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新綠”(告訴我幸福的真諦)
“一絲新綠”(告訴我幸福的真諦)
“一絲新綠”(告訴我幸福的真諦)
也許沒人會留意到春天破土的那一絲新綠,也不會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機伴著希望的活力。因為那一點點綠意,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平凡瑣碎的400多天從我身邊走過時,我卻愛上了那一絲新綠,愛上了我所衷情和選擇的幼教事業(yè)。正是那一絲新綠告訴我什么是幸福的真諦。幸福?幸福是我們堅定不變的信念;幸福是我們對工作的無比熱愛;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無限向往?;仡欉@400多天的日子里,我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深深的思考,但更多的是收獲。
記得剛來幼兒園工作時一位朋友曾經(jīng)告訴我:“你會在孩子的吵鬧中渡過每一天,最后你會在吵鬧重復的某一天放棄這份工作?!蔽冶銕е@份困惑與迷惘開始了我的工作。匯佳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正常的孩子。匯佳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發(fā)展的個體,認為孩子應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兒童的合法權益與人格。我把這個理念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我把孩子們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悉心的澆灌他、培育他;呵護他、雕琢他。每天清晨我都帶給每一個孩子全新的笑容,讓他們開地渡過每一天。我把幼兒作為游戲活動的主體,在游戲的快樂中培養(yǎng)他們的樂觀自信、積極向上。我們帶領幼兒學做小企鵝,并給幼兒講述企鵝的故事以及極地的生活環(huán)境。孩子們后來很喜歡學企鵝走路,我們便問孩子:“爸爸媽媽要到幼兒園里來,你們喜歡給爸爸媽媽表演什么節(jié)目呢?”很多孩子都說:“我們想演小企鵝給爸爸媽媽看?!蔽覀冏鹬睾⒆樱_始找音樂,編排動作。在編排動作的時候積極采用了幼兒的建議,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當掌聲響起的那一刻,我聽到了勝利的號角,我體驗到了幸福,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那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頁。記得很長時間過去以后,孩子還會開心的對我說:“老師,我喜歡penguin”。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要重視個別教育,特別是幼兒的個別差異和因人施教。”班中的孩子大都是3歲左右的孩子,通過幾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談,與小朋友一起游戲。其中有一個小女孩不愛說話,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有一次我看到他抱著玩具坐在角落里自己玩,我便走過去蹲下來輕輕的問她:“妞妞,你在和維尼熊玩嗎?”他聽完我的話馬上抓緊了維尼熊。我又靠近了她一點說:“妞妞,老師不帶走你的好朋友維尼,只是想摸摸它也和它做好朋友?!甭犕晡业脑?,孩子猶豫了一下,我再依次靠近她一點說:“你教教老師怎樣和維尼做好朋友,我很喜歡你和維尼,我們一起玩好嗎?”聽完我的話,孩子憂郁片刻后輕輕的碰了碰我的手,從她那開心的笑容中我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從那以后,她常常和我靠近,摸摸我的辮子。我知道我和孩子間的距離慢慢拉進了。很快的我又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其實并不是內向的孩子,他在自己游戲時候的熱情并不亞于其他孩子,我開始想辦法,有一天區(qū)域活動的時候,我對所有小朋友說:“維尼熊想請小朋友一
- 我的心永遠屬于孩子
- 善于觀察,做孩子的朋友
- 教師的理念與追求
- 一名幼兒老師的心情
- 《我用我的心贏得了家長的心》
- 執(zhí)著夢想,快樂永恒
- 人生最美是奉獻
- 雛雁起飛――心靈之感悟
- 世紀的奉獻之歌
- 先進教師《個人先進事跡》范文
- 只因心中確有那份愛
- 寫意春天-《如何做名優(yōu)秀教師》
- 讓讀書成為習慣
- 只要心中有愛
- 博洽多聞
- 萬貫家財
- 國外富翁教育子女如何理財
- 大戰(zhàn)卡疊石
- 中班工作計劃
- 鎖屏簽名一句話霸氣240句
- 關于堅持的好句147句
- 大班科學教案《做氣象記錄》反思
- 大班科學教案《植物是怎樣喝水的》反思
- 康養(yǎng)項目朋友圈文案39句
- 國土資源朋友圈文案32句
- 寓意吉祥的公司名稱436個
- 一絲新綠,告送我幸福的真諦
- 2008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母親,我不要您的“不”》(一)
- 有趣的“加油站”(孫新華隨筆一組)
- 我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魯燕隨筆三篇)
- 有趣的“加油站”(孫新華隨筆一組)
- 我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魯燕隨筆三篇)
- 幼師觀察實錄-幼師要靈活多變:學習活動“小動物冬眠”中的一個片斷(原創(chuàng))
- 回信介紹我國高考英語試卷(NMET)中的“短文改錯”題型的情況
- 回信介紹我國高考英語試卷(NMET)中的“短文改錯”題型的情況
- “我和新朋友”之一:愿望成真
- “我的新朋友”之二:Totoo的一天
- 我和“寶貝”一起來(體育)
- 活動名稱:詩歌“綠色的世界” (小班)
- 公開課:“說”出我的心 (大班)
- 媽媽與孩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要盡早(一)
- 孩子“惹禍”后的反思(萊陽市機關幼兒園隨筆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