結方法: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是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
(二)雨中西湖
1、不僅晴天的西湖景色這么美,雨天的西湖景色也很美。請同學們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先自由地讀一讀,悟一悟。
2、在蘇軾的眼中,雨天的西湖生接:山色空蒙雨亦奇
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雨中西湖的美?(奇)
理解奇的意思。
3、雨中的西湖奇麗在哪里?現(xiàn)在,你們就是坐在小舟上飲酒賞景的蘇軾,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云霧迷蒙,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展開想象描述雨中西湖的美景,教師相機啟發(fā)點撥。
四、晴雨西湖
1、剛才還是陽光燦爛,水光瀲滟。(出示晴天西湖圖片)現(xiàn)在卻是山色空蒙,迷??~緲。(出示雨天西湖圖片)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指導朗讀。晴天的西湖讀得響亮一些,燦爛一些;雨天的西湖讀得輕柔一些。
2、短短的一天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實在是曼妙,我們再跟著作者來回味一下。師生合作說。
師說:我看,水光瀲滟是景 生接: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我看,晴是景 我看,雨也是景
我看,晴方好 我看,雨亦奇
我看,水光瀲滟晴方好 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樣的嬌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樣的溫柔,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生接:西子。出示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板書:西湖西子2、西子是誰呢?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獲得知識的途徑,歸納引導:看注釋、查資料、讀課外書等都是獲取新知識的好方法。
3、課件補充出示西子的資料。
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傳說每次當西施在古越國浣紗溪邊洗紗,水中的魚兒一看到她的驚艷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
4、西子美嗎?難怪蘇軾會贊道:
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絕色美女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是那么適宜,那么美麗。西湖也是生接:淡妝濃抹總相宜。課件演示西湖的四季之美。
師跟隨著課件圖片和音樂描述:
每當春天的時候,楊柳青青,桃花盛開,鳥兒歡唱,行走在蘇堤上,美景盡收眼底;
夏天一到,湖面上一望無際的荷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到了秋天,這兒是人們賞月的最佳去處。你看,皎潔的月光,灑在湖面上,是那么的唯美;
冬天的西湖,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讓人仿佛走進了美麗的童話世界。
6、想象說話。課件出示:
西湖真美?。∧憧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啊!
先小組說一說,再匯報交流。
7、西湖的美,美在了四季,美在了四時,美得靈動,美得雋永。真是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因為這一千古巧喻,西湖又多了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西子湖。
六、情系西湖。
1、蘇軾與西湖有著不解之緣的。。
課件出示背景資料:蘇軾曾經兩次在杭州任職,期間,他帶領當?shù)厝嗣袷鑼Я宋骱?,并駐堤防洪,這條修好的堤壩就成了著名的蘇堤。同時他為了保護西湖,還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所以說,蘇軾是很有西湖情結的,在杭州的這三年里,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對西湖最是醉心。這首詩就飽含了詩人對西湖深深的贊美與留戀。
2、配樂朗誦。
3、引導背誦。
在蘇軾的眼中,西湖是這樣的美麗醉人。
男生背:水光瀲滟( ),山色空蒙( )。
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是一位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
女生背:欲把西湖( ),淡妝濃抹( )。
說起蘇軾,人們就會想起西湖,想起他的千古巧喻。
齊背:欲把西湖比西子,( )。
每當人們行走在西湖,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蘇軾的這首千古佳作。
齊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拓展閱讀。
1、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蘇軾寫了很多西湖的詩詞,《飲湖上初晴后雨》就有兩首,課文是第二首,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首。
課件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2、除了蘇軾,在其他詩人筆下的西湖又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 清 .周起渭《泛舟西湖夜半始歸》
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 艾青
3、有關西湖的詩詞歌賦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搜一搜,選幾首讀讀背背。
11、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望天門山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望天門山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會寫孤、帆等四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并默寫。
2.理解全詩的意思,體會全詩意境,及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并培養(yǎng)此種感情。
二、重難點
重點: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難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其意境
三、課前準備
《望天門山》生字詞卡片、詩中所描寫畫面的PPT、有關詩的音頻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看過長江嗎?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覺得很雄偉壯觀?今天我們來看看大詩人李白是如何描寫它的吧!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有誰還讀過李白的其他詩嗎?
恩,對呀,李白的詩讀來總是那么耐人尋味,看來大家都對李白的詩比較感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他描寫長江的詩(板書望天門山)
(這樣,既能鞏固學生之前所學,又能為今日所學做鋪墊,鼓勵學生自信心,增加其學習的興趣)
2、讀全詩,感受意境
?播放音頻,及PPT,大體感知其意境。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詩中不懂不會的字詞句,讀通讀懂全詩,無法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分小組交流閱讀感悟;指名讓學生談談對全詩的理解;全班范圍內展開討論,大家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一步步指導學生說出全詩大意,并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出發(fā),幫助學生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試著體會詩所表達的意境。
找出詩中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詩中共描述幾個畫面?都是什么樣的畫面?(四個畫面,天門中斷楚江開描繪了洶涌奔騰的長江沖破天山東流而去的壯闊氣勢;碧水東流至此回描繪的是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和反作用;兩岸青山相對出是作者遠望天門山所看到它的雄姿;孤帆一片日邊來道出了作者遠望天門山的地點)
標題是望天門山為何不見詩中有望字?(細細品味全詩,四句詩句句都是作者遙望天門山的所思所感,這種方法更顯其神韻。)
3、賞讀全詩并背誦
再次播放音頻、PPT,學生在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師給出朗讀評價,并讓其指出這樣讀的意義何在,給予適當點撥,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12、三年級上冊16課金色的草地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6課金色的草地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分三個部分,首先講兄弟兩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盡情玩耍的情景,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著寫了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再仔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后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喜悅。
課文意境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不僅為我們再現(xiàn)了俄羅斯鄉(xiāng)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了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能目標: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課后蒲、英、盛、耍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在感情朗讀、表演、交流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樂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品位語言,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與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課文中小男孩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沒有見過蒲公英開放與合攏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通過讀課文,與文中小男孩一起去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此外,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也是難點所在。
三、說教法
1.品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朗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借助課件,借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情景教學法:因為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fā)興趣,因此,我運用課件以及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說學法
結合本課語言優(yōu)美,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朗讀交流、入景體驗,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蒲公英圖片,請學生們欣賞。說說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2.談話導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變化,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細心觀察這種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課題并板書(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融入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學生感受蒲公英的美麗。通過圖片展示,設懸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接力讀課文,其他同學可以輕聲跟讀。
2.(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
3.推薦詞語:
把你學會的本課的新詞介紹給大家
(三)研讀賞析
提出核心問題: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個部分?
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賞顏色之美: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說說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指導朗讀第一句,讓學生自由讀,教師適時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了解、感悟。
(3)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想象兄弟倆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想象他們燦爛的笑容,感受他們的開心。
3.讀第三自然段,悟變化之奇:
(1)教師描述:蒲公英開放時,草地一片金黃,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們,這塊草地還有更神奇之處呢。聽聽,小男孩向我們講述啦!
(2)教師利用課件邊出示草地變化圖,邊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讀,讓學生在聽中發(fā)現(xiàn)草地的神奇之處。
(3)在聽后鼓勵學生說出對課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發(fā)現(xiàn)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斷變色,讓學生產生探究之欲望。
4.讀第三自然段,探變化之因:
(1)指導朗讀重點句:
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這一段是課文的重點,這一句更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讀中享受?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可以配合表情讀,因為學生明白了草地變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興,可以笑瞇瞇地讀;配動作讀,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這樣學生很快明白張開合攏的意思。利用課間引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草地變色的奧妙,難點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地讀,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
(2)課件引讀: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草地變色的原因,我用課件進行引讀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 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 了。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 ,可以 、 ?;ǘ鋸堥_時,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 的了。這樣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奧妙,從而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四)拓展延伸
1.說說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2.用自己學到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并把它寫下來。
13、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第二課時
一、教師談話導入,激趣促學。
1.談話解題: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十五課《搭船的鳥》一文的生字生詞,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哪位同學能說一說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學說一說。
3.教師評議并小結:那誰見過會搭船的小動物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這樣的朋友一只會搭船的鳥。
二、初學課文,把握課文整體內容。
1.談話過渡:請同學們邊聽課文錄音,邊思考下面的問題(投影出示問題):
(1)搭船的鳥是什么鳥?
(2)你喜歡這樣的小鳥嗎?為什么?
2.學生聽錄音,然后分組討論、交流問題。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
三、精讀課文,深入認識翠鳥。
1.認識小鳥的美麗。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小鳥樣子美麗的段落,然后讀一讀,把你對小鳥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2)學生自己找段落、讀課文。
(2)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師小結,并投影出示問題:多么美麗??!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想怎樣讀這句話呢?
(4)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各組組長記錄各組的討論結果。
(5)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并讀一讀這句話。
(6)課文是怎樣描寫小鳥美麗的?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找一找有關的句子。
指答(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教師相機板書: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鸚鵡還漂亮。
(7)誰見過鸚鵡,它長得什么樣?(指名學生說一說。)
(8)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鸚鵡的圖片。(學生說說圖片中鸚鵡的樣子。)
(9)鸚鵡的確很漂亮,可本文卻說翠鳥比鸚鵡還漂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翠鳥的樣子?
