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對稱的昆蟲
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對稱的昆蟲
1、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對稱的昆蟲
【教材分析】
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隨處可見。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軸對稱,昆蟲也不例外。幼兒在觀察探索喜歡的昆蟲時也發(fā)現了這一有趣的現象?!毒V要》中指出: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1.觀察常見的昆蟲,發(fā)現昆蟲身體的對稱部位。(重點)
2.利用鏡子操作,理解對稱的含義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難點)
3.積極參與活動,萌發(fā)探究昆蟲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整張的昆蟲圖片,在正中縱切的昆蟲圖片(另一半保存)。
2.每人一張白紙,一面鏡子。
【活動過程】
一、玩“對稱”游戲,體驗對稱特征。
1.每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折,然后從折痕處開始,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發(fā)現共同的地方(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折左右兩邊都相同, 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3.小結:這種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將昆蟲圖片發(fā)放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昆蟲身體的對稱性。
1.討論:昆蟲的身體藏著對稱嗎?你有什么發(fā)現?
2.小結:原來這么多昆蟲身體左右都相同,是對稱的。
3.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翅膀以及觸角。
提問: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特點?它的翅膀上有那些花紋?蜜蜂的觸角有什么特點?
4.小結:許多種類的蝴蝶翅膀花紋是對稱的,蜜蜂的觸角和翅膀都是對稱的。
三、游戲“蝴蝶找翅膀”,探索發(fā)現對稱的秘密。
1.通過小朋友的猜測和課件動態(tài)的演示,幫蝴蝶找出對稱的翅膀, 孩子們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
2.小結幼兒發(fā)現“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 方向相反。
四、游戲:對稱的昆蟲,加深對稱的理解。
1.出示昆蟲的一半身體,幼兒想象它的另一半,會是什么樣子。
2.把半個昆蟲圖片放在鏡子的旁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中的影像和昆蟲身體構成對稱。
3.拼圖游戲:把兩半部分的昆蟲圖片交給不同的孩子,讓他們去尋找并拼出完整對稱的昆蟲身體。
4.小結:對稱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昆蟲運動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聯系。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活動(二)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活動(三)飼養(yǎng)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反思:
多元整合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內容我們也把學習活動的內容于我們的課題研究進行有機整合,把孩子對昆蟲積累的經驗和對體育運動有那些等方面經驗的收集進行有機整合,使孩子對兩個不同的內容出發(fā)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便于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得以體現。
活動目標也是有機整合,在活動中,把對昆蟲特征的感知與不同運動的操作的方式進行有機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觀察昆蟲的特征,還要尋求不同運動的玩法,通過觀察比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知道什么樣的運動更能適合這個昆蟲參加比賽。
還有組織形式的有機整合,活動中通過集體交流、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的有效運動,使得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積極表現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經驗在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3、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有趣的昆蟲》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總結: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結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他們有什么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四、活動延伸:
結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4、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泡泡》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毛線、棉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輕輕彈起的有趣現象。
2.能大膽猜測、嘗試,學習貼標記記錄,并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發(fā)現。
3.感受泡泡可以“跳舞”的神奇,體驗玩泡泡的快樂。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泡泡水,小吹泡棒,棉手套,毛線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一根大吹泡棒。記錄單“會跳舞的泡泡”,笑臉貼紙(幼兒用人手一張,教師用兩張);《龍貓》音樂,《泡泡可以當球玩》視頻。
2.經驗準備:有過吹泡泡、戴手套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吹泡泡,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有個好朋友來到了我們身邊,看看它是誰?泡泡可喜歡跳舞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讓泡泡跳舞的時間長一點呢?
2.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用手接泡泡,感受泡泡一碰就破的現象。
(1)師:今天我們要辦一場泡泡舞會,泡泡想邀請我們小朋友做舞伴,一會兒許老師吹泡泡,你們用手接接看泡泡,看看能不能接住,好嗎?
(2)師:你們接到泡泡了嗎?泡泡怎么了?泡泡奇怪,一碰就破。那還怎么在手上跳舞呢?
3.幼兒嘗試,發(fā)現戴上棉、毛線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輕輕彈起來跳舞。
(1)提出問題猜想。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手套,我們請它們來幫忙,這是棉手套、毛線手套和一次性塑料手套,你們猜,戴上哪只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像球一樣彈起來跳舞呢?為什么?
(2)投票統(tǒng)計記錄。
師:你們的想法都不一樣,那我們一起來投票吧。你覺得誰能接住泡泡,還可以跳舞的。就把笑臉貼紙送給它。
(3)幼兒嘗試。
師:我在后面的桌上也給小朋友準備了3手套,等會兒要請小朋友們分別試一試這3種手套,帶上手套后,吹個泡泡接一接,試一試哦。
4.交流分享,投票記錄發(fā)現。
(1)交流分享:戴上手套接泡泡發(fā)現了什么。
(2)給毛線、棉手套送貼紙。
師:好多小朋友帶上毛線、棉手套讓泡泡跳起來舞。我們給他們送個貼紙。那這是什么原因呢?
(3)觀看視頻初步感知原因。
師:原來是毛線和棉線是不喜歡水的材料,所以泡泡能在上面跳舞呢。
5.泡泡舞會,結束活動。
師:你們還想邀請泡泡跳舞嗎?我們戴上棉、毛線手套再去接泡泡,泡泡舞會開始啦。
教學反思: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特別是中小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相對來說自控力也要差些,他們對新鮮有趣的食物最感興趣。本次的活動內容就是通過幼兒玩泡泡而得到啟發(fā)的。通過實際講授,認真反思后得出本節(jié)課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現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我認為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本活動是想通過創(chuàng)設探究和實驗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形成新的認知,從中得到結論?;顒觾热菖c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研究對象。所以,我設計了以不同形狀的吹泡器來吹泡泡為主線的活動,吹泡泡很多幼兒都玩過的,它貼近幼兒的生活,操作也很方便。通過用圓形吹泡器吹泡泡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幼兒參與實驗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在活動過程中,我一直遵循這樣的教學思路:幼兒自己參與實驗后,老師再啟發(fā)幼兒發(fā)現問題,先由幼兒匯報實驗結果,再由老師小結實驗結論,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整個活動采用實驗的形式并結合游戲,幼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寓教于樂,寓教于趣,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活動中知識點的安排由易到難,步步深入,這樣幼兒學起也容易。在實驗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鼓勵孩子自主的探索發(fā)現,讓孩子自己通過實驗得到相應的結論,而不是將實驗結果直接告訴孩子。此外,本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思想。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感受科學的趣味。但在實驗中,個別幼兒只顧著吹泡泡,沒有注意吹泡器的形狀和泡泡有無變化,所以當老師問到三角形的吹泡器吹出了什么形狀的泡泡時,有個別幼兒說是三角形的泡泡。這告訴我們在孩子做實驗時一定要多提醒幼兒,關注每一個幼兒,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本次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要上好一節(jié)課,它需要我們老師不停的推敲,不停的揣摩,不停的實驗,然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方法,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提高。
5、中班科學活動《廢品的回收》教學設計
以下活動通過讓幼兒了解生活垃圾回收的意義,理解標志和圖示的意義,引導幼兒喜歡閱讀知識類讀本,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一、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知識類讀本,愿意參與環(huán)保行動,保護環(huán)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義,理解標志和圖示的意義;
3、能夠將垃圾進行分類。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廢舊塑料瓶塑料袋實物、垃圾桶。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出主題垃圾,尋找處理方法。
小朋友們看到地上有垃圾會怎么做?我們每天都會制造很多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它們呢? 出示PPT(焚燒垃圾)
提問:這種辦法好不好?會有什么樣的危害? 出示PPT(埋進土里的垃圾)
提問:這種辦法有什么不好?
總結:焚燒垃圾會產生有毒的煙霧,污染空氣;埋進土里的垃圾則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為了減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義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問:你知道會收是什么意思嗎?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來,做成新的東西。
師:怎樣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垃圾經過粉碎、融化、壓縮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東西。 出示PPT(廢舊的紙)
提問: 1、這是什么?它會有哪些作用? 小結:回收的廢紙可以做成新的紙箱或書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聲音),你聽到了什么? 出示PPT(廢舊的玻璃) 師:這里有一些廢舊的玻璃,它們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結:回收的玻璃或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廢舊的金屬) 師:這是一些廢舊的金屬,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煤氣罐、汽車、輪船等)
小結:原來回收的金屬可以做成汽車和船舶的零件,還能做成新的罐子等等。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問: 1、瞧,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們都是用什么做的?
3、廢舊的塑料還可以做成什么? 小結:回收的塑料用處更大,它們不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玩具,還可以做成各種生活用品。 總結:廢舊的紙、玻璃、金屬和塑料都屬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經過簡單處理就可以再利用。 師: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再利用。
例如:(出示PPT)請幼兒看圖說一說。
1、淘米剩下的水可以澆花。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來做手工。 3、雞蛋殼可以收集起來打碎作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減少垃圾的辦法。 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知道減少垃圾的辦法。
師: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時,我們還要減少垃圾的產生。
1、不要浪費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費紙張。
PPT出示標志: 提問:這個標志你見過嗎?在哪里見過? 請幼兒動手操作: 師:其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標志,老師這里就有一個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邊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請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我們把它放進垃圾箱好嗎?
(五)結束部分。
總結:今天我們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經過簡單的處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時,我們還要減少垃圾的產生。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我們做一個愛護環(huán)境的小達人吧。
6、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葉子》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葉子的不同特征
2、知道可以根據不同角度介紹葉子
3、感受葉子的多樣與奇妙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葉子的不同特征
難點:能根據不同角度介紹葉子的種類
活動準備:ppt, 視頻,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蜜蜂和媽媽一起去采蜜,小蜜蜂卻撿了好多的樹葉,于是他對葉子產生了好奇。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媽媽從樹葉的形狀出發(fā)介紹了不同形狀的葉子,有圓圓的葉子(睡蓮),有扇形的葉子(銀杏葉),有橢圓形的葉子(槐樹),有心形的葉子(綠蘿)。
2、還有一些葉子的形狀很奇特,比如有的葉子像劍,有的葉子像針,有的葉子像羽毛等。
3、葉子除了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的還有非常神奇的本領,有一種植物會害羞,名字叫含羞草,只要手指或者其他東西碰到它的葉子,他的葉子就會合在一起,就好像害羞了一樣,所以人們叫它含羞草。(含羞草視頻播放)
4、植物的葉子從顏色來說,大部分的葉子是綠色的,但有些葉子到了秋天就會變顏色,有的變成了黃色,有的變成了紅色。
小結:植物的葉子真神奇!
