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向6種媽媽說NO
加拿大:向6種媽媽說NO
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余所幼兒園、2000余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有6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幼年期的兒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會把母親視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許自己以外的人、甚至爸爸“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理應有意識地向孩子作出種種表現(xiàn)或暗示,讓他增加“媽媽確實最愛他”的自信。同時爸爸也應大度地退出媽媽視線的焦點,以便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不好玩的媽媽
孩子大多活蹦亂跳,愛好廣泛。這是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然。他們更希望能和媽媽擁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但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愛好一竅不通,而且總是一問三不知,甚至不以為然,孩子自然會感到失望、沮喪。同時也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有負面影響。
太胖的媽媽
兒童比成人更看重一個人的外表,對自己最親愛的媽媽自然更是如此。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過于肥胖的媽媽最好還是注意節(jié)食、運動和減肥,并適當關注自己的衣著服飾。
過于嚴厲的媽媽
嚴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壞事,但凡事都有個“度”。媽媽的完美主義對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漸漸剝奪了他們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地作出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中必不可少的原動力。特別對原本就較自卑的孩子來說,要擺脫自卑的陰影,并樹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
不尊重孩子朋友的媽媽
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媽媽作為孩子步入社會的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務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說到做不到的媽媽
誠實守信,不僅是一種公認的美德,更是一種可貴的素質。孩子接受的或有形或無形的“誠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學語時,并且貫穿于整個童年時期。故在孩子剛剛懂事起就理應幫助他們在心中樹立起“以誠信為本”。而屢屢“說得到做不到”的媽媽,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采編自:江南時報
- 美國兒童的“研究型”作業(yè)
- 日本孩子學什么?
- 十大禁忌
- 英國興起的一種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學習
- 日本專家研制出“哭聲翻譯機”,可“解讀”嬰兒語言
- 怎樣做聰明小孩的父母
- 瑞典的學前教育
- 印度幼兒教育的目標簡介
- 建立起健康的自尊
- 兒童的“戰(zhàn)爭征候群”
- 父母如此管教兒子
- 美國家長喜歡寄宿制學校
- 日本家長如何培養(yǎng)幼兒毅力
- 英國的兒童“建筑課”
- 車體車身廣告合同
- 形容彩虹的優(yōu)美句子發(fā)朋友圈188句
- 大班社會教案《印第安人茅屋》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網小魚》反思
- 小班美術教案《我的家》反思
- 小班音樂教案《拔蘿卜》反思
- 中班美術教案《蕩秋千的小豬》反思
- 電腦桌創(chuàng)意朋友圈文案――關于電腦桌的朋友圈文案32句
- 美容行業(yè)朋友圈文案35句
- 守望先鋒傷感名字450個
- 怎樣起公司名字才大氣574個
- 圓明園的毀滅生字詞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