(10)教師在學生的回答聲中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對比,加深對比鸚鵡還漂亮這句話的印象和理解。
(11)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說一說翠鳥的樣子,然后你們可以在組內互相說一說。(學生照著書上的內容描述小鳥的樣子。)
(12)經過剛才的練習,誰能不看書只看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指名學生上前指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然后學生在組內練習說)
(13)再讀多么美麗啊比鸚鵡還漂亮,你的體會和剛才比較有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教師評議并小結:覺得這只小鳥更加美麗了,也更加喜歡這只小鳥了)。
(14)教師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學生練讀。
(15)現(xiàn)在我們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組內成員比一比,看誰最先會背,組間比一比看哪組的學生都能會背。(學生按要求背誦。)
(16)教師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組一起背誦,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2.認識翠鳥的本領,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站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
(2)學生分組說一說,組長記錄下組內學生的想法。
(3)分組匯報。
(4)教師評議并小結: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聽老師把小作者的想法讀一讀。
(5)老師范讀,然后學生練讀,讀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談話過渡: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只翠鳥在船上干什么?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師范讀,學生練讀。
(8)投影出示問題:讀了這一段,你對小鳥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樣的?
(9)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分組匯報(小鳥還會捕魚,而且動作靈活)。
(10)哪些詞語能說明翠鳥捕魚動作靈活?
(11)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12)現(xiàn)在你們知道小鳥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魚)
3.感悟翠鳥的靈性。
(1)談話過渡:小鳥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飛行的勞苦,還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魚,這真是一舉多得呀!你覺得這樣的小鳥怎么樣?(很聰明)
(2)教師小結:聰明體現(xiàn)在動物身上,我們還可以稱之為靈性。小鳥搭船捕魚還體現(xiàn)了小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要想讓動物和我們人類相處得更加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
四、總結全文,加深對翠鳥的認識。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
2.學生分組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3.學生朗讀全文。
五、課后作業(yè)。
你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可真不少,讓我們課下進一步了解翠鳥,問父母、查資料都可以。在下節(jié)課把你的新收獲說給大家聽,讓同學們因為你的介紹,從而更加全面、詳細地了解翠鳥這位好朋友!
14、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一
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一
【教學設想】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欣賞。
2.談話導題: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它不僅漂亮而且還特別聰明,它會搭船。
板書課題(15 搭船的鳥),齊讀課題。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是什么鳥要搭船?
(2)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
(3)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
(4)這只鳥搭船要去哪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情導入,使學生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談話過渡: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序號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
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4.生字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跳出來在課后排好隊等著我們和它們交朋友呢,認識的字把拼音藏起來讀,不認識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學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互讀。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學生齊讀。小組內說認字好方法,學生互助識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了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7.檢查識字,小組之內互查。(開小火車讀)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由書寫會寫字,教師巡視。
2.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評議。
3.學生繼續(xù)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15、三年級上冊14課小狗學叫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4課小狗學叫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預測閱讀方法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自主閱讀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想象與體驗,在探究、評價的過程中提煉預測的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和紙質預測單。
2.熟記故事的結尾。
學生準備:找一個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朗讀預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總結提煉
1.回顧本單元學習過的前兩篇課文,我們是怎樣一邊讀課文一邊預測的?
2.學生回顧交流。
教師相機出示:預測的依據(jù)借助題目、插圖、故事情節(jié),結合生活經驗進行預測。
3.播放小動物叫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發(fā)出的聲音。
4.小結揭題:每一種小動物都會叫,它們的叫聲都很獨特。今天我們來猜一猜一只不會叫的狗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故事。
5.板書課題。齊讀。
6.第一次讀到課題時,你能猜到故事可能講了什么嗎?
預設:不會叫的狗會去學叫,但一直沒有學會。不會叫的狗被別人嘲笑。不會叫的狗勤奮地學習,最終學會了叫。不會叫的狗拜了很多師父。
設計意圖:通過聽動物叫聲,既激發(fā)了學生讀故事的興趣,又讓學生了解到動物叫聲的獨特性。揭示課題后,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預測,在實踐中運用,進一步感受閱讀童話故事時預測的樂趣,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二、閱讀故事,練習猜想
1.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
(1)默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地方讀讀生字表里的拼音,多讀幾遍,讀準音,讀通句。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預測后面的故事內容。用上前兩課學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簡單地寫在預測單上。
2.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齊讀。
干嗎 討厭 發(fā)怒 批評 來訪 擔?!焊?/p>
差不多 忍著 模仿 中彈 發(fā)瘋 汪汪 搞不清
3.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說說自己的預習成果,自己是怎么記憶這些生字的。
4.本課多音字較多:嗎、擔、壓、中、彈。
課件出示由文中多音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讀,并補充這個字的其他讀音,掌握不同讀音表示的不同含義。
5.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1)每人輪流讀自己的預測單。
(2)互相交流課文與大家的預測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
6.請一個小組匯報:說說你們所預測到的內容,是怎樣預測到的。
要關注預測的依據(jù)。
7.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運用多種方法來預測故事后面的內容,比如觀察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等,預測的本領越來越高了。
設計意圖:本課中的預測策略從整體切入,學生嘗試自主預測,留足預測空間。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與交流時間,讓更多學生參與學習,復習預測的方法,提高學生預測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三、讀懂課文,預測結局
1.讀到這兒,你知道故事中講到了哪幾個重要人物嗎?(小狗、小公雞、狐貍、杜鵑、獵人)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3.你能抓住這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嗎?(小狗不會叫,小公雞教它,它喔喔叫時差點兒被狐貍吃掉。后來杜鵑又教它,它咕咕叫時卻差點兒被獵人打中,于是小狗開始跑啊,跑啊)(相機板書:學小公雞 喔喔喔 學杜鵑 咕咕咕)
4.這個故事沒有講完,課文中出示了三種結局,請三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結局可能是怎樣的?說說你的理由。然后聽老師讀故事的結局,看看和自己的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四人小組交流。
(1)輪流說說自己的預測,并說說理由。
圖片 表述預測的內容時要大膽,還要會傾聽他人的預測。
(2)注意聽同學的預測,思考是否有道理。
(3)互相說一說自己認為同學預測得有道理的內容。
6.你喜歡故事的哪些內容?和同學交流。
7.小狗學叫的奇遇故事結束了,你有什么話要對小狗說嗎? (小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一味地模仿別人,要學會做真正的自己。)
(板書:做事不能盲從,做真正的自己)
8.課堂小結:小朋友們學會了預測,還懂得了道理,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故事中出現(xiàn)了許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幫助學生把長長的故事講簡潔,培養(yǎng)學生初步概括故事內容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時,清晰學習步驟與要求,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開放的空間給了學生自主全員參與的機會,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表達、傾聽、判斷與評價,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四、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四人小組練習。
(1)把自己找到的其他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書拿出來,輪流讀給組員聽。朗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后面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然后把故事講完。
(2)聽同學把故事講完,想想自己的預測與故事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
(3)四人交流完后,在組內評出最準預測達人及最佳故事朗讀者。
2.各組匯報評比結果。
3.布置作業(yè):課后多讀童話故事,練習預測本領。
設計意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時提出新的評比要求,能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朗讀、預測童話故事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喜愛童話、閱讀童話的興趣。
板書設計
小狗學叫
學小公雞 喔喔喔 狐貍嘲笑
學杜鵑 咕咕咕 獵人開槍
做事不能盲從 要動腦思考 做真正的自己
16、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一組祖國美好河山圖片,讓學生欣賞。)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課前我們欣賞了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選擇去哪里?
生1:我會選擇去大海。
大海邊,大海你去不了。(師及時補充)
師:為什么選擇去大海邊?你想看什么?你能說說嗎?
生:我想看到大海與藍天相連之間的船只。
師:很好,有想法!
生2:我想到山峰上去,從山頂上往下看風景。
師:不錯。
生3:我想到草原上去,去看看動物在草原上到底在干嘛?我還想去草原上騎馬。
師:嗯,策馬奔騰,那簡直是太爽了!
生4、5、6:我也想去草原,去看看草原上萬馬奔騰,還有看牛羊吃草。
師:瞧!咱們的小手好多好多啊,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喜歡旅行是不是?
師: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也有一個喜歡周游天下的人。他字太白,號謫仙人 ,被后世稱為詩仙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齊呼:李白。
師:對呀,他就是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同時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今天我們就追隨李白的足跡,一起游天門山去。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這個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心領神會)
師:對,遠遠地看。看什么呢?
生:天門山
師:既然是遠遠地看,那我們的聲音就得放出去,就應該讀出向遠看的意思,我們再來讀一遍,齊。
生:望-天門山
師:讀完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
生1:天門山在哪里?
2:天門山上有什么?
3:李白在哪里望天門山?
4:天門山上的景色怎么樣呢?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師:好了,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首古詩。但是,學之前首先要學會怎樣去讀詩,怎么樣讀呢?有幾個要求,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強調自由讀,讀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有搖頭晃腦的讀,有抱成一團的讀,那有沒有誰來展示一下呢?
生(紛紛舉手)
(師指名朗讀。)
師:同學們,剛才他讀的怎么樣?有沒有誰來評一評?
生1:我覺得他沒有讀出斷句。
師:(故作驚訝狀)哦,那你來試試,把他的斷句讀出來好嗎?
生反饋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評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2:他剛才重音沒有讀出來。
師:嗯,也就是說停頓有了,重音卻沒讀出來,那你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生抑揚頓挫、激情高昂地讀。)
師:同學們,他讀的好不好啊?
生大聲呼道:好并且掌聲鼓勵。
師:看著你們讀,楊老師心里癢癢的也想來試一試,你們來評評,楊老師讀的怎么樣吧?