三、總結
小蜜蜂總結了今天它外出學習到的東西,樹葉是多種多樣的,有各種形狀的,比如說有圓形的,扇形的,橢圓形的,心形的等;有神奇本領的,比如說含羞草;有會變顏色的樹葉。
活動延伸:
媽媽說樹葉的奧秘還多著呢,引發(fā)幼兒對樹葉奧秘的進一步探索,比如說讓小朋友找找我們身邊的常綠樹有哪些,它們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
《神奇的葉子》微反思
《神奇的葉子》這節(jié)課是中班科學領域的一節(jié)課,重點在于讓幼兒發(fā)現和描述葉子的不同特征、感受葉子的多樣與奇妙,植物名稱并非學習目標。我從幼兒的已有知識出發(fā),根據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以愛探究的小蜜蜂導入,接著出示各種形狀的葉子,引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葉子都不一樣,接著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幼兒理解,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讓幼兒直觀感受葉子的多樣與神奇,最后讓幼兒去說去總結。微課制作反思,初次制作微課,各方面還有待改進,不管從設計還是技術支持方面,今后還需繼續(xù)努力。
7、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小動物怎樣過冬》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現在正處于冬季,小朋友都穿的厚厚的。一天有個小朋友問:“天冷了,家里的小兔子能不能給它穿上衣裳?”于是我就設計了關于“小動物怎樣過冬”的課題。通過游戲,讓幼兒主動參與了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方式。針對這一活動意圖,教師做好引導者,讓幼兒愉快的參與到活動中。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并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分類。
3.情感目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tài)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并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
活動難點: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tài)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小動物的圖片、 蘑菇房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悄悄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手指游戲結束后,教師提問幼兒:你們知道小鳥和田鼠在說什么悄悄話嗎?那你們想知道嗎?接著教師講小鳥和田鼠的悄悄話故事,作為導入。
二、基本部分:
(一)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1.教師講述故事:“哇,下雪了,小朋友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了,我們到小青蛙家叫小青蛙出來玩吧。
“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睡覺的圖片,“噓,別吵,小青蛙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會出來玩呢。”
“哎,算了,小青蛙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刺猬家找小刺猬玩吧。”
教師敲小刺猬的門:“咚咚咚,請問小刺猬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覺的圖片:“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明年春天才出來玩呢。”那小刺猬和小青蛙都在睡覺,我們也會去吧,小心感冒了。
2.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3.“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呀,那他們?yōu)槭裁匆吣?”
4.小結:
老師:“那老師告訴小朋友們,什么是冬眠?小刺猬和小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在不斷的下降。有的小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為了自己不被凍死,像小刺猬、小青蛙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鉆進泥土里、洞里,不吃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p>
5.小青蛙有話讓武老師轉告小朋友們,小青蛙說:“冬天真的好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樣有溫暖的皮毛,如果我不冬眠就會被凍死的?!?/p>
6.出示小兔子的圖片,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
提問:小兔子是怎樣過冬的?
7.還有那些小動物要像兔子一樣需要在冬天里換毛的?
8.游戲《幫助小動物回家》
教師出示多種換毛過冬的小動物和冬眠過冬的小動物的圖片,并請小朋友一一認識,接著請小朋友上來將小動物分別送到冬眠過冬和換毛過冬的小房子里面。
(二)小動物過冬方式的延伸:
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么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備糧食)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作為結束,并總結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并提醒幼兒,天氣寒冷,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四、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選材新穎,符合4-5歲幼兒年齡特點,也符合當季情況?;顒又懈鳝h(huán)節(jié)清晰流暢,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有趣,活動能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tài)度。同時也幫助幼兒及時解決了他們的疑問。但是在整個活動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活動中教師語速過快,個別幼兒的參與度不夠,同時盡可能多的去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多多向老教師尋求經驗,多反思,多積累。
8、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太陽的威力》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并且中班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探究意愿與技能。
孩子們對太陽的出現不是很了解,而且太陽對人,其他動植物有什么影響,這些現象了解還比較模糊。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于是,我嘗試通過引導幼兒對太陽的了解和太陽能的應用來逐步認識宇宙。
活動目標:
1、認識太陽并了解太陽的威力。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愿望。
3、知道太陽在放大鏡下能燃燒物體。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放大鏡一面,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太陽及太陽能的應用。
活動難點:
知道太陽在地球外,宇宙中存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及哆唻A夢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有太陽,你了解它么?你覺得它溫暖么?
小結: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和地球還是好朋友。
二、介紹太陽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公轉。
2、太陽用自己強大的威力溫暖著地球。
三、放大鏡燃紙實驗,觀看實驗。
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四、太陽能的應用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活動結束:
希望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太陽的威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活動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是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幼兒認識太陽探索宇宙的興趣。太陽雖然對幼兒來說經??吹剑烤故鞘裁礃觾?,對人和動植物有什么好處,幼兒對此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設計了了解太陽的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的興趣,引導幼兒了解太陽。不足之處就是燃紙試驗應讓幼兒普遍參與動手操作。經過上課之后,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素是不可缺少的,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素環(huán)節(jié)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素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拖拉,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
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要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xù)將本次活動完善,在科學領域方面加強學習。
9、中班科學活動《紙花水中開》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紙有吸水性的特點,感知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
2、技能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知道紙花水中開的原理,想辦法讓自己的紙花在水中開的更快。
3、情感態(tài)度目標:愿意動手操作,對實驗感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A4紙花、彩色卡紙紙花、盛水器皿、水、記錄表、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通過出示實物并提問引起幼兒興趣。找一朵喜歡的小花坐到它身邊。
師提問:這些花跟我們平時見過的花一樣嗎?
這些紙花能像真花一樣盛開嗎?
如果這些紙花放到水里會怎樣呢?
二、基本部分:
(一)操作感知,交流討論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首先是A4紙做的紙花。)
你觀察到了什么?
2、教師提問:為什么紙花放在水中,會慢慢盛開呢?
小結:原來紙寶寶把水吸到了它的身體里,花就開了。因為紙會吸水,這是紙的一個小秘密。
(二)彩色卡紙與A4紙花進行對比實驗,發(fā)現奧秘。
1、剛才A4紙花在水中能盛開。老師還準備了彩色卡紙紙花,如果把這兩種不同材質的紙同時放進水里,你覺得哪個會先盛開?猜測并實驗。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驗證實驗結果。
(三)觀察實驗結果,討論:為什么A4紙花開得快?
小結:A4紙的吸水性強,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體里,所以很快就開了。彩色卡紙和A4紙相比吸水性弱,水寶寶進入它的身體里就慢,所以彩色卡紙紙花會慢慢的開。
這是因為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這是紙的第二個秘密。
三、結束部分:
想一想:為什么不論什么紙花都能在水中盛開,這里面又有什么小秘密呢?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投放不同材質的紙花,區(qū)域活動時間動手操作發(fā)現開的最快的紙花是哪一朵,它的材質又是什么?
活動反思:
1、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與藝術領域老師進行溝通,幫助幼兒親自動手制作紙花,這樣孩子在科學活動中的興趣會更大,同時對毛細原理有更深體會,而且在隨后的延伸中不論什么材質的紙,孩子都會自覺制作紙花進行探究,真正的將活動經驗與生活聯系進行提升。
2、本節(jié)活動的課時安排可以層層遞進,讓幼兒愛上探索,同時開放提問,讓幼兒自己現發(fā)現自問自想自己動手尋找問題答案。
10、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小動物的家》教學設計簡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
2.學習詩歌,并嘗試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組圖;《小動物的家》詩歌音頻及圖片;《小動物的家》詩歌圖譜。
紙面教具:《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放組圖,鼓勵幼兒根據經驗說說不同動物的家
——我們班來了很多動物朋友,看看都有誰?
——這些動物的家在哪里呢?
二:播放詩歌及圖片,令幼兒欣賞,了解動物的家
1.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理解詩歌。
2.再次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句式回答問題。
三:播放詩歌音頻及圖譜,引導幼兒學念詩歌
1.播放詩歌音頻及圖譜,鼓勵幼兒跟念詩歌。
2.鼓勵幼兒看著圖譜嘗試念出詩歌內容。
3.師幼對念詩歌,教師念上半句,幼兒念下半句,之后輪換。
四:師幼交流,令幼兒嘗試根據詩歌句式仿編詩歌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
——請你把它們編進詩歌里。
活動反思
活動準備相對完整,經驗準備和材料準備都有,并且也詳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面如果有一定的場地設置,就會更清晰?;顒恿鞒陶w完成質量不錯。老師的正面引導把孩子引向了積極的情緒,為孩子的成功建構大家良好的基礎,在讓幼兒親自動腦想一想、親自動手做一做、親自動口說一說時,孩子們就很感興趣,在老師的提醒下回答的很仔細、做的很認真,并能大膽想象、充分表達。通過活動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發(fā)展的不僅僅是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智慧的歡樂與創(chuàng)造的快意。
11、中班科學活動《數高樓18的序數》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樓層的順序是從下往上數,感知點數樓層的樂趣。
2.學習1~8的序數,引導幼兒形成敘述的概念。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1~8的序數。
難點:知道樓層的順序是從下往上數。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37份操作卡。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我家住幾樓”。
提問:“你家住幾樓?住的樓層共有幾層?”
過渡語:現在的高樓越來越多,小動物也住進新蓋起的高樓里了,讓我們一起去動物之家看看吧。
(二)數高樓,認識序數1~8,知道樓層順序是從下往上數。
1.演示課件《小動物的家》,8層樓。
提問:數一數一共有幾層?應該從下往上數,還是從上往下數?
過渡語:剛才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從下往上點數了這棟高樓共有8層,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住在里面?
