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教案《猜謎語》反思
中班主題教案《猜謎語》反思
1、中班主題教案《猜謎語》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自尊感和成功感。
2、培養(yǎng)幼兒對猜謎語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3、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謎語樹 水果圖片 熊貓手偶、頭飾 動物圖片 交通工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方法
教師說謎語引入課題:“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著各種兵。打開城門瞧一瞧,動物植物全都有?!弊層變翰轮i語,謎底為“學具”。
二. 展開方法
(一) 猜謎語,取畫面
1. 請出小客人熊貓并出示“謎語樹”,樹上貼有各種水果圖形(背面寫有謎語),請熊貓從樹上取下一枚“謎語果”并說出謎面,要求幼兒猜謎語并將謎底畫面從學具里取出放在學具蓋上。
2. 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3. 教師出示謎底圖片,幼兒自己對照檢查、驗證。
4. 對猜對的幼兒進行鼓勵性評價,[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并對猜得快的幼兒進行小小的獎勵。
5. 熊貓依次摘4——5個“謎語果”,讓幼兒猜謎取畫面,方法步驟同上。
6. 請幼兒說說猜謎成功后的心情。
(二) 猜謎語,搭畫面
1. 教師讓一位幼兒戴熊貓頭飾扮演小熊貓,到前面摘一枚“謎語果”,教師讀出交通工具謎面,要求幼兒猜謎語并用學具拼搭出謎底,要求謎底正確、造型形象、色彩漂亮。
2.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3. 教師出示謎底圖片,幼兒自己對照檢查、驗證。
4. 教師對幼兒的猜謎活動和拼搭的造型進行多角度的鼓勵性評價。并對拼搭造型好又快的幼兒進行小小的獎勵。
5. 教師讓幼兒依次摘4——5個交通工具“謎語果”,讓幼兒猜謎拼搭,方法步驟同上。
6. 請幼兒之間相互評價作品。
三. 結束方法
教師讓幼兒講述猜謎成功的喜悅感受,引導全體幼兒共同分享。
活動反思: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2、大班語言教案《猜謎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猜謎的方法,學著分析、概括謎面內容,猜出謎語。
2、對謎語有興趣,能積極參加編謎、猜謎活動。
3、對秋天有更多的認識,更加喜愛秋天。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父母準備有關秋天的謎語1--2個。教師準備相應的圖片。
2、背景圖2張,可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圖。
3、彩筆、不干膠的紅花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猜謎語真有趣。會猜會講真聰明。前幾天,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了很多關于秋天的謎語,今天我們舉行的猜謎會上,比一比誰的謎語學得多,誰猜得準!
二、介紹猜謎會的比賽規(guī)則。
幼兒自由分成兩組。以兩組競賽的形式進行。一組說謎面,一組猜謎語。(.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兩組各一張背景圖記錄比賽成績:說出一個謎面,在背景圖上貼一朵紅花;猜出一個謎底,在背景圖上貼一張謎底圖片。
三、組織猜謎比賽。
1、兩組輪流出謎面,猜謎語,教師主持人的身份,讓幼兒說說為什么是這個謎底,怎么猜出來的。
2、沒有準備到的謎底圖片可由老師或小朋友現場在背景圖上畫出來。
3、準備了相同謎面的小朋友可以同時上來說。
四、欣賞圖片,感受猜謎活動的樂趣。
1、將兩張背景圖組合成一張大圖,欣賞并統(tǒng)計謎語的總數,體驗猜謎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鼓勵幼兒繼續(xù)猜謎語,并嘗試自己編謎語。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3、大班教案《猜謎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猜謎的方法,學著分析、概括謎面內容,猜出謎語。
2、對謎語有興趣,能積極參加編謎、猜謎活動。
3、對秋天有更多的認識,更加喜愛秋天。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父母準備有關秋天的謎語1--2個。教師準備相應的圖片。
2、背景圖2張,可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圖。
3、彩筆、不干膠的紅花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猜謎語真有趣。會猜會講真聰明。前幾天,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了很多關于秋天的謎語,今天我們舉行的猜謎會上,比一比誰的謎語學得多,誰猜得準!
二、介紹猜謎會的比賽規(guī)則。
幼兒自由分成兩組。以兩組競賽的形式進行。一組說謎面,一組猜謎語。兩組各一張背景圖記錄比賽成績:說出一個謎面,在背景圖上貼一朵紅花;猜出一個謎底,在背景圖上貼一張謎底圖片。
三、組織猜謎比賽。
1、兩組輪流出謎面,猜謎語,教師主持人的身份,讓幼兒說說為什么是這個謎底,怎么猜出來的。
2、沒有準備到的謎底圖片可由老師或小朋友現場在背景圖上畫出來。
3、準備了相同謎面的小朋友可以同時上來說。
四、欣賞圖片,感受猜謎活動的樂趣。
1、將兩張背景圖組合成一張大圖,欣賞并統(tǒng)計謎語的總數,體驗猜謎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鼓勵幼兒繼續(xù)猜謎語,并嘗試自己編謎語。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4、小班教案《猜謎語》含反思
目標:
愿意參加猜謎活動。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準備:
課件、音樂帶、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小紅花。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小動物動作進入活動場地。
二、觀看課件,引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知道郵遞員是干什么的?
故事:有一只小烏龜呀,它也是一名郵遞員,常常幫小動物們送信,我們看看小烏龜今天給誰送信去?今天,小烏龜又來送信了,它騎著車,來到了動物小區(qū),拿出信一看,它不知道哪封信是送給哪個小動物。小朋友,我們來幫幫小烏龜吧!
三、激發(fā)幼兒參與猜謎活動的興趣。
1. 教師念謎語,幼兒逐個猜出是哪種小動物。
2. 師幼共同送信,播放課件。
3. 表揚幼兒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四、嘗試猜水果謎語。
師:小烏龜把信送到牛爺爺家,牛爺爺想請小朋友幫他買點水果去,買那些水果呢?請小朋友幫小烏龜猜一猜。
五、幼兒操作材料。
猜出后請逐個放在籃子里,教師指導個別幼兒,猜對的幼兒給予鼓勵。
六、聽音樂,活動結束,走出教室。
小烏龜幫牛爺爺買上了水果,我們一起和小烏龜給牛爺爺送水果去嘍!
課后反思:
我今天講授的是小班語言活動《猜謎語》,猜謎語對于我們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第一次,所以,整堂課我都以故事貫穿,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吸引幼兒,引發(fā)興趣,選材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征,全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猜謎活動環(huán)節(jié),老師選擇的都是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很熟悉的一些小動物和水果,我覺得這樣幼兒才會感興趣。另外,老師給幼兒提供了可操作的材料,這樣孩子們在猜謎語的過程中不會感覺枯燥,會對猜謎語活動更感興趣。整堂課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都愿意參加猜謎活動,真正達到了這節(jié)課的目標。
不足之處:在授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開始老師的提問對幼兒來說搞不清楚,同事建議我直接出示郵遞員的圖片供幼兒認知,并引導幼兒說出他們是給人們送信的。在猜小動物這個環(huán)節(jié),同事建議我每猜出一個小動物,出示一下大的圖片,這樣便于幼兒加深對小動物特征的了解。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虛心接受同事和領導們的建議,努力學習,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5、小班語言教案《猜謎語》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本班幼兒思考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知道中華文化歷史,我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操。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念謎語,培養(yǎng)幼兒對猜謎語的興趣。
2、教會幼兒根據謎語謎面描述的事物的特點猜出謎底。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語言要貼近生活,使幼兒能分析出語言所描述的特征。
活動準備
圖片【茶壺、木馬】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許多謎語,誰能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生說一說,老師和學生們猜謎底】這節(jié)我們來學習兩個謎語,大家來共同猜一猜。
二、新課
1、師朗讀謎面
(1)、讓幼兒將自己想出來的謎底悄悄地告訴給老師,(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對沒有猜出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醒,不要急于肯定個別幼兒的答案,盡量調動全班幼兒都參與思考。
(2)、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啟發(fā)性提問,要求幼兒將謎面中的每一句話與謎底對照分析,讓幼兒熟悉猜謎語的方法。
(3)、請猜對的幼兒公布謎底------茶壺
(4)、集體朗讀謎語
2、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猜另一個謎語,幼兒猜中后加以分析,本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幼兒而分析能力,培養(yǎng)猜謎語的興趣。
三、活動延伸
把自己學會的謎語講給父母聽,讓他們猜一猜;在讓父母給自己說幾個謎語,練習猜一猜。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6、中班主題教案《葉子》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生活在林區(qū),周圍有很多的樹,去年秋天幼兒園組織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時候,小朋友偶然發(fā)現一個桔子上帶了幾片葉子,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這幾片葉子吸引住了,還不斷地從地上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葉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這不正與我的網絡主題“我愛大自然”相符嗎。在正常的思維下,如果講到大自然,我們通常會先講自然中的植物,從植物出發(fā),再到樹木,最后講到樹木的根、莖、葉,經過這次孩子們秋游,拾落葉的舉動,何不換種方式,從最小的知識開始,再到大的環(huán)節(jié)。對此,我生成了這次的綜合活動:有趣的葉子。想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活動目標
1、 幼兒熱愛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大小、形態(tài)和顏色。
3、 豐富幼兒對樹葉的知識:葉柄、葉脈、樹葉的正反面。
4、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幼兒對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幼兒學習拓印畫。
活動準備
戶外有落葉木場地;彩色顏料、毛筆、漿糊等繪畫用具,示范畫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拾落葉。
帶幼兒到戶外場地,談話導入,讓幼兒自由撿拾地上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幼兒自由探討,發(fā)現樹葉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顏色。
1、形態(tài)各異 (大小、長短、圓扁以及帶鋸齒)
2、顏色不同 (包括楓葉、綠葉、落葉)
3、樹葉的組成 (葉柄、葉脈、葉子的正反面)
三、將自己收集到的葉子進行拓印畫。
1、 出示范例,講解示范。
用毛筆蘸上顏色,涂在葉子上,涂好后將葉放在紙上面用手輕輕一按,有顏色的葉子就印在紙上了??梢赃x自己喜歡的葉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畫面。
2、 幼兒動手印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印得多,印得好,印過的葉子應放會盒子里。提醒幼兒顏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滿,換顏色時應把毛筆洗干凈,再涂其他顏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潔。
3、 展示幼兒作品,對保持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延伸:葉子的用處 (茶葉、菜葉如果幼兒感興趣,可簡單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游吃桔子發(fā)現葉子而引發(fā)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得非常活躍。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利用自然場地,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葉。孩子們從課堂中來到大自然,與自然融于一體,更容易引起幼兒興趣。部分孩子其實在與同伴交流時就已經發(fā)現了葉子的很多常識,如:孩子們發(fā)現葉子里有骨頭,其實也就是葉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拾的同時就發(fā)現了很多樹葉的秘密,這時候老師則是作一個傾聽者,一個引導者。在這個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孩子們的興趣已經超出了老師的預想。如:于欣彤小朋友,她拿著一大把葉子的葉柄,葉子散開得很像一朵花,她還將這地花作禮物送給我氣氛非?;钴S。
第三個個環(huán)節(jié),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畫,孩子們都覺得稀奇有趣,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撿回的葉子躍躍欲試,使得整個活動又進入了另一個別開生面的**。
整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對這整個活動有新鮮感,我之前并沒有做任何鋪墊,再加上這次活動的場地太廣,導致場面有點亂,不過幸好到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時孩子們都已經能夠安靜地作畫。
本來我的設想當中,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里,當孩子們印的時候會發(fā)現,葉子的正面印畫出來的是一個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卻是有葉脛紋路的漂亮圖案,不過因為孩子興趣太高,當時并沒有發(fā)現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牽著孩子們鼻子走的老師,因此,葉子的組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被老師有意地忽視。
最后,說說我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及解決方法吧。我認為,這次活動,我的選材比較新穎,設計較大膽,能利用園內場地,從教室教學轉而到大自然中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新突破。!出自:快思老.師!在教學中,善于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在課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但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活動準備倉促,不夠充分。其次、場地中由于怕孩子亂,出現意外,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時間較短,這時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慢慢仔細觀察更好,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識經驗的準備,使得孩子作畫時雖然非常有興趣但作業(yè)情況只有一部分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都能增長一定經驗,會發(fā)現自己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為日后的借鑒,也對自己是一個促進。教育不斷在更新發(fā)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才能更好的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使之改進,從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7、中班數學教案《猜一猜》含反思
設計意圖:
研究表明: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wěn)定性就小,為了讓計算“復習5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趣味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主動的去學,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環(huán)環(huán)相扣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3、趣味識字: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貼絨水果娃娃5個(背后貼有水果),顏色不同的卡車5輛,二進制游戲圖片一張,各種水果拼圖20張。
2、每組1----5數字卡片若干。識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水果娃娃,引起興趣。“今天,老師請來了水果娃娃,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數和排序
(1)猜數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zhèn)€猜數的游戲,每個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個數字,你們想知道是數字幾嗎?
a、梨子娃娃說;“我比2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
B、葡萄娃娃說“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說“我是1-----5數字中最小的那個數,是數字幾呢?
D、你們看看1----5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那西瓜娃娃和蘋果娃娃誰是2誰是5呢?西瓜娃娃說:“我的數字比蘋果娃娃大,誰能告訴大家是幾?那蘋果娃娃是數 字幾?
(2)鞏固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加以驗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
(3) 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
(4) 排序現在,我要請小朋友給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隊,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們先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集體檢查)請小朋友數數,自己排的對不對?幼兒手口一致點數一遍。
2、復習序數和認數
(1)你們喜歡吃水果嗎?我們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進制圖)我們幫水果點運點水果去好嗎?
(2)(出示卡車)“嘀嘀,什么車開來了?開來了幾輛卡車?”第一輛是什么顏色?那 么第三輛?……
(3)幼兒動手拼水果現在我們要幫水果店準備水果,請小朋友先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個長方形,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4)二進制游戲“我知道你的 水果是什么?”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裝上車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謝謝你們幫了一個大忙,現在讓我們一起開著車把水果運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兒開車出教室)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8、中班主題教案《竹子》含反思
設計意圖:
我園是所農村幼兒園,地處山區(qū),隨處可見竹子、竹林。同時,湖林還盛產竹涼席,個別小朋友的家里便是從事這一產業(yè)。一天,幼兒在室外活動,一個小朋友看到附近的一個阿姨正在穿竹涼席,便跑過去說:“阿姨我?guī)湍憷€吧?!蹦莻€阿姨笑著拒絕了,他還不死心,就站在那看。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跑了過去,還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我連忙走過去,一個小朋友看我過來,便拉著我跟我說:“老師,你看,阿姨在穿竹涼席,跟我媽媽一樣?!逼渌艘哺捌饋怼拔覌屢彩桥??!边@時我便提出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做的嗎?”有的小朋友搖搖頭,有的小朋友說:“我知道,我知道,是竹子。”“那你們知道竹子是怎樣變成這樣的嗎?”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搖頭?!袄蠋熌銇砀嬖V我們吧?!卑l(fā)現他們對竹子、竹制品產生了興趣?!毒V要》指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教育活動?!薄百N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币虼耍议_展了主題活動:竹子。
過程
(一)認識竹子
帶幼兒到對面山上的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探索。教師鋸開竹子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知竹子的形狀特征、結構。并請看管竹林的叔叔向幼兒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教師小結竹子的種類。
(二)認識竹制品
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設置竹制品展覽會。讓幼兒自由欣賞、觀察,請幼兒說一說:你認識哪一些竹制品,它們有什么用?教師重點介紹竹涼席的制作與用途。談談你還見過哪些竹制品,它可以用來做什么?請幼兒回家后找找還有什么竹制品,它有什么用?