(師范讀古詩。)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浚ㄉ蠛籼貏e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請你們學著楊老師的樣子再讀一讀,好嗎?(生大聲齊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教學反思
一次我教李白的《望天門山》,因為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詩,所以我草草地備一下課,就走上了講臺,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正當我講的盡興時,一個學生的問話打斷了我的思路:老師,天門山高嗎?為了突出下面我要講的氣氛,我不假思索地說高,太高了,不然就叫天門山了嗎?于是我在黑板上畫出了高高的東梁山和西梁山,并畫出了長江的走勢,學生都很贊嘆地點了點頭。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蕪湖,并有幸目睹了天門山風姿,想象著當年李白乘舟欲行的豪邁,我親自爬到山頂上,沒一會,只幾分鐘的時間,我就爬到了山頂上,感覺這山并沒有我想象的高,但為什么李白寫的那么有氣勢呢?觀察的角度不同,當年李白是乘船,現(xiàn)在你在山頂上,感受當然不一樣了。一個同事提醒了我。于是我下了山,租了船,重溫了一下乘舟將欲行的感覺。此時,我想起了我曾和學生講過的天門山的事,一種愧疚油然而生,揮之不去。
想想自己參加工作也已經十多年了,教育教學中,我總是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所以心里一直很坦然,雖然沒有取得過什么優(yōu)異的成績,但也從來沒出過什么差錯,可自從我教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并親眼目睹天門山的風姿時,我的心里就覺得很愧疚。
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需要一種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
17、四年級上冊12課盤古開天地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12課盤古開天地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盤古開天地》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巨人盤古用神力開辟天地,以身軀化為萬物的故事。這是統(tǒng)編教材第二次出現(xiàn)神話故事這種文學形式。二年級下冊的《羿射九日》重在講故事,《盤古開天地》則是讓學生初步感受神話故事富有神奇的想象,人物形象鮮明的文體特點。
(一)單元要素:
1.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感受神話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3.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
(二)教學目標:
1.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說出文中神奇的地方;
2.品讀重點詞句段,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學重點:感受神話神奇的想象;
教學難點:體會盤古勇于開創(chuàng)的人物形象。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奇特,已初步具備自主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我班學生對神話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情有獨鐘。根據(jù)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感悟探究。
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法;2.朗讀法;3.任務驅動法。
說教學過程
一)神奇的自然
視頻導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問:美麗的世界是誰創(chuàng)造的?引出課題《盤古開天地》。
【設計意圖】學生觀看視頻,感受自然的神奇,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
(二)神奇的想象
1.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提問:他是怎樣創(chuàng)造世界的?
2.配樂范讀第五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想象神奇的畫面。
3.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輪換讀,感受美好的世界。
4.說話訓練:仿照句式他的變成了發(fā)揮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5.小結:感受盤古的形象。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就是要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谶@個理念,我采用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學。
(三) 神奇的人物
1.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品讀詞句,感受盤古開天地的勇敢無畏。
2.借助學習單,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老師相應點撥評價。
3.情境體驗:學生化身盤古感受人物的頑強與堅定。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采用任務驅動法、合作探究法。把任務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在角色體驗中,體會盤古無畏、頑強的形象。
(四)神奇的精神
1.觀看視頻,感受新時代的盤古精神。
2.根據(jù)提示改寫歌詞,謳歌新時代的英雄。
【設計意圖】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從盤古精神延續(xù)到我們的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崇敬英雄,歌頌英雄,學習英雄!
(五)神奇的語言
推薦閱讀《中國古代神話》。
【設計意圖】以篇帶本,激發(fā)學生閱讀神話的興趣,讓學生認識更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五、說板書(略)
18、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詠物說理的七言絕句。詠物貼切自然,合乎情理,說理精辟深刻,很有啟發(fā)性。尤其評梅之語,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詩人從視覺雪比梅白,嗅覺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長一短,觀察入微,評判獨到。這種寫得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jù),揭示了詩人擱筆費評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詩人借雪和梅的爭春,告誡人們世上萬物都各有千秋,無論何人都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文字生動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2.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3.了解有關雪梅的古詩詞,學習梅花的精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報春的使者,它們各自的長處是什么呢?
順勢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生字詞
2.解題+背景介紹
3.聽讀古詩,邊聽邊想象畫面。
4.看視頻,思考詩中描寫的景物。
讀完了這首詩,我們知道了梅和雪的長處分別是:()和()
三、精讀
1.課件出示圖片
梅花?和雪到底誰更美呢?我們看一看詩人是怎么說的。
學習梅雪爭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2.騷人閣筆費評章
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
3.梅須遜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4.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優(yōu)勢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每句詩句的意思,你能來完整的說出整首詩的意思嗎?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缺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學完古詩,想一想: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好貴品格。
??從他們的比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略)
19、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詞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談話導入
請學生分享描寫太陽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進而引入課題《暮江吟》。
四、初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糾正字音瑟,明確朗讀節(jié)奏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畫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場景嗎?(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時候,柔和的陽光鋪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3.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贊嘆)
4.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二)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比喻的修辭手法)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為可愛就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彎新月就像一張彎彎的弓。)
3.你們見過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樣子的嗎?(視頻)
4.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進行朗讀。
六、品讀
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著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七、小結作業(yè)
作業(yè):用畫筆將這首詩畫出來。
八、板書設計(略)
20、四年級上冊3課現(xiàn)代詩二首之花牛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3課現(xiàn)代詩二首之花牛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羅眠霸占,積累壓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3.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學重難點
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一、讀詩題,想象畫面
板書課題,引導交流: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現(xiàn)代詩《花牛歌》,齊讀課題。
說一說:讀了詩題,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
要求:
(1)大聲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字,并用生字組詞。
(3)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2.學生分節(jié)朗讀,在師生點評中指導學生讀準眠、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讀好壓扁了一穗剪秋羅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這兩個句子。
3.教師配樂朗讀全詩,學生閉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三、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一)教學第1節(jié)
(1)出示課文插圖,這幅插圖畫的是哪一小節(jié)內容?
(2)學生自讀第1節(jié),找一找這里寫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羅)
(3)想象說話:( )的花牛、( )的草地、( )的剪秋羅
(從花牛的顏色、樣子、動作等角度想象;草地和剪秋羅的顏色、樣子等;也可以從花牛、剪秋羅之間的對話想象)
(4)結合自己想象,用連貫的話說出第1節(jié)所描寫的畫面,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花牛?
(5)帶著想象和感受朗讀第1節(jié)。
(6)總結想象的方法:抓關鍵詞,從顏色、樣子、動作、語言等方面展開想象,能讓畫面更生動。
(二)教學第2-4段
1.小組合作:運用第一小節(jié)的讀詩方法,來開展合作學習。
(1)組內成員輪流讀詩,每人選擇一個段落輪流讀詩。
(2)勾畫出詩中的景物,填寫表格。
段落 景物 想象到的畫面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我覺得這是一頭_______的花牛。
(3)小組分享合作成果,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指導壓扁眠霸占,滴溜溜,偷渡等詞的想象,感受到這是一頭怎樣的花牛。
2.指導朗讀:
圖片
重讀動詞霸占、半個天語速稍快,感受藍天白云下的美好,滴溜溜讀得稍快,表現(xiàn)花牛的可愛調皮,偷渡要讀得輕一點,感受花牛做夢時的悠閑。
小結:多么自由、悠閑的小花牛啊,指導學生講述整首詩的畫面。
3.仿寫: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還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發(fā)揮你的想象,仿寫1段。
圖片
展示交流學生作品。
四、課后延伸
《花牛歌》是一首詼諧有趣的兒童詩,課后學生還可以讀一讀兒童詩金波的《林中小景》,愿同學們在詩歌花園中采擷最美的花朵。
21、四年級上冊27課故事二則之扁鵲治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7課故事二則之扁鵲治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主要寫扁鵲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
這篇寓言故事耐人尋味,有著多元的寓意,從蔡桓公的身上,我們分析出:剛愎自用、太過固執(zhí)就沒有好的結果;還可以讀出應該防微杜漸,把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否則,它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嚴重。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生字詞和閱讀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生字詞以自學為主。本篇寓言淺顯易懂,學生在理解上不會有太大的障礙。教學中要突出道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讀出人物心情、態(tài)度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紙、練習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揭題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體難免會出現(xiàn)小狀況,比如頭疼、肚子疼、感冒。當你生病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學生說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名醫(yī),來學習和這位名醫(yī)有關的一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由自己的看病、治病經歷說開去,引出本課內容,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p>
二、自主學習
1.預習情況了解
學生是否根據(jù)導學案的引領標段落、劃生詞,對于閱讀感受或疑惑是否做批注。
2.檢查自主學習(出示課件)
(1)生詞朗讀(主要檢查成績處于下游的7號或8號學生)。
(2)詞語的理解。
(3)課文內容的了解。
【設計意圖: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引領,已在課下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所以在新受之前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進一步的指導。個人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開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p>
三、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扁鵲與蔡桓公見面,每次扁鵲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小組內讀一讀對話,朗讀時把人物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
【設計意圖: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展開組內交流,學生說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其他學生或質疑或補充,最后由小組長組織交流成果。通過組內交流,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處于下游的7號和8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p>
2.交流匯報
(1)教師以抽簽的方式選出匯報組。
(2)被抽中小組長在小組長帶領下整體匯報。
匯報建議:①一共有幾次見面。
②每次見面分別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③每次見面中,扁鵲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蔡桓公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合作交流的延續(xù)。選取一個小組整體匯報時,小組成員中有的回答問題,有的進行及時補充;匯報完畢后其他小組或贊同,或補充,或發(fā)表不同看法,促成三維目標的統(tǒng)整融合】
3.朗讀扁鵲和蔡桓公的話,在朗讀中體會任務的態(tài)度變化。
四、成果展示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兩個環(huán)節(jié)活動的開展,看來大家對于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態(tài)度的變化已有深刻理解。下面我們要演一演這則寓言故事,看哪個組更生動地重現(xiàn)扁鵲治病。(課件呈現(xiàn)展示建議)
2.小組排練故事
(1)小組長組織選取角色扮演者。
(2)小演員試演,其他成員指導。
3.教師抽簽決定有機會上臺演出的小組。
4.小組演出。
5.其他組選派代表進行點評。
6.教師點評指導。
【設計意圖:語文課要上得有語文味,就應該立足文本,文本沒有寫蔡桓公說話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而讓學生通過想象補充任務劫色態(tài)度,并把自己的理解升華到演出來,則可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教學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五、精講點撥
本環(huán)節(jié)分散于其他環(huán)節(jié)之中。解決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遇到的且小組成員解決不了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會的問題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解決的問題不講,做到課堂的有效、高效?!?/p>
六、課堂達標
兩道題測試學生對本則寓言故事的掌握情況。
要求:自己做交換批改匯總難點尋求幫助。
【設計意圖:利用具有針對性的題目,遵循層次性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p>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 鵲:醫(yī)術高明 醫(yī)德高尚
蔡桓公:固執(zhí) 堅持己見
22、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并背誦古詩。讀出對文中項羽寧死不屈、李清照愛國情懷的贊美、敬佩情感。
2、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詩大意。
4、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體會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人生價值。
5、了解歷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
2、、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及李清照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把握詩人復雜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誰記住了本單元的主題?為什么稱為民族之魂,這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他們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有所了解。
(二)新課
1.學習《夏日絕句》
(1)讀古詩,有韻味
①讀正確、通順。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夏日絕句》。自由讀兩遍這首古詩,注意在讀第一遍時可以查字典、看注釋讀準字音;讀第二遍時注意讀準停頓,把古詩讀通順。
指名讀。
②讀出古詩的韻律。
同學們,這首詩是幾言詩?誰還記得五言詩怎樣讀,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律?(前二后三)板書;有韻味
自己讀,指名讀。
(2)知作者,解詩題
想一想,讀好了古詩,接下來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題目的意思。)板書;知作者,解詩題。哪位同學能帶領大家學習?
