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長城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長城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2  長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交換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了解各段主要內(nèi)容,學習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1.導入:

  世界歷史七個偉大奇跡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國的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吸引著中外游客,長城到底是什么樣呢?讓我們通過學習《長城》這一課,具體了解一下。(板書:長城)

  2.讀文,初步了解長城的樣子和作者站在長城上的聯(lián)想。

  3.檢查預(yù)習生字詞情況:

 ?。?)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檢查時注意讓學生說出字的讀音、部首,再查幾畫、字義和組詞,這個字哪處易寫錯。以上諸項可做為本年級學習各課之前的預(yù)習作業(yè),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說說以下各詞的意思: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氣魄  凝結(jié)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的是書中哪一幅圖的內(nèi)容?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圖1    遠看    氣勢雄偉

 ?。ㄍ队皶系谝环鶊D  打出字幕:遠看)

  2.看圖,圖中有哪些景物?書中是怎樣描寫的?

  連綿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長城,遠遠望去,長城像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一條長龍。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體數(shù)據(jù)的說明,使我們更能想象到長城之長,山嶺之險,我國古代建筑――長城的氣勢如此磅礴!

  出示板書

(此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我國土地廣袤,幅員遼闊,東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從而體會長城之長。)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二段,對照第二幅圖讀文,圖中都有什么?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出示圖像,由第一幅圖向近景推近,轉(zhuǎn)換為第二幅圖)

  出示板書

  2.指名讀1、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抓特點描述的特點。

  四、作業(yè)

  1.朗讀1、2自然段。

  2.熟讀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在觀察時展開聯(lián)想的。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總結(jié)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的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體會到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怎樣表達的。討論之后總結(jié):

  作者觀察方法:

  由遠及近

  由整體到部分

  抓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長城→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2.默讀第二自然段,為什么作者“會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關(guān)詞語劃出來。

  板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