(三)竹涼席的制作過程
與竹涼席制作廠聯系,帶幼兒到廠里去看看。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到處亂跑,不到處亂摸。請廠里的叔叔為幼兒介紹竹涼席的制作工具,制作過程。讓幼兒欣賞制作完成的竹涼席。
(四)竹編織
請一位會編織的阿姨來班上為幼兒表演編織。讓幼兒討論阿姨是怎么編的。提供竹條,讓幼兒學習編織,重點學習一上一下的編織方法。
(五)好玩的竹子
把這些日子所收集的竹子、竹制品,做一個展覽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并對所收集的竹制品,材料進行分類,形成區(qū)角活動。如:竹涼席廠、編織店、樂器坊等。
分析:1、幼兒對竹子的認識活動興趣濃厚,但是由于知識面較窄,詞匯掌握量較貧乏,因此在剛認識竹子的時候,幼兒不能用豐富的詞語表達出竹子的結構特征,對竹子的種類也一無所知。
2、幼兒與老師共同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在竹制品展覽會上,幼兒能認真觀賞各種竹制品,在欣賞的同時,還懂得主動跟伙伴們商討竹制品的用途。竹涼席是我們華安的一種特色工藝品,因此,我把它作為重點來向幼兒介紹。這一活動下來,幼兒的知識面豐富了,對竹子的用途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3、在竹涼席制作廠時,幼兒對那些工具都十分感興趣,這想摸摸,那想摸摸。為了幼兒的安全,我制止了他們的行為,使得有些幼兒在聽廠里的叔叔介紹時,有點心不在焉的。但大部分幼兒對叔叔的介紹還是十分感興趣的,認真地聽和觀察叔叔介紹的工具和過程。
4、在欣賞阿姨編織的時候,幼兒的興趣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躍躍欲試??墒牵趧邮謬L試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出現了錯誤,他們沒有掌握一上一下的規(guī)律,而且整體編織的速度都很慢。
5、本活動主要是立足于對竹子有較深刻的認識后,再進行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的綜合活動。由于它是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此孩子的興趣十分濃厚。本次活動,教師留給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引導、鼓勵幼兒觀察、討論、操作,讓每個幼兒都有看、說、做的機會。在這樣的情境下,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豐富了經驗,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口語表達和操作能力,整個活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所有的知識、經驗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整合、遷移和運用,才能轉化為人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在孩子的探索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調動幼兒原有的各種經驗,讓他們在投身于各種活動的同時整合運用已有經驗,并不斷提升個體的經驗。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要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內化,就需要老師在活動中為其提供一個機會,使幼兒樂于參與,有要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經驗進行整合、遷移與運用。案例中,老師面對孩子們開始的“牛角尖”并沒有失去耐心,而是一步步引導、幫助孩子提升經驗,才使孩子始終保持了探索的興趣。
反思:
當孩子們在活動中產生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馬上根據據幼兒現有的經驗或可能性發(fā)展以及幼兒發(fā)展的大目標,去分析這個活動價值,然后積極的回應孩子們。當然這里的回應,不是給予他們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而是及時捕捉、發(fā)現、扶持幼兒生成的新萌芽,并對幼兒的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試探性的問題、暗示性的問題、挑戰(zhàn)性的問題等讓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究思考和選擇,以此推進幼兒進一步探索生成的興趣,擦亮幼兒生成活動新火花。同時,幼兒生成活動是幼兒按意愿行事,帶有極大的興趣性和隨意性,因而在活動過程中生成的東西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往往會使具有發(fā)展價值的生成內容流失,幼兒還易遇困難和挫折而半途而廢,因此對于幼兒生成的一些有價值的活動,教師還要給予必要的支持,給予他們時間、空間、環(huán)境上的支持,那么孩子們的生成問題真正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熱點,發(fā)展的階梯。
孩子的生成是隨時的出現在他們的每一個學習活動中的,其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捕捉到孩子們的這些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能夠激發(fā)孩子更多興趣的生成點,并且根據孩子的生成點、興趣、經驗,組織一個新的活動。主題學習活動是一個孩子自主參與,自主學習的開放性活動,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教師不僅是一個活動支持者,更是一個引導者,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捕捉孩子發(fā)出的各種信息,抓住新的教育契機,通過適當的點撥、啟發(fā),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使活動深入和擴展。師生之間的這種相互的碰撞,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生成活動,更應該包含著教師對孩子們了解和關注,對他們生成事物的剖析和再推動,只有這樣的才能使孩子在不斷的探索、理解、生成以及在探索、再理解、再生成的軌道上越走越穩(wěn)。
孩子,老師錯怪你了!
——如何對待頑皮的孩子
案例背景
在煩瑣而緊張的幼兒園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對“乖巧聽話”的孩子更多的微笑、撫摸和肯定,而對于那些頑皮好動的孩子的“屢教不改”失去耐心和信心。
昊昊是個思維活躍,聰明好動卻又愛調皮愛搗蛋的孩子,在老師眼里是個“干壞事大王”,我常常對他傷透了腦筋,但也曾經因為自己的疏忽錯怪了他。
案例一:
區(qū)域活動結束了,小朋友正準備收玩具的時候,晗玫小朋友大喊:“老師,這里有本圖書被撕壞了!”我聞聲望去,她手里拿著幾頁被撕壞的書頁,我氣乎乎地問:“這是誰撕的?”立刻,好幾個孩子都指著昊昊:“是昊昊撕的!”“誰看到了呢?”“我看到了他撕了!”幾個孩子依然確信是他撕的圖書。因為平日里昊昊總是干壞事,于是我武斷地確信圖書一定是他撕的,“老師,我沒有……”沒等昊昊說完,我便生氣地說“為什么每次干壞事都有你的份呢,這么多小朋友都說是你撕的,你還不承認!”“老師,不是我撕的,我真的沒有撕圖書!”昊昊委屈地流下了眼淚。
放學的時候,筱特悄悄跑來告訴我,她看見圖書是楠楠撕的!當我找來楠楠問清情況時才知道因為我一時地武斷,錯怪了昊昊,一瞬間,內疚、懊悔涌上心頭……
案例二:
在一個有趣的科學游戲“由藍變紅”活動中,孩子們正興趣濃厚地按著老師的演示步驟,把藍色石蕊試紙放進盛著清水的玻璃杯中,然后插入玻璃管,用嘴對著管口吹氣,觀察杯中的試紙是否由藍變紅了,而頑皮的昊昊今天也專心地做著實驗,我正想表揚他,可是當我走近他的時候卻發(fā)現他放入清水杯的不是藍色石蕊試紙,而是他那藍色的手帕。我見狀十分生氣地“沒收”了他的操作材料并“剝奪”了他的實驗資格,“你看這游戲多好玩,小朋友們正認真的做著實驗,可就你最愛搗蛋!”昊昊用很低很低的聲音說:“我想試試藍色的手帕是不是也能變紅!”我一時語塞,一臉尷尬……
案例分析
以上兩個片段中,我對頑皮的孩子顯然缺乏了應有的尊重與耐心,而給了孩子更多的是埋怨和批評!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總是以老師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評價準則。在案例一中,當我經常對昊昊進行當眾批評的時候,這就直接影響著他在其他孩子心中的形象,而當壞事出現的時候,其他孩子自然便想到了他,而我正因為我過于主觀而錯怪了孩子,如果當時多點耐心,多點信任,也許愛干壞事的昊昊也能從中得到教育,更好地反省自己平時的行為。我們知道如果孩子常常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那么就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更加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固然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頑皮的孩子思維往往都比較活躍和獨特,敢于創(chuàng)新、幻想,案例二中昊昊正是想用自己藍色的手帕代替石蕊試紙進行實驗,這是一種“探索性的思維”,是值得我們去支持和引導的,只要我正確引導,昊昊的“調皮搗蛋”便可以轉化為積極愉快的學習過程。憑主觀猜測來處理“調皮搗蛋”,往往會破壞孩子的愉快情緒,扼殺孩子的求知愿望。只要我們細心探索孩子“調皮搗蛋”的意圖,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幼兒探索,孩子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例案反思:
一.以平等和發(fā)現的眼光欣賞頑皮的孩子
我們總說教育要面向全體,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jié)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我們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那些聽話乖巧的孩子的身上,那么,這些頑皮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chuàng),對老師對幼兒園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因此,我們要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fā)展的機會。
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孩子間的稟賦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就要以發(fā)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這些常常犯錯的頑皮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頑皮的孩子很有主意,很聰明 一般而言,頑皮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獨立性強、主意多、新花樣多、敢想敢做等特點,特別是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們應加以保護。孩子正是通過自身的各種活動來感知大千世界各種事物的特性的,并由此獲得各種感知覺的經驗。同時,孩子也會在不斷地探索活動中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因此,給予孩子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機會是很重要的。不過,我們還應在孩子活動之前或活動之中對他提出適當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昊昊頑皮地把包裝水果的白色網撕得粉碎,并把它們拋向空中的時候,如果我們上前耐心地問一問他這樣做是為什么?也許,他會十分興奮和自豪地對您說:“這是我制作的雪花,你瞧,多漂亮呀!”我想,這時我們一定不會忍心去指責富于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我們應該去欣賞他的杰作,當然,我們要對孩子提出一個十分重要的建議:玩完以后,最好能將地上的碎片撿起來,這樣,屋子里才會整齊和干凈。
二.以寬容的心接受頑皮孩子的“錯”
我們所說的要寬容孩子的過錯,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允許幼兒宣泄情緒、允許幼兒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兒而言,有缺點、有過失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更要寬容孩子的“破壞”行動。例如,在區(qū)域活動中,有一天,昊昊把發(fā)現區(qū)里的幾個電動玩具和發(fā)條玩具拆得四分五裂,弄得亂七八糟。當時,我真有點生氣,這么好的十多個玩具,愣是讓他拆成了碎片。一問原因,原來他是想弄明白,電池和發(fā)條是怎么使玩具動起來的。他還高興地告訴我發(fā)條玩具的一個小秘密:“只要抓住發(fā)條向一個方向擰,里面的鐵皮就會卷得很緊,玩具就會動起來?!笨吹剿歉迸d奮的樣子,他是想讓我和他一起來分享他的快樂,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對他枉加批評,也許我的一句話,就會抹殺孩子的探索欲望。之后,我又對他提出了新的問題:“你能把玩具重新拼好嗎?”他用力地點點頭,然后就埋頭去干了。活動結束時,只見他已經拼出了五六個玩具,但還有一些碎片由于拆的時候不小心,不是零件掉了,就是塑料壞了,已經無法再裝了。他看看那些碎片又看看我,一付犯了錯接受批評的樣子。當時,我什么也沒說,只是拍了拍他的頭。雖然我一點都沒有責備他,但是我想,他已經從中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不該把玩具拆壞,使別的小朋友不能再玩了。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也許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們以寬廣的胸襟容納、欣賞和支持孩子,盡可能的做到允許孩子自由的活動,滿足他自由探索的需要,對他的發(fā)明表示贊賞,同時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和幫助。那么,就能使他們在獲得尊重、信任的同時,培養(yǎng)探索興趣,增強自信心。而對于孩子來說,在探索中體驗成功與失敗的不同感受,并讓他們有機會嘗試失敗、糾正錯誤,從活動中體驗到能力感、成就感以及快樂和滿足,這對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堅韌性,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同樣是十分有益的。有時候,我們寬容的態(tài)度和欣賞的微笑,遠遠比嚴肅的批評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三、疏導頑皮好動孩子多余的精力,在游戲中培養(yǎng)其注意力和自制力
頑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強,好探索,好動,精力充沛,這類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時會影響到他人正常的活動,因此我們可以把他們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在各項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在操作活動如串珠、拼圖、系鞋帶等精細手工活動中,多鼓勵他們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yǎng)其耐心、專注的習慣。戶外活動的時間,他們喜歡又沖又跑,蹦蹦跳跳,我們可以讓他們當教練,帶領班上其他孩子運動,讓他們多余的精力得以釋放。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戲是培養(yǎng)孩子自制力最好的途徑。每次玩游戲的時候這些頑皮的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但也常常伴有破壞性.攻擊性行為,為了培養(yǎng)這類孩子的自控力,我有意讓頑皮的孩子在游戲中擔當“重任”,如戶外活動中讓頑皮的孩子當裁判,看看哪個小朋友拍球次數多或跳得遠;體育活動中讓他當“貓媽媽”、“兔媽媽”,讓他懂得關心愛護“小貓”、“小兔”,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角色游戲中讓他當“交警”、“老師”等,通過履行角色職責,習得內隱的游戲規(guī)則,在快樂中逐步培養(yǎng)孩子對自我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
四、家園共建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
做好家長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是教育的關鍵,我們通過家訪、填寫家園聯系卡等方式客觀及時地與家長相互反饋孩子在家在園的情況,共同探討對頑皮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長則應杜絕一味溺愛或一味批評暴打的極端教育方式,用愛心滋潤孩子的心田,多與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理解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和實質,時時關注孩子的言行,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和行為動機,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允許孩子暫時犯一些錯誤,不當眾指責打罵孩子,而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引導。
總之,頑皮的孩子是很有思想、很可愛的,也是有很多閃光點的,我們應善于理解他們,欣賞他們,寬容他們,同時,頑皮的孩子也是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很好地加以引導的,在他的身上畢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適當的要求和引導、幫助是必要的,我們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成長和進步。讓我們一起來善待那些頑皮的孩子,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友愛的美麗空間,使他們能更加輕松愉快、健康地成長!