引導學生答出:
① 絕句:
絕句?有五言或七言兩種。
② 學生根據(jù)查找的資料介紹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歷城(山東濟南)人。她少年時就頗有詩名。她的文學作品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情調活潑優(yōu)美,主要抒寫少女、少婦閨情與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過晚年,作品情調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涼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國家興亡之痛,一并抒發(fā)其中。其詞清新俊逸,擅長白描,善用口語,風格獨特。我們看看,猜猜這首詞是屬于哪一時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對照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不同。)
(3)明詩意,悟詩情
①明詩意:
A、了解了詩的作者和詩歌的題目的意思,接下來你打算怎樣
學?(可通過看注釋、查字典、小組學習、與老師交流等方法學習)(板書:明詩意。)
B、自學古詩
提出不懂的問題
C、請同學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壯烈死去的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活著的時候,應該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思:懷念。直到今天,人們還懷
念思憶著項羽,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逃回江東。
D、請12位同學把整首詩的意思講一講。
② 悟詩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詩的情感
A、學古詩,僅僅知道意思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怎樣學?
引導學生認識到通過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板書:悟詩情
B、教師引導: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這首絕句,是李清照的傳世名作,我們就品一品這首詩的絕妙之處。請你邊讀邊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項羽是英雄豪杰,他雖然失敗,但不屈服。)
你是從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現(xiàn)在人們還懷念項羽。人們贊美項羽什么?)
C、這首詩為什么寫項羽?為什么詩人要至今思項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結合李清照生活的時代背景來體會,你又體會到什么?
引導學生感受到:在動蕩的年代,李清照親眼看到宋朝統(tǒng)治者倉皇逃竄,北方淪入敵手,與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借贊揚項羽來批評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從詩中,體會出李清照的抗擊侵略、收復故土的愛國之情。
教師小結:正像同學所體會的那樣,詩人把滿腔的愛國情,集中在對項羽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與贊美中。你能把詩中含著的意思讀給大家嗎?
總結學法;你是怎樣體會出詩人深層的含義?(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會詩歌的深層含義。)
(4)總結全文,感情朗讀
①品味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②你會怎樣讀,表達出詩人這復雜的情感?自己讀,指名讀,背誦。
(5)總結學法,拓展閱讀
①總結學法:
回憶我們剛學的古詩,我們怎么學的?
②你能試著用剛剛學到的方法分小組讀下面兩首古詩,試著品一品這兩首詩,感受詩人的情感嗎?
(6)自學古詩
①介紹兩首詩的作者.
②解決字詞。
出示:千錘萬鑿、焚燒、粉身碎骨、千鑿萬擊讀詞語。
拓展詞語:千()萬()
③朗讀古詩。想一想古詩的意思,想一想這兩首古詩的特點?
23、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指導學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②、引導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培養(yǎng)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了解古詩的大意,體會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感受古詩的意境,讀出古詩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引導法、 情境教學法、 點撥討論法
學習方法:自讀感悟、討論探究 、誦讀法
教 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揭題導入
1、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古代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們,為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詩篇,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咱們來個賽詩會,看誰記的古詩多。
(1)誰能背出和黃河或者長江有關的詩?
(2)老師開詩頭,看誰能接下去: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琶琵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2、出示課件唐代地圖,介紹邊塞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引出邊塞詩?!?/p>
3、了解詩人及涼州詞這種曲調名。
(1)簡介王之渙。
(2)涼州詞不是詩題,是涼州歌的唱詞,它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邊塞詩很少,對于當時的歷史、地理情況了解甚少。從幾首反映戰(zhàn)爭的邊塞詩引入,出示唐代地圖,幫助學生了解中原地區(qū)和塞外的區(qū)域劃分,了解邊塞地理位置和歷史情況,為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礎?!?/p>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
3、指導仞的讀音和羌的書寫。
4、讀詩不僅要讀的字正腔圓,還要讀的有板有眼,讀出節(jié)奏。誰來試試?
5、師生合作讀古詩。
6、齊讀古詩。
7、讀詩,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學生自由匯報,并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
8、請大家靜靜地默讀《涼州詞》,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p>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層次、按步驟進行練讀,每個環(huán)節(jié)注重落實,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讀自悟,讀出感覺,讀出情緒,然后引導學生在古詩詞句中捕捉感受的來源,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的理念?!?/p>
三、抓詩象,入詩境,悟詩情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和情感:
預設一:學生對孤的感悟
1、詩象:孤城、萬仞山
(1)這座孤單單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導學生從注釋中獲取玉門關相關知識,師補充介紹玉門關。(出示圖片?。?/p>
(2)為什么作者稱之為孤城?
引導感受:a看荒漠圖景,感受玉門關的荒涼與寂寞 。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四周荒無人煙,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城。
b這樣的一座城,不遠處就是萬仞高山,在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那么(渺小、孤單)這就是詩句中說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師拋疑:片在這可以換成什么詞?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詩習慣用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孤城在萬仞高山的襯托下,像一片落葉,顯得單薄。)
(4)指導朗讀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萬仞高山對比讀,讀出戍邊城堡的孤。
引導:孤城周圍除了高山,還有什么?
2、詩象:黃河
(1)讀讀這句詩,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2)回顧黃河入海流的觀察角度,了解本句詩的視角:逆著黃河流向,自下而上遠眺黃河。
(3)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
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白云中流出來的黃河像 。(想象練說,引導學生用比喻句表達)
(4)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條黃河?
(5)指導朗讀:讓我們讀出黃河的源遠流長,讀出黃河奔騰萬里的氣勢。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滾滾黃河,荒涼的地理環(huán)境,更加襯托了這座戍邊城堡的孤!僅僅是城孤孤單單嗎?(守城將士的心更是孤獨的)與其說城孤,不如說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帶著我們的感覺,自由讀兩句,讀出古詩的意境。
預設二:學生對怨的感悟。
1、感悟楊柳的雙關。
(1)理解怨,思考:埋怨楊柳什么?(不發(fā)芽)為什么楊柳不發(fā)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吹不到,楊柳自然不會發(fā)芽。戰(zhàn)士們是多么盼望見到春風輕拂,楊柳吐綠???但在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楊柳有用嗎?所以作者說讀后兩句
(2)楊柳在這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指的是戰(zhàn)士吹奏的是《折楊柳》曲子。介紹古人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
(3)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課件出示:出示跟楊柳有關的一些詩句,讓學生和老師輕聲誦讀。)
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隋代無名氏《送別》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4)當戍邊將士聽到羌笛吹奏的悲涼的折楊曲時,會是怎樣的心情?理解后兩句的意思。
(5)指導讀后兩句。
2、感悟春風 的深意。
春風,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風。它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戍邊將士們盼望著朝廷早點讓他們回家,可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他們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很多將士魂歸關外。
3、拓展:有關描寫戰(zhàn)爭的詩句。輕聲地跟老師一起讀。(配哀傷的樂曲)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陳陶《隴西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4、 激情創(chuàng)境,配樂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初讀感悟,以情為突破口,以孤城為主要意象,引導學生體會邊塞的荒涼地理環(huán)境,感悟戍卒的離愁別恨。以讀為依托,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進入古詩的情境,感悟詩人的情感。以一首帶動多首古詩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同時深化了古詩的內涵,讓學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積淀了古詩的文化底蘊?!?/p>
四、情感渲染,拓展運用
1、寫話練習:羌笛發(fā)出的悲切之音,讓將士黯然淚下。如果他家有年邁的父母,如果他已經有了妻兒,他會對父母妻兒說些什么?請你任選一種角色,寫一寫戍邊將士的心里話。(寫好后交流)
2、親人們能聽到他的訴說嗎?將士們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聲里,含淚回憶那依依惜別的情景!有感情背誦《涼州詞》。
3、結課升華:連年的戰(zhàn)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戰(zhàn)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寧!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文本內涵,引導學生寫一寫戍邊將士的心里話,學生情之所至,定會言之有物,讀寫結合,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深化古詩內涵,將立意提升至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賦予了古詩新意。】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積累其它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涼州詞
唐王之渙
一片城 孤 萬仞山
羌笛 怨 楊柳
24、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后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外結合,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賞析中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培養(yǎng)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課時:一
課前游戲:賽詩會,看誰背誦的古詩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F(xiàn)在,我們就隨著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xiàn)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冻鋈?、《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課文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zhàn)死沙場
放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zhàn)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 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shù)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征人的具體事情?詩中沒有說征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征人們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師創(chuàng)設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一輪明月照著邊關,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征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О倌陙砬О偃f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征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征人柔弱無助的妻子③ 征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
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發(fā)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啊,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征人盼回家,每個征人的親人盼征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板書:思親盼歸 征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據(jù)《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 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不朽佳句,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匯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
學生齊誦全詩。
三、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查匈漢戰(zhàn)爭的論文
資料一:
漢王朝、匈奴河南之戰(zhàn)后,匈奴人失去了陰山以南的廣闊區(qū)域,痛心疾首,每過于此,無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戰(zhàn)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豐美的河西地,經濟上蒙受的損失更為嚴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時,漢王朝、匈奴在漠北大會戰(zhàn),經過數(shù)月搏殺,匈奴損兵十幾萬,這幾乎是匈奴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zhàn)后,匈奴幾無壯年男丁。
資料二:
涼州詞 王之渙 涼州詞(王翰)
黃河遠上白云間,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萬仞山. 欲飲琵琶馬上催。
羌笛何須怨楊柳, 醉臥沙場君莫笑,
春風不度玉門關.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從軍行(王昌齡) 從軍行(李白)
青海長云暗雪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遙望玉門關。 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城頭鐵鼓聲猶震,
不破樓蘭終不還。 匣里金刀血未干。
資料三:
出塞曲
臺灣 席慕容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xiāng)
資料四:
《雄關賦》節(jié)選 峻青
啊!雄關!
