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溝通的橋梁

愛,溝通的橋梁

愛,溝通的橋梁

愛,溝通的橋梁  

——小學部  王嬋

愛是生存的希望,是宇宙的真諦。

愛,是寬容;愛,是責任;愛,是友善……

我覺得懂得愛人的人,首先要學會自愛。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教育的載體,教師只有把自己修煉成世界上最出色,最活潑,最多才多藝,最有愛心的人,才能奉獻他人,才能成就教育這一偉大的事業(yè)!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出發(fā)點是學生,回歸點也是學生?!苯逃膶ο笫菍W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具有感情的高級動物。所以說,沒有愛心的教育不能稱作教育,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學活動。愛,是老師人格力量的核心,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課程?!弊鳛槭芙逃叩膶W生,不能孤立地脫離社會和生活而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不能否認 ,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討獲取新知,因此,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是促進教育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溝通產生和諧。愛,溝通的橋梁。

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意味著理解學生。每個學生都想得到老師的愛,每個學生都有權利得到老師的愛。老師的愛是和風細雨,能滋潤學生的心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包括:信任、尊重、保護、欣賞和贊美。

一、教師必須尊重和信任學生。

  日常生活中,教師經常武斷地打斷學生的講話,不太專心聽學生的發(fā)言,這是不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

二、教師要做生活的細心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更加自信地邁進。教師要有一顆童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情感去感悟,讓生活永遠充滿神秘的面紗,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從一出生開始,人的一生就從那呀呀學語開始,當你邁出第一步,命運之神就將時刻眷顧著我們,我們是人,而非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關鍵是,正確對待過錯。正確看待一個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也沒有絕對的好學生和壞學生之分。作為教育者,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面對我們的受教育者,用我們的博愛感化他,引導他,相信將來,他能改過自新。

    相信大家都聽過《老禪師的故事》。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里散布,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 的和尚違反寺規(guī)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蹲在地上。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傾,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罰。

    出乎意料之外,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font>

  我想:老禪師能有這樣的胸襟,我們這些新時代的教育者,為什么不能跟他多學習呢?

 

   

愛,是相互的。學生對老師的愛是我教育事業(yè)的原動力。曾記得說:“不要小瞧學生給你的一顆糖,在他的心目中,這一顆糖代表的是他的整個世界?!?/font>

課堂上,當你滔滔不絕講課時,那專注的眼神,渴望得到真知識的天真和純潔;當你用嘶啞的聲音講課時,學生偷偷塞進你包里的一片感冒膠囊……

實踐告訴我們:愛別人,等于在愛自己;愛學生,也是愛自己。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要求我們多給學生一點關愛,就是讓我們以人為本, 以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多一份理解和賞識,善待每一位學生,祖國的未來將更加輝煌和燦爛。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育的事業(yè)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