9、中班主題教案《超市》含反思
主題的產生: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設有《超市》,里面僅僅有些水果、蔬菜、布娃娃,天長日久,幼兒對此失去了興趣,《超市》變得冷冷清清。
今天,在談話《我們的社區(qū)》活動中,幼兒說到了《超市》,話題頓時多了起來,王庚辰說“超市有好多好吃的”于小涵說“有很多玩具”等等,幼兒紛紛說起自己眼中的超市,逐漸超市的內容豐富起來,畢竟,超市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從他們感興趣的超市入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共同討論,制定《超市》這一主題活動,并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活動。
[教育目標]
1、認識《超市》,通過參觀、談話、動手操作、活動區(qū)游戲等多種形式來了解超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超市的作用。
2、通過制作、建構等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幼兒動手實踐能力。
3、幼兒學習初步的商品交易,理解商業(yè)活動中的一些規(guī)則。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學習目標]
1、通過參觀、談話,了解超市的作用,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對超市的認識。
2、學會利用各種材料來制作超市物品,掌握揉、團、捏、撕、剪、粘貼等一些基本技能,學習合作,體驗分享的快樂。
3、學習購物的基本程序,尊重超市工作人員,遵守超市規(guī)定,體驗購物的樂趣。
4、參觀銀行,運用數學活動經驗,了解錢幣的種類,會取、存錢。結合錢幣,認識數字6、7,復習數字1—5。
5、知道樂曲的名稱、音樂形象(活潑、歡快、慢的、悲傷的)和主要內容,對歌曲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印象。
6、了解生活中的飲食衛(wèi)生常識,增強健康意識。
7、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角色較準確的唱出歌曲中的接唱與齊唱部分。并能根據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合作,協調表演的良好習慣。
[家長工作]
1、帶孩子去超市購物,(給孩子一元錢,讓他自由購物1、2種),明確所付錢款與價格的關系。
2、收集與超市有關的圖片、海報等資料。
3、收集廢舊食品包裝盒、飲料瓶等,為幼兒游戲創(chuàng)設物質基礎。
[活動名稱]
認識《蔬菜》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根據蔬菜的食用部分、外形特征、吃法上來進行簡單分類。
3、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并樂于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4、知道蔬菜有各種營養(yǎng),教育幼兒多吃蔬菜。
[活動準備]
1、事先帶領幼兒去超市,熟悉一些蔬菜的名稱。
2、在活動區(qū)《超市》里放西紅柿、黃瓜、土豆、白菜、菜花、芹菜等常見蔬菜。
3、部分蔬菜卡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買菜
1、介紹蔬菜
師:今天,超市里進了好多的蔬菜,請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哪些蔬菜?(西紅柿、白菜、菜花、土豆、芹菜、黃瓜等)
2、買菜
幼兒每人來買一種蔬菜。(注意糾正發(fā)音)
a)感知蔬菜,根據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1、幼兒觀察感知蔬菜的特征,并與同伴交流。
師:請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蔬菜是什么樣的?與同伴討論:蔬菜的相同處和不同處?
2、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進行蔬菜分類?
A、從蔬菜的外形上(細長、粗胖等方面分類)
B、從蔬菜的顏色上(綠色、白色、、黃色、紫色等方面分類)
C、從蔬菜的吃法上(生吃、炒、煮、涼拌等方面分類)
D、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根、莖、葉、花、果方面分類)
3、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蔬菜,它們都有漂亮的模樣。,有的細長、有的矮胖、有的圓圓、有的方方、有的扁扁;顏色有紅、黃、綠、紫等。這些蔬菜在顏色、味道、吃法上都不相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莖、還有的吃花、果、葉,我們能按蔬菜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a)了解蔬菜的作用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蔬菜,蔬菜有什么作用?假如沒有蔬菜會怎么樣?
小結:我們生活中離不開蔬菜,蔬菜含有我們身體中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愛吃蔬菜,不挑食,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壯。
[活動延伸]
1、學習有關蔬菜的兒歌。
2、組織幼兒畫蔬菜、手工制作蔬菜。
3、把自制的蔬菜放到超市里,豐富游戲內容。
[活動名稱]
手工《好吃的面食》
[活動目標]
i.用橡皮泥、舊報紙、皺紋紙來制作喜歡吃的餃子、包子、面條等面食。
ii.學習揉、搓、捏、壓、團等基本技能,保持身體、桌面地上的清潔。
iii.幼兒學會合作、學會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橡皮泥、舊報紙、廢舊宣傳畫、皺紋紙若干,泥工板、剪刀、漿糊、抹布、泥工工具、各種盤子等。
2、實物包子、餃子、面條、等,捏好的包子、餃子;包裝好的面條。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食堂,觀察炊事員食怎樣制作面食的。
2、組織幼兒談話:你最喜歡的面食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吃?炊事員是怎么制作面食的?
教師小結:面食是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它里面有菜又有肉、味道很香;炊事員包餃子、包子時,要先調好肉餡,活好面,再開始包,最后,放到鍋里蒸,我們就吃上了香香的包子。
3、出示范例,組織幼兒討論制作過程
1.餃子皮、包子皮實怎么做出來的?
2.肉餡放到面皮的那一位置上?
3.怎樣捏面皮?
4.捏餃子、包子是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教師小結:先將橡皮泥團圓、壓平,再用圓柱形工具反復壓成一個圓形,把肉餡放到面片的中心,再將面片對折后捏緊即成。在制作面皮時要注意面皮不要太薄,否則肉餡就會掉出來。
5、教師示范制作過程,(重點示范怎樣捏皮)
6、幼兒動手制作,可以根據自己意愿,制作面條或幾名幼兒共同完成。如:有的壓面皮、有的放肉餡、有的捏面皮。
7、在音樂聲中,教師根據每組幼兒制作情況及合作情況,進行指導。
8、進行講評活動。
9、活動延伸:
A、把制作好的面食送到超市里,豐富超市內容。
B、用皺紋紙、布、毛線繩等物品來制作面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實際流程展開,實際上內在遵循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注重由易到難、逐層深入的原則,如:先讓幼兒自由的記錄,然后教師推薦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讓幼兒動手操作,并在集體中進行交流和檢驗,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既起到與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經驗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驗證,讓幼兒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的訓練,提供讓幼兒自主操作,主動學習的機會。
10、中班主題教案《變變變》含反思
[主題產生的原因]
本學期,幼兒從小班升入中班以來,他們對區(qū)域活動的參與探究的興趣比以前要強很多。于是我們根據幼兒的這一變化特點,在各個區(qū)域內填充了大量的滿足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材料。其中,顏色變變變、月亮的變化、聲音的秘密、光的反射等變化的材料尤其得到他們的喜歡,于是我們也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并經過一段時期的實踐觀察后,我們開展了主題生成活動——變變變。希望通過活動后,能夠提高幼兒的主動探索與合作分享的能力,從而更加啟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
[活動流程]
光和影子(小精靈、天空的變化)——顏色的秘密(顏色變變變、三原色好朋友、刮刮樂、調色盤謎語)——聲音的秘密(奇妙的聲音、好玩的樂器、音效大師)
[主題目標]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引發(fā)幼兒對聲音、顏色、光和影的觀察興趣,并結合自身的經歷解釋身邊的科學小秘密。愿意參加各種小實驗,喜歡與伙伴分享過程、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知道要保護嗓子不大聲喊叫,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說話。通過《愛麗絲仙境奇遇記》故事讓幼兒產生豐富的聯想,體驗大家一起玩的樂趣。
主題活動實施策略 (一)活動:光和影
[背景介紹]
學期初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我們班的探索區(qū)有幾個三棱鏡,因為是玻璃做的,所以我們怕孩子們在玩的時候不小心割傷就收起來了,細心的浩浩發(fā)現之后,就來問我:“昨天我們往后偷看的鏡子怎么沒有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昨天在游戲時無意發(fā)現三棱鏡可以看見不同角度的小伙伴,于是就玩得很有興趣,當天我們動了一番腦筋,就把廢舊的光碟制作成了三棱鏡,浩浩他們玩的可有興趣了,而我們也更加得放心了。
[活動目標]
了解光的來源以及特征,并根據經驗能夠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知道影子與光的關系,嘗試做手影表演。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記錄]
(1)在活動《天氣的變化》中,幼兒對于天氣的變化很感興趣,他們能夠舉出很多的天氣變化,有下雨、刮風、太陽天(晴天)、陰天等等,并且在小游戲中還能夠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小主人配上合理的道具,通過天氣日志的觀察,許多幼兒能夠知道當天的氣溫、天氣的變化,以及友情提示。
(2)在活動《踩影子》中,我們小朋友剛開始穿著厚厚的棉衣,可是沒跑幾下就滿頭大汗(當天溫度6—9度,無風),于是徐澤卿、曹方禹就提出要脫掉外衣,他們說:“太陽曬得我們好熱,可不可以脫掉外衣?”說完之后小朋友們就都抬頭觀察太陽,亞茹說:“太陽曬得我眼疼死了?!弊影舱f:“就是呀,我都睜不開眼睛了。”于是,小朋友們紛紛用手捂住眼睛背對著太陽,這時候我問到:“你們看看地上有什么呀?”小朋友說:“有影子?!蔽矣謫枺骸盀槭裁磿杏白幽?”(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他們馬上都回答出來:“因為太陽照得我們有影子?!蔽矣謫枺骸叭绻柌怀鰜?,我們有沒有影子了?”他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于是我們回到班里我把等打開之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看看有沒有影子,他們很仔細得找來找去,結果就得出了結論:影子與光的關系是很密切的,有光的時候一定會有影子的出現。后來,他們不再對踩影子感興趣了,而是自己背對著太陽坐著各種各樣的動作,于是就又生成了一個小活動《肢體造型》。
(3)在活動《肢體造型》中,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身體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當他們站著不動的時候,子涵說:“你們看,影子里的我像不像個1?”于是馬上得到大家的共鳴。他們就開始1、2、3、4的數字表演了,雖然看上去不太像,但是孩子們還是很有興趣地參與,后來,曹方禹說:“我怎么覺得他們擺的影子象妖怪呀?!庇谑切∨笥褌冇衷谟白又凶钪鞣N各樣“嚇人”的動作,后來都到吃飯的時間了,他們還是不肯回去,于是我就答應他們等到天氣很好的時候再出來玩時,他們才肯回去。
(4)在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來到多功能廳,把所有的窗簾都拉上,也沒有開燈,這時候幼兒有的尖叫起來、有的害怕地發(fā)出發(fā)抖的聲音,我問他們:“現在怎么了?”他們說:“太黑了?!薄皣標牢伊恕!薄坝写笱忠獊砹??!薄疤膳铝恕!薄矣謫柕?“這就是黑暗的感覺,你們覺得怎樣才能不害怕?”他們連忙說:“打開燈。”“拉開窗簾?!焙髞恚覀儼褵舸蜷_,也把窗簾拉開了,孩子們的情緒一下恢復了,通過這次活動也是孩子們深深地了解到了關對于人們是多么的重要。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戶外的觀察以及市內的小實驗,他們很快對光與影的關系有所了解。但是對于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的理解僅限于太陽光與電燈(手電筒、臺燈等),他們多數的興趣點放在了觀察影子的變化中,幼兒對影子的興趣在于影子可以滿足他們對游戲和對影子多變的特點的喜愛。
(二)活動:色彩秀
[活動目標]
知道三原色的變化,能夠舉出幾種變色的過程。嘗試用兩種色彩調配出第三種顏色,并能夠說出變化的方法。作畫是能夠使用多種顏色,使畫面的色彩豐富、生動。通過色彩的變化,引起豐富的想象并能夠大膽的表達。
[活動記錄]
(1)在活動《文字接龍》中,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我先出示了一張紅色,我說:“我看到了紅色想到了蘋果。”馬上就有很多幼兒舉手,浩浩說:“我看到了紅色想到了國旗?!眮喨阏f:“我看到了紅色就想到了太陽。”小朋友們的答案有很多,例如:紅色→流血、氣球、出租車等,黃色→香蕉、月亮等,綠色→樹葉、發(fā)芽等,藍色→大海、藍天等。于是我們就記錄下來。
(2)在活動《色彩的變化》中,我們請幼兒事先來猜一猜,將三種顏色兩兩相價值后會變成什么顏色,他們的答案很豐富。于是我們就分組來嘗試,第一組嘗試用紅色加上黃色,第二組嘗試用黃色加上藍色,第三組嘗試用紅色加上藍色,結果很明顯,當幼兒發(fā)現變化的時候,他們的表情聲音都是很興奮的。最后,幼兒的結論是:紅色加上黃色變成橙色,紅色加上藍色變成紫色,藍色加上黃色變成綠色。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的探索欲望很高,能夠伙伴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分享經驗,特別是做完色彩試驗之后,幾個組的小朋友能夠互相交流著自己組的顏色變化過程,這樣就達到了一種經驗的分享。當然部分幼兒的主動性很強,經常是獨自霸占著瓶子不給別人看,所以說,我們在區(qū)域里也投放了大量的小瓶子、毛筆等,和已經調試好的三原色,方便幼兒以后嘗試不同的調試。
(三)活動:聲音的秘密
[背景介紹]
一天,我感冒了,聲音變得比較粗,每當小朋友吵鬧時,我就會說:“我感冒,嗓子說不出話來了,希望你們能安靜。”小朋友們就很奇怪“為什么感冒之后聲音會變粗呢?”于是,我們就知道嗓子可以變化出很多的聲音,而且它有的時候還會發(fā)炎,所以我就趁機對他們說:“你們大喊大叫,慢慢的你們的聲音就像大河馬一樣粗了?!庇械暮⒆勇牶?,說話聲音和平常的聲音就會很注意。
[活動目標]
嘗試用嗓子變化出各種聲音,并且學會保護嗓子。能夠認識各種樂器的名稱既音色。通過樂器的演奏,感受不同節(jié)奏變化帶來的樂趣。嘗試利用各種物品打出節(jié)奏。
[活動記錄]
(1)在活動《音效大師》中,我請小朋友們在班級中尋找各種各樣的物品,然后請他們將這些物品與桌子發(fā)出聲音,結果就很熱鬧,他們開始敲敲打打起來,后來我請他們分類別輕輕的敲擊,首先是紙類的敲擊(聲音很小,比較悶)再是塑料類(聲音一般,比較響亮)最后是木材類(聲音很大,很清脆),敲擊過后我問:“誰能說一說這三種聲音的區(qū)別?”鐘華說:“木頭的聲音最大?!毙练普f:“紙盒子的聲音很小?!毙六i說:“木頭的聲音最大,紙盒的聲音最小,塑料的聲音不大也不小?!比缓笪艺埶麄冊偾脫魰r,他們居然敲出××× ×××的節(jié)奏(因為,平日里鄭老師很注重對他們的節(jié)奏練習)。
(2)在活動《奇妙的聲音》中,我請小朋友用不同的聲音說話,他們剛開始都不太好意思,也不太明白什么是“用不同的聲音說話”,于是我就模仿小熊的聲音,粗著嗓子對他們說:“小朋友你們好,請你們猜猜我是誰?”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就調動起來,紛紛猜測著,一會兒說是大老虎,一會兒說是大獅子等等很多答案,于是我就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來模仿一種小動物。張凱慢慢地走上來,用很細的聲音說:“請你們猜猜我是誰?”我先猜“老鼠”,他說:“不對?!鲍h威又猜“螞蟻”,他又搖搖頭,葉子說是“小兔”,他都開始著急了大聲說:“不對,我模仿的是蛇,因為我屬蛇?!本瓦@樣,平日里在區(qū)域里就會聽到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說話來模仿各種人物和動物。
[活動反思]
因為用不同的聲音說話對嗓子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開展“聲音”的系列活動時,就會很注重提醒幼兒要保護嗓子,不要用嗓過度。過程中,幼兒對于節(jié)奏的掌握和樂器的使用都很不錯,并且像葉子、亞茹這些小朋友在區(qū)域活動中還會教給那些對于節(jié)奏不太熟練的伙伴打節(jié)奏,充分體現了分享的過程。
[總體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的生成活動“變變變”的開展,更加加深了幼兒對于變化事物的興趣,使他們在生活中學會分享、學會探索、學會認知,并且對于不明白的事情,多數幼兒也養(yǎng)成了喜歡問、大膽說的好習慣。當然,變化的事物還是很多的,本次的生成活動,我們只是根據區(qū)域中投放的材料而引起我班幼兒的興趣點展開一系列的生成。其中,幼兒對于色彩和聲音探究的角度比較的寬廣,而且相對來說他們對這兩個小主題也是比較感興趣。對于“光和影”只是一部分幼兒很感興趣,由于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于科學小實驗往往只是比較注重表面現象的產生,而不太注重更深一步的探究,我們也會在今后的日子里加深對幼兒這方面的培養(yǎng)與引導。
11、中班主題教案《樹葉》含反思
活動意圖:
在秋天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處處都蘊涵著教育契機,秋風起來了,五顏六色的秋葉飛舞起來了。顏色、形狀各異的樹葉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到秋天的美,還是幼兒活動的好素材。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稑淙~》結合季節(jié)特征,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通過散文仿編進入樹葉的世界,去探究、去發(fā)現、去思索,去學習理解詩歌。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樹葉》,嘗試仿編散文中內容。
2、 觀察樹葉變化,感知秋天特征。
3、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 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 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樹葉》課件;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秋天到了,樹葉有什么變化?(ppt2)
小結:秋天有的樹葉黃了,有的樹葉變紅了,有的樹葉還是綠綠的,有的樹葉開始飄落了。
二、理解詩歌
一陣秋風吹來,樹葉飄落下來,好美啊!把小動物吸引來了,它們會是誰呢?我們去看看吧!(ppt3)
1、 完整欣賞詩歌(ppt4—7)
有哪些小動物來撿樹葉了?它們把樹葉當成什么?它們是怎樣說的?
