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寶寶睡眠的注意事項

關于寶寶睡眠的注意事項

關于寶寶睡眠的注意事項

睡不好,寶寶就長不好

  兒童保健專家沈曉明教授正在上海主持進行的國內首次兒童睡眠狀況調查表明,1至6歲的兒童睡眠時間普遍不足,其中有近5成兒童睡眠有問題。研究人員發(fā)現,在被調查的兒童中,夢囈、磨牙、鼾癥、夢魘、夜驚、夢游及5歲以上遺尿等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46.97%,遠遠高于國外的0.2%至10%。另外,在醫(yī)院的兒童保健門診中,也發(fā)現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存在睡眠問題。

  調查還發(fā)現,2歲組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比標準少一個小時以上。但其家長有94.3%認為自己的孩子睡眠時間是足夠的。

  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分泌最多

  俗話說,“愛睡的孩子長得快”。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睡眠對一個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關。人類的生長發(fā)育依賴于腦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的分其特定的節(jié)律。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分泌最多。醫(yī)學研究認為,人體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為醒時的3倍出生的嬰兒,一天24小時都有生長激素分泌,但從兒童期開始,只有在睡眠時,體內才分泌生長激素。研究還表明,生長激素的分泌在人體深睡一小時以后逐漸進入高峰,一般在晚上10時至凌晨1時為分泌的高峰期。  為此,專家建議,孩子睡覺最遲不能超過晚上9時,一般以晚上8時前睡覺最為適宜。這樣,既保證了充足的睡眠,又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生長激素是一種人下丘腦分泌的蛋白質,它能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和內臟的生長發(fā)育。兒童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yǎng)、體育鍛煉諸多因素有關外,就是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著重要關系。生長激素分泌過少,就會造成身材矮小。所以,要使兒童長得快,充足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多睡增強免疫力

  幾乎人人都知道,患病后多睡覺是促進康復的一劑良藥。但個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這種現象與一種名為胞壁酸的物質有關。他們從人的晨尿中提取出這種物質,科學家們稱其為睡眠物質,因為它既能催眠,又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當人發(fā)燒患病時,多多睡覺就會使體內胞壁酸分泌增多,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

  所以,如果兒童沒有充足的睡眠,免疫機能也會隨之降低。

  熟睡促進智力發(fā)育

  科學研究發(fā)現,人在熟睡之后,腦血流量明顯增加,因此睡眠還可以促進腦蛋白質的合成及兒童智力的發(fā)育。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兒童每天睡眠充足與否,與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呈正相關。如果睡眠不足,大腦疲勞長時間得不到恢復,將會導致反應遲純、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下降。

  睡覺好脾氣好

  沈曉明教授主持的調查發(fā)現,2歲組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比標準少一個小時以上。但其家長有94.3%認為自己的孩子睡眠時間是足夠的,原因是“我的孩子白天精神很好,玩得也很開心,睡眠肯定沒問題”。事實上,醫(yī)生們發(fā)現,通過正確的干預措施使得孩子的睡眠時間有所增加后,孩子在白天玩得更開心,并且脾氣也變得好了,玩玩具時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睡眠不足可引起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動,以及不能調節(jié)控制情緒、易沖動等類似多動癥的癥狀。

  睡不夠易肥胖

  很多父母都以為,小朋友睡得愈多,愈容易肥胖。殊不知實情卻正好相反。德國一個醫(yī)療小組最近公布了對7000名年齡5至6歲兒童的調查結果,結果發(fā)現睡眠不足10.5小時的兒童,有14%出現超重的情況,比睡足11小時的兒童高出兩倍。研究人員指出,睡眠的時間愈長,體內就會產生愈多的荷爾蒙,而荷爾蒙則有燃燒脂肪的作用。

  兒童近視的“罪魁禍首”

  睡眠不足還是導致兒童近視的“罪魁禍首”。

  眼科專家的研究表明,眼睛局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失去平衡,是近視眼形成的病理基礎。由于兒童睡眠不足,可引起全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全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必然會影響眼睛局部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從而引起眼睫狀肌調節(jié)功能紊亂,導致近視眼的形成。目前,眼科專家已經把睡眠不足列為造成兒童中、低度近視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看電視時間過長,躺著看書,體內缺鋅元素等。

  寶寶出生后的頭幾個月里,你會覺得他好像一直在睡覺,沒有白天和黑夜似的,隨時隨地都會入睡。不過,你也常常碰到這種情形:當你需要哄他睡覺時,寶寶卻怎么也不肯入睡;而當你睡得正甜時,他又“哇哇”地大哭大鬧了;你不得不經常在晚上起來給他喂奶、換尿布,甚至陪他玩?!@樣無規(guī)律的睡眠,常常使你缺乏足夠的睡眠,身心疲乏。

  新寶寶需要多少睡眠時間?

