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作為一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在以往的藝術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著“重技能輕情感”、“重教師輕兒童”的現象。教師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多以“像不像”作為評價兒童藝術活動的標準,教育過程中忽視兒童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把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模仿、訓練。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反思自己的藝術活動,我們的藝術教育發(fā)生著變化。
  以繪畫為例,在我們關注“像不像”的時候,繪畫活動通常是這樣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講評?;顒雍螅覀儠盏矫课恍∨笥训淖髌罚麄儺嫷暮徒處煹姆独駱O了,看起來大家畫的都很好,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綱要的理念分析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出,教師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驟講解在辛辛苦苦地剝奪兒童的自主觀察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跋癫幌瘛倍髿⒘藘和囆g活動的靈魂-創(chuàng)造性在一次次解讀"綱要"中,教師們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才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為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審美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藝術啟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