2.演示課件《樓層里的小動物》,住在不同樓層的小動物。
小動物排著整齊的隊伍來了。
提問:第一個是XX?第二個是XX?……
分別住在第幾層呢?第一層是誰?第二層是誰?……
過渡語:接下來張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送小動物回家”。
(三)游戲“找出小動物”
玩法:操作操作卡,引導幼兒自由安排將8位小動物送回家,和同伴簡單敘述 XX小動物住在第幾層。
五、活動延伸
給“動物之家”搭建結實的柵欄和種植漂亮的花朵。
結束語:小朋友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小動物都送回家了?并且為“動物之家”搭建了結實的柵欄和種植了漂亮的花朵,那我們和動物之家的小動物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來上這節(jié)課,讓我感到上課很輕松,不知不覺中在快樂聲中度過了一節(jié)課但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需要提前下很多功夫,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句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2、這節(jié)課,每個幼兒都做到了積極快樂地參與,我很開心。我和幼兒配合的這么好,互動性好。幼兒喜歡做游戲,所以我將數學的概念融入游戲中,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更為濃厚,對序數更容易理解。幼兒教學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是以游戲方式生活的,應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3、要想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老師應該花更多精力來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這樣才能構思更多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游戲。
12、獲獎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美麗的萬花筒》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在對生活和藝術的追求上,色彩會給人們無限的驚喜和創(chuàng)意,萬花筒就是人類利用色彩與科學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與生活結合的產物,通過引導孩子欣賞萬花筒的精巧構造引其對美的欣賞和追求,并引導他們親手制作萬花筒,在動手操作中體會色彩帶給人類的無窮樂趣。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步驟組裝萬花筒,提高自己的動手的能力。
2、欣賞色彩藝術給人類帶來的藝術與美的享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萬花筒的構造活動難點:動手制作萬花筒
活動準備
有萬花筒美麗圖案的視頻、半成品材料(需要孩子組裝的萬花筒材料包)、已經做好的萬花筒若干、萬花筒制作視頻(教師可自己拍攝)
活動過程:
一、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導入話題
師:就像剛剛歌詞里唱到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彩色世界里
二、教師提出問題,播放有萬花筒圖案視頻
今天老師帶來一段視頻,請你看一看,想一想,(1)視頻里的圖案的排列有什么特點?(2)什么東西可以形成這美麗的圖案?
幼兒思考回答問題(1)
幼兒 1:視頻里的圖案像在開花一樣漂亮
幼兒 2:我看到視頻里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都有橢圓形幼兒
3:視頻里的圖案有很多顏色
教師小結:這些圖案色彩豐富,圖案對稱排列而且不斷變化幼兒思考回答問題(2)
幼兒 1:扎染可以形成這樣的圖案幼兒
2:刮畫可以刮出來
三、出示萬花筒
師:究竟是什么形成這美麗的圖案呢,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萬花筒,這些漂亮的有規(guī)律的不斷變化的圖案就來自萬花筒
幼兒分組自由探索觀察萬花筒,看一看萬花筒里的圖案(每組投放兩只已經做好的萬花筒)
四、討論探究制作萬花筒的材料
師:寶貝們,如果請你來制作一個萬花筒你需要哪些材料呢?為什么? 幼兒 1:紙筒、卡紙、亮晶晶
用來裝飾
幼兒 2:需要小圓片,放在里面可以開出花來
師:通過什么看東西,可以使這個東西變成 3 個,6 個,甚至更多像開花一樣呢? 幼兒:鏡子,三面鏡子(這里說明,孩子做過魔幻書境的科學實驗,他們知道一個物體通過三面鏡子可以反射出更多)
(這里,孩子如果沒有魔幻書鏡經驗,可以讓孩子帶著疑問繼續(xù))
師:那萬花筒里究竟有沒有鏡子呢?我們一起帶著這個疑問看看
五、驗證孩子猜想,拆開一只萬花筒,展示出每個小零件,一邊拆一邊示意孩子觀察
六、嘗試自己制作萬花筒(分發(fā)材料包)教師巡回觀察小結制作出現的問題,請孩子說一說,大家一起想一想
七、公布萬花筒制作步驟視頻,請孩子觀察后繼續(xù)完成操作八、自由玩耍萬花筒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能夠通過觀察、探索、猜想、驗證制作萬花筒,體現科學活動的核心思想。
13、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學設計:老鴨的店丟了嗎?反思
教材分析
故事簡單有趣,與中班孩子的認知經驗相吻合。故事講述了一只鴨子在荷葉上越飄越遠,后來上岸找不到自己的店了,后來在小動物的幫助下,又回到自己的店里。從故事中孩子們了解到去不同的地方應該記住路過的地方和一些標志就不會迷路了。在欣賞故事、實際操作中孩子們了解了交通標志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一些常用的標志。
2.知道交通標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馬路上標志的圖片
2.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孩子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標記。
活動流程
1.談話導入,回憶自己認識的標記。
上次我們去馬路上觀察了很多的標志,你們能說說都認識哪些標志嗎?
那這些標志對我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大不大呢?讓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老鴨的店丟了嗎?》
2.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閱讀故事《老鴨的店丟了嗎?》,閱讀后提問: 提問:老鴨的店真的丟了嗎?
小黃狗和小白兔是怎么幫助老鴨找到他的店呢?
(2)我們再來仔細的聽一邊故事回答我的問題。(第二次講故事) 提問:他們先去過那里呢?他們看見了什么?最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3.制作路線,分享交流。
現在我們自己找好朋友一起來制作尋找的路線好不好啊?在制作的過程中要記錄下來經過的標志噢,找到一條方便的尋找路線。 都完成了,誰來介紹一下你們的制作路線呢?看看誰的路線找的最好?
4.延伸活動
(1)制作從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路線,并與教師同伴分享。
(2)區(qū)角活動中嘗試制作各種標記。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先后對目標、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隨后通過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制作了生動有趣的ppt課件,幫助幼兒解讀故事內容,完成活動目標。
成功經驗:
1、目標達成度高。大多數幼兒能夠比較準確的說出老鴨經過的地方。還能說出一些描述倒序的詞語。如“往回走,拐個彎,倒著走”。我在此做了小結,提升孩子們的方位經驗,可以描述為“原路返回”。
2、對話設計的調整是有效的。孩子們通過不斷的設問和追問,理清了故事中老鴨所經過的地方,體現了孩子們在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
不足之處:
故事結尾可以更加圓滿,為幼兒回答做經驗提升。對周圍標志性事物的收集欠缺,豐富一些會更有效的回應幼兒。
14、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我喜歡的動物》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名稱、外形特征、主要的特點以及生長環(huán)境。能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2.能夠大方的表達自己喜歡這種動物的原因,分享交流自己的調查發(fā)現。
3.增加對自己喜愛的動物的了解和喜愛之情。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幼兒制作的“我喜歡的小動物”信息報;逛動物園的經驗教師課件:幼兒喜歡的動物(長頸鹿、松鼠、豹子等) 一段小動物的視頻
活動建議:
一、談話交流、初步引導幼兒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看我們的世界不光有人類還有很多的動物朋友,誰來說一說你喜歡那種動物,為什么?
教師總結:你們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動物,有的人喜歡的動物一樣, 可是喜歡的原因卻不一樣。
二、幼兒自主交流,講述自己喜歡的動物以及喜歡的原因
1.引導幼兒結合信息報講述
2.同伴相互講述,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皮毛、花紋等特點便于幼兒進行講述. 引導幼兒介紹自己信息報上呈現的小動物的信息,清晰完整地介紹小動物的外形、本領、習性等。老師結合幼兒的經驗及時地給予提升。
三、分享交流,大方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了解其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特點。
1.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分類:分幾類進行分享交流猛獸類:老虎、豹子
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分享的這幾個動物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非常的兇猛、愛吃肉。
溫順動物類:兔子、鹿、馬、長頸鹿等剛才我們分享的這些動物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呢?身上都有皮毛、有頭、軀干、四條腿、都是吃草的動物比較溫順。
特征分類:魚類、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
飲食特點分類:青草類、肉食類、五谷雜糧類、
2、引導幼兒自主的給動物進行分類
師:你還想怎么分類?為什么?
(可以根據顏色、體型、生活環(huán)境等等進行分類)
老師注意巡回傾聽。引導幼兒清晰地介紹、表述有關小動物的信息。
四、教師結合課件幫助幼兒小結提升有關動物的經驗例如:老虎的虎斑紋、山中之王豹子的速度很快,生活在哪里、身上的花紋像什么呀?
五、活動延伸
分小組進行探究,首先讓幼兒提問,帶著問題形成探究小組進行探究活動。
15、中班科學教學設計《滾動的汽車》教學反思
科學探索活動——滾動的汽車,讓孩子們通過操作,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既能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又能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索精神,包含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準備。
設計意圖
有一天,兩個孩子拿著汽車在比賽,一個孩子說:我的汽車跑的快!另一個孩子說:不對,你的汽車少了一個輪子,肯定沒有我的汽車快!于是兩個孩子互不相讓,比試了起來。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是直接告訴他答案,還是和他一起去探索、去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呢?于是我們設計了這樣一次科學探索活動——滾動的汽車,讓孩子們通過操作,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既能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又能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索精神,還能培養(yǎng)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能發(fā)現直板的傾斜度與光滑程度,會影響小汽車的滑動距離。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并能清楚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并懂得用事實說話。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動手操作,能發(fā)現直板的傾斜度與光滑程度,會影響小汽車的滑動距離。
難點:能清楚的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
活動準備
賽道若干、小汽車每人一輛、方塊積木若干、光滑的 KT 板、粗糙的吸音板、實驗記錄表、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滾動實驗
1、設置情景:
請幼兒分組玩汽車比賽,幼兒自由玩耍汽車游戲。
2、提出假設:
(1)師:小朋友,我們怎樣才能讓汽車在賽道上跑的最遠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想。
幼兒動手進行實驗操作。
師生共同小結:怎樣能使自己的小汽車跑的最遠?你是怎么做的?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小汽車開始有些興奮,都忍不住把它放在賽道上玩一玩,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給予幼兒自由玩耍的空間,但并不是毫無目的的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直板的傾斜度會影響小汽車的滑動距離。
二、汽車坡度實驗
1、設置情景:
教師出示 KT 板、吸音板和方形積木,引導幼兒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
2、提出假設:
(1)師:在同樣的高度上 KT 板上和吸音板上,汽車跑的一樣快嗎?
幼兒動手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對比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看看是否一致。(試驗記錄表見下圖,圖片可更換成幼兒可以看懂的符號或圖片):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兩種板材對小汽車滑動的影響, 但對直板的傾斜度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老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直板的傾斜度與光滑程度,會影響小汽車的滑動距離,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第二張記錄表格,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老師在活動中繼續(xù)扮演活動觀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2)師:請小朋友試著給小汽車做一個斜坡,試一試小汽車在什么面板上滑動得最遠?