這固若金湯的雄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
在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上,在那些干戈擾攘、征戰(zhàn)頻仍的歲月里,這雄關,巍然屹立于華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間,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著異族的入侵,捍衛(wèi)著神圣的祖國疆土。這高聳云天的堅固的城墻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上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這雄關外面的亂石縱橫、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關,它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的英雄歷史的見證人,它本身就是一個熱血沸騰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
如今,這雄關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仍以它那雄偉莊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們的神圣的國土再一次遭受到異族入侵的話,那位手執(zhí)大刀的青年小伙子,還有我們的現(xiàn)代花木蘭,以及所有登臨這雄關的公民,全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殺敵衛(wèi)國的戰(zhàn)場!
25、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教材分析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教材分析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詠物說理的七言絕句。詠物貼切自然,合乎情理,說理精辟深刻,很有啟發(fā)性。尤其評梅之語,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詩人從視覺雪比梅白,嗅覺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長一短,觀察入微,評判獨到。這種寫得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jù),揭示了詩人擱筆費評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詩人借雪和梅的爭春,告誡人們世上萬物都各有千秋,無論何人都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文字生動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2.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3.了解有關雪梅的古詩詞,學習梅花的精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報春的使者,它們各自的長處是什么呢?
圖片
順勢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生字詞
2.解題+背景介紹
3.聽讀古詩,邊聽邊想象畫面。
4.看視頻,思考詩中描寫的景物。
讀完了這首詩,我們知道了梅和雪的長處分別是:()和()
三、精讀
1.課件出示圖片
梅花?和雪到底誰更美呢?我們看一看詩人是怎么說的。
學習梅雪爭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2.騷人閣筆費評章
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
3.梅須遜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4.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優(yōu)勢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每句詩句的意思,你能來完整的說出整首詩的意思嗎?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缺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學完古詩,想一想: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好貴品格。
??從他們的比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26、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宋代盧梅坡的這首《雪梅》,是詠物說理詩中的一篇精品。尤其是對梅花的評語,可謂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這首詩詠物貼切自然,合乎情理, 說理精辟深刻,很有啟發(fā)性。
詩人在首句梅雪爭春未肯降中巧用一個爭字,運用擬人的寫法,就把梅、雪為爭春發(fā)生的摩擦,雙方都認為自己各自占盡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讓誰的情態(tài),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在寫法上新穎別致,出人意料。
詩的后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對騷人閣筆費評章原因的回答,也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jù),并且巧妙地寫出了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借用梅雪爭春告訴人們: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互相欣賞,懂得取長補短,才能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27、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一上課,我先出示廬山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喜歡上廬山,再對蘇軾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北宋大蘇軾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這樣,學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詩人筆下的廬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一般采用讀、誦、吟的方法。在《題西林壁》的教學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詩,要求做到通順、流利,能認真、正確地讀下來。然后,在學生慢慢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吟誦,在反復地吟誦中走進文本。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回顧之前學過的《畫楊桃》一課,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水到渠成。我順勢又提了個問題:通過學習了古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他們回答地也比較到位.之后又帶入《登飛來峰》一詩,這兩首詩形式結構類似,增加學生的積累。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28、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是統(tǒng)編版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順承了三年級的留心生活,細致觀察事物,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細致觀察。
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并能懂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我從三年級所學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進入學習本首古詩,通過解題誦讀理解感悟等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尤其是在學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沿用上一單元策略提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座山會看到不同的景象?這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明了,我選用一個六面體,分別找不同位置的學生說說各自看到了什么顏色,當學生發(fā)現(xiàn)每人看到的顏色都不同是因為坐的位置不同后,很容易就明白了詩人因為身處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同。之后在教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因為這兩句中采用了因果倒裝的寫作手法,并含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我又用盲人摸象這個小故事引導他們理解詩意:因為詩人身處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所以看不到廬山的全部景象。繼而馬上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有的學生說從高處看,有的學生說從遠處看,有的學生說把所有看到的景象合并在一起,從他們的回答中看出學生已明白一定道理。這時候我出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并舉例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平時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有一個學生回答他在下棋時,因為旁觀者縱觀整個棋局,最后幫他下贏了這盤棋;還有學生回答兩個同學鬧矛盾了,她在旁邊看清了整件事情的經過。這些事例都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之后,為了當堂消化所學古詩,我設計了背誦、默寫環(huán)節(jié),達到會讀會背會寫的教學目標。
29、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評課稿聽課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評課稿聽課反思
《暮江吟》是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本節(jié)課我準備了許久,更改了好幾次,主要采用的環(huán)節(jié)是三疑和小組合作貫穿課堂,三疑是課前疑,課中生疑,拓展升疑,小組合作是根據(jù)我班孩子學情合理設計的,感覺設計很好,但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授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昂,整節(jié)課節(jié)奏掌握較好,但是通過實踐,我仍我發(fā)現(xiàn)有以下的不足:
1. 在古詩文的講解中,課堂前半部分還比較注重古詩文的朗讀,但是后半部分,在賞析古詩時,忽略了讀的指導。
2. 三次質疑,可以嘗試再把層次拉開一些。
3. 古詩文學習,不能僅僅教會學生意思,更應該把方法教給學生。
4. 在學生質疑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班兩個孩子提的問題非常好,一個是鋪一個是珍珠,但是由于我的一些原因,導致這部分沒有處理好,導致對學生悟詩情和誦古詩都沒有指導到位。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時刻牢記本節(jié)課的不足,真正做到把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結合起來,讓學生會學語文,能欣賞語文的美,還能夠在生活中將學過的知識加以整合利用。
30、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評課稿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評課稿教學反思
1. 合理利用教材,有效整合課文
部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說過: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著把新教材看作不容置疑的教學標準與藍圖。教材教材,編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學的材料,當然也會提供某些教學的框架和導向,但學情不同,用起來也應當有各自的發(fā)揮,教材是可以質疑、改動和調整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編排課文的順序。比如在這一單元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將《從軍行》和【日積月累】中的《涼州詞》放在一堂課上教學。這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分析兩首詩的異同,仔細一看,兩首詩在形式上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邊塞詩歌,都出現(xiàn)孤城,前兩句都是寫景但是,兩首詩卻在思想感情上完全相反?!稄能娦小芳ぐ侯D挫、壯志凌云;《涼州詞》委婉蘊藉,鄉(xiāng)愁難禁。這就注定了兩首詩歌在景色描寫上必有不同。
課上,通過反復地讀,品味意象,學生明顯讀出了兩首詩,兩個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對比之中,學生更加清晰鮮明地明白了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不同,情不同。
所以,從這一課中,我了解到,教材不是一個單純的線性結構,只要教師使用得當,教材可以變得立體。而我們最終的目的,一定是為更高效的教學服務。
31、五年級上冊12課示兒古詩翻譯
五年級上冊12課示兒古詩翻譯
注釋: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詩意:本來就知道,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唯獨放不下,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宋朝的軍隊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告訴你的父親。
32、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主題思想筆記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主題思想筆記
《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題臨安邸》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偏安,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心里話。
《己亥雜詩》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詩,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xiàn)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fā)。抨擊專制統(tǒng)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33、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34、五年級上冊6課將相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6課將相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將相和》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說教材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將相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第十冊第五組第一課的內容?!秾⑾嗪汀肥歉鶕?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這篇課文以戰(zhàn)國時期為大背景,以藺相如的言行活動為主要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有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愛國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從而告誡人們以和為貴的道理。
說學情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
對于六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了一定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這篇課文寫作年代相比學生較為久遠,學生容易與文本產生一定的時空距離。所以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讀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學中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啟發(fā),使學生理解課文。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讀課文文中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品悟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體驗以和為貴的深刻道理。
說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是根據(jù)歷史故事改寫而成的,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通過反復閱讀,著重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
2.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xiàn)、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而達到自己提出問題,組內交流解決的效果。
在學法上,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依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chuàng)造,達到既鞏固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谶@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課題《將相和》,隨即提問:文中的將是誰?相又是誰?和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通過談話,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并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如廉頗、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么?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于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賞析,體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于此,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jù)三個小故事的情節(jié),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能用什么詞語概括,段落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fā)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并借助多媒體圖片和片段,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jié)課重點詞句。如讀到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迫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撞在這柱子上 時,用多媒體展示藺相如舉璧欲撞的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將學生們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完璧歸趙這個詞語,體驗藺相如的聰明過人。當讀到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時,出示廉頗背背荊條的圖片,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廉頗知錯能改的優(yōu)良品質。
最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xiàn)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向文中的兩位人物學習,學習他們做人的高貴品質。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后,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藺相如、廉頗各有什么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后,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愛國的圖片,如運動員為國爭光等,再啟發(fā)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作為小學生應如何愛國。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huán)節(jié):安排作業(yè),復習強化。
一節(jié)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jié)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1:請大家將本節(jié)課中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yè)2:寫一寫:我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根據(jù)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先在黑板上寫上將和相, 再在對應寫上廉頗和藺相如,用一根橫線將二位人物連起來,寫上一個和。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xiàn)課文的大體脈絡,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識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點,我力爭在以后做得更好。
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35、五年級上冊5課搭石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5課搭石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搭石》,我想從以下六個方面說一說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洋溢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課文通過對擺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贊美了家鄉(xiāng)人樂于助人、默默奉獻的高貴品質。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為我們有效地展開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繪的生活場景離我們有點兒遠,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需要教師適當引導、點撥。
三、說目標。
1.認識間、譴2個生字,會寫汛、挽等7個生字,理解無名、汛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快速閱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根據(jù)這篇文章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中,除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我把對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寫作方法作為重點、難點,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受到熏陶。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適當加以引導,通過讓學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從而受到熏陶。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點。以這篇文章為依托,我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觀察生活,從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
五、說教學過程。
1.搭石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所以,我通過課題直接引入,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引起他們一探究竟的欲望。
2.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兩種方式。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對于課外作業(yè)的布置,我不僅布置了鞏固課堂知識的題目,還布置了運用所學讓學生付諸實踐的題目,這樣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4.板書設計:(略)
板書設計,我采用結構圖的形式,輔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六、教學效果預設。
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我讓學生們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美的熏陶,讓他們明白,美不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默默奉獻中。通過布置作業(yè)的方式,我讓學生們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能力。
36、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與交流,體會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王維詩歌中流露出來的隱逸傾向,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詩歌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想象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生活情趣。
三、詩詞導入
提問學生: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田園詩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進而引出古詩《山居秋暝》。
四、初讀
1.題目:《山居秋暝》怎么理解?(詩人在山中居住時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時的景色)
2.知作者:王維,字摩詰,人稱詩佛,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3.點名讀,指導朗讀節(jié)奏。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畫面?