小結:用散文詩中的句子進行小結。
為什么樹葉是小螞蟻的渡船?是小老鼠的雨傘?是小刺猬的花帽?是梅花鹿的餅干?(形狀、大小比例、生理需求等方面引導)
小結:小動物根據自己愛好、把小樹葉做成有用的東西。
2、 再次欣賞詩歌(ppt8)
這首散文詩真美,看看還有誰會來撿樹葉,它們會把樹葉當成什么呢?
三、發(fā)揮想象,仿編句式(ppt9—10)
1、 樹葉還能當成什么?
2、 幼兒嘗試仿編單句?
用詩歌中的話,用好聽的詞,編出好聽的桔子。
誰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什么?!?/p>
活動延伸:
到戶外撿樹葉,你會把樹葉當成什么?
活動反思:
活動中通過游戲化的情境,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動腦、動手。同時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通過教師和幼兒互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孩子一同發(fā)現觀察、經驗交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中班主題教案《輪胎》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關心別人,理解別人的需要。
2、了解生活中汽車輪胎上花紋的用處。
3、初步探索輪子的形狀和功能。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磁帶《輪胎上花紋的秘密》。
2、橡皮泥、泥工板、玩具小汽車。
3、大小不同的輪胎若干,并布置場地。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上次我們和輪胎一起做游戲,說說你們都玩了些什么?那你們玩的時候發(fā)現所有的輪胎都是一樣的嗎?
(出示大小不一的輪胎,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
小結:輪胎都是圓圓的,會滾動。但它的大小和花紋都有不同。
2、討論活動:輪胎為什么要做成圓圓的?它有什么用處?
請幼兒進行實驗:有輪子和沒有輪子的車哪輛會跑得快?哪輛會獲勝。
3、聽故事錄音第一段,引出討論的話題:
-----汽車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好看,還是有其他的作用?
鼓勵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花紋有縱向直線型、鋸齒形兩種)
4、續(xù)聽故事,了解原因。
教師放故事錄音第二段,幫助幼兒明白其中的道理。
5、體育游戲《有趣的輪胎》
**跳過輪胎,練習單、雙腳跳。
**兩人一組對滾車輪,快的一組為勝。
**兩個幼兒將輪胎舉起,其它幼兒玩鉆洞的游戲。邊走邊唱歌曲《我是汽車小司機》。配對游戲
延伸活動:
配對
引導幼兒用橡皮泥進行輪胎印畫,觀察輪胎的花紋并從印紋中尋找與之相配的輪胎。玩“配對”的游戲。
活動反思:
輪胎在幼兒園中很普遍,把輪胎作為發(fā)展孩子身體,鍛煉孩子體魄等等,這樣的手段。發(fā)展的目標和孩子的需要平衡的問題,在這個活動中小孩子的興趣停留在玩上面,老師發(fā)展的核心目標是發(fā)展孩子的上肢,兼顧到孩子的興趣愛好,從頭到尾整個活動全部都是游戲貫穿下來的。
所以小朋友從頭玩到尾的,樂在其中。李老師對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很有親和力,一直是在跟孩子玩的,沒有上課的感覺.
只有心中裝著孩子才能設計出這么出色的課,才能上得這么精彩!通過這次觀摩交流活動相信對她們今后的專業(yè)化成長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許就是名師帶給我們的力量吧!
13、中班主題教案《水》含反思
教學意圖: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我國是世界上12個缺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據孩子們對水的興趣,把握教育時機,提供適當引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水》。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積極參與探索。
教學目標:
1、 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水的特性。
2、 體驗探索水秘密的樂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能仔細觀察、樂于嘗試。
3、 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玩偶、卡紙、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積木、紙船。小鵝卵石、湯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別放著一勺(白糖、鹽、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學重難點:
認識水是透明,可溶解,會流動的特性。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fā)興趣
1、寶貝們好!今天熊媽媽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走過這條小河就是熊媽媽的家。熊媽媽請寶貝們幫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我們經過小河的時候仔細觀察,待會兒告訴她。
二、觀察水,發(fā)現水的特性
1、經過小河時看見了水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
2、有個問題要考考我們,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或者還有其他的東西)
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泥土里的東西不能看見,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小結:呀,你們真聰明,你們發(fā)現水的第一個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們幾個禮物,你們放到水里,再告訴我發(fā)現了什么?寶貝們,白糖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鹽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芒果粉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這些東西在水里不見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來告訴你們,溶解。我們又發(fā)現了水的一個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現在把乒乓球放進水里,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乒乓球動了)
小結:你們可真厲害,我們發(fā)現了水的又一個秘密,水會流動。
三、總結提升,體驗快樂
1、今天我們發(fā)現了水的三個秘密。水的秘密還有很多,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去發(fā)現水的秘密吧!
相關信息: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于人口眾多,當前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活動中教師也注重了讓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問題,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14、中班主題教案《動物》含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園素質教育活動組織幼兒去上海動物園,孩子們玩得很盡興?;貓@后,動物成了大家平時談論最多的話題。討論也帶來了許多孩子們發(fā)現的問題。如:為什么猩猩長得和人很像?為什么長頸鹿的脖子會那么長?大象跑步快嗎?……于是我們組織了“我喜歡的動物”這個活動,讓孩子區(qū)探索自己喜歡的動物,再介紹給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兒也喜歡自己的動物。讓孩子知道每一個動物都非??蓯郏覀円獝圩o所有的動物。主題探索中有“你問我答”的活動,讓孩子自己提問題,讓知道答案的幼兒幫助解決問題,充分利用生生互動,使個別孩子本身的經驗成為所有孩子的經驗,在活動中孩子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自信心,還自發(fā)帶來了有關動物的照片、圖片、碟片、文字介紹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墻面上。本次活動是教師預設的一個活動,我們中班小朋友對圖形認識感興趣,有幾個小朋友還嘗試用圖形貼動物,我就設想讓幼兒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上,通過圖形粘貼成動物,一方面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結合數的內容讓孩子自己來討論圖形的種類與數量,并初步學習對圖形的統(tǒng)計。
活動目標:
1、在變戲法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嘗試用圖形拼貼各種常見的動物,并初步學習統(tǒng)計圖形的數量。
2、幼兒進一步感受、表現動物的外貌特征。
3、喜愛動物,學習有目的地觀察和比較各種動物的特征和習性。
4、有初步的保護自然和愛護動物的意識。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梯形、橢圓行等圖形若干、紙、筆、漿糊。
活動過程:
(一)、已有經驗遷移,引發(fā)興趣
1、圖形寶寶要來變戲法,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想一想,可以變出什么小動物?
2、幼兒相互討論。
(二)、幼兒拼圖,師個別指導。提示:大膽想象,拼貼不一樣的動物。
(三)、探討交流
1、說說貼了一個什么動物,用了那些圖形?
2、數數每一種圖形用了幾個?
3、想想用什么辦法既可以記得快又不容易忘記?幼兒個別操作、演示。
4、全體幼兒統(tǒng)計圖形,師個別指導。
5、幼兒之間相互作檢查。
(四)、延伸活動組織幼兒討論那一種統(tǒng)計辦法最合適。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15、幼兒中班主題教案《花》含反思
中班主題活動: 花
一 主題的產生
有一天孩子們從戶外做完可間操回到教室,劉權把從花盆里摘下的一串紅撒在地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爭著要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有的說:"這是花,我喜歡!"有的說:"這這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兒就在孩子的身邊,他們愛花可還有不少象劉權這樣的孩子雖然喜歡花卻不懂得怎樣保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由此我設計了這次主題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 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愛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 培養(yǎng)幼兒欣賞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 初步了解花的主要結構,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名及主要特征,并能動手表現出來.
4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三 活動準備
1 將幼兒園內各種鮮花集中在一個操坪里并標上花名;
2 各種花的圖片;
3 識字卡:花,花瓣,花托;
4 剪紙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紙,小藍子等
四 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認識花
1 賞花
教師扮"花仙子"帶幼兒到戶外賞花,要求幼兒回答問題:你看見了什么顏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2 說花
1)幼兒見到過的花:請幼兒個別發(fā)言講講自己見到過的花.
2)許許多多的花:幼兒說到的這些花大都是現在這個季節(jié)的花,還有不是這個季節(jié)開的花,老師帶來了一些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花的圖片).
3 認識花
重點認識花的主要結構:以玫瑰花為例,教師引導幼兒由外到里認識:花托,花瓣,花蕊.
4 愛護花
討論:我們怎樣保護花?
活動二:我喜歡的花
1 復習認識花的結構
2 說花: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花:主要說出花的名稱以及花的顏色特征等.
3 介紹活動場地,交代活動要求:室內分為幾個大組:水墨畫組, (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粘貼組,剪紙組,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歡的花表現出來等
4 幼兒操作
教師分別到各組進行個別指導
5 舞蹈:花仙子
活動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16、中班主題教案《樹》含反思
主題活動之一:小樹葉找媽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小樹葉找媽媽的活動體驗小樹葉想回到大樹身邊的情感,了解樹葉和樹之間的親密關系。
2、通過激發(fā)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探索樹葉的興趣和態(tài)度。
3、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知道不同的樹長著不同的樹葉。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園樹林;采集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樹葉每人一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樹葉,老師今天帶你們到樹林里找大樹媽媽,好不好?
二、 幼兒到樹林里探索樹和樹葉。
1、師:小樹葉,快去找你們的媽媽去吧。你們要看好自己長得是什么樣的,不要找錯呀。 2、你有沒有找到媽媽呀?你的媽媽在哪里?她長得什么樣?
3、你是怎么找到的?看看你手上的樹葉和媽媽身上的樹葉一樣不一樣。說說是什么樣的。
4、小樹葉,你們都找到媽媽了,真開心啊??旌蛬寢寭А⒂H親,說說話吧。你要對她說什么?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大樹媽媽長得真高真大,她有許多樹葉孩子。小樹葉喜歡和媽媽在一起,我們把小樹葉送回到媽媽身邊,和她們再見吧。以后我們再來看望你們!
主題活動之二:《樹婆婆和鳥娃娃》
目標:
1、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
2、 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樹婆婆與鳥娃娃相依相愛的情感。
準備:電腦圖片制作
指導:
1、 導入:(觀看圖一)
這是誰?她怎么啦?(突出孤零零)
2、 幼兒欣賞圖片理解
1) 誰來和樹婆婆做朋友?
2) 樹婆婆喜歡它嗎?
3) 樹婆婆怎么照顧鳥娃娃的?
4) 小鳥們?yōu)槭裁匆x開?
3、幼兒完整欣賞
1) 你喜歡誰?
2) 你為什么喜歡樹婆婆(鳥娃娃)?
引導幼兒理解樹照顧鳥,鳥照顧樹,互相關心的情感。
4、 幼兒情感遷移:
1) 我們幼兒園有許多大樹,誰來照顧它們呢?
2) 大樹在幼兒園里會照顧誰呢?
主題活動之叁:樹葉的本領
設計意圖:
從戶外滑滑梯回到教室,莊成滿頭大汗地說:“老師我熱了?!蔽倚χf:“小朋友,你們幫助莊成想個辦法好嗎?”(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可以脫衣服;用手帕擦擦汗;休息一會兒……。正當他們說得熱鬧的時候,悅悅大聲說:“老師我有一個好辦法,用廣玉蘭的葉子當扇子,扇一扇就不會熱了?!甭犃怂慕ㄗh,我高興地說:“對呀,這是一個好辦法。”這下,好多小朋友都說熱了,于是我給每個孩子一片樹葉(幼兒散步時常常會撿到樹葉帶回教室,放在一起),孩子們開心地扇起來。一會兒,杰杰說:“老師你看,我的小樹葉上面很臟的?!蔽铱戳丝?,也皺著眉頭說:“對呀,怎么回事,是誰把小樹葉弄臟的呢?”在孩子們的猜測下,我鼓勵他們回家問爸爸媽媽。
目標:
1、 通過活動初步了解樹與人的關系——樹葉吸灰塵的本領。
2、 激發(fā)幼兒樂意發(fā)現自然的變化,繼續(xù)探索樹葉奧秘的興趣,。
準備:
帶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樹葉;圖片制作;“小水壺”若干
指導:
1、 導入:
拍手歌《小朋友想一想》,經驗再現幼兒對園內植物特點的理解。
2、 提出問題:
師:為什么樹葉會變臟?(幼兒經驗講述)
3、 解決問題:樹葉吸灰塵的循環(huán)過程
看圖片理解:
1) 灰塵哪里來?灰塵到哪里去了?
2) 樹葉變臟了樹來幫忙?
