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護理:傳統(tǒng)新生兒護理觀

幼兒護理:傳統(tǒng)新生兒護理觀

幼兒護理:傳統(tǒng)新生兒護理觀

  13大傳統(tǒng)新生兒護理觀 

  不同的人生經歷決定了我們和老一輩有著不同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

  在新生兒兒護理的問題上常常有這樣的矛盾,究竟是現(xiàn)代的護理方法更科學前衛(wèi),還是傳統(tǒng)的育兒習俗更實用有效?誰對誰錯?兩代新老育兒方式的比拼正式拉開序幕……

  一、為擦“馬牙”

  給新生兒“擦馬牙”有害無益出生后3~5天后,內牙床上或上腭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數(shù)目不一,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所以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俗稱為“馬牙”。在我國民間有一種錯誤的做法,那就是認為“馬牙”要用干凈的布蹭掉才行。其實,這種民間傳統(tǒng)的育兒習俗有害無益。

  這種在出生后,有時出現(xiàn)在其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醫(yī)學上稱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并沒有任何影響,它往往會由于進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脫落。由于寶寶口腔黏膜非常嬌嫩,無論是用針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損傷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兒敗血癥。所以,俗稱的“馬牙”不必特意處理,幾天后就會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將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險的。

  二、“螳螂齒”有益無害無須處理

  寶寶出生時,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觸的,兩側后部各有一個隆起,上下能接觸到的脂肪墊,俗稱“螳螂齒”。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這種脂肪墊是多余的,常用刀割“螳螂齒”,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螳螂齒”對新生兒來說是一種正?,F(xiàn)象。在寶寶吸奶時,前部用舌頭和口唇黏膜、頰部黏膜抵住奶頭,這時后部的脂肪墊關閉,幫助增加口腔中的負壓,有利于寶寶吸奶。用刀割“螳螂齒”不但影響寶寶吸奶,還可引起口腔破潰、感染,甚至還可引起全身的敗血癥,嚴重的可致寶寶死亡。隨著乳牙的萌出,這種高出的脂肪墊就會漸漸變平,所以不需要處理。

  新生兒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與牙齒健康與否,直接關系著人的一生身心健康。特別是對新生兒來講,口腔與牙齒的疾病與寶寶的全身健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不同的育兒方法所體現(xiàn)的全身健康狀況,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到口腔與牙齒的健康。上述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說,新生兒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具有攝取食物、咀嚼吞咽、、呼吸等多種非常重要的功能。剛出生的寶寶就具有吸吮、吞咽的能力,但這僅僅是一種原始反射的最初表現(xiàn),隨著寶寶的不斷生長發(fā)育,其口腔功能也將日趨完善。有的爸爸媽媽特別是一些老人認為剛出生的寶寶口腔內有羊水、血等臟的東西,因此,喜歡用紗布或手帕擦洗口腔,這樣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因為這時口腔內尚無牙齒,口水的流動性大,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另外,在每次給寶寶喂奶后再喂點溫開水,可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如果確實需要清洗時,可以用棉簽蘸水輕輕涂抹口腔黏膜,注意千萬不要擦破。所以,從新生兒期開始爸爸媽媽就要關注寶寶的口腔與牙齒的保健,為寶寶的健康管理打好基礎。

  三、為新生兒“擠乳頭”

  可能引起乳腺發(fā)炎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幾天內可能會出現(xiàn)乳房腫大,甚至分泌少許乳汁樣液體,所以在民間有一種“擠乳頭”的育兒習俗,就是擠壓新生兒的乳頭。特別是女寶寶,認為不擠壓乳頭,以后就不能給后代喂奶,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3~5天后,都會出現(xiàn)乳腺腫脹的生理現(xiàn)象。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這是由于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時,千萬不要擠壓,否則若不慎把乳頭擠破,會帶進細菌使乳腺紅腫、發(fā)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癥。如果是女寶寶,擠壓造成乳腺發(fā)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當寶寶發(fā)育為成年女性時,還會影響到泌乳。新生兒乳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