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

  配樂故事《梨子小提琴》欣賞過程中,幼兒對于狐貍不吃小雞,獅子不吃兔子都能明白它們是因為聽到美妙的音樂,心靈受到洗禮和純凈,當老師拋出問題:我們能不能用手抓小朋友?能不能用腳踢小朋友?能不能做各種危險的動作傷害我們的朋友?幼兒的回答是一致的“不,不可以!我 們要愛我們的朋友。”針對毛建波、汪家琪,我委婉地用移情法對他們提問“能用手故意去打人嗎?奔跑時能故意用腳或用手傷害人嗎?”他們的回答是一致的“我們不能,要象狐貍、獅子學習,因為我們也聽了這段音樂”。

  桌面活動時,幼兒安靜地快樂地玩,這時,艾子琪哭了,吳藝福跌倒在地,波波因為搶玩具不成而勒艾子琪的脖子,家琪奔跑時,發(fā)現(xiàn)裝玩具的盒子在吳藝福的凳子附近,就用力踢向吳藝福的凳子,凳子倒了,吳藝福也跌倒在地,當時我沒有深究,只是把他們拉開,輕輕地說了一句話“你們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嗎?”餐前,我請波波和家琪站到我面前,請小朋友討論:他們倆的行為對不對。波波和家琪低下了頭,似乎很傷心,我又說,那你們該怎么辦?終于他們主動地去向另外兩位小朋友道歉了,但這兩位小朋友的回答是:這次我們原涼你們,下次再犯我們就不客氣了(在老師引導下說的)。事實上以后的他倆真的有很大的改變。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三天二頭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家長的耐心引導,更需要的是教師細心發(fā)現(xiàn)及老師對教育事業(yè),對孩子的真誠熱愛。

  允許孩子犯錯,但需要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指出,幫助改正。波波勒子琪脖子,家琪踢翻藝福,并非是小細節(jié),一蟻潰千堤,小不管則犯大錯,教師能及時敏銳捕捉到了這些信息,及時冷處理,“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不對?”接著現(xiàn)場分析討論他們的行為對錯,同時引導幼兒做錯了事怎么辦?,道歉在人們的心目中大都認為“對不起”“沒關(guān)系”就夠了,可教師的思維不在這,而是引導幼兒懂得保護自已的同時不傷害伙伴,引導語是“這次我原涼你了,下次再犯,我就不客氣了”。

   “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教師針對不良的行為都應(yīng)加以制止,引導及幫助其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