3) 討論:如果小樹葉不來幫忙會怎樣?
4) 別的小樹葉會吸灰塵嗎?
4、 幼兒實踐:
1) 觀察觸摸其他小樹葉上有沒有灰塵
2) 給小樹葉洗澡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內容的選擇是適合我們中班幼兒現有水平的,活動內容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體驗性,這次活動孩子體驗了自己長大的喜悅,他們開始關心自己身邊的人,他們學會了主動幫助自己身邊的朋友,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嘗試著自己單獨睡覺等。這次活動也更貼近生活,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選材主題是來自于生活,只要是貼近他們的生活,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受到關注。而且主題確定在于老師平時對孩子的交談,喜好關注,及時抓住他們所關心的熱點,是大部分幼兒感興趣。興趣是所有活動的動機,我們應關注、尊重并追隨孩子的興趣,不斷創(chuàng)造、探索,感知的平臺,不斷拓展他們的經驗和視野。
通過本次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心里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讓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并愿意改正。教學方式我采取了讓孩子主動參與,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讓孩子在多種感官、多次參與下進行活動,發(fā)現孩子很活躍,興趣極高,能積極參與到每個活動中去,幼兒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到了長大了,長高了,有一種自豪感,并渴望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我們還有什么缺點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介紹自己的缺點并用簡筆畫形式記錄在紙條上,教師參與其中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與幼兒建立了平等的師幼關系,幼兒做記錄時,教師指導,教育的內涵在此其中自然而然滲透。同時幼兒也學會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思維結果。
如果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要在幼兒平時一日生活中捕捉孩子的點滴進步,用圖片或光盤形式多樣的手法記錄下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展現給孩子們,讓孩子們獲得自信、愉快、自豪的體驗,促進其健康成長!
17、中班主題教案《秋天》含反思
主題來源: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園內蔬菜、水果的變化引起了孩子的注意:“老師漂亮的石榴花被誰摘走了?”“瞧!石榴裂嘴笑了”……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充滿了好奇。四季更替周而復始,一切變化在無聲之中悄然而至。但不可否認這種變化始終會在某一時刻讓我們彭然心動。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于是開展了“秋天”的主題。
主題目標:
1.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節(jié)日的快樂。
2.能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
4.引導幼兒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體驗勞動的樂趣。
5.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主題的開展:
本月主題“秋天”圍繞秋天的果實、秋天的衣服、秋天的花草樹木、及節(jié)日四個方面展開活動。環(huán)境方面突出的是我們有效、充分的利用了社區(qū)資源。
節(jié)日方面,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園內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改變,如漂亮的彩旗和鮮花及醒目的教師節(jié)慶祝字符引起了孩子及家長的注意,在家長的解釋下,沒等老師告訴孩子們,他們已經知道教師節(jié)就要來了,隨著教師節(jié)的來臨,我們陸續(xù)收到了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小禮物及漂亮的賀卡和溫馨的祝福。教師是孩子心中天使心中的神,教師節(jié)這天孩子們添畫自己心中的漂亮老師。為了將孩子們的愛進一步升華,談話后我們請孩子們給老師寫了一封信,孩子們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一句句“謝謝您、我愛您、我喜歡您……”卻深深道出了心中對老師的愛。
曲宗洛:“老師,教師節(jié)要放禮花嗎?
“我沒聽說過要放禮花”
曲宗洛:“那過年要放禮花,我最愛看五顏六色的禮花了”。
“我也愛看”說著許多小朋友圍了過來,看到孩子們的興趣已至,實在不忍心破他們的興致,于是我變戲法似滴在紙上幾滴廣告色,然后用嘴輕輕的變著方向吹,一幅漂亮的作品出來了,當我把作品展現給幼兒時,孩子
們像發(fā)現新大陸似的高呼“郭老師的禮花真漂亮!”看到孩子們的興趣已至高潮,既而我們開展了活動《節(jié)日的禮花》。
八月十五來臨之際,我們首先搜集了有關節(jié)日的知識,在講到其代表食物月餅時,引起了孩子們對月餅的興趣,于是我們請了個別家長一起開展了制月餅的活動。孩子們親自揉面、搟面、添餡、將做好的月餅放入烤箱。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分的發(fā)揮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孩子們吃著自己烤的月餅感到非常興奮,不止孩子還有老師,我都不敢相信能吃上自己做的月餅,孩子們正用心品嘗著月餅。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老師,咱們給小龍和文菲送點月餅吃吧?”(小龍和文菲由于不夠年齡繼續(xù)就讀小班)孩子的這句話一下活躍了我的思維,抬頭一看錫雪及許多小朋友善良的眼神正等著我的認可,我也孩子似的跳起來高聲回答“好”,接著活動就按部就班的開始了,我們和小四班接成了連誼活動給他們贈送了月餅和精彩的節(jié)目,并開展了手拉手活動,活動中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哥哥姐姐了開展了活動《我長大了》,首先發(fā)放調查表,通過調查表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和能力不斷成長,又收集孩子現在和以前的照片通過照片的對比孩子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而且會做的事情真不少,于是開展活動《我會用筷子了》《疊被子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哎呀!什么時候幼兒園門廳前的路兩邊成了五顏六色的顏料盆了?快來看呀……”循著這個聲音望去,孩子們歡呼雀躍著,原來為迎接教師節(jié)裝扮的漂亮的一串紅和小菊花。為了讓孩子們更豐富的認識大自然的美麗,我們帶幼兒來到了花卉種植區(qū)和廣場,孩子們開始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獵取大自然最動人的一面,他們交流著用各種美好的詞語形容著,從而秋天的花朵成了一個美好的話題。(.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他們發(fā)現了和葡萄一樣的一串紅,他們找到了五顏六色的無名小花并試著給它們取名字,他們聽取了花卉種植區(qū)老爺爺的細心講述。為了將著美好的一切在小朋友的心理儲存的更久,我們請孩子們進行了記錄,孩子們的記錄也非常精彩。
老師:“子涵,你畫的什么花?”
子涵:“這是我長大后自己培育的花,花是綠顏色,葉子是紅色的,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發(fā)明這樣的花嗎?”
老師:“為什么?我不知道”
子涵:“因為,媽媽總說爸爸是綠葉,媽媽是紅花,這次我可要媽媽做一次紅葉,爸爸做朵漂亮的綠花。”
一個個小小的發(fā)現把秋天詮釋的五彩繽紛,孩子們從中知道了如何去感知別的事物,如何運用自己的視線和思考去捕捉每一個美麗的瞬間。
一天,王卓雅和常瀟晗穿了一件一樣的方格毛衣,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詢問著“你們的衣服一塊買的嗎?真好看,我也要媽媽給我買
一件……”。孩子們間的討論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趁機提議:“咱們一塊去服裝城看衣服好嗎?”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拍手叫好,“老師,我還想看上次在服裝城看見的漂亮裙子”,王詩雨要求道,“好呀,隨便你們看”我爽快的答道。我們在一片歡歌笑語中來到了服裝城,“哎!漂亮的裙子哪去了,啥時換上了漂亮的毛衣?”孩子們提出了疑問。在服務員的講解下孩子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孩子們認真觀看用手觸摸著毛衣?!袄蠋?,你瞧,這幾件毛衣除了顏色不一樣花紋是一樣的都是線條的”細心的郭弘毅表明說?!斑€有這幾件,都是方格的……”。于是生成活動《二方連續(xù)》,于是我們準備了小毛衣的輪廓引導孩子們按照二方連續(xù)進行添畫。
結合本班個別孩子不喜歡吃水果蔬菜吃飯偏食的現象,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超市,請服務員講了多吃水果蔬菜的益處,引導孩子們認識了秋天的水果蔬菜,同時讓孩子們帶來了各種水果制成了漂亮是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們吃水果的愿忘,那天效果很好,就連平時不愛吃水果的李世正和曲宗洛也開始搶著吃。
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秋天的農作物,我們一起走進了農田,雪白的棉花、花一樣的向日葵、胖胖的大冬瓜、金黃的水稻,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保護措施準備完畢后,孩子們親身下了棉田體驗了勞作的快樂和辛苦,接著我們又走向了稻田,孩子們最為感性趣的就是金黃的稻子用手輕輕一撥竟然露出了白白的大米,對此孩子們非常興奮,小朋友每天喜歡吃的大米飯原來是水稻長出來的,于是回來后我們展開了對水稻一生的探索,首先,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有關插秧、水稻慢慢長大及打稻機的圖片,然后又帶孩子們去了伙房幫伙房的叔叔阿姨一起洗米,看著把米裝入蒸飯米車,通過這一系列的參與觀察后,孩子們齊發(fā)感慨,大米飯來的真不容易,于是下決心要節(jié)約每一粒米。為了讓孩子們牢記這一切,我們請孩子們對《水稻的一生》進行了記錄。
韓思鑒:“我畫的是水道在爸爸媽媽的愛護下茁壯生長”。
老師:“水稻的爸爸媽媽是誰?”
韓思鑒:“就是農民伯伯阿姨了”。
老師:“欣宇的水稻怎么沒在水里?”
欣宇:“老師農民伯伯阿姨每天在水里種稻子太辛苦了,長大后我要發(fā)明一種不用生活在水里的稻子,那時,我要給它取名字叫幸福稻”。
李世正:“老師你瞧,我畫的水稻田里還有螃蟹,我最愛吃螃蟹了,這樣不但可以吃米飯,還可以吃螃蟹?!?/p>
在九月份“秋天”的主題活動過程中,我們充分的利用了社區(qū)資源和自然資源,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幼兒嘗試著運用各種感官充分的感知秋天的基本特征,而且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進行簡單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反思
節(jié)日方面,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園內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改變,如漂亮的彩旗和鮮花及醒目的教師節(jié)慶祝字符引起了孩子及家長的注意,在家長的解釋下,沒等老師告訴孩子們,他們已經知道教師節(jié)就要來了,隨著教師節(jié)的來臨,我們陸續(xù)收到了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小禮物及漂亮的賀卡和溫馨的祝福。教師是孩子心中天使心中的神,教師節(jié)這天孩子們添畫自己心中的漂亮老師。為了將孩子們的愛進一步升華,談話后我們請孩子們給老師寫了一封信,孩子們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一句句“謝謝您、我愛您、我喜歡您、、、、、、”卻深深道出了心中對老師的愛。
18、中班主題教案《飛禽》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
飛禽
主題來源:
主題活動“好朋友”中的交一個朋友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昂然的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向周圍的小伙伴表達自己的友好,以此來結成好朋友。在此過程中,有的孩子說:“老師小動物也是我的朋友。”于是孩子們紛紛表示愿和小動物交朋友,于是在幼兒園中孩子們開始了動物朋友的搜索。接下來不同的昆蟲便搖身一變成了我班孩子的貴客。在我的“好朋友”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用不同的方式和自己周圍的伙伴結成了好朋友。孩子們熱忠于這樣的互動,于是孩子們開始了好朋友的搜索,你聽他們都找到了誰呢:“老師我的朋友里還有動物呢!”很快孩子們便紛紛列舉了各種各樣的不同動物王詩雨說:“我喜歡貓頭鷹媽媽說它是益蟲。”而岳瑞浩說:“我喜歡啄木鳥它漂亮又能逮蟲子多好呀!”就這樣孩子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動物朋友。并最終讓鴿子作了班里的公眾朋友。因而我們也結合孩子的興趣順藤摸瓜式的開展了“飛禽”這一主題。
主題目標:
在開展的各種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樂于參加收集資料、尋找答案的積極性,知道要珍愛、保護小動物,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
知道關注和珍惜自己周圍的事物及生命,與此同時觀察、了解鴿子的外形特征習性及某些象征意義。
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主題的開展:
本月主題“飛禽”圍繞著幾種飛禽特別是鴿子(鴿子是本月的生成活動,也是主要活動。)的種類、價值用途、象征意義幾個方面來開展的相關活動;環(huán)境方面我們利用了社區(qū)和家長資源,并突出挖掘了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作為主導形式。
孩子的情感是沒有任何掩飾的,總是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毫無保留的釋放在生活之中。當然,對于鴿子的喜愛也是如此。有的孩子便說了:“我總是會把自己的好吃的和好玩的送給自己的朋友,還有和他們的合影呢!”這是偶爾在孩子中間聽到的對話中的一部分。根據孩子這種對于同伴渴望親密接觸的心情,我們組織了“我的好朋友鴿子”這一活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利用戶外活動我們觀察了鴿子的一些行為,并讓孩子走近它們以求近距離的接觸,孩子們把從家里帶來得好吃的與它們分享并實現了與之合影的愿望。孩子都玩的很開心,但細心的如佳問我:“老師我們走了以后它們要到哪去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又展開了“鴿子的家”這一活動,先是讓孩子自己找答案然后大家共同討論,在討論中新的問題產生了,那就是鴿子的種類問題。因為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找到了花樣繁多的鴿子之家,有的說幼兒園是它們的家、有的則說大樹是它們的家,從而圍繞著“家”又展開了一番討論最終將問題歸結到了鴿子的種類上來。于是,我們順藤摸瓜進行了家鴿與野生鴿的比較。利用我園的網絡資源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讓孩子自己進行比較,從中獲取有關鴿子的更多信息。但孩子的思索像是不盡的泉水一樣,總是問題一個接一個。瞧思鑒又有了新發(fā)現:“老師,你看鴿子吃的多香,爺爺是不是每天都喂它們這個吃呢,還是喂甚嗎別的給它?”看來孩子在解決了鴿子的種類問題后又轉移目標了。(“家”和“食物”的問題是在同一活動中先后提出的,我們也分先后給孩子解答)當然,我們立刻根據孩子的這一問題設計出了相應的調查表,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以便讓孩子成為問題的提出者和解決者并從中讓孩子建立一種成就感。接下來孩子們饒有興趣的繼續(xù)尋找著鴿子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焦點。果然,觀察已經讓孩子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升華:“老師你看我們的衣服是五顏六色的而且還很厚,鴿子的衣服是不是也是和我們的一樣呢?”是呀為了讓孩子了解我們開展了漂亮的羽毛這一活動,就是讓孩子用紙先折出鴿子再涂顏色。但就在我們對鴿子的認識不斷加深的時候,鴿子“被捕”了孩子親眼看著它們的離去不免十分的傷感。于是,為了讓孩子把情感表達出來我們讓孩子用畫的形式畫了一系列的畫“鴿子被捕后”“假如我是一只鴿子”“放飛祝福”,讓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當然,孩子們不理解為什么會突然離開。于是,孩子們都紛紛問我們:“老師為甚嗎鴿子會被逮走?”有的孩子說:“是因為禽流感來了”孩子們立刻把興趣轉移到了禽流感上了。恰巧我班刑夢雪的媽媽是醫(yī)生,我們就利用了家長的有利資源讓這位家長為孩子們講了生動的一課收效很好。在這里孩子首先增加了知識,其次孩子們也知道了生命的珍貴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和我們對于它們的責任。也知道了生命在于運動,我們又回到了鴿子的身上。孩子開始探討鴿子的其他方面。偶然間聽到尚英進說:“鴿子其實還可以吃的也可以比賽這是爸爸說的?!庇谑?,鴿子的價值問題被無意間提出來了。我作為了解內容利用網絡給孩子作了介紹。至于比賽是說的信鴿,我們正好結合運動開展了小信鴿的活動。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可謂一箭雙雕。
柏坤:“韓老師我爸爸也告訴過我鴿子也有和平的意思是嗎?”