(一)雨后秋山圖
1.你從哪句詩體會到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2.首聯(lián)寫出了什么樣的意境呢?(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
3.這給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
4.指導朗讀,讀出詩人的淡雅。
(二)明月清泉圖
1.頷聯(lián)都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清泉、石)
2.這兩句詩你怎么理解?(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3.試著想象,詩人在這樣的優(yōu)美景色中會聽到什么?(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晚歸的鳥鳴聲)
4.配樂朗讀,讀出幽靜。
(三)浣女漁舟圖
1.這里具體寫了哪些景?(竹、蓮、浣女、漁舟)2.頸聯(lián)寫得十分熱鬧,這與作者要創(chuàng)造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是否相矛盾?(不矛盾)
3.你能試著說明原因嗎?(寫浣女、漁舟的熱鬧,正是為了烘托出山村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
六、品讀
這首詩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里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七、小結作業(yè)
作業(yè):將詩中描繪的景色用手中的筆畫出來。
八、板書設計(略)
37、五年級上冊14課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4課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專家: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圓明園的毀滅》。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選編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集中組元,語文閱讀要素的訓練點為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圓明園的毀滅》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學情
學生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基本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通過查閱、交流資料,對這段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五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比較難把握文中愛與恨的情感,尤其是難以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以及學情,我將本課時的目標設計如下:
1.結合文字、圖片等資料,抓關鍵詞句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毀滅的經過,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課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主題的寫法。
3.在反復朗讀中,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文本特點及學情,我將結合相關資料,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主題的寫法。作為重點,將在反復朗讀中,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的選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據(jù)此,本節(jié)課,我將結合相關媒體資料,融入情景教學法,引導、啟發(fā)學生逐步深入文本,讓學生反復讀文,讀中悟,悟后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六、說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填詞回顧,名言導入
首先,通過讓學生填四字詞語的方式,談自己對圓明園的印象,學生既回顧了舊知,又積累了詞匯;然后,通過兩則名言引入,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第二環(huán)節(jié):研讀收藏,凸顯珍貴
我通過抓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這一過渡句來進入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最珍貴感受圓明園收藏珍寶價值的不可估量,并結合資料:僅圓明園內海晏堂前噴水臺上的4個生肖銅首,2000年國際市場拍賣價就高達9000多萬元人民幣。讓學生的感受更具體。通過抓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一句,引導學生從表示時間的詞語上自下至感受圓明園收藏珍寶歷史悠久,從關鍵詞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感受圓明園收藏珍寶種類繁多,也正是因此,圓明園被譽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時期的文物資料,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由衷地熱愛,并照應文章開頭,作者開篇就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最后,指導學生帶著自豪和贊嘆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第三環(huán)節(jié):聚焦毀滅,銘記歷史
然而,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曾經的萬園之園早已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化為一片灰燼了。出示圓明園殘垣斷壁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上的沖擊,奠定恨的基調。接著,我引導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三個字:掠毀燒。
我抓住這三個關鍵字繼續(xù)追問:①能掠走的怎么辦?抓住 凡是統(tǒng)統(tǒng),說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再交流一下手中的資料,那些強盜都掠了什么?②實在運不走的呢?那就毀,就任意毀壞,抓住關鍵詞任意理解,那是想怎樣就怎樣啊,這是何等野蠻與暴力?、蹫榱虽N毀罪證就燒。同學們,你們想想,大火連燒三天,燒掉了什么啊?金碧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沒有了;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抓關鍵字句,反復揣摩。將閱讀與想象結合起來,文本與課外資料結合起來。再通過看視頻資料,直觀感受侵略者的野蠻與殘暴。接著引導學生讀,讀出對侵略者的憤恨,對化為灰燼的圓明園的惋惜。此時,那段屈辱的歷史已銘記在心了。
第四環(huán)節(jié):領悟寫法,總結升華。
課文的學習不僅僅要關注字詞的精妙,意蘊的深刻,還要關注文章的謀篇布局。文章題目《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昔日的輝煌,為什么?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再引用魯迅名言,引導感悟對比寫法的妙處。圓明園越美好,越有價值,它的毀滅就越讓人痛心,讓人憤怒。
痛定思痛。這把火,燒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lián)軍的滔天罪行,燒不毀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不信,你看
播放視頻《輝煌中國》,并配文字介紹:新中國建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憑著勤勞和智慧,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成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載人航天技術、高鐵、動車、跨海大橋、航空母艦無不昭示著新中國的崛起!
可以想象,此時學生的情緒必定高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你現(xiàn)在有什么感受呢?讓學生寫一寫,說一說。最后以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片段作結,教學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氛圍中結束!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我本著練習設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考慮學情,尤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拓寬知識面的觀點,因此我設計如下兩道作業(yè)。
1.讀閱讀鏈接《七子之歌》《和平宣言》,引導學生群文閱讀,體會其與本課表達感情相似之處。
2.推薦觀看電影《圓明園》,銘記歷史教訓,激發(fā)當代少年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最后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其實也就是個微型教案。這樣的設計既展現(xiàn)了圓明園的舉世聞名,又展現(xiàn)了侵略者將其毀滅的過程,同時又體現(xiàn)了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這樣的板書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了文章的整體脈絡,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14.圓明園的毀滅
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
布局之美
建筑宏偉 舉世聞名 愛
文物珍貴
侵入 闖進
化為灰燼 恨
掠 毀 燒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38、五年級上冊11課牛郎織女(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1課牛郎織女(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郎織女(二)》。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牛郎織女(二)》選自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牛郎與織女之間愛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織女是天上的仙女,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為線索,講述了他男耕女織痛失老牛夫妻離別鵲橋相會這幾個故事情節(ji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五年級的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對文章大意能較好地理解,但是對文中人物形象特點以及民間故事的特色還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師結合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活動引導來學生。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偎、衰等9個生字,能簡述故事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牛郎織女執(zhí)著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點。
3.感受民間傳說的魅力,培養(yǎng)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會認寫文章生字,能簡述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牛郎織女執(zhí)著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點;感受民間傳說的魅力。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耍覍⒁龑W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圈點勾畫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提問學生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講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知道牛郎織女結婚生活在一起了。但這并不是結局,大家知道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了嗎?帶著這個疑問,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進入新課《牛郎織女(二)》來一探究竟吧!從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將讓學生朗讀課文后圈出文中不會的生字詞,如偎、衰等生字。在掃清生字詞的障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定學生概述牛郎和織女結婚后面發(fā)生的故事。進而明確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為:牛郎和織女生下一對兒女后,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發(fā)現(xiàn)后阻止他們的愛情,牛郎與織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對文章大意的整體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讀的進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首先,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將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概括牛郎織女發(fā)生了哪幾件事情?然后請小組代表回答。學生將根據(jù)原文給予相應回答,我將給予肯定性評價。進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明確一共發(fā)生了男耕女織痛失老牛夫妻離別鵲橋相會這四件事情。
其次,接著請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找出破壞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關鍵人物。并結合語句分析這個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由于這個問題較簡單,學生不難找到答案,從而明確:王母娘娘是破壞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關鍵人物。學生找出文中語句如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敗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帶著織女一齊飛起來。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點是自私、狠毒,并進行板書。
最后我會請學生分組朗讀,并提出問題找出牛郎織女面對兇惡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動?說明牛郎織女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學生不難從原文中找到故事情節(jié)如牛郎披著老牛的牛皮飛上天追織女織女即使受到了很嚴厲的懲罰,還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說明牛郎織女都為愛勇敢執(zhí)著,也說明他們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進行板書。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在此環(huán)節(jié),為了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首先請學生觀看牛郎織女視頻,再找學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談談對民間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學生觀看視頻后對故事情節(jié)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們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對民間故事將會有更深的體會。進而明確:牛郎織女講述的愛情故事貼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說話,王母娘娘法力無邊,說明民間故事想象奇特豐富,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再進行相應板書。
(五)小結作業(yè)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將采取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進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將布置這樣的作業(yè):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給《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連環(huán)畫,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課的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略)
39、五年級上冊22課四季之美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一
五年級上冊22課四季之美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一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一切景語皆情語?!墩Z文課程標準》對于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尤其是寫景文章的學習,強調: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那就要通過品味語言,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來實現(xiàn)與作者情感的共鳴,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本著這樣的出發(fā)點,本設計依題導入,抓住四季和美兩個關鍵詞展開語文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教學中,通過了解作者,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通過研讀感悟,感受作品語言的溫度;通過情境感染,引領學生發(fā)揮想象;通過讀寫結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準備生字詞卡片。
學生準備:閱讀描寫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齡人的習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抓住題目,破題引入
1.(板書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霧)
(板書之美)此時你又想到了什么樣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機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蔥蔥,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銀裝素裹)
2.齊讀課題,引導學生猜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3.課件出示作者清少納言的資料,指名朗讀,引導學生質疑:這是一位怎樣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語言有什么特色?