幼兒動手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試驗記錄表見下圖,圖片可更換成幼兒可以看懂的符號或圖片):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的“做科學”,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小結,師生共同交流實驗結果。
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有什么方法讓小汽車在板子上滑動的更遠呢?請你們回家中找一找、玩一玩,把你的發(fā)現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說一說,看一看。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做中學、玩中學來達到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通過教師的組織與示范,幼兒自己動手通過實驗去發(fā)現直板的傾斜度與光滑程度,會影響小汽車的滑動距離,92%的幼兒能清楚的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作為一次科學探究活動,能自然融入學習活動的主題背景之下,活動材料來源于幼兒日常游戲中的汽車玩具,以此夯實活動開展的基礎,推進幼兒探究的進程。
活動后我也總結出了自己在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幼兒動手去探索汽車滑動的距離時,個別幼兒只專心于汽車的滑動,沒有很確切的把滑動與直板的傾斜程度用語言表達的很完善。我將在下次活動中注意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更好的促進活動效果更好的提升,希望每一次的活動都能比上一次有進步,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
16、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磁鐵》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并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有一次,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釣魚玩具,是用磁鐵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幾個小朋友還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小魚可以釣起來呢?于是,我決定設計這樣一節(jié)課,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感知、認識磁鐵的特性。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動手操作,發(fā)現磁鐵的特性,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內容:中班科學《有 趣 的 磁 鐵》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磁鐵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運用磁鐵的特性進行游戲活動。
3.對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所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難點:
認識磁鐵的磁性,感受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活動準備:
物品準備:磁性拼圖、形狀不同的各種磁鐵、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和幼兒操作、體驗磁鐵活動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拼圖"游戲,初步感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圖玩具,請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教師小結:有的拼圖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來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圖背面有一層黑黑的東西,沒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沒有,這些黑黑的東西叫磁鐵,它們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討論:
教師:如果要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也能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該怎么辦?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試試,看看怎樣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5.教師小結:
教師:原來只要把兩個無法吸在一起的磁鐵,改變其中一塊磁鐵的方向,它們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狀不同的磁鐵,介紹磁鐵的“兩級”。
(二)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進一步感受磁鐵兩極的特性
1.教師手持磁鐵和幼兒的磁鐵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現象時隨時啟發(fā),怎樣讓你的磁鐵和我的磁鐵交朋友?
教師:等一下請小朋友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鐵和同伴手中的磁鐵碰一碰,看看要怎樣讓這兩個磁鐵會吸在一起。
2.幼兒雙雙合作玩磁鐵。
教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
教師:接下來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讓兩塊磁鐵吸在一起的。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玩了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讓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兩塊磁鐵會吸在一起,有的不會吸在一起,因為磁鐵有兩極,只要改變其中一個磁鐵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觀看圖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磁鐵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很大的用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介紹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經驗遷移
教師: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鐵,通過磁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好多問題,小朋友們回家后還可以繼續(xù)探索磁鐵的奧秘。
《有趣的磁鐵》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簡單又平常的活動準備,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從而培養(yǎng)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fā)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運用引導、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發(fā)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們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學活動中穿插游戲活動,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fā)展。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他們的談話中發(fā)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仍需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17、中班科學教學設計:有趣的沉浮公開課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fā)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塑料盆若干、上浮下沉的符號標簽若干
準備實驗沉浮的物品(魔方,乒乓球,筷子,牙刷,梳子、橡皮,紐扣,小夾子,螺絲釘,黑豆)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入神秘小客人米老鼠,開始闖關
今天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是誰呢
米老鼠: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要不要到我的米奇妙妙屋里玩呢?
今天米老鼠要邀請大家去米奇妙妙屋里玩,想去米奇妙妙屋里玩必須完成一個小任務,是什么任務呢來聽一聽。
(二)第一關,猜測各種物品的沉浮現象
米老鼠:小朋友們大家好,你們準備好闖關了嗎?仔細看看下面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呢?
那我們就來看看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
觀看課件,幼兒觀察認識物品。
那這些東西,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呢?
幼兒猜測回答。大家認為比較重的都可以沉下去。輕的可以浮上來
來我們看看米老鼠怎么說,有什么結果呢?
(二)第二關,動手實驗驗證物品的沉浮
1.米老鼠:小朋友們你們猜了那么久,誰說的是正確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吧,這是我的第二關哦,請小朋友們在做實驗的過程當中,不要把水撒出來,也不要弄濕衣服哦。
2.我們下面就要動手做實驗驗證一下我們的結果了,那我們趕快行動吧,四個小朋友一組。
我們會用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沉浮實驗記錄表,如果你實驗的東西是浮上去的,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3.老師指導幼兒操作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不同表現
我們成功的闖過了第二關,我們觀察到了不同的物品在水里有不同的姿態(tài),那我們現在能去米奇妙妙屋玩了嗎?
(三)第三關,將沉和浮的不同狀態(tài)的物品分類
1.米老鼠:恭喜小朋友們完成了第二關,但是不著急,你們只有闖過第三關才能正式得到邀請卡哦,仔細聽第三關的任務是,每個組的小朋友,把你們組的物品正確的放入沉浮分類框中。
2.第三關的任務是什么呢?
現在在你們面前都有兩個小框子,看看兩個小框子有什么區(qū)別呢?
上浮物品框子和下沉物品框子
讓我們一起來分類放入正確的框子。
我們來一起驗證一下,看看大家的結果是不是一樣的。
上浮的物品:魔方,乒乓球,筷子,牙刷,梳子
下沉的物品:橡皮,紐扣,小夾子,螺絲釘,黑豆
3.我們現在是第三關了,讓我來考考你的記憶力了,看看你們的腦袋轉的快不快,今天實驗的這些物品對你的印象深不深,
把這些上浮和下沉的標志貼到這個記錄表上來。
4.邀請不同小朋友在記錄表上在不同的物品上正確的做好標志
米老鼠:恭喜小朋友們闖關成功!
(四)延伸生活,結束離場
1.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對不對,所以啊小朋友們你回到家里和爸媽做下這個小實驗,把你收集的資料記錄下來,下次活動時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2.走,老師要發(fā)邀請卡了哦!
活動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fā)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fā)現,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水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并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yǎng)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yǎng)。
18、中班科學活動優(yōu)秀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顏色變變變》
活動目標:
1.能正確進行三原色分類并大膽嘗試兩種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變化;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積極參與交流;
3.體驗玩變色游戲的樂趣,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透明飲料瓶若干個、塑料筐數個、瓶蓋數個、磁性黑板一塊、顏色圖標、顏色吊牌、棉布、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魔法小游戲,引出魔法瓶。
2.觀察瓶里的水并說出其特征:無色透明。
(二)發(fā)現秘密,激發(fā)探索欲望
“瓶子里有秘密喲,待會我們一人拿一個看看有什么?
1.自由選擇瓶子(提取瓶要求)
2.游戲:跳動的瓶子(1)
3.交流:神奇的魔法瓶
“看看我們的瓶子有沒有什么變化啊?”“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觀察)
(三)玩變色游戲,進行顏色分類。
“這兒還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開遮布),一個人拿一個,我們再來試一次吧?!?/p>
1.游戲:跳動的瓶子(2)
(音樂開始)“動起來吧,讓瓶子里的水也跳動起來!”
2.觀察分類:按顏色分類
(1)“你們發(fā)現了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
(2)“下面我們來玩一個舉瓶子的游戲:我數一,二,三,和我一樣顏色的舉起來,我要開始數啦,一,二,三?!?/p>
(四)再變顏色,探索秘密
1、魔法表演:顏色變變變
老師換瓶蓋變色,提問:“知道我怎么變的嗎?”
2、魔法揭秘:顏色怎么變的
細心的小朋友發(fā)現了,剛才魔法師換了一個瓶蓋,瓶子里水的顏色就又變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兒呢?
(1)觀察瓶蓋秘密
(2)談論水的顏色和瓶蓋里的顏色之間的關系
(3)討論:水的顏色和瓶蓋里的顏色不同,會怎么樣?
(4)幼兒操作:顏色變變變
(5)操作交流:色彩真神奇
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分為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觀察、探索瓶子秘密;發(fā)現秘密,激發(fā)探索欲望;玩變色游戲,進行顏色分類;再變顏色揭示秘密。
第一環(huán)節(jié):觀察探索瓶子秘密
首先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可以快速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觀察瓶里的水,說出水的特征為后面的變色游戲做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發(fā)現秘密,激發(fā)探索欲望
中班幼兒注意的指向性還很不明確,且還沒有記錄的基礎,所以需要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逐步發(fā)現顏色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讓孩子通過放松的跳舞過程后觀察到魔術師與孩子的瓶里的水發(fā)生了不同變化,第一次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興趣。
第三環(huán)節(jié):玩變色游戲,進行顏色分類
這一過程同樣用和瓶子跳舞的游戲讓幼兒發(fā)現顏色的變化,活動中孩子看到自己瓶里的水發(fā)生了變化,非常高興,都和朋友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并互相觀察顏色的不同(我的是紅色….)這將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
第四環(huán)節(jié):再變顏色揭示秘密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創(chuàng)設神秘的魔術氣氛讓幼兒觀察到顏色的再次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變化的原因,知道瓶蓋的秘密,然后教師再示范換瓶蓋的過程并講明要求(為了使后面幼兒換瓶蓋記住操作過程)當幼兒換瓶蓋看到自己手中瓶內水的顏色變化后,我重點讓幼兒說說兩種不同的顏色碰在一起有沒有變化和有什么變化,讓幼兒通過語言、思維及教師所展示的圖標的相互作用,明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且知道小朋友變出了橙色、綠色、紫色的原因。通過這些多次用語言表達和理解,他們逐漸地明晰和建構科學知識的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
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滲透了學習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如瓶寶寶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擁擠的取放瓶子)從幾次的變色游戲中將活動一步步推向高潮,達到綱要中對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及本次活動的目標。
19、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紙的力量反思
活動內容:紙的力量
二、活動目的:
1、 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當紙?zhí)幱诓煌螤顣r承受的力不相,而圓筒形承受的力最大。
2、 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和探索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三、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1)多媒體:用各種材料做成圓形物體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電桿、紙杯、高壓鍋等)
(2)師:范圖一張、幾何立體圖形折紙范例四種、繪畫紙一張、硬紙板卷成空心圓筒二個、小硬板二塊、書一本;幼:繪畫紙、剪刀、空礦泉水瓶、透明膠等每人一份。
2、 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過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初步對折、剪紙等技能。
3、 擬愿意探索及將自己的活動情況作口語表達為重難點。
四、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大門水泥電線竿,提問:“這根高高的電線竿什么形狀的,它為什么可以豎得這么高呢?(簡單地讓幼兒議論),師:“老師也很想知道為什么,讓我們一起到實驗室去做實驗吧。”
2、 重點:嘗試用紙把書支撐起來的方法。
(1)尋找方法:出示紙和書,提問:“這是什么和什么;誰能用一張紙把書高起來,幼兒思考回答。每人各取一張紙試驗。講述自己是怎樣做的。
(2)師提示方法:小朋友認識過那些圖形,可不可以把紙變成那些形狀再試試呢,幼回答并動手做。師出示幾種范例讓幼兒說它們的形狀。
(3)討論:那種形狀能把書架高起來,幼兒選中圖形
(4)師出示范圖講明制圖方法,幼兒根據圖示進行制作,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做。
(5)將制成圖擺放好,輕輕將書放上去,試驗。討論自己選擇的方法和結果。
3、 教師試驗,小結圓筒形的力量最大。師再逐一演示,確認試驗結果。
4、 小結:同樣的一張紙,做成不同的圖形,它的力量不同。有的把書架高了,有的不行。我們發(fā)現圓筒形的力量最大。
5、 給予幼兒信息,發(fā)現在紙中加入波紋紙它的力量更大。
(1)觀察試驗:波紋紙板做成圓筒形它的力量有多大(將波紋紙筒豎放+小硬板再站一名幼兒——下面的波紋紙筒可以支撐住)
(2)撕開硬紙板,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里面的波紋紙有什么用。
(3)小結:在圓筒形的紙中加入波紋紙它的力量更大。
6、 自由活動:讓幼兒都來站在小硬板上,感受硬板下圓筒形硬紙板的承受力。
7、 觀察多媒體:用各種材料做成圓形物體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電桿、紙杯、高壓鍋等);他們都有用材料最省、受力最大、容量最大的特點。
活動反思: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實驗,幼兒親身感受紙的神奇力量,發(fā)現圓形的廣泛應用,懂得勞動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尊重科學的道理。進一步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20、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神奇的鹽》反思
本次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鹽入手,培養(yǎng)幼兒動手探索能力,《神奇的鹽》是一節(jié)中班主題科學活動,通過活動讓孩子知道水里面加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帶領小朋友一起觀看死海視頻。看一看“死?!敝械纳衿娆F象。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鹽入手,來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熱情,發(fā)現生活這種很常見的咸咸的小顆粒竟然還有這么神奇的一面。同時在活動的組織中也讓孩子培養(yǎng)科學實驗的嚴謹邏輯性。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 4—5 歲的兒童科學探索的目標是喜歡接觸新事物,經常問一些與新事物有關的問題; 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通過活動來促進孩子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擴展孩子的科學認知。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動手探索能力。
2.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3.通過實驗活動,體驗實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讓孩子知道水里面加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難點: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動手操作讓雞蛋浮起來
活動準備
物質的準備:
1.透明杯子、勺子、雞蛋;
2.足量的鹽;
3.水 ;
4. 死海的視頻
5.幼兒觀察記錄表經驗的準備:
幼兒對鹽的一些簡單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神奇的“死?!?/p>
帶領小朋友一起觀看死海視頻??匆豢础八篮!敝械纳衿娆F象。提問:小朋友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呀?