我:“是呀它的名字叫和平鴿”
于是,我們又對和平鴿共同作了研究。也開展了相應的活動。
在對鴿子作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后我們又相應的對于其他的幾種孩子比較感興趣的飛禽如貓頭鷹、孔雀等幾種動物做了簡單的介紹和了解。在利用了網絡資源后開始讓孩子自己用畫的形式表征,并帶回家讓爸爸媽媽與其共同完成。
總之,在十一月分我們圍繞“飛禽”這一主題結合家長資源、網絡資源,在各種實踐活動中讓孩子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并且讓孩子的肌肉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孩子通過對飛禽中鴿子的了解讓其情感也進一步升華了。培養(yǎng)了他們要關愛生命關愛自然。了解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19、中班主題活動教案《猜謎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自尊感和成功感。
2、培養(yǎng)幼兒對猜謎語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3、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謎語樹 水果圖片 熊貓手偶、頭飾 動物圖片 交通工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方法
教師說謎語引入課題:“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著各種兵。打開城門瞧一瞧,動物植物全都有?!弊層變翰轮i語,謎底為“學具”。
二. 展開方法
(一) 猜謎語,取畫面
1. 請出小客人熊貓并出示“謎語樹”,樹上貼有各種水果圖形(背面寫有謎語),請熊貓從樹上取下一枚“謎語果”并說出謎面,要求幼兒猜謎語并將謎底畫面從學具里取出放在學具蓋上。
2. 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3. 教師出示謎底圖片,幼兒自己對照檢查、驗證。
4. 對猜對的幼兒進行鼓勵性評價,[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并對猜得快的幼兒進行小小的獎勵。
5. 熊貓依次摘4——5個“謎語果”,讓幼兒猜謎取畫面,方法步驟同上。
6. 請幼兒說說猜謎成功后的心情。
(二) 猜謎語,搭畫面
1. 教師讓一位幼兒戴熊貓頭飾扮演小熊貓,到前面摘一枚“謎語果”,教師讀出交通工具謎面,要求幼兒猜謎語并用學具拼搭出謎底,要求謎底正確、造型形象、色彩漂亮。
2.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3. 教師出示謎底圖片,幼兒自己對照檢查、驗證。
4. 教師對幼兒的猜謎活動和拼搭的造型進行多角度的鼓勵性評價。并對拼搭造型好又快的幼兒進行小小的獎勵。
5. 教師讓幼兒依次摘4——5個交通工具“謎語果”,讓幼兒猜謎拼搭,方法步驟同上。
6. 請幼兒之間相互評價作品。
三. 結束方法
教師讓幼兒講述猜謎成功的喜悅感受,引導全體幼兒共同分享。
活動反思: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20、中班主題教案《網》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網
主題:網—以網為主題的網絡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動
一、主題的來源
孩子們在院子里玩的時候,小米發(fā)現了一張蜘蛛網,“快來看呀!有蜘蛛網!”他興奮得叫聲馬上引來了一大群好奇的同伴,他們專注的怕在網的周圍,議論紛紛?!靶≈┲朐谀哪?”“這張網真大呀!”“我在我家的墻腳上也見過一張蜘蛛網,可惜后來我媽媽把它掃掉了?!薄氐浇淌液?,孩子們的討論仍在繼續(xù)。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話題,“你們還見過什么網?還有誰會織網呢?”我的問題馬上引起了一片回應“還有魚網”,“窗紗也像一張網,能擋住蚊子和蒼蠅?!薄斑€有足球的那個門呢!”“我媽媽也會織網,就是毛衣唄!”……孩子們的想象太豐富了,于是,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中,一張有趣的主題網也誕生了……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網》
二、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1.情感目標:在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中,體會探索與發(fā)現的樂趣。
2.態(tài)度目標:對探索感興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各項活動。
3.能力目標: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概括能力。初步發(fā)展幼兒的抽象思維。
4.知識目標:了解有關網的知識經驗。
5.技能目標:能大膽的提出問題,并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21、中班主題教案《花》含反思
活動背景
有一天孩子們從戶外做完可間操回到教室,孩子把從花盆里摘下的一串紅撒在地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爭著要搶,有的說:"這是花,我喜歡!"有的說:"這這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兒就在孩子的身邊,他們愛花可還有不少象劉權這樣的孩子雖然喜歡花卻不懂得怎樣保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由此我設計了這次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愛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培養(yǎng)幼兒欣賞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花的主要結構,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名及主要特征,并能動手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將幼兒園內各種鮮花集中在一個操坪里并標上花名;
2各種花的圖片;
3識字卡:花,花瓣,花托;
4剪紙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紙,小藍子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花
1、賞花
教師扮"花仙子"帶幼兒到戶外賞花,要求幼兒回答問題:你看見了什么顏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2、說花
1)幼兒見到過的花:請幼兒個別發(fā)言講講自己見到過的花.
2)許許多多的花:幼兒說到的這些花大都是現在這個季節(jié)的花,"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還有不是這個季節(jié)開的花,老師帶來了一些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花的圖片).
3、認識花
重點認識花的主要結構:以玫瑰花為例,教師引導幼兒由外到里認識:花托,花瓣,花蕊.
4、愛護花
討論:我們怎樣保護花?
活動二:我喜歡的花
1、復習認識花的結構
2、說花: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花:主要說出花的名稱以及花的顏色特征等.
3、介紹活動場地,交代活動要求:室內分為幾個大組:水墨畫組,粘貼組,剪紙組,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歡的花表現出來等
4、幼兒操作
教師分別到各組進行個別指導
5、舞蹈:花仙子
活動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22、中班主題教案《手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手機信息,體驗分享的快樂。
2、能大膽表述對未來手機的設想,提高創(chuàng)造想象力。
3、產生對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喜愛之情。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收集有關手機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教師把他們布置在板上
2、錄象一段 攝相機 大屏幕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最近,我們小朋友對手機很感興趣,還收集了許多有關手機的信息,你們看這些就是你們的收集。我們一起輕輕地走上來看看,和好朋友說說你收集的是哪一張?
2 、幼兒自由參觀。
(二)圍繞主題交流信息。
1、 你收集到了哪些有關手機的信息呢?請你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來交流交流,好嗎?
2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指導。
3 、個別幼兒講述。
4 、老師也研究了手機,還當記者做了一次采訪,;.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我們來看看。
5 、觀看錄象。提問:聽了王老師和徐醫(yī)生的話,你認為手機好不好?為什么?
6 、個別幼兒回答。
(三)了解手機的一些簡單常識。
1、既然手機有這么多優(yōu)點。大家都喜歡使用它,那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機呢?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不能使用呢?
2 、個別幼兒回答。
3、 教師小結。
(四)拓展提問。
1、今天我們交流了這么多手機的信息,那你對手機還有什么不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嗎?
2、個別幼兒提問,對容易的請幼兒回答,不能回答的鼓勵幼兒回家后繼續(xù)尋找答案。
3、教師提問:我也有個問題想來問問你們,你們愿意幫助我嗎?最早的手機叫什么?他是誰發(fā)明的?后來人們?yōu)槭裁床挥盟?
4、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五)設想未來的手機。
1、假如請你來設計一只手機,你準備設計一只怎樣的手機?
2、 幼兒自由交流,教師指導。
3、 個別幼兒回答。
活動反思:
手機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幼兒對手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并對之產生了興趣。教育的內容應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貼近,能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對手機的一些知識有更多的了解,讓我們在活動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了解手機的各種功能,知道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23、中班主題教案《錢》含反思
設計思路:
有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同事把一些錢還給我。一個小朋友看見了就說:“我媽媽也有這50元錢?!边@一下,大家說開了,“我媽媽還有100元錢。”“我爸爸還有外國錢?!蔽荫R上與孩子討論起來。于是我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錢,開始探索各種錢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各種錢幣中,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在了解錢用處的基礎上,讓幼兒懂得從小節(jié)約用錢,并激發(fā)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0元以內各種紙幣、硬幣、外國錢、古代的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1、師:最近,我們小朋友一起帶來各種各樣的錢,現在請你來告訴大家,你認識了哪些錢?
(幼兒大膽發(fā)表)
2、師:今天我們班里開了三個娃娃銀行,請大家到銀行里看看有哪些錢?"屈,老師.教,案,網"錢是怎樣的?
二、幼兒自由觀察
1、你看到哪些錢?
(幼兒積極講講看到的錢,老師隨機引導)
幼兒再次觀察錢的秘密。
2、你發(fā)現錢有什么秘密?
3、還有什么看不懂,請大家看來幫忙。
(幼兒大膽提問,老師與同伴一起幫忙。)
三、錢的用處
1、錢有什么用?
2、你們猜猜老師今天帶來這些錢派什么用?
(老師出示報紙直接告訴幼兒,激發(fā)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3、幼兒排隊捐錢。
活動延伸:
那這個箱子怎么寄出去?
(下次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活動反思:
小朋友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有益于身心的。能引導教育好孩子是幼兒教師的職責更是家長的義務。及時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希望家長做好配合工作。
24、中班主題教案《亮眼睛》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常的家長工作中,常聽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特喜歡長時間的看電視、玩電腦,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此教案,希望讓孩子通過活動懂得保護自己眼睛的重要性,學會保護眼睛的各種方法和途徑。
活動目標
1、有愛護眼睛的意識和行為。
2、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了解哪些食物吃了能明亮眼睛;
難點:能辨別出對眼睛有宜的動作、姿勢和食物等。
活動準備
課件《眼睛生病了》,眼罩,眼保健操音樂,各種蔬菜水果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啟發(fā)幼兒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1、 游戲規(guī)則:請一位幼兒說說自己的朋友是誰,并找到他,然后用眼罩蒙上眼睛,看還能不能輕松的找到自己的朋友。
2、 老師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并總結
(1)、當眼睛被蒙上看不見的時候,你還能一下就找到自己的朋友嗎?為什么?
(2)、眼睛看不見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感覺?害怕嗎?(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你還敢像以前一樣跑步嗎?從而讓幼兒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二、故事《眼睛生病了》
1、播放課件:故事講述了小女孩可可是個不聽話的小朋友,她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喜歡在走路的時候看漫畫書,也喜歡躺著、趴著看書,特別喜歡看動畫片,玩電腦 ,而且總是盯著看很久都不休息,最后眼睛發(fā)紅,而且看不清東西了,到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說她的眼睛由于長期的用眼不當生病了,成了近視眼,可可不得不戴上一副眼鏡,眼鏡戴起來很不方便,但可可沒辦法,做什么事都必須戴上眼鏡了。
2、老師提問啟發(fā)幼兒思考可可的眼睛為什么會生病等等,讓孩子們分組可可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你是怎么做的,保護眼睛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食物分類:哪些食物吃了對眼睛有好處。
老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請幼兒說一說,每種食物吃了對眼睛有無好處,并對有無好處的食物進行分類,讓孩子明白為了讓自己眼睛變得更明亮,我們還可以用多吃蔬菜水果的方法。
四、做一做:亮亮眼睛操
老師指導幼兒一起做眼保健操。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的學習,引起了孩子們對自己眼睛的關注,大部份孩子能熟練的掌握保護眼睛的各種方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游戲和故事講述,來引起孩子們對眼睛的重視,并通過分組討論,讓幼兒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做出判斷,再通過老師的引導來掌握正確的方法,這讓孩子對教學內容更加深刻。
在進行第三大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分辨哪些物品吃了對眼睛有好處時,由于孩子年齡偏小,而為什么對眼睛有好處是他們現在還不能理解的,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我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用教師總結的方式,沒有給孩子過多的思考空間,我想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可以讓幼兒在課前做一些經驗準備,收集對眼睛有宜的食物,這樣可能效果應該更好一些。
25、中班主題教案《折紙》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拿出各種顏色,看老師的錢包漂亮嗎? (漂亮) 爸爸媽媽有嗎?(有)你想擁有嗎?(想)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折漂亮的錢包。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幼兒用彩紙 按步驟折錢包
活動準備
長方形的彩紙
活動過程
1. 引導:小朋友你想有一個漂亮的錢包嗎?(想)
拿一張彩紙問:這張紙漂亮嗎?(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 (漂亮) 什么形狀的?(長方形)
那今天我們用長方形的彩紙折一個漂亮精致的錢包,好嗎?(好)
2.折紙過程
首先把彩紙發(fā)給小朋友
取一張長方形的紙,從中間對折,變成兩個一樣的長方形。
再從長方形的中間折疊。
將紙面翻轉過來,背面朝上,將下邊向上折。
將上邊下折。
將左右兩邊向中間對折。
翻過來看看,一個精致的錢包就做好了。
3. 總結:做每一個步驟都要輔導孩子,多演示幾遍。
教學反思
1. 孩子的眼和手的協調能力很差
2. 要積極調動孩子懂得互動能力和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3. 如果再上這一節(jié)課的話,自己多演示幾遍,活動一下手指,再讓孩子折疊。 讓孩子多動腦多動手 多觀察。
26、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小幫手》反思
設計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了解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愿意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初步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有關"防非"的知識。教案網是為廣大幼兒老師朋友提供一個優(yōu)質而便捷的幼師公開課教案學習培訓平臺,歡迎關注本站
一、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圍繞"我家的人"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孩子們了解了爸爸媽媽的工作、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故事,特別是恰逢母親節(jié),通過夸夸我的好媽媽,為媽媽制作禮物等活動提升了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孩子們萌發(fā)了一種想為媽媽做事的愿望。同時,"預防非典"也是當前孩子們的一個熱點,他們對幼兒園、班級、家中"防非"的簡單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對于預防、消毒的物品也產生了興趣。結合以上兩點,我預設這次活動,以幫媽媽選購消毒、預防用品為前提,以游戲實踐為途徑,幫助幼兒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防非知;同時滿足孩子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二、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有關"防非"的知識。
2.在購物過程中嘗試解決簡單的數量問題。
3.滿足幼兒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裝盒。
2.每一物品上貼上價格標簽(5以內)
3.購物籃,自制紙幣。
四、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母親節(jié)"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為媽媽做事,現在"母親節(jié)"過了,我們還要為媽媽做事嗎?為什么?
(二). 啟發(fā)游戲
1. 以媽媽的煩惱(媽媽想買預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媽媽上班沒時間)啟發(fā)幼兒幫媽媽購物。
引導:媽媽為什么要買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 幼兒領錢。
要求:每人拿5元錢(老師準備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紙幣)
引導:你用什么辦法拿到5元錢的?