設計意圖:從文章題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漸構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運用想象畫面和依題猜想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將要學習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緊緊圍繞文章內容,使學生經歷語言重組的簡單實踐運用,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文學習方法。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留心生字,用喜歡的方法自主學習。
2.課件出示生字,檢查預習。
(1)第一組:凜、冽、逸。要求:讀準字音,借助生字帶出詞語,初步理解字義。(凜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兩點水旁。逸別忘寫兔的點。)
(2)第二組:黎、暈、漆、幕、愈、曠、怡、逸、免。要求:從易錯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匯報自學收獲。
①暈是多音字,光暈、月暈、紅暈中暈都讀四聲,暈倒、暈厥、暈頭轉向中暈都讀一聲。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對比法識記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師相機指導重點字形的書寫。
①本課上下結構的幾個字,都要把各部件寫得扁一些,避免整體拉長。如:黎、暈、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寫兔,后寫辶。
3.小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師出示生詞學習卡,小組內認讀、搶讀、比賽讀、領讀。
(2)以小組的形式分段朗讀課文。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詞語練習說話。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提示學生關注字詞的不同方面,拓寬學習方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從而夯實字詞基礎知識的學習。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1)讀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本段主要內容,用____畫出。
(2)組內交流讀書收獲,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總結,相機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導學生邊讀邊品味。
(3)教師引讀,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學生接讀后面的內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學生接讀后面的內容。
③秋天最美是黃昏。看到什么?學生接讀后面的內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學生接讀后面的內容。
(4)引導學生交流匯報文章的表達順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的。
(5)小結:作家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四季之美描繪得如同一幅幅風景畫,又不失動感之美。品讀課文,想象畫面,我們仿佛置身美麗的大自然中,這是我們學習閱讀的好方法!
2.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的獨特韻味。圖片 可引導學生男女生引讀,男生讀中心句,女生補充后半部分。
(1)引導學生讀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讓語言具有畫面感的呢?
預設:
每個季節(jié)用一句話帶入,又抓住一個時間,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進行描寫。有被染紅的彩云等靜景,也有飛舞的螢火蟲、比翼的大雁和歸窠的烏鴉等動景。有動有靜,體現(xiàn)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讀喜歡的段落,鼓勵背誦。
3.抄寫優(yōu)美的句子。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所描寫的景色之美;通過反復誦讀,抄寫句子來體會作家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時刻提醒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多種方法。
四、拓展質疑,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2.針對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嘗試自主解決。
3.搜集描寫四季的詩句。
設計意圖:觸摸語言的溫度是在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中逐步達成的目標,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選擇地背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再通過質疑引起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次思考,正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基也。
40、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詞中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3.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對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過程與方法
利用課文插圖、音樂渲染、多樣化朗讀和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完成對詞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態(tài)度
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借助注釋,初讀詞意
(一)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五課的前兩首古詩,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一封意猶未盡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三) 初讀《長相思》
1.一讀 讀準音
請同學們將《長相思》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讀文)
正音:哪位同學愿意讀(指讀)
生字正音,形近字練習
2.二讀 品節(jié)奏 (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
請同學們將《長相思》再讀兩遍,請讀出長句中的停頓,看誰能讀出好聽的節(jié)奏。
請同學們到白板上標注出應該如何斷句。
3.三讀 找不同
同學們讀的很準,也讀出了好聽的節(jié)奏,老師還要請同學們將《長相思》再讀兩遍,這次請你找一找這首《長相思》和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
《長相思》和《憶江南》都是詞,請大家再觀察,兩首詞在結構上又有什么不同。
師小結詞的概念分類 特點
二、品讀感悟 理解詞義
(一)四讀 知上闋
1.師:帶著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的上闋,結合書中的插圖,和書中的注釋想想這上闋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后討論:作者的身曾在何處?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學生自學 討論 )
2.匯報 :曾經身處山上 身處水中身處山海關 身處軍營
師:這里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小結;
是啊,他怎會輕視離別?為了朝廷為了國家他不得不離,好男兒愛故園,更要愛家鄉(xiāng),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長相思》中有離愁,也有男兒為家為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4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教學三首詩時,我都由詩題入手,引導學生釋題,從詩題中了解信息,再結合相關資料,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學會總體掌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學生理解詩意的情況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拓展其它的愛國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
教學反思2:
《己亥雜詩》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更加復雜,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讓學生結合資料和注釋來理解詩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讀懂古詩。如果可以再給予孩子更多的交流資料的時間相信效果會更好。
42、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其中有不少就是專門寫給他兒子們的。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就是給兒子們傳授寫詩的經驗,要想寫好詩,功夫在于寫詩之外的博覽群書和生活閱歷。對于執(zhí)教完的教研課《示兒》,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
功夫之一:搜集資料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妒緝骸肥顷懹蔚慕^筆之作。簡短的28個字,飽含著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強烈的愛國熱情。但僅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陸游的資料;利用音頻軟件,聽楊雨教授講《俠骨柔情話陸游》,聽孫丹林教授講《陸游》;認真閱讀《陸游傳》《陸游的英雄夢》等相關書籍
通過這些途徑,陸游一生的點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實上演,我悲傷著他的悲傷,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追逐著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誦讀詩作
陸游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為豐富,在不斷地吟誦涵詠中我漸漸明白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這是一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這是一位喜愛動物的寵物控;
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這是一位注重養(yǎng)生的健身族;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更是一位為報國而生,為憂國而死的愛國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學
每一次教研課都是組內教師教研水平、團隊力量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為了上好這次教研課,大到選課、教學設計,小到課堂上老師說的一個字,一句話,組內老師都給予了悉心地指導。
整首詩,團隊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受,讀中感悟,讀中升華;教學中還著眼一個悲字,拓展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兩首詩,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華,也越能使他們走進詩人悲的心境。
課后,通過向老師們請教,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節(jié)課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對高學段古詩教學的側重點把握不清,應該在指導學生悟詩情,擴充學生詩詞積累方面下功夫;其次,應該在詩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帶多篇的方法,拓展陸游不同時期的愛國詩,通過對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悲天憫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課堂評價語過于單調,教學語言還需凝練,教學應變能力還需加強。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后我還需要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在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43、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評課稿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評課稿教學反思
《長相思》不是這首詞的題目,也并不表示這首詩詞寫的內容就一定是長久的思念。
它是一種詞牌名,是曲苧名,還有另外的名字叫雙紅豆憶多嬌。接著,干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長相思》詞牌的平仄規(guī)律,告訴學生,凡是這樣寫的都叫《長相思》。
關于詩詞的平仄規(guī)律,自己也不太明白,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第三環(huán)節(jié),讀出一個詩人來。
讀詩,即讀人。解詩,也是在解人心。唯有真正了解一個人的所思所想,讀懂了人物的言行,才能真正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怎樣讀出鄉(xiāng)心。
教師設身處地的聯(lián)想,把學生帶入詩人的心境,層層深入地朗讀,漸漸走進詩人的心。
指導學生文本細讀地基礎,是教師對文本深入細致的理解。這樣的詩詞教學,哪個不喜歡呢?
第五環(huán)節(jié),鄉(xiāng)心中的感悟。
詩人納蘭性德的鄉(xiāng)心,是什么,他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六環(huán)節(jié),你喜歡這首詞嗎
詩人的鄉(xiāng)心,人生征途漫漫,艱難險阻,波折不斷。教師引導學生對詞的理解,從詞人詞作之意轉到自己身上,讓學生和詩人產生心理共鳴。
人生中總會有寂寞的時刻,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你的故園在哪里呢?
詩人的憂傷,還有一種永遠的鄉(xiāng)愁追尋人類的精神家園。
佩服,感動,此刻心中產生了共鳴。諸多年來,自己一路跋山涉水,你在追尋什么?