  新生兒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一天累計的睡眠時間大約在18—22小時。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的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不過,也有些寶寶需要的睡眠時間沒這么多,只要沒有什么異樣的癥狀,一般不會影響健康。

  不同的寶寶因個體差異,睡眠時間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你的寶寶需要睡多久,你就應該讓他睡多久,不要人為地過多、過早地加以干擾。過早地給他“做規(guī)矩”,會對寶寶的身心發(fā)育不利。

  寶寶睡覺需要什么樣的環(huán)境?

  需要保持房間的溫暖,一般理想的室溫大約在20-21℃。在寶寶的房間內裝一個能調光的臺燈或床頭燈,這樣當你夜晚去查看時,不會打擾他。不要吸煙,讓寶寶生長在一個無煙的環(huán)境中。在他的床上不要放置衣物或其它的東西,特別是各種包裝袋、塑料紙、馬甲袋等雜物。在家里要確保寵物如貓、狗、鳥等不進入寶寶所在的房間。

  如何哄寶寶睡覺?

  大多數的寶寶在吃飽后會很快地入睡。但是,也有很多時候寶寶需要在你的幫助下,才會放松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哄他睡覺時,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動作沉著和語氣溫和,不要在這時去逗引寶寶,或用迅猛的動作快速地哄抱、晃動。要注意,你的興奮、急躁和不耐煩的情緒會傳染給寶寶,使他興奮、不安,一時很難進入睡眠狀態(tài)。寶寶在睡前需要你哄抱著安靜地躺一會兒,這種恬靜會使他感到安全、有依靠,很快地放松下來進入夢鄉(xiāng)。

  寶寶睡覺的姿勢有講究嗎?

  寶寶的睡覺姿勢有講究,一般剛剛喂好奶的寶寶應采取右側睡。這種睡姿比較適合寶寶呈水平位的胃,也不會對心臟產生壓迫感。如果寶寶有溢奶發(fā)生,也不大容易引起窒息。這是新生寶寶的一種比較安全的睡姿。但由于寶寶頭顱骨縫還沒有完全吻合,長時間偏向一側睡,會導致寶寶臉部兩側的不對稱,甚至造成斜視。當寶寶熟睡后,可以根據他的喜好采取不同的睡姿。你只要注意,有意識地幫助寶寶經常更換不同的睡姿。

  如何幫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關鍵是讓寶寶慢慢地明白如何區(qū)別白天和夜晚。白天寶寶睡覺,可以讓他在活動床、嬰兒車或睡籃里睡,到了晚上再把他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睡。盡量利用寶寶醒著的時間給他喂奶、換尿布和玩耍,幫助他把白天的時間與玩耍、不睡覺聯系在一起。晚上臨睡前1小時左右,不要和寶寶玩耍,讓他安靜地獨自躺一會兒。睡時可以把寶寶裹得緊一些,這樣會使他睡得踏實一些。讓他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保持房間的黑暗。如果晚上寶寶餓醒了,要及時抱起喂奶,但盡量少和他說話。

  自己睡還是與媽媽一起睡好?

  不管寶寶多大,應該有自己的床。即使是未滿月的新寶寶,也應該和媽媽分床睡。與媽媽一起睡,寶寶可能會因大人的翻身和活動導致被窩進風而受涼。此外,寶寶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比成人需要更多的新鮮空氣。如果和大人同睡一床,由于他的體位比較低,會使他過多地吸入大人呼出的廢氣,影響健康。另外,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如果和大人同睡一床,會增加疾病的感染機會。

  喜歡含著奶頭睡覺好不好?

  寶寶含著奶頭睡覺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奶頭含在嘴里睡覺,寶寶會醒了就吮吸,這種沒有規(guī)律的進食方式,容易導致寶寶胃腸功能紊亂而發(fā)生消化不良。同時,寶寶含著奶頭睡覺還會影響他的呼吸,他可能會因為呼吸不暢而導致睡眠不安。此外,如果母乳喂養(yǎng),含著奶頭睡覺的寶寶窒息的危險會增加。再有,寶寶含著奶頭睡覺,如果溢奶還會導致中耳炎。另外,寶寶含著奶頭睡覺會影響牙床的正常發(fā)育,或產生蛀牙。

  睡覺穿太多的衣服好不好?