如:XXX拿了1元錢,還要拿多少錢才到5元?
3. 討論購物注意點。
引導:買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買什么?(預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買?(價錢、禮貌用語、買的東西少于或等于5元錢)
(三). 幼兒操作
1. 觀察幼兒在挑選物品時出現的問題,啟發(fā)幼兒間相互檢查。
2. 了解幼兒交易情況,引導幼兒了解所選物品價格與自己擁有錢數 的關系。
(四). 交流
1. 相互檢查所購物品。
2. 說說買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價值的話題,擴 展討論;幫助幼兒區(qū)分食品和用品兩類)。
(五). 延伸
我們幫媽媽買好了東西,媽媽很高興,接下來我們可以幫媽媽做什么?
教學反思: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27、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綜合復習》反思
設計背景
學期期末將近,為了檢查幼兒一個學期以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一個綜合復習課程,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從各方面把知識展現出來。
活動目標
1.懂得好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交往。
2.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3.通過一系列圖片,讓孩子說完整一句話,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6.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7.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好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交往的樂趣。
難點:記得所學知識,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起來。
活動準備
1.漢字卡若干
2.單詞卡若干
3.數學卡片若干
4.掛圖一幅
5.入場音樂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二、展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都有好朋友嗎?
幼:有
師:那你們是怎么跟好朋友相處的呢?我們用一首歌來表達出來好嗎?集體唱《好朋友》
2.出示小熊頭飾,師: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呀?
幼:小熊。
師:真棒!小熊可喜歡跟你們做朋友了,所以它帶來了很多禮物要送給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我們看看是什么禮物呢?請小朋友們用好聽的聲音念出來好嗎?
出示數學數字和兒歌,集體復習。
3.師:小朋友真能干!小熊決定帶小朋友們去玩一個撈寶游戲。表現好的小朋友郵遞員阿姨會給他送來一份禮物哦!
出示一個紙箱,里面裝著雙語單詞卡和謎語,老師撈出來,集體復習。
4.師:小朋友真聰明!叮咚!叮咚!咦,好像是郵遞員阿姨送禮物來了。(郵遞員送信的游戲)
出示漢字卡,個別認讀。
5.師:小朋友今天表現得非常棒!老師也很高興,所以老師畫了一幅很漂亮的畫送給小朋友,(出示大掛圖,讓孩子觀察,并且說完整一句話。)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用什么畫筆畫了什么,然后說出一句完整的話。(用綠色的畫筆畫了一棵綠色的樹……)
三、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小熊也玩得很開心,它還想請小朋友們到它家去做客呢,現在我們一起去小熊家做客吧。
教學反思
1.在這節(jié)課中,我通過多個游戲來帶動幼兒復習,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幼兒可以在快樂中享受學習。
2.通過游戲來實現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幼兒和老師都得到了很好的溝通,并且獲得了快樂。
3.這節(jié)課體現了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能根據幼兒的心理來設計,讓幼兒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4.在某個游戲中沒有兼顧到所有的幼兒,在之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兼顧到所有的幼兒,讓大家都有參與的機會。
5.有些幼兒還不夠大膽地把自己表現出來,我會多多鼓勵幼兒大膽、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6.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小朋友們自己扮演小熊、郵遞員阿姨等角色,讓他們更有更深刻的印象。
28、中班主題教案《跳跳糖》反思
糖是孩子們很喜歡的食物,有趣的跳跳糖更能讓孩子們心中一悅,那么用身體將跳跳糖在嘴里是怎樣跳表現出來是不是更有趣呢,兒歌《跳跳糖》就是將跳跳糖在嘴巴里跳躍的感覺唱出來,一起來看看孩子們是怎么表現得吧。這是教案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教案,歡迎查看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跳跳糖在初步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動作。
2、學做游戲《跳跳糖》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p>
1、跳跳糖一包,跳跳糖頭飾每人一個,歌曲圖譜一張。
2、大幅圖“巨人的大罪巴”。
3、錄音機,磁帶錄有歌曲“跳跳糖”、“的士高”、《搖籃曲》片斷。
活動過程:
(1)學唱歌曲《跳跳糖》
1、幼兒園在老師的鋼琴邊作發(fā)聲練習。
請幼兒吃跳跳糖。
提問:吃的是什么糖?吃到嘴里是怎么樣的?
2、教師唱跳跳糖的歌一遍。
提問:吃的是什么名字?聽起來是怎樣的?
3、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范唱兩遍。
4、幼兒跟唱兩遍。
5、分男、女各唱一遍。
6、帶頭飾齊唱一遍。
(二)創(chuàng)編動作
1、 跳跳糖在嘴里是怎樣跳的請用身體動作做出來。
(幼兒每跳一個動作,教師可指圖譜的動作讓幼兒學一學)
2、放錄音,請幼兒跳,提醒變化動作。(2-3編)
(三)學習游戲《跳跳糖》
1、出示:大幅圖巨人的大嘴巴,鋪在地上“老師扮跳跳糖姐姐”示范游戲一遍。
2、 請“跳跳糖”說說是怎樣做游戲的。
3、分齊體:男孩、女孩齊體各做游戲一遍,(要求聽著錄音歌曲邊唱邊跳)
結束:在巨人嘴里自由跳舞。(放的士高音樂)。聽到《搖籃曲》的音樂“跳跳糖”作結束造型動作。
活動反思:
跳跳糖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糖,從幼兒感興趣的“吃”入手,創(chuàng)設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激發(fā)幼兒大膽想像,用多種跳的形式表現出跳跳糖跳的樣子,充分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在品嘗后,孩子們紛紛說出了糖在嘴巴里的感受,因為很多孩子說到了糖在嘴巴里發(fā)出了聲音,所以我歸納為糖在嘴巴里噼里啪啦的跳舞。
29、中班主題教案《家》含反思
家是我們的港灣,每個人,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在活動中教師出示“家”的背景圖,引起興趣。學習理解詩歌內容,大膽進行表述與朗誦。并在表演中進行仿編,體驗仿編的樂趣。更多幼兒園幼教公開課視頻、優(yōu)質課、教案、課件等,關注幼師ok網。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大膽進行表述與朗誦。
2.在表演中進行仿編,體驗仿編的樂趣。
3.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小鳥、蘑菇、小兔、花兒、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據內容制作的頭飾若干。
4.根據內容制作的框架圖片。
5.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等背景。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出示“家”的背景圖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誰能告訴我,圖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強調:這是藍藍的天空,這是密密的樹林。。。。。。
2.剛才小朋友們都回答的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師邊指著圖片邊說:有藍藍的天空,有密密的樹林。。。。。。
3.猜猜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會是誰的家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散文詩,詩的題目叫做《家》
(二)朗誦散文詩
1.教師用較慢的語速朗誦,強調重點。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的題目叫什么?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
2.教師邊出示教具邊朗誦。教師提問: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呢?幼兒回答,教師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師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誦散文詩。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把這首散文詩朗誦一遍好嗎,會念的小朋友念重一點,不會念的小朋友念輕一點。
4.教師念前半部分,幼兒念后半部分。師: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們跟我合作來朗誦這首散文詩,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們念后半部分好嗎?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上臺)師:現在我要請男孩子和女孩子到臺上來站成兩排一起來朗誦這首散文詩,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們比比看,誰念得更好。
6.全體幼兒到臺上邊做動作邊朗誦這首散文詩。師:現在我請全體小朋友到臺上來朗誦這首散文詩,念的時候請你配上動作好嗎?
(三)集體創(chuàng)編
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名字叫《家》,現在我們要來創(chuàng)編一首新的兒歌,我這里有一些頭飾,我們來看看都有什么呢?誰愿意來表演啊?還差一個小朋友哦。老師這里有好多個家,你看有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請你想好最適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復哦。現在我從一數到五,請你快點找到自己的家?,F在我們來看看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啊。。。。。。
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同樣的頭飾,請不同的幼兒來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師:我再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誰要來表演啊,我要數數了哦,請你找到自己的家。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只編了詩歌的后半部分,我這里還有很多頭飾,我們可以回教室繼續(xù)去表演創(chuàng)編新的詩歌,我們還可以編編詩歌的前半部分哦。
附散文詩:
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教學反思:
由于圖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顯,所以,幼兒在講述的時候,并不能夠把圖片上的景物講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師朗誦散文詩時,并沒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兒對于詩歌內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從而可以引出教師第二遍朗誦,使幼兒帶著問題和目標去聽詩歌。
通過框架的搭建,幼兒能夠很直觀地看出散文詩中的語句和內容,從而降低詩歌完整朗誦的難度。
通過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和個別練習,使幼兒能夠有多次機會朗誦并理解這首散文詩,為下面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
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參與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有些幼兒會找錯自己的家,請幼兒表演的部分,顯得比較亂。
30、中班主題教案《小雪花》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2.能運用肢體動作表演雪花情景。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yǎng)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6.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7.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圖譜、雪花飄落的視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能大膽表現雪花飄落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雪兒飄,沙沙沙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來玩一個“雪兒飄”的游戲。教師念“雪兒飄”,幼兒接念“沙沙沙沙沙”。
2.跟隨鋼琴《小雪花》的伴奏,教師唱“雪兒飄”,幼兒接唱“沙沙沙沙”。
二、天空飄來小雪花
1.冬天到了,小雪花從天空中落下來,教師出示雪花,做雪花飄落的樣子。
2.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察小雪花飄落的樣子,引發(fā)幼兒興趣。
3.教師有節(jié)奏地念對白,幫助幼兒感知歌詞的韻律美。
4.教師一邊念歌詞一邊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
5.師幼一起看圖譜,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
三、好聽的歌曲《小雪花》
1.教師播放《小雪花》音樂,指著圖譜仔細傾聽歌曲內容。
2.教師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3.師幼以問答的方式演唱歌曲。
4.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四、北風和小雪花
幼兒扮演小雪花,集體演唱歌曲,唱完歌曲教師彈奏舒緩音樂時,“小雪花”做自由飄散的動作;若彈奏急促的音樂時“小雪花”抱成一團,做飄落動作。
課后反思:
音樂《小雪花》是我們教研組的音樂課,由邵老師執(zhí)教。這首歌又簡單又好聽,孩子們非常的喜歡。其實孩子們很喜歡雪花,只是南方下雪的機會很少,孩子們對于雪的美好的記憶不是很多。但是邵老師配上了帶有動畫效果的雪景視頻,一下子激活了孩子的靈感。特別是讓孩子表演下雪的情景時,孩子們做得都是有模有樣,他們很喜歡做下雪時的動作,雙手往下滑落時各個手指翹翹的,很有節(jié)奏感。同時,邵老師也請了一部分幼兒讓他們在前面表演。當最后一句歌詞“告訴你,告訴他,冬天來到了”時,孩子們真正體驗到冬天終于來臨了的喜悅之情。
對于音樂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大膽的去表演,有些孩子會在表演的同時,會跟著老師不由自主一起唱歌。這充分說明了孩子的喜愛之情。邵老師整節(jié)課上的都比較順利,唯一不足的是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第一次游戲時,孩子們只是跟著老師,沒有放開來玩,邵老師意識到可能是自己沒有交代清楚,于是又進行了補充,第二次游戲時,孩子們就比較活躍。
31、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猜猜我是誰》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聲音、動作、局部特征來辨別猜測動物。
2.在猜測的過程中觀察、比較、猜想等能力得到發(fā)展。
3.體驗猜測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6.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7.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常見動物的聲音、外形、飲食等已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準備:教學PPT《猜猜我是誰》、 猜謎設計表。
活動過程:
一、說說演演動物,引發(fā)對動物的興趣。
1.說說喜歡的動物
師:喜歡動物嗎?喜歡什么動物?
2.演演看過的動物
師:誰能用表情和動作來演一演你喜歡的動物,讓大家猜猜看。
小結:小朋友知道的動物可真多。剛才我們用表演來猜小動物,用聲音你行嗎?
二、根據聲音猜動物,初步感受猜測的樂趣
1.利用聲音猜動物
(1)師(逐一播放小貓、小羊):聽,是誰?
(前面兩個比較簡單,幼兒都能猜得出是什么,所以直接是幼兒猜測,教師出示動物驗證,并表揚,如果然是中班的孩子,會聽,一下子就猜得出。)
小結:每個小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可能都不一樣,通過聲音可以猜出是誰。
(2)師:(同時播放狗、公雞的叫聲):還有誰呢?
(此環(huán)節(jié)幼兒聽到一個動物叫聲就說出動物名稱,教師可讓幼兒聽時等一等或直接告訴他們判斷錯了,不止一個動物,形成強烈的對比后再來播放圖片驗證)
小結:看來耐心點、仔細聽很重要哦。
2.借助聲音和特征猜動物
師(播放兔子叫聲):再聽一個。
(憑聲音幼兒難聽出,猜測不同答案,教師出示兔子耳朵進行提示,幼兒猜測正確后圖片驗證)
小結:有時不光需要聽,也借助于眼睛去看哦。
三、根據局部特征猜動物,體驗猜測的樂趣
1.根據簡單局部特征猜測
(1)師(出示大象鼻子、長頸鹿脖子):看,可能是什么動物?你是怎么知道的?
(特征明顯,較簡單,幼兒都能猜得出,教師要追問猜測的過程。)
小結:根據每個動物特別的地方可以猜出來是誰。
(2)師(出示蝴蝶花紋、斑馬紋和老虎紋):再來一個,是誰?
(特征有類似,且不明顯。幼兒在猜測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或錯誤,請其他同伴闡述,進行資源之間的互動。)
2.根據局部相似特征猜測
師(出示小雞絨毛):這是誰呢?
(幼兒答案不一,如猜是小雞或鴨子等。教師統(tǒng)計幼兒答案,詢問幼兒猜測的理由。然后出示爪子和頭部進行提示,最后用歌曲來驗證:毛茸茸呀,胖乎乎,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驗證幼兒猜測結果,過程中極力調動幼兒參與的興趣。)
小結:有時候靠一個特點是猜不出來的,需要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動物。
四、嘗試設計動物謎,進一步體驗猜測的樂趣
1.了解設計表,明晰操作要求
師(出示猜謎設計表):剛才通過演一演、聽一聽和看一看的方式來玩猜動物的游戲,能用畫一畫的方式來玩猜謎的游戲嗎?