二、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
1.用雞蛋做實驗,看看雞蛋寶寶放在水里會不會像死海中的人那樣沒有沉下去。
2.拿出準備好的鹽放入杯子中看看雞蛋浮起來了沒?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猜猜,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那個好伙伴,今天老師帶來了“鹽”這個神奇的小伙伴。那小朋友們在嘗嘗它是什么味道的呀?
把鹽放入杯子中,看一看有沒有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三、雞蛋寶寶浮起來了。
1.教師把鹽分發(fā)給兩個小組的小朋友們,在給他們杯子里面裝好水,提醒小朋友們要注意不要把杯子打翻。引導小朋友們放了幾勺鹽,看看雞蛋有沒有浮起來, 每放一勺就在準備好的記錄表上做記錄。看一看雞蛋有沒有浮起來,沒有就要在記錄本上打×,有就打√。
2.觀察和引導孩子做實驗。
3.教師小結:因為這個鹽呀,它可以讓水變得更有力量來撐起雞蛋的重量。(在組織小朋友實驗的時候,老師要作為引導者來進行一步一步深入,可以:接下來看小朋友們能不能讓我們的雞蛋浮起來;做的時候記得像老師一樣做記錄;有誰的雞蛋浮起來了)
四、我們大家有話說。
1.小朋友們?yōu)槭裁磩倓偽覀冏鰧嶒灥臅r候,我們放第一勺鹽雞蛋會浮不起來,直到我們放第五勺的時候它會浮起來嗎?
2.下面,有那個小朋友想來分享一下你們的發(fā)現么?或者分享一下你們是在第幾勺鹽的時候雞蛋就可以浮起來啦。
3.小朋友們觀察的都很仔細喲,非常棒,這個鹽啊放的越多水就越緊密,力量就越大,就可以撐起雞蛋。相反呢,鹽放的水水就沒力量雞蛋就會沉下去。
今天小朋友們做的都非常棒,觀察也十分仔細,動手能力強。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說:棒、棒,我真棒,棒、棒,我最強。謝謝小朋友們今天跟老師一起開心的做實驗。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記得把今天這節(jié)課學得知識帶回家和父母分享喲,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今天你們做的實驗,然后當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怎么做。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讓小朋友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密度從而提高水的一個浮力?;顒拥脑O計從觀看死海的視頻人在死海中不會下沉,提出問題引發(fā)孩子的思考,接著通過用雞蛋進行實驗激發(fā)孩子的探索熱情,最終通過孩子的動手探索,發(fā)現原來是鹽使雞蛋不會下沉的。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給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間,老師在孩子探索的時候應該注意觀察和引導。
21、中班科學教學設計《有趣的膨脹》反思
設計意圖
活動區(qū)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泡黃豆,觀察黃豆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這些豆子用水泡過后就變大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是因為黃豆遇水產生了膨脹。在《綱要》中也明確指出“科學的教育內容從身邊取材,有益于幼兒真正的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北敬位顒又袨橛變禾峁┝松磉呚S富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愿意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操作和討論的方式,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脹的現象。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脹的現象。
2.能夠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并用完整的語言描述食物遇水前后的變化。
3.愿意動手、動腦,感受探究活動的趣味。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脹的現象。 難點:用比較的方法觀察食物遇水前后的變化。
活動準備
干木耳、銀耳、胖大海、紫菜、菊花、水壺、溫水、記錄表、水彩筆、透明杯、盤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感知木耳的特征。1.出示干木耳
(1)教師:你看到的木耳是什么樣子?鼓勵幼兒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干木耳的特征。是怎么觀察到的?
(2)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小結:我們小朋友通過用眼睛看,小手摸,鼻子聞的方法,知道了木耳現在看起來黑黑的、小小的、摸起來干干的、硬硬的、有點扎手,聞起來還有一股味道。
2.遷移生活經驗
(1)教師:怎么才能把干木耳變成我們吃的樣子?
(2)教師:有很多的小朋友說,泡在水里就會變成我們吃的樣子,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二、基本部分:幼兒實驗體驗膨脹現象。
(一)幼兒第一次實驗,感知木耳遇水膨脹。
1.幼兒實驗
(1)講解實驗要求:以小組的形式將木耳放入溫水碗中,仔細觀察木耳的變化并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提示幼兒保持桌面清潔。
(2)教師:把泡過的木耳夾到盤子里,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較泡過的木耳和干木耳有什么不一樣?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干木耳泡水后的樣子。
(3)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木耳遇水前后的變化。
(4)小結:泡過水的木耳看起來顏色淺了一些、個子變大了,摸起來軟軟的、濕濕的, 聞起來還是有味道的。
2.膨脹現象
(1)教師:為什么木耳會有這樣的變化?木耳里面什么樣子?
(2)幼兒討論,嘗試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原因。
(3)教師:木耳吸水會變大,這種變大的現象叫做膨脹,木耳膨脹變大后,可以做菜和湯,吃起來不僅有營養(yǎng)而且口感會很好,那就把我們泡好的木耳送到廚房去做美味的食物吧!
(二)幼兒第二次實驗,再次觀察食物遇水前后的變化。 1.教師:是不是所有的食物放到水里都會變大膨脹?
2.出示材料:銀耳、胖大海、菊花、紫菜(觀察認知)
3 出示記錄表并介紹使用方法:全班集中猜想,然后幼兒個體實驗,最后在分享中全班記錄結果。
4.幼兒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提示幼兒觀察物體泡水前后的變化,體驗探索的樂趣。
5.展示實驗結果:進行驗證并在記錄表上記錄。提出問題:為什么你們的菊花放到水里沒有膨脹?而我的已經變大膨脹了?
6.小結:食物遇水變大膨脹,水的溫度和泡水的時間對膨脹的快慢也是有影響的,我們可以在科學區(qū)活動的時候進行探索。
三、結束部分:拓展經驗——探索水溫和時間對膨脹速度的影響。
(1)繼續(xù)觀察自然角里自己所泡的操作材料。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新變化?
(2)在科學區(qū)探索同一種食物不同的水溫,膨脹的速度是怎樣的?
(3)整理操作材料。
活動總結
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遵循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活動中幼兒通過眼睛看、小手觸摸、鼻子聞多種感官感知食物遇水前后的變化,通過親自操作發(fā)現食物遇水膨脹的現象,問題的結論在動手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體現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茖W活動既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要適合幼兒探究,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科學探究活動的趣味。
22、幼師中班科學活動:變變彩色水教學設計上課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玩玩中,了解生活中有些東西在水中會有褪色的現象。
2、嘗試兩兩合作進行操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并連貫講述發(fā)現。
3、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水的探究產生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在觀察和操作中發(fā)現哪些東西在水中會褪色,哪些東西在水中不會褪色,并記錄結果。
難點:理解物體在水中褪色的原因,兩兩合作進行探究。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對水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2、有把物體放在水中玩水的經驗。
物質準備:
1、PPT。
2、裝了清水的礦泉水瓶若干、教師一張大統(tǒng)計表、幼兒記錄表若干、勾線筆若干。
3、收集生活中的各種顏色的物體(如皺紋紙、蠟光紙、布、毛線、彩虹糖等)
4、座位安排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出示彩色水,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森林里的小白兔要用彩色水裝飾房子,現在需要小朋友幫忙一起制作彩色水。
提問: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沒有顏色的水變成彩色水呢?
(問題是科學探索的起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探究式學習的“源頭”,通過問題激發(fā)幼兒探索制造風的興趣。)
二、出示材料,猜想結果。
1.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觀察和認識。
2.師:請你想一想,哪些材料能制作出彩色水呢?
3.幼兒猜想,教師統(tǒng)計。
(教師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使猜想記錄助推下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主動探究。)
三、兩兩合作,自主探究。
1.師: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制作出彩色水呢?我們去試一試吧!
