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教學設計之六

5《灰雀》教學設計之六

5《灰雀》教學設計之六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118頁至120頁。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回答“思考,練習”中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zhì)疑。
  二.指導自學。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正音:散,惹,渣,堅。
   2.容易寫錯的字:惹,或,郊。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可惜:值得惋惜。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生命力旺盛。
    誠實:言行跟內(nèi)心思想一致,不虛假。
   4.朗讀課文,正音。
  四.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講讀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大意。請打開課本第118頁,請大家小聲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你可以用筆畫一畫。
   2.全班討論: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非常喜愛它們。)
    板:惹人喜愛
   3.課文是怎樣說灰雀惹人喜愛的?
    出示句子:
   ?。?)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它們在枝頭唱歌,惹人喜愛。
      問:哪個句子更能寫出灰雀惹人喜愛呢?(引導學生說出有了這兩個詞語,句子就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更能寫出灰雀惹人喜愛。)
   4.指導朗讀句子(1)。
   5.灰雀這么惹人喜愛,課文是怎樣說列寧非常喜愛它們的?
     板:列寧每次……都要……經(jīng)常帶……
  二.講讀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師:灰雀這么惹人喜愛,列寧非常喜歡它們。課文還寫了哪些人喜愛灰雀?
     板:男孩
   2.仔細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別是小孩說的話。
     思考: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后來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來的?你是從課文哪些句子里看出來的?
   3、全班討論:
   ?。?)灰雀后來到哪兒去了,你從哪些句子看出?
    ?、倌泻⒄f:“沒看見,我沒看見?!?BR>     ②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勰泻⒖纯戳袑?,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BR>     ④“一定會飛回來!”男孩堅定地說。
      板:“沒看見”
    (2)灰雀又是怎么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
    ?、倌泻⒖纯戳袑帲f:“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BR>    ?、凇耙欢〞w回來!”男孩堅定的說。
      板:“一定會飛回來”
   ?。?)男孩為什么把灰雀放回來?(引出列寧自言自語的話。)
     出示句子:
    ?、倭袑幾匝宰哉Z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BR>    ?、诹袑幷f:“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會飛回來了?!?BR>      問:哪個句子更能寫出列寧發(fā)現(xiàn)那只灰雀不見了,覺得很惋惜?(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句更能充分體現(xiàn)列寧非常喜愛灰雀)
      指導朗讀句子①
   4.指導朗讀對話。
   ?。?)同位分角色練讀。
    (2)指名分角色讀。
   ?。?)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部分。
   5.小聲自由讀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課文是怎樣寫灰雀回來的?為什么說男孩是個誠實的孩子?
      板:果然。
   ?。?)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說男孩是個誠實的孩子?
   6.質(zhì)疑。
   7.總結(jié)全文。
   這個小故事寫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感動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動送回灰雀,告訴我們有了錯誤承認了,改正了,就是誠實的孩子。

  板書計劃:
                    18.灰雀
                   惹人  喜愛
                   列寧  男孩
                 每次……都要……“沒看見”
                 經(jīng)常帶……“一定會飛回來”
                   可惜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