教師示范設計,請幼兒來猜。
2.動手操作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把你喜歡動物的特征記在這張紙上的空白處。
幼兒通過畫動物的特征進行設計。
3.玩猜謎游戲
師:孩子們,帶著你們設計的動物謎語,我們一起出去玩猜謎的游戲吧。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以幼兒喜歡且在較熟悉的動物入手,以猜猜的形式展開活動,確實受到了中班幼兒的喜愛。興趣濃厚,參與度高。更為重要的是讓幼兒在猜猜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來辨認動物,并在追問猜測的過程中追問其思考的路徑,幼兒觀察、比較、猜想等能力都相應得到提升。本活動興趣點的調動還在于教師現場語言的使用,如“有點難的,還敢挑戰(zhàn)嗎?”等話語的運用。
32、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吹泡泡》反思
設計背景
今天,楊思遠小朋友早晨一進教室就告訴老師他昨天玩吹泡泡了,我問他,“好玩嗎?”這時可泡泡就是吹不大。
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踮腳、下蹲等動作。
2. 提到幼兒與同伴團結合作,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能力。
3.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5.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6.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7.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重點難點
重點:
1. 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手拉手,變成一個“大泡泡”。
2. 邊說兒歌邊根據內容變化“泡泡”大小 。
難點:
幼兒大膽想象,并用語言描述 “泡泡”的變化形狀。
活動準備
1. 吹泡泡玩具材料。
2. 心理準備:在吹泡泡時細心觀察吹出去的泡泡形狀、顏色。
3. 兒歌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
泡泡飛高了,泡泡變大了,泡泡吹爆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帶幼兒去戶外玩吹泡泡游戲。
2.幼兒觀察老師吹泡泡的動作,發(fā)現泡泡的變化。
(二)游戲活動
1.回憶泡泡的樣子,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泡泡是什么樣子的?”;“泡泡都去哪了呢?”)
2.師幼一起進行游戲,邊說兒歌邊做游戲。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怎樣變成泡泡?”)
3.根據兒歌做游戲:
“泡泡飛高了”----幼兒立起腳尖表示泡泡飛高了。
“泡泡變大了”----幼兒拉一大圓圈表示泡泡變大了。
“泡泡爆了”----幼兒一起擊掌,并齊聲說:“叭”。
(三)游戲結束
每位幼兒變成一個小泡泡回教室。
教學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做了簡單的吹泡泡的安全提示,讓幼兒注意幾個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引導請幼兒猜測吹出來的泡泡像什么?從而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我讓孩子們帶上泡泡水來到護外玩吹泡泡,啟發(fā)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么樣子的。在吹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是跑來告訴我泡泡飛到天上去了。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夠通過親身體驗中去學習、探索和發(fā)現。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進而形成新的學習動機和愿望。在體驗活動中孩子們獲得了活潑、大方,樂意交往,善于合作等終身受益的個性品質。他們盡情地運用多種感官充分體驗,獲得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等終身有益的學習品質。他們不斷體驗快樂和成就,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保持著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獲得了對生活、對學習、對社會的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構建完美人格。
如果給我再一次上這節(jié)課,我將增加一個抓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去抓泡泡,在抓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彈跳能力 ;鼓勵幼兒回家跟家長一起玩游戲,增進親子感情。
33、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游戲教案《紙箱游戲》反思
設計意圖:
孩子們非常喜歡用廢舊的紙箱做游戲,根據孩子們的這一愛好設計這一活動旨在利用廢舊紙箱鍛煉孩子們的身體,既增強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又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增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運用紙箱鍛煉幼兒的爬和平衡的能力。
2、鼓勵幼兒勇敢地參與活動,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6、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7、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只紙箱(蘋果箱)
2、地雷(用報紙團成)
3、紙簍(4只)
活動過程:
—、紙箱連接成小火車,幼兒隨音樂進入場地
1、 師: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小小解放軍”的游戲。
2、 幼兒聽音樂進行隊列訓練。
3、輔助練習:①了望、②搖船、③燕式平飛、④高抬腿
二、紙箱游戲的練習
1、 背好行李(蘋果箱)出去演習。
2、 第一次演習(練習爬)。
①你們看這里有條河很深,我們怎么過河呢?
?、谡堄變鹤杂缮塘浚處熯M行啟發(fā)幼兒說出用背上的紙箱折平擺放在河面上搭成一座橋。
③幼兒壓平紙箱搭成橋。
?、苷堄變鹤鍪痉?,教師分析動作,提出指導要點,(兩手撐地,兩膝著地,手腳協調)幼兒進行練習二次。
3、 第二次演習
?、佻F在我們又遇到了沼澤地了。
?、诮處熤笇В耗_踩磚塊上快速向前跑要踩在磚塊上快速向前走,幼兒練習二次。
4、 第三次綜合演習(排地雷)
?、賱偛盼覀冞M行了演習,現在有一個任務,沼澤地里有許多“地雷”要我們去排除。
?、谟變合朕k法排地雷要求不能掉到沼澤地下去,站在磚塊上彎腰拾地上的“地雷”,爬過橋把地雷放到安全區(qū)。
③幼兒進行比賽,彎腰拾地雷不能掉到沼澤地下去在爬過河把地雷放到安全區(qū)。
三、放松活動:
1、 幼兒互相歡呼勝利的喜悅,教師對幼兒進行表揚與鼓勵。
2、 幼兒聽音樂互相做“捶背”操。
延伸活動:
在體育活動區(qū)角中提供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箱,讓幼兒進行各種動作及體能的練習。
教學反思:
整節(jié)課注重了每個孩子的參與、嘗試。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興趣很高,積極主動,表現出很好的合作和團隊精神。老師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自主探索范圍,幼兒充分的體驗了自主樂趣。在擺放教具(紙箱)布局要恰當,預防幼兒在活動受傷。
34、中班主題教案《腳丫樹》反思
活動目標:
1、 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及其用途,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 通過比較,知道每個人的腳是不同的,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
3、 在自己的腳印上用蠟染、剪紙等民間藝術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和構畫。
4、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6、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7、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爸爸媽媽、小朋友、嬰兒的圖片及腳印。
2、 鉛筆(供幼兒描腳印用的)、紙、蠟筆、顏料、毛筆、剪刀、彩紙等操作材料。
3、 磁性黑板、錄音機、磁帶。
4、 地毯、草地、沙坑、鵝卵石路、水泥路、瓷磚路、輪胎;抹布若干、盆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復習歌曲《小腳丫哪里去了》。 今天,我們來和我們的小腳丫一起做游戲,好嗎?(好)可是,小腳去哪兒了呢?(放音樂,師生共同演唱)
二、感知小腳的特征及其用途。
1、呀!小腳在這兒呢!我們一起把我們的小腳露出來吧! (1) 脫襪子(兒歌) 縮起小脖子,(脫襪筒到腳心) 拉長小鼻子,(拉出襪頭) 彎彎小身子,(對折) 住進小房子,(放進鞋子) (2) 脫掉襪子,可真舒服,坐下來和你的小腳丫玩一玩吧!玩得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撓一撓、聞一聞、比一比、說一說你們的小腳是什么樣的?小腳上有什么?你們會發(fā)現小腳的很多秘密的。(幼兒自由探索、交流、比較,教師指導。) 個別提問:你的小腳是怎么樣的?你發(fā)現了小腳的什么秘密?
2、 探討腳丫的用途。
(1) 討論:小腳有什么用? 好可愛的小腳丫,你們的小腳丫會干什么呢?(走、跳等)除了這些本領,小腳丫還有一個大本領呢!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到草地上、鵝卵石路上、水泥地上、軟地上、輪胎上、瓷磚上都去走一走,你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教師帶領幼兒走小路、自由探索、自由體驗、自由交流,引導幼兒說出各種不同的感覺。)小腳丫累了,讓小腳丫休息一會吧!(師生坐下,用抹布擦干凈小腳。)
(2) 個別回答:剛才你的小腳丫去哪兒了,有什么感覺?
(3) 教師小結:小腳本領真大,它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有了小腳才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還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我們是不能沒有小腳。
3、感知每個人的腳是不同的,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
(1) 猜腳印。 瞧,這些是什么呀?(出示腳印)有什么不一樣?(有大有小等)是誰的腳印呢?和好朋友一起猜一猜!(請幼兒自由猜,再請個別幼兒猜。)你來猜!我們來看看他猜得對不對呢?(拉出操作圖片)
(2)給腳印排隊。 小朋友真聰明,誰會給這些腳印排排隊?(請一幼兒給腳印排隊)一起數一數!(師生一起數)
(3)討論: 呀!爸爸媽媽的腳好大,他們的腳是不是一出生就這么大的?出生時是怎樣的?然后呢?你的腳剛出生時是什么樣的?現在呢?(大)哦,我們人在慢慢長大,腳也在慢慢長大。
4、如何保護小腳。
(1) 自由討論:小腳丫真可愛,那我們平時怎么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2) 個別回答:你有什么好辦法? (常洗腳、換鞋子、襪子、穿鞋子……)
三、描腳印。
1、描腳印。
(1)教師提出要求。 小腳真可愛,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的小腳留下來呢?(想)你有什么好辦法?(畫、蠟染、剪紙裝飾等)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裝飾你的小腳印?(出示二幅范例,引導幼兒觀察圖案,提出要求:兩只腳印要裝飾的一樣。)這兩只腳印上的花紋怎么樣呀?對了,兩只腳印上的花紋要是一樣的。
(2)幼兒描腳印,教師指導。 把我們的小腳先描下來吧!(幼兒描,教師幫助個別幼兒。) 先描好的小朋友穿好襪子和鞋子!回活動室去裝飾我們的小腳印吧!
(3)回活動室,在自己的腳印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和構畫。 幼兒構畫,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新。
四、結束部分:師生共同布置“腳丫樹”。
請裝飾好的小朋友把小腳印剪下來,貼到“腳丫樹”上。
活動反思:
每個孩子都有小腳,但是平時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地觀察、了解它,而把自己的小腳作為一個活動的材料,著實讓孩子們感到格外好奇、格外親切。因此,本活動既貼近孩子的實際,又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激發(fā)起興趣,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第一部分尋找小腳丫的游戲,激起了孩子們對自己小腳丫的無限興趣,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部分感知小腳的活動,孩子們光著小腳丫做游戲,游戲形式多樣,過程有趣,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同伴之間積極互動的機會。孩子們在自由、寬松的活動氛圍中,至始至終興趣盎然,積極的投入。
第三部分描腳印的過程,孩子們自由發(fā)揮、自由表現、自由構想,在想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首先,幼兒畫出并剪下自己小腳的輪廓,是一件幼兒覺得非常有趣的事,幼兒非常的投入。
其次,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裝飾方法,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的理念,幼兒自己想象、構思,努力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自己的想法。
整個活動,教師還注重將多方面領域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氛圍,是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探索、自由發(fā)揮,獲得了寶貴地經驗。
35、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猜左手猜右手》反思
活動名稱:猜左手、猜右手
活動目標:
1、嘗試正確區(qū)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細致觀察和辨別能力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過程:
一、游戲1-----說說左和右
1、關鍵提問:你們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把話表達完整
2、熱身游戲:<我說你做>
指導要點:關注幼兒對左右的分辨
經驗提升:要聽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對動作
二、游戲2----看圖猜左右手
(一)手掌圖示
1、關鍵提問:
游戲規(guī)則一:當我點出一張手的圖片時,你要仔細看了,這個手勢是用左手做的還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覺得是左手,就請你站到左邊的藍線上,如果你覺得是右手,就站到右邊的紅線上。
游戲規(guī)則二:當我說開始,才能走,5、4、3、2、1數到1時必須站好了,還在中間走來走。
去的就算輸了
教師用關鍵詞再幫助幼兒重新確認游戲規(guī)則
2、指導要點:
(1)讓幼兒感受是手心向外還是手背。
(2)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不泄氣,再接再勵。
3、提升經驗:要看清楚手心還是手背,而且還要跟圖片做的一模一樣。
(二)手指圖示
根據幼兒的意愿選擇圖片進行游戲
1、關鍵提問:看看和圖片上的一樣嗎?
2、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觀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關注幼兒左右手套圈的正確性
3、經驗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還是手背,還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二。
4、了解幼兒游戲的情況:看看今天你獲得了幾個圈?
三、游戲3――――――隔箱猜左右手
1、關鍵提問:
這個是什么呢?這個箱子是干什么的呢?
介紹游戲的玩法
2、指導要點:教師巡回觀察幼兒兩兩游戲的情況,關注在上一輪游戲中獲得圈數最少的幼兒。
已有經驗,能以自身區(qū)別左右。
活動反思:
整節(jié)課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體驗簡單邏輯推理的過程,使他們感受邏輯推理的魅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6、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采訪媽媽》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嘗試把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媽媽信息進行交流,感受交流的快樂。
2、學著用簡單的符號記錄信息。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在家采訪過媽媽,并一起和媽媽完成采訪表。
2、區(qū)域活動時已經“讀”過采訪表。
3、記錄表、記錄用的紙和筆。
三、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前幾天我們做了小記者,一起采訪了媽媽,有什么發(fā)現?
2、分享交流
(1)、幼兒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采訪到的信息,老師觀察幼兒能否看懂調查表,并讀懂表格各欄的意思。
(2)、請個別幼兒交流,介紹自己的媽媽,一起看記錄表。
(3)、引導幼兒用動作學媽媽最喜歡做的事。
(4)、老師記錄自己的媽媽,介紹表格各欄的意思。
3、幼兒記錄
(1)、幼兒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自己媽媽的信息。
(2)、展示幼兒的記錄表。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 “玩具總動員”主題活動小結
- 幼兒園主題教案:《我會做豆?jié){》研討實錄
- 幼兒園主題教案:可愛的蛋糕寶寶(中班)
- 幼兒園萬圣節(jié)活動方案
- 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托班教案:大和小
- 幼兒園中班親子活動教案 給小兔送青菜
- 主題教案:打電話
- 幼兒園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認識竹子
- 中班主題教案朋友的生日教案反思
- 中班體育活動《蟋蟀找家》教案反思
- 中班歌唱教案《買菜》反思
- 中班教育隨筆《被父母忽視老人重視的男寶》
- 中班春天教案《春天的小天使》活動反思
- 中班春天教案春天里的花樹
- 幼兒自理能力提高訓練:穿褲子
- 患者:“先心”患者術后能否婚育?
- 豬八戒吃西瓜
- 投筆從戎
- 友情心寒的句子說說心情167句
- 健身勵志文案短句干凈治愈222句
- 大班美術教案《有趣的兔子》反思
- 中班教案《小貓刷牙》反思
- 中班健康教案《黃瓜》反思
- “桂銀e購”電商平臺朋友圈文案34句
- 《墜落邊緣》裴信任值7攻略
- 中班語言主題《春天的電話》教案反思
- 中班語言教案《啪啦啪啦——砰》主題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春天主題《美麗的春天》語言說課稿反思
- 中班語言教案《小鼴鼠》主題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主題語言《秋天的顏色》教學設計秋天主題反思
- 中班語言《風來了》教案 (秋天主題)反思
- 中班主題教案《農作物編謎會》反思
- 中班主題教案《禮儀學禮貌用語》反思
- 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猜燈謎》反思
- 中班主題活動《家長會》教案反思
- 小班語言活動《小草醒來了》春天主題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音樂教案《春雨沙沙》春天主題反思
- 中班教案春天主題《春天的電話亭》反思
- 小班語言活動《桃花瓣兒》春天主題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教案春天主題《春雨的吉他》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