  許多母親害怕寶寶睡覺時蹬踢被子受涼,常常給寶寶穿許多衣服睡覺,特別在冬天。其實,給寶寶穿太多衣服睡覺是一種不科學、不健康的習慣。因為穿太多的衣服睡覺,不僅會妨礙寶寶全身肌肉的放松,還會影響他的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影響寶寶睡眠。另外,太多的衣服把寶寶包裹得太嚴實了,會出現散熱不暢,引起大量出汗,導致寶寶感冒或出現皮膚問題。

  寶寶睡覺需要枕頭嗎?

  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睡覺不可以用枕頭,只需在頭部下方墊一塊干凈的毛巾或其它布類制品。三個月以后,寶寶的頸部脊柱逐漸開始向前彎曲,會抬頭,這時如果你想給他用枕頭,可以用。但一定要注意枕頭的高度和柔軟度。切記:高度只能在3-4厘米以內,不能太松軟。一般在兩歲以前,寶寶最好不要用枕頭,以免發(fā)生意外。

  如何選擇寶寶的床上用品?

  墊褥:應選用平整和比較硬實的材質。太松軟的墊褥不利于寶寶脊柱的發(fā)育,而當寶寶翻身俯臥時,也容易被松軟的棉墊堵住嘴和鼻子發(fā)生意外。蓋被:以柔軟、通氣性強的新棉胎為佳。當然,也可以選柔軟的化纖類制品。化纖類蓋被保暖性比較強,要注意厚度,不要把寶寶焐得太熱。羽絨被不適合初生的新寶寶。床單、被套:應選用純棉的織品,顏色以素色淡雅為主。無論新舊的床上織品都要用開水洗燙,在陽光下曬透后給寶寶使用。

  哄寶寶入睡6忌文/張琦搖睡寶寶又哭又鬧,媽媽心疼地抱起來搖一搖,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搖籃里搖晃,哄寶寶入睡,如果寶寶越哭越兇,媽媽就搖晃得越猛烈,直到寶寶入睡為止。媽媽可要注意了,這種辦法雖然能讓寶寶在搖晃中沉入夢鄉(xiāng),但是它潛在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對10個月內的小寶寶尤其危險。由于寶寶的大腦沒有發(fā)育完善,搖晃寶寶時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也不斷晃蕩,致使大腦與顱骨相撞,造成腦部的小血管破裂,輕者發(fā)生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出現腦水腫、腦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視網膜受到影響,還可導致弱視或失明。從另外的角度來講,形成這種沒有搖晃就不睡的睡眠習慣,將會給媽媽帶來麻煩。

  陪睡一些家長以為寶寶小,怕有危險,不忍心讓寶寶一個人睡,所以就讓孩子跟著大人睡。寶寶猝死有一些原因是大人導致的。比如,睡眠姿勢不好的父母,熟睡后,在床上翻來覆去,有時壓著寶寶都不知道,增加了寶寶窒息死亡的幾率,因此即便是新生兒也不應同媽媽一個被窩。媽媽長期陪睡,寶寶會出現一種“戀母”心理,到了該上學的年齡,還要求與媽媽一起睡,很難與媽媽分離。由此寶寶日后容易患學校恐怖癥、考試緊張癥,對寶寶的身心發(fā)展不利。培養(yǎng)孩子的獨睡習慣一般從新生兒期開始,讓寶寶一來到這個世界就形成獨睡的習慣,這樣不僅會避免在睡眠中的一些人為危險,還有利于培養(yǎng)寶寶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

  摟睡有的媽媽習慣摟著寶寶睡覺,或許是出于母愛的本能,或許是擔心寶寶在睡眠中發(fā)生意外。摟著寶寶睡覺時,由于寶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更多的是吸入了媽媽呼出的廢氣、被子里的污穢氣體,對寶寶的身體不利。摟著寶寶,限制了寶寶睡眠時的自由活動,寶寶難以舒展身體,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如果媽媽睡得過熟,不小心奶頭堵塞了寶寶的鼻孔,還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后果。

  蒙睡寒冷季節(jié),為了暖和一點,有的父母有蒙頭睡覺的習慣,并把它傳授給了下一代。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fā)“焐熱綜合癥”,致使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fā)生虛脫。還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或者窒息。

  熱睡為保暖,有的媽媽用電熱毯,讓寶寶睡在一個暖和的環(huán)境中。電熱毯的加熱速度很快,溫度也較高,會使寶寶失去一些體內水分,引起脫水,影響寶寶健康。給寶寶使用電熱毯要在睡前通電預熱,待寶寶上床后及時切斷電源,切忌通宵不斷電。使用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了哭聲嘶啞、煩躁不安等表現,說明身體可能脫水,要馬上給寶寶多喝些白開水。