2.教師介紹記錄表,交代操作要求。
(1)一次只能選擇一種材料放進瓶子里,試完后可以重新拿瓶子換一種材料試試。
(2)兩人商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操作和記錄。
(3)一張桌子坐四位小朋友。
(4)聽到音樂聲,暫停操作,回到座位。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關注:幼兒是否能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操作?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是否能合作探索并積極交流?
(幼兒在試試玩玩中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經驗,通過看得見的具體現象感受物體在水中顏色的變化。)
四、分享探索,拓展經驗。
1.展示幼兒記錄表,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
2.請幼兒借助記錄表,集體交流。
3.教師再次統(tǒng)計并小結:物體放在水中,讓水變了顏色,這是一種褪色現象。生活中,有的物體放在水中會褪色,有的物體放在水中不會褪色。
4.觀看生活中褪色現象圖片,討論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比如:生活中一些顏色鮮艷的衣服不能混在一起洗,會相互染色;像彩虹糖、海帶一類的食物要保存好,不能受潮等等。
2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紙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知道要愛惜和節(jié)約用紙。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采用摸箱的游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游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并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通過競賽讓幼兒了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guī)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里。(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為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fā)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卷了。
三、通過小游戲讓幼兒了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場演示)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了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為什么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里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嘗可以吃的紙。
課后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紙展覽活動,讓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動來發(fā)現各種各樣紙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紙是厚的、薄的;有些紙是光滑的、粗糙的;還有些紙的顏色是不同的。課前我還讓幼兒收集了各種材料,如銅板紙、宣紙、牛皮紙、皺紋紙等,以便讓幼兒們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有意識地加大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能以問題去引導孩子,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自身主動的觀察、發(fā)現、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驗。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fā)現幼兒對紙的用途還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準備也沒有讓幼兒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環(huán)節(jié)聯系緊密,但各環(huán)節(jié)我對幼兒的自主活動時間控制的緊,幼兒在說紙的用途時,由于他們生活經驗不豐富,對于紙的用途說的少,我沒有進行強化,就草草收場,使幼兒對紙的用途的知識面沒有延伸,還停留在原有經驗。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我還應該多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及課堂整體把握的能力,盡量做到授課不慌不忙,沉著穩(wěn)重。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重視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
24、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昆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年齡段:中班(上冊)
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認識蟋蟀、螳螂,觀察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之間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活動重點: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蟋蟀、螳螂間的異同,并能大膽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生活中見過螳螂、蟋蟀;
(物質準備):1.畫有螳螂、蟋蟀的記錄板 6 塊、表征圓點若干;
2.課件、蟋蟀叫聲音頻、蟋蟀&螳螂生活習性的音頻;
3.展示板
(空間準備):幼兒圍半圓&圍桌坐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一)猜螳螂
提問:身穿綠衣裳,揮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滅害蟲美名揚!這是誰呀?
(二)猜蟋蟀
提問:家住暗角落(播放課件),身穿醬色袍,頭戴黑鐵帽,窸窸窣窣叫。
(播放音頻)聽,它還會唱歌呢!
二、幼兒觀察、操作、比較、感知蟋蟀與螳螂外形特征的異同,并分組記錄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數量。
(一)幼兒觀察圖片,分享各自發(fā)現,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處。
提問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別長得什么樣子?
它們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上有什么?
小結:原來螳螂和蟋蟀有這么多的不同之處:身體的顏色不一樣;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樣的武器,頭呈三角形,這是蟋蟀沒有的;而蟋蟀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螳螂卻不能。
(二)幼兒操作、記錄,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處。
過渡語:但我們也發(fā)現了它們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幾對翅膀和幾條腿呢?請大家一起數一數、看一看,用貼圓點的方式記錄下來。
(觀察要求:2 名幼兒為一組,觀察、表征蟋蟀與螳螂腿和翅膀的數量,請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與表征進行分享)
提問:誰來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它們的腿有幾條?翅膀有幾對?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小結:剛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時間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數量觀察的又快又準確,發(fā)現原來蟋蟀、螳螂分別都有 6 條腿、2 對翅膀,都會飛,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進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習性。(播放視頻)
提問 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問 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領呢?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播放視頻)
小結: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護色,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它是益蟲,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者磚塊的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農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過渡語:通過觀看視頻,我們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小昆蟲,春天到了,它們也開始出來活動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觀察、探索更多昆蟲的小秘密,有時間一起分享你的發(fā)現。
延伸活動:
1.鼓勵家長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認識、了解更多的昆蟲,探索、發(fā)現其中的秘密。
2.在科學區(qū),投放其它相關昆蟲的標本,供幼兒觀察、學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25、中班科學活動《多種多樣的電話》教學設計
電話是人們常見和常用的通訊工具,本課讓幼兒了解電話種類的同時,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了解電話與人類的關系,讓他們學習正確、禮貌的使用電話通話。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電話的外形特征,通過操作討論,感知多種多樣的電話、及其功能。
2、了解電話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會禮貌的打電話。
3、懂得隨意撥打電話的危害。
二、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電話有多種多樣的,從而讓幼兒對電話有個全新的認識,并知道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
難點:幼兒認識、感知電話的分類,了解電話除了通話還有其他的作用。
三、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PPT課件、搜集多種多樣的電話,如磁卡電話、可視電話、無線電話、按鍵電話、子母機、手機等。
知識的準備:對常見的電話撥打時的一些常識有所了解,并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有的電話。
四、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一)通過幼兒的實際感知,引導幼兒自由交流。
最近在我們幼兒園里舉行了一次電話展覽,里面有多種多樣的電話,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去摸一摸這些電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等會老師還要讓你找出你最喜歡的電話。
(二)認知活動。
了解電話的種類。
1、小朋友看一看,這里都有什么電話,那些顏色,什么形狀,等一下告訴老師。
2、比較電話相同和不同處。(如:按鍵、話筒、聽筒、形狀、顏色、天線、投幣孔、插卡孔等)
3、利用實物和圖片來介紹投幣電話和IC卡電話。并在后面為幼兒介紹傳真電話,錄音電話,可視電話等。
(三)游戲:把電話送回家(電話分類)。
請幼兒根據不同的種類,把電話送到各自的“家中”。如:磁卡電話可放在標有磁卡電話的標志籃中,也可以按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比一比看誰又對又快。
(四)交流活動:總結電話的作用,了解一些特殊的電話。
提問:這些多種多樣的電話都有什么用呢,請小朋友相互交流?
除了通話還有什么用?
(聊天、聽音樂、傳遞信息、上網、記時、計算、記事、游戲、照相、免提、重播等),教師從中挑一兩樣重點介紹。
(五)學習正確,禮貌的使用電話通話。
1、提問:電話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可是怎樣打電話呢?
(先了解對方電話號碼,拿起話筒后在撥號,通話要有禮貌,通話結束后要把電話放好。)
2、幼兒一對一嘗試用不同電話機接打電話。
(六)欣賞,了解接打電話應注意的問題,如有陌生人打來電話或有人病重,家里發(fā)生危險時應怎樣處理,讓幼兒懂得隨意亂撥電話號碼,尤其一些特殊的公共電話號碼,是會帶來大麻煩的。
活動延伸:
制作各種不同類型的手機電話,要求鼓勵幼兒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
26、中班科學活動《我的本領大》教學設計
我的本領大是中班科學領域教案,讓幼兒在給蘋果寶寶穿衣服和給雞蛋寶寶擦臉的活動中感受硬板紙、圖畫紙和面巾紙的不同質地,初步了解它們各自的作用。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并樂于動腦思考問題。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教案完整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圖畫紙和面巾紙的不同質地,初步了解它們各自的作用。
2、大膽操作探索,并樂于動腦思考問題。
3、在競賽中體驗團隊的榮譽感和競賽的精神。
二、活動準備
1、三組操作材料:一組為一筐硬板紙,一組為一筐圖畫紙,一組為一筐面巾紙。(每組材料中都有一些進行過對折,另有一些畫有蘋果輪廓)
2、每小組兩個小筐蠟筆,每個幼兒一個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競賽記錄表一份(教師用)、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1.提出任務
“今天,我們三組小朋友,要來進行一次有趣的比賽!”出示教師記錄表,“分別是搭房子,給蘋果寶寶穿衣服和給雞蛋寶寶擦臉,看看哪一組會贏!”
2.完成任務
(1)比賽搭房子: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動手用本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間教師適當提示對折紙的用途,并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看哪一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賽給蘋果寶寶穿衣服:鼓勵幼兒用蠟筆給繪畫在紙上的蘋果寶寶涂色,看看哪一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賽給蛋寶寶擦臉:鼓勵幼兒用本組的材料幫蛋寶寶擦干凈臟臟的臉,看看哪一組擦得又快又干凈。
3、每一次小活動結束,教師評出最好的作品外還要對其他作品作出積極肯定的評價。并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行簡要地說明和點評。同時,教師引導幼兒辨別不同質地的紙張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動延伸]
找一找幼兒園里和家里還有哪些紙,它們的質地和用途有哪些。
更多免費優(yōu)質教案、公開課視頻、高清PPT課件、配套資料等請關注()
27、中班科學活動《比高矮》教學設計
本課活動讓幼兒在觀察和比較中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匯“高”、“矮”表示比較結果。?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的靈活性。以下是金牌幼教案網整理的幼小銜接教案內容。歡迎分享和收藏。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匯“高”、“矮”表示比較結果。
2.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二、活動準備
1.對比較高矮有初步的經驗、PPT課件
2.椅子一張。
三、活動過程
1.比較高矮。
活動導入;(1)觀察比較教師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師站立?!拔沂歉哌€是矮?”
“結論:因為沒有人和老師比,所以不知道老師是高還是矮?!?/p>
?、谡堃恍∨笥押屠蠋煵⑴耪玖??!啊痢痢列∨笥押屠蠋熣驹谝黄鸨龋覀儍烧l高誰矮?你從哪看出來的?”(兩人并排比較,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坌∨笥阎g比高矮。“請兩三對小朋友作比較,再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作比較?!苯處熣垘孜恍∨笥鸦卮鹚驼l比誰高誰矮。
?、芟胍幌耄涸谖覀冎車h(huán)境中,什么東西高,什么東西矮?
(2)變換站立位置比較(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進行比較)。讓被請幼兒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師)?!艾F在再比比看,我們倆誰高誰矮?為什么?”
(3)“小結:比較人們個子高矮時,兩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樣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現在小朋友明顯高,是因為他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實際上它還是比老師矮?!?/p>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讓幼兒體驗到誰高誰矮要看他和誰比)。
(1)觀察比較。
?、僬堃恍∨笥鸭缀徒處煴雀甙?/p>
?、谠僬埖诙恍∨笥岩?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邸霸趺匆粫杭仔∨笥寻粫终f他高,到底甲是矮還是高?”