原來,自己也自帶詩人般地憂傷與秉性。心中似乎找到了答案,那觸任心弦的,不正是一次次對靈魂的拷問,精神上的只準追求嗎?
永遠的鄉(xiāng)愁,尋尋覓覓,尋找精神的家園人類。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44、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評課稿聽課記錄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評課稿聽課記錄
課前,教師先將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隨后問學生:剛才老師在黑板上寫課題的時候,你們在干什么?以此提醒學生今后要養(yǎng)成跟著老師寫課題的習慣。接著,薛老師請學生當堂核對暝的寫法,及時訂正后,通過對文旁注釋的關注,了解暝的意思。這就是薛老師的課前談話,雖曰課前,始終圍繞這一課的教學進行暖場。同時,還時時不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諸如跟著老師寫課題關注注釋學古詩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揭題之后,薛老師請學生讀了三遍題目。學生讀完第一遍,以有速度為由,讓學生讀了第二遍;學生讀完第二遍,教師又以讀得太硬了為由,讓學生讀了第三遍;等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讀完第三遍,教師這才心滿意足,直夸學生語感好。就在這電光石火的幾個來回里,薛老師把朗讀古詩課題的方法教給了學生。
讀完課題,便開始解題。教師先幫學生弄清題目中的居有居住的意思,在知道山居即住在山中的基礎上,通過反復地追問,幫學生拓展了住在村里村居住在家里家居住在異國他鄉(xiāng)客居/旅居住在山中隱居,并將題中山居的理解引申到住在山中,不想讓人知道隱居。弄清了山居的意思,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板書,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王維隱居的山,叫終南山;他在山中修建的別墅,叫輞川別業(yè)。接著,教師再次將學生的目光引向暝,先從偏旁入手,知道它和太陽有關;再聯(lián)系注釋,知道它指日落時分,也即傍晚或黃昏;接著,在講到代表暝字意思的傍晚和黃昏時,教師還以詩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為例,讓學生感受到,相比于傍晚,黃昏顯得更有詩意詩歌的課堂,處處須有詩意。
解讀完課題的意思,教師請學生齊讀課題后,讓學生關注題目《山居秋暝》地點+時間的詩題結構,并以課文中的下一首詩歌題目《楓橋夜泊》為例,讓學生鞏固了對于古詩常常在題目中點明時間、地點的現(xiàn)象。最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如上的認識再次齊讀課題之后,解題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解題之后,教師請學生帶著王維在秋日黃昏的終南別業(yè)中,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的思考自讀全詩。學生自讀之后,教師指名朗讀,開始了他的詩歌朗讀指導。第一名學生站起來把詩讀得字正腔圓、韻味十足,他生聽罷,不由地鼓起了掌。教師在肯定他的朗讀的同時,心知此時大概無法再用誰能比他讀得更好的方法激勵學生舉手朗讀了,遂反其道而行之地問學生有誰覺得自己讀得比他差一點。在這別出心裁的一問之下,果然,又有學生站起來展示朗讀了。第二名學生讀過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情調的角度談了自己的朗讀和第一名學生的差距。第二名學生的朗讀,當然比第一名學生略遜一籌,但教師抓住了該生發(fā)言中的情調,充分肯定了他對古詩的感覺,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在后續(xù)的教學中,這名讀得比同學差的學生,始終對薛老師的課堂保持著高度的參與熱情。接著,教師還順著這名學生發(fā)言中提到的情調告訴學生,要想讀出詩歌的情調,就得在朗讀時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那么,什么是節(jié)奏感呢?教師趁熱打鐵,立即以《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和《楓橋夜泊》的月落烏啼霜滿天為例,讓學生關注格律詩后面的三個字,分別將五、七言律詩朗讀停頓的三字結構(五言二三,七言二二三)教給學生。學生了解三字結構后,教師先請學生用師讀前二字,生讀后三字的方式與自己合作著將全詩朗讀一遍;再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為例,讓學生在這樣的停頓中師生合作,拉長第二個字的讀音,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接著,在上述兩輪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中押韻的秋流舟留等字,以將押韻字讀長音的方法進行第三次師生合作朗讀。最后,學生脫離教師的幫助,獨立而完整地將詩讀出了節(jié)奏。
45、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好詞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熏:熏風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氣熏人
杭:杭州 蘇杭 杭綢
好句: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茍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46、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讀后感
《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4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同tng (相同)(共同)
同tng (胡同)
空kōng (天空)
空kng (空地)
48、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書湖陰先生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書湖陰先生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今天分享的是部編版教材初中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的《古代詩歌三首》之三《書湖陰先生壁》,作者王安石。課件預覽在下方。
德如壁立千仞,才如汪洋恣肆。這是我看到過對王安石概括最貼切的一句話。
王安石一生為國著想,在北宋發(fā)動王安石變法,雖然新法失敗,但是他的初衷是為了國家能夠更健康。在北宋,就能提出變法,是思想上的進步。列寧稱他為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最后新法失敗,王安石自己晚年也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
因為變法的原因,大文豪蘇軾因不同意冒昧實施新法而被貶。但是,也正是因為放歸之后,才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文學家的蘇軾。
王安石自己本身,在文學上也有著非常高的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這篇《書湖陰先生壁》,正是王安石晚年隱居山林之后的作品,寫的是他的鄰居湖陰先生家周圍的環(huán)境。
49、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江南春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江南春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難點:透過《江南春》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古詩抓景物寫出江南春天的特點,讓學生由景物來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這首詩中,詩人由景物來表現(xiàn)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為國擔憂的淡淡哀愁。這種感受學生不太容易體會到,因為這高于六年級學生的情感經驗和生活經驗。
難點教學方法:
1.通過情境誦讀和想象,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展示江南美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看完圖片的感受,說說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題。詩人杜牧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圖。(激發(fā)興趣)
(二)知識講解
3.初讀感知,讀出詩味。
(1)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讀中體會如何把詩讀出節(jié)奏來。(語調的輕重、語音的延長以及停頓等。)
4.圈畫景物,明意悟情。
(1)學習前兩句詩賞今。
①圈出詩句中描寫的是景物,病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千里]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qū)。
[綠映紅]綠葉映著紅花,這里用顏色指代景物,給人豐富的聯(lián)想。如綠葉襯紅花,桃紅映柳綠。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風]酒旗迎風招展。
②說說這兩句詩是從哪些感官來寫景物的。
明確:聽覺鶯啼 視覺綠、紅、水村、山郭、酒旗 觸覺風
③再讀詩句,說景色。
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婉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
④透過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個怎么樣的江南春天?
課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聽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聞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花紅柳綠、鶯歌燕語、鳥語花香、充滿生機)
你在這樣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樣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樣呢?
(愉悅、輕松、快樂
(2)學習后兩句詩懷古。
自讀后兩句詩,理解詞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①體會情感基調:這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還是愉悅的嗎?你們知道這是因為什么嗎?學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資料。教師及時補充背景知識: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東晉滅亡之后隋朝統(tǒng)一之前存在于我國南方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的四個朝代(宋、齊、梁、陳)的總稱。這一時期,當權者曾大興建設寺廟,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時代 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國家漸漸衰落,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而當朝的統(tǒng)治者卻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靈保佑,永保江山穩(wěn)固。
詩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讓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傷感、擔憂?
(四百八十寺、煙雨中)
交流后明確:這兩句詩的情感基調不是愉悅的,而是傷感的、擔憂的。詩人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國家命運深深的憂慮。借景抒情的寫法是古詩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識后,再讀這兩句詩,感悟詩人的擔憂。
理解詩意:
昔日到處是香煙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臺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此時作者心里會想寫什么?
示例:詩人可能在想:希望通過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穩(wěn)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廟都滅亡了,物是人非,我們的國家竟然還在仿效這種做法,這不僅不會鞏固國家的統(tǒng)治,相反,會加速國家的滅亡??!
③引導學生帶著感情重讀全詩。
過渡:同學們,你們能嘗試讀出作者的贊嘆之中隱含的哀愁嗎?自己先試試。(再指名讀。)
(三)課堂鞏固練習
5.帶著感情,吟出詩韻。
看著花紅柳綠感受著鳥語花香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
看著江南山村喜愛美景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水村山郭酒旗風。
看著細雨迷蒙的寺廟憂心忡忡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著細雨迷蒙的寺廟關心國事的杜牧想:
齊背詩句多少樓臺煙雨中。
(四)小結
詩人杜牧用了28個字的向我們展開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麗畫卷,寄托的是對江南春景濃濃的愛和淡淡的愁。學了這首詩,你們是否已經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獨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讓我們伴著《江南好》這首曲子,帶上對江南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這首詩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圖吧!
- 坐井觀天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
- 3.算出紅星小學參加3項體育活動的總人數(shù)。
- 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課堂筆記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思想
-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堂筆記
- 麻雀評課說課稿教學反思點評
- 四下語文海上日出生字組詞拼音加造句
- 自相矛盾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來說一說
-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多音字近反義詞
- 雨點兒全部的生字拼音詞語怎么寫
- 一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生字組詞
- 三下池子與河流課堂筆記知識點
- 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知識梳理課堂筆記近反義詞
- 用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燙煲烈熏,并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 MyDream-我的夢想
- 假如我是時間超人
- 己之所欲,請施于人
- 中班科學活動《光明的使者》
- 縫沙包_小學生作文:三年級
- 形容午后慵懶放松的美好句子240句
- 大班體育教案《學跳舞龍》反思
- 小班教案《蟲蟲蟲爬》反思
- 檸檬茶朋友圈文案32句
- 好聽傷感的游戲名字女生344個
-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一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夜書所見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與反思
-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二年級上冊課文19古詩二首夜宿山寺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與反思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評課稿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課文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上冊3課現(xiàn)代詩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