  亮睡有的新手媽媽照顧寶寶不熟練,為了方便,往往將臥室里的燈通宵開得很亮。這樣雖然方便了媽媽,可對初來人世的寶寶很不利。適應了媽媽體內“小房子”的環(huán)境,來到人世間就要適應“大房子”的環(huán)境了。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tǒng)尚處于發(fā)育階段,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調節(jié)機能差,如果臥室內通夜光亮如晝,會改變人體適應的白晝黑夜的自然規(guī)律,導致睡眠時間縮短,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同時睡覺開強光燈,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fā)育,將來患近視眼的幾率要比正常的孩子高。

  3位媽媽談寶寶睡眠黑白顛倒的“小人兒”小婉媽媽(外企職員):女兒生下來時眼睛睜得特別大,好像很喜歡這個陌生的世界。之后寶寶每天不是吃就是睡,睜著眼睛跟我們玩的時間很少。也許是寶寶的生物鐘不穩(wěn)定,她總是“白天睡覺,晚上哭鬧”。折騰得我這個新手媽媽睡眠極度匱乏,整天無精打采。后來我從一些育兒雜志上了解到,寶寶的睡眠模式會在成長中逐漸改善,生物鐘會慢慢形成,逐漸適應晝白夜黑的自然規(guī)律。同時我也總結出一套讓寶寶夜晚入睡的方法,讓一些新手媽媽借鑒借鑒。寶寶越大睡眠時間越少,這是一個發(fā)育過程,在孩子的不同發(fā)育階段,適當安排一些活動,讓他在白天少一些睡眠,這樣有助于進入夜晚的睡眠。如果寶寶累了就會把頭歪向一邊,或對你的逗玩毫無表情;有的寶寶不善于表達,他很有可能直接把眼睛閉上等等。這些都表示要睡覺了。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小寶寶來說也如此。每夜睡覺前,都陪寶寶做同一件事,讓他知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睡覺。給寶寶洗洗澡,講個故事都可以,媽媽特有的聲音會使寶寶很快沉入夢鄉(xiāng)。睡前放一些輕音樂或唱搖籃曲,都有助于他“放松心情”。像海浪聲、瀑布聲,甚至吸塵器開動的聲音,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還有一些夜啼的寶寶是因為身體疾病而痛苦、大哭,比如腸絞痛、腸套疊等,媽媽一定要細心呵護寶寶。必要時必須去醫(yī)院就診。

  常被寶寶的磨牙聲驚醒

  瀟瀟媽媽(教師):

  有一次睡夢中突然聽到一種怪怪的聲音“咯咯吱”、“咯咯吱”……原來,寶寶在睡夢中磨牙。聽別人說過,睡覺時磨牙是由于腸道寄生蟲引起的,我們第二天就帶孩子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說孩子體內有寄生蟲,得殺蟲。醫(yī)生還告訴我,磨牙動作是三叉神經來支配的,這條神經控制咀嚼肌的收縮。由于腸寄生蟲能在體內分泌多種毒素,這些毒素和腸寄生蟲排出的代謝產物,在小兒睡覺后可能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三叉神經而引起磨牙的動作。另外,胃腸道的疾病、口腔疾病,或是臨睡前給小兒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在寶寶睡覺后都可能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神經引起咀嚼肌持續(xù)收縮。還有小兒白天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情緒緊張等精神因素,都可以使大腦皮層功能失調而在睡覺后出現磨牙動作。

  醫(yī)生說有些孩子因磨牙時間較長,雖經相應的治療,但因大腦皮層已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因此夜間的磨牙動作不會立即消失,特別是胃腸病雖有好轉,但胃腸功能紊亂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動作不能在短時間內糾正過來,必須堅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好轉。

  知道了這些,我們不害怕了。經過治療,我家的寶寶再也不會在半夜演奏“牙齒進行曲”了。

  注意寶寶睡眠時的不良習慣

  一些睡眠中的不良習慣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有的甚至會給寶寶帶來疾病的痛苦。如抱著心愛的布娃娃入睡,睡覺時吮著手指,還有的寶寶喜歡將被子蓋到嘴上等等。如果你家寶寶有這樣的睡眠習慣,可以讓寶寶白天玩得累一點,那么晚上就會呼呼入睡,使這些不良習慣慢慢糾正過來。如果你的寶寶有咬著被角、枕頭入睡的習慣,可要注意了,一定要幫孩子矯正過來,因為孩子咬這些不干凈的東西容易患口腔炎。

  文/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