討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看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甲小朋友和教師比時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間比較。另請三位幼兒(高矮依次遞增)進行比較,可重復兩三次。
(3)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28、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學設計:好玩的磁鐵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磁鐵,了解磁鐵能吸引鐵質的東西。
2. 嘗試運用磁鐵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相關問題 。
3. 增強好奇心,提高動手能力。
4.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人手一塊磁鐵,每組數種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針、鑰匙、硬幣、小剪刀、瓶蓋、布、紙制小魚等)。
2、經驗準備:幼兒在區(qū)域里操作磁鐵多次。
【活動過程】
一、引出磁鐵,激發(fā)回憶,調動已有經驗。
1.出示磁鐵,引出課題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出示磁鐵),你們認識嗎? 你玩過嗎?磁鐵會做什么?
2.鼓勵幼兒探索活動
老師: 磁鐵特別好玩,你會發(fā)現它有許多的秘密,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東 西,請大家猜一猜,再試一試。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磁鐵會吸鐵,平時,我們也叫它吸鐵石。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二、 解決問題——動腦筋、想辦法
1.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幼兒解決問題
(1)打撈鐵釘
一個粗心工人把他的鐵釘丟到金魚缸里去了,現在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打撈上來。(不能直接用手)
(2)我們的學具盒蓋上之后總是自己張開,怎樣讓它蓋得更牢固呢?
(3)媽媽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了地上,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
2、看教師自制磁鐵玩具——游泳的小魚,讓幼兒更深的體驗磁鐵的本領。
(1)出示范例,教師演示游泳的小魚。(幼兒感到很好奇。)
(2)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小魚動起來?(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3)總結:用一個訂書釘訂入小魚的底部,然后用磁鐵隔著紙板去吸,此時小魚會按磁鐵移動的方向動起來,就好象小魚在跳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隔著物品能吸鐵的特性。)
三、幼兒4人一組,運用曲別針、卡紙和小磁鐵,自制磁力小玩具——利用經驗,發(fā)揮想象,鍛煉動手能力。
四、看幻燈片,了解磁鐵的其他用途,幻燈片內容包括門吸、磁力火車、磁力畫寫板、文具盒、磁力起重機等。
【延伸活動】
將材料投放到探索區(qū),鼓勵幼兒在區(qū)域里繼續(xù)探索磁鐵的秘密。
29、中班科學活動示范課教學設計及反思: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樂于嘗試,懂得保護水。
2.在探索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三、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果珍、白糖、鹽。
2.人手一只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小勺子、半玻璃杯涼白開。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杯清水,導入課題: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了解水的特性。
1、幼兒進行觀察活動: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我要變魔術了。(在魚缸里分別放上金魚和彩球)
師:哪個小客人來到了水里?
幼: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猜猜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么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師:為什么米里的彩球我們看不見,水里的小魚卻一下子就看見了?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里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里面的東西。
請幼兒復述:水是無色透明的。
2、幼兒進行盛水操作: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瓶子、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玩水,試試看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師:我們發(fā)現水寶寶很調皮,總是從瓶子里、籃子里、袋子里往外怎么樣?
小結:水會流動。
幼兒復述;水會流動。
3、幼兒進行溶解實驗:
師:(給每位幼兒一杯清水)寶貝兒們,我們一起來喝喝看,水是什么味道的?小結:水是無味的
師:現在請你們從桌上的白糖、鹽、果珍……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fā)現什么?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實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
幼B:果珍放在水中,攪一攪后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
幼C:糖、鹽、果珍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可是它們跑到哪里去了?(幼兒回答)請你喝喝你的水,跟剛才有什么不一樣?
幼:我的水變甜了。
幼:我的水變咸了。
幼:我的水變得酸酸甜甜的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我糖、鹽、果珍跑到哪里去了?
小結:哦!原來糖寶寶、鹽寶寶、果珍寶寶放入水中不見了,是因為它們被水溶解了。來,告訴我,它們被水怎么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奶粉,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三)、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水寶寶的好多特點:水是無色透明的、水是會流動的、水是無味的、水可以溶解很多東西。水還可以幫我們做哪些事情呢?(幼兒回答)
哇,水有這么多用處,它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晌覀兘洺T陔娨暲锟吹揭恍┖铀l(fā)黑、發(fā)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里。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大家說的真好,我們不但要保護水,還要節(jié)約用水。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浪費呀!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jié)送教下鄉(xiāng)的科學活動課,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在幼兒進行盛水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原本計劃由寶貝們在幾個大浴盆里玩并探索,結果由于場地太窄且沒有浴盆的原因改為在桌面上進行操作,幼兒玩起來不是那么盡興,不過孩子們卻沒有讓我們失望,依然很好的完成了預定的探索結果;
寶貝們進行溶解實驗時,有一個孩子的操作讓人啼笑皆非,他把桌上的每一種材料都加到了自己的水杯里,結果大家品嘗的時候他一個人呲牙咧嘴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
課后該班的老師對我們表示了肯定,還說有一個平時一點都坐不住平均十分鐘就要上一次廁所的孩子今天居然一次都沒出去,玩得非常開心。說明這個活動對孩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是啊,科學活動就是要準備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在玩耍中探索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
30、中班科學活動優(yōu)秀教案設計:奇妙的鏡子反思
設計思想:小朋友都喜歡照鏡子,每次到盥洗室洗手的時候,總有幾個孩子左照右照不愿離開,我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發(fā)現一些科學現象,引起孩子探索思考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象。
2. 引導幼兒萌發(fā)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愛好。
3. 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4. 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老師一面大鏡子,上面貼貓的圖案,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鏡子總動員》多媒體課件
3.找一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了解鏡子的特征
1.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請幼兒自由玩耍。
要求:觀察你的鏡子是什么形狀的?摸上去感覺怎么樣?鏡子是用什么做的?
小結:鏡子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鏡子是用玻璃和水銀做的。
2.請幼兒說一說玩鏡子時發(fā)現什么有趣現象。
提問:你是怎么玩鏡子的?你發(fā)現鏡子有什么本領?
小結:鏡子能照出人和物,還能反光
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各種各樣的鏡子
1.導語“我們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鏡,還有許多鏡子,我們一起看一看還有哪些奇妙的鏡子”。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知道還有凹透鏡和凸透鏡,對人們有很大貢獻。
三.游戲《貓捉老鼠》,了解鏡子可以反光
把幼兒帶到室外,找一面正對陽光的墻壁。
1.用游戲的口吻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的鏡子反射到墻上,你們看象什么?”(貓)“你們也用鏡子反射光當老鼠,我們一起做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
2.一起玩游戲,使幼兒體驗到鏡子反光的有趣現象。
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可以當作鏡子使用。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研究鏡子,由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處于引導者的位置對探究活動有計劃的進行組織。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
31、中班語言活動教學設計公開課詩歌教案《蹦蹦跳》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并理解詩歌,并能用恰當的語言、動作表現自己的理解。
2.鼓勵幼兒模仿詩歌句型說一名話,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傾聽別人講述的習慣。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蹦蹦跳》
課件說明:
按“開始”按鈕進入主畫面,主畫面四個按鈕內容為:
“蹦跳”鈕:結合兒歌內容的相關動畫。
“兒歌”鈕:與兒歌相關的四個動物,借此畫面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動物”鈕:引導幼兒根據畫面提供的各種動物進行兒歌仿編。
“游泳”鈕:以游泳為主要內容的動畫。這是開放性內容,讓幼兒模仿《蹦蹦跳》進行有關“游”的仿編學習。
2、青蛙、白兔、袋鼠、麻雀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入課題。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并介紹它形象的動作特征。
師:“小朋友,聽說你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是嗎?那請你與好朋友交流交流,你都喜歡哪些小動物?它會做些什么動作?”
二、欣賞詩歌。結合播放課件,讓幼兒理解、感受詩歌。
1、播放課件“蹦跳”中“青蛙捉蟲”的一段。
(1)看!誰來了?在干什么?它是怎樣捉害蟲的?
(2)啟發(fā)幼兒模仿青蛙蹦蹦跳動作,邊學說“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蟲,吃個飽”。
2、播放課件“蹦跳”中“小兔采蘑菇”的一段。
(1)師:“小白兔,蹦蹦跳,在干什么呢?”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景。
(2)讓幼兒仔細觀察,小白兔跳到山前干什么,跳到山后干什么?
(3)師幼一起學做小白兔,邊念邊跳“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后吃青草。”
3、師:“看,還有誰也在蹦蹦跳,它們蹦蹦跳在做什么呀?”。播放課件“袋鼠、麻雀蹦蹦跳”的一段。
(1)唷,原來是誰在蹦蹦跳?
(2)教師模仿小袋鼠頭一伸一縮,讓幼兒說說大袋鼠袋袋里的小寶寶在干什么?
然后模仿練習“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寶寶,探頭又探腦。”
(3)小麻雀,蹦蹦跳在干嗎呢?請個別幼兒模仿練習“小麻雀,跳到枝頭唱個歌,跳到地上做做操”的動作,然后集體模仿練習。
4 、播放“兒歌”鈕內容,借與兒歌相關的四個動物畫面,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引導幼兒邊看動畫邊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
三、兒歌表演。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戴上,說到哪種動物,就請戴該頭飾的幼兒進行表演。根據幼兒興趣,可互換角色頭飾再繼續(xù)詩歌表演。
四、仿編活動。
1、會蹦蹦跳的動物還有好多好多,你知道還有誰也會蹦蹦跳呢?在幼兒討論后,播放“動物”鈕的內容,讓幼兒觀看。
2、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以蹦蹦跳為線索,編一句與該動物有關的話。
3、請幼兒自由組合四人合作,模仿所學《蹦蹦跳》仿編詩歌,并進行交流。
四、開放活動。
1、播放“游泳”鈕的內容,讓幼兒觀看這些動物在干什么,是否可用蹦蹦跳來講它們的動作,讓幼兒思考該用啥恰當的話來描述它們的活動內容。
2、請幼兒大膽說說自己仿編的有關游泳的詩歌,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延伸活動。激發(fā)幼兒繼續(xù)進行仿編的熱情。
大自然中的動物,它們有的會蹦蹦跳,有的會游呀游,有的會飛,有的會爬,小朋友們可要仔細觀察,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動作,為它們編出好聽的話,相信小朋友都是很能干的。
附:
詩 歌蹦蹦跳
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蟲,吃個飽。
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袋鼠,探頭又
探腦。
小麻雀,蹦蹦跳,枝頭跳跳唱個歌,地上跳
跳做做操。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
后吃青草。
評析:詩歌《蹦蹦跳》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小詩,符合中班幼兒的理解水平。本節(jié)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詩歌內容演釋成形象生動的動畫,使教學內容的聲、情、意、色直接作用于幼兒視聽器官,使兒歌內容變得直觀、具體, 從游戲化的趣味活動中,帶給孩子們活潑、美好的精神感受。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32、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學設計《動物的雨傘》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中班語言活動設計《動物的雨傘》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加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幼兒遇到問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2、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有趣的情感;并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3、理解并學做動詞:爬、飛、舉、鉆。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小鳥、螞蟻、青蛙、烏龜等小圖片。
2、投影儀一臺。
三、活動過程
(一)、看看、想想、說說,理解詩歌內容。
看圖:請幼兒說說這是什么地方?有誰?忽然怎么了?下雨了,他們該怎么躲雨呢?
“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么辦呢?”
(二)、學習詩歌
1、完整欣賞教師念詩歌一遍,請幼兒給詩歌起個好聽的名字。
2、幼兒學念詩歌一遍,重點能正確念好動詞。
3、師生(教師做“雨傘”,幼兒做各種“動物”)邊表演邊學念詩歌,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感受(集體、分組等方式)。
4、引導幼兒想一想:這幾個小動物的雨傘相互交換一下行不行?為什么?(引導幼兒相互討論,發(fā)現動物各自的特點和本領)
活動反思:
《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詩歌運用質樸的語言,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瓢蟲、烏龜、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和生機,這樣的內容無疑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
從活動中看到孩子們的詞匯量較少,從而阻礙了孩子的表達。因此在活動中,還是教師說得太多。此外,孩子們的傾聽能力還有待加強,今后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氣氛,讓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我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用簡練的語言引導和鼓勵幼兒學習用清晰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個別孩子的表現欲很強,如:田田、凱凱、昊晉、果果等,這些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但語句不太順暢,不太連貫,這也是在今后要加強的。
中班幼兒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發(fā),對外界新鮮的刺激能產生興趣,容易進入情境中。因此活動最后如果能利用頭飾和道具并布置相應的場景,其效果會更好,這樣不僅可以引起更濃的參與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再次深入理解兒歌的內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覺得我應該從講故事開始,先豐富孩子們的詞匯量,由詞語開始,逐漸向句子發(fā)展,引導孩子們用原有的經驗和當前的學習內容更好的相結合,學會靈活運用字、詞、句,最終培養(yǎng)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自信。
33、幼兒園教學設計中班科學教學設計:郵票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郵票的秘密
活動目標:
1、交流分享幼兒所收集郵票的相關知識
2、在實驗探索中發(fā)現郵票的秘密
3、在活動中養(yǎng)成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各式各樣的郵票,新郵票數張,信封一張
2、小紙片,漿糊,小水盒,棉簽
活動過程:
一、用投影儀出示收集的郵票,介紹郵票的相關知識
二、師生一起操作,發(fā)現郵票的秘密。
1、扮演魔術,發(fā)現郵票的秘密
2、討論:為什么郵票沾上水可以貼在白紙上?而小紙片沾上水卻不能貼在白紙上?
3、錄音,由郵遞員叔叔講出郵票的秘密
4、郵票和小紙片沾上水后,讓幼兒摸一摸進行比較
三、制作郵票,感受實驗心得
34、幼兒園教學設計中班科學活動:可愛的氣球
中班科學活動:可愛的氣球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氣球的特點,和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探索各種不讓氣球飛起來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普通氣球(人手一只)氦氣球(人手一只)
2、活動課件
3、打氣筒
4、輔助資料箱:長棍、雙面膠、透明膠、尖刀、扭扭棒、廢舊盒子、罐子、吸管、廢舊光碟、廢舊用紙、卷筒紙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動過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氣球)你們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氣球?
(幼兒泛講)
二、第一次玩氣球(普通氣球)
——瞧,我這里有這么多的氣球,想不想玩啊?等會你們在玩的時候動動腦筋,找一找,這氣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幼兒教師一起游戲)
——來,讓我們的氣球休息一下吧,我們也來休息一下。
——誒?你找到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那氣球里面到底有沒有東西呀?
小結:原來氣球里面是有氣的。
三、第二次玩氣球(氦氣球)
——我看你們都這么喜歡玩氣球,來我再多給你們一些玩玩吧!
(幼兒教師一起游戲)
——你發(fā)現我們現在玩的氣球和剛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結:原來這兩種氣球里面裝的氣是不一樣的。
四、提出挑戰(zhàn)
——這氣球很調皮,你手一松,它就飛起來了,越飛越高。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這氣球留在你的身邊,飛不起來?
除了我們提到的資料箱里的資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話,我們教室里所有東西,你都可以請它來幫幫助!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五、活動延伸
——你們的方法都勝利了,可是我遇到問題了,瞧!我的氣球上也綁了東西,可是怎么一放手,它還是會飛起來呢?
(幼兒泛講)
——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來研究一下!
35、幼兒園教學設計中班科學活動:球嬰幼兒玩滑梯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球嬰幼兒玩滑梯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2、能合作進行探索活動。
3、初步感知球滾動的快慢與滑梯的高低有關、不同的球滾動的快慢不同。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小朋友們對球已有濃厚的興趣,知道球能滾動。
2、物質準備:
木板14塊、積木若干、木棒、繩子、大小皮球、壘球、統(tǒng)計板。
3、環(huán)境準備:
家長、教師、幼兒一起收集不同的球投放在球類活動角。
活動流程:
探索一:球在不同高度滾動時的情況——探索二:不同球在同高度滾動情況——討論實驗結果——延伸:玩球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場地,導入主題。
二、:球嬰幼兒玩滑梯
1、探索:誰的球滾的快,為什么?
2、用圖畫方式統(tǒng)計探索結果
三、:壘球嬰幼兒和皮球嬰幼兒競賽
1、探索:怎樣競賽才公平什么球先滾下來,為什么?
2、統(tǒng)計探索結果
四、根據圖形統(tǒng)計討論操作結果
五、活動延伸:
1、你們還知道哪些球?
2、活動角:在玩中繼續(xù)探索球的秘密。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36、幼兒園教案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昆蟲反思
【教材分析】
秋意漸濃,草從里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群地在草叢、墻角凝神觀察、討論。活動選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fā)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 5-6 只,分別放于 5-6 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 7 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迷語,激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幼兒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與不同。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fā)現結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記錄紙上表征出來。并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 蟋蟀和螳螂都屬于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 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游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 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37、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筷子》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產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獨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2、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實踐和游戲活動。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xié)調性。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筷子人手一雙,幼兒操作材料。
三、活動重、難點:幼兒正確操作筷子,并用筷子開展各種活動。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我給大家講個謎語,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猜一樣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師:是的,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們中國古代人的發(fā)明,那時的人們用竹子削成這樣的兩根細竹棍,一頭細,一頭粗,開始人們稱它為“箸”,后來又叫筷子,別小看這一雙細細的筷子,無論面條,米飯,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東西都難不倒它,它既可以這樣夾菜,也可以當夾子,又方便又衛(wèi)生,后來中國人就習慣了用筷子吃東西,并且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在,它可是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離不了的好伙伴。你們說,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學習活動
?、僬埫恳唤M的小組長為幼兒分發(fā)筷子與小碟子,幼兒將各自的筷子按老師的要求拿在手上
②師教學筷子握法
師:先將筷子象老師這樣拿在手上,細的一頭向下,粗的一頭向上,且兩只筷子的兩端要對齊,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夾住,將中指放在兩根筷子之間,這樣,我們的筷子就能夠自由的開合,夾取東西了。現在,
讓我們互相看看,誰的小手最
靈巧。(幼兒間相互交流,檢查,老師則巡回指導,并幫助那些還不能正確持筷的幼兒掌握要領。)
?、蹘煟含F在,讓我們舉起我們手中的筷子來做個筷子操吧!
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練習筷子使用的各種模仿,如:并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橫著筷子挑面條,攪動筷子攪拌等等,反復多次練習。
3、實踐活動
?、僬埿〗M長分發(fā)果盤。
?、趲煟盒∨笥褌兎浅D芨?,這么快已經學會使用筷子了,現在老師有好吃的東西請大家吃,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吃的時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夾著吃,而不是手或別的東西,那樣不衛(wèi)生。大家先將喜歡吃的豆子夾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夾著吃,吃多少就夾多少,不要浪費,如果還想吃,再去盤子里夾,大家都記住了嗎?就讓我們開始吧!
?、鄯乓魳?,幼兒邊吃邊交流,老師一邊巡回指導,幫助那些掌握得還不夠好的幼兒,一邊和孩子們交談,品嘗食品。
4、筷子游戲
①跳筷子舞
幼兒的品嘗活動快結束時,老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起立與老師一道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擊桌子發(fā)出清脆而歡快的樂點,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诨顒有〗Y
音樂結束
師:大家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小朋友們真能干,學會了一樣新本領,能用筷子夾住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而且我們還能用筷子來跳舞呢,要是你們天天在家里吃飯的時候都用它,你們的小手會越來越靈巧,腦子會越來越聰明,我現在可喜歡我的筷子了,你們呢?
?、酃膭钣變捍竽憞L試與筷子有關的各種游戲活動。
師:還有誰能想出我們神奇的筷子還可以做些什么?
幼:蘸顏料畫畫、筷子叫乒乓球、搭房子......
5、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的常見事物,發(fā)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并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 不用手也行(中班科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捉泥鰍
- 教幼兒稻子和麥子區(qū)別的教案
- 電筒亮了(中班科學)
- 中班教案:叮叮當(科學)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顏色
- 水真好玩----中班科學活動
- 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案例分析
- 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人類與樹(中大班科學活動)
- 培養(yǎng)幼兒實踐操作的教案:玩沙 ——中班科學活動
- 激發(fā)幼兒探索水變化的興趣的中班科學教案:冷冷的冰
- 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理的中班科學教案:找空氣
- 發(fā)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中班科學教案:蛋和蛋制品
-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的中班科學教案:找家(科學)
- 如何簽訂購銷合同的資料
- 馬戲團里的年輕巫師
- 愛不會因為支出而枯竭
- 小班教案《老鼠仔》反思
- 幼兒園教案大班語言教學設計動物分房子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如何分類反思
-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筍
- 喜慶城宣傳朋友圈文案38句
- 很有內涵的微信昵稱最新443個
- 簡單的情侶網名一對最新版本378個
- 《帝皇后宮之咸豐十一年》帝皇篇吉芯戲曲入宮后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