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比尾巴》教學案例

小學教師:《比尾巴》教學案例

小學教師:《比尾巴》教學案例

執(zhí)教、評析:廈門市湖里區(qū)金尚小學 王雪瑛

主持人簡介

張肇煒 廈門市開元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特級教師,小學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教研工作39年,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工作。

主持人: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打開校門,走進社會,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語文課程資源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經(jīng)驗以及間接的認識(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媒體)也都應成為語文課程資源加以開發(fā)、利用。這種資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實,更豐富,更具情境性。下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學生對“動物尾巴”和“蔬菜”的認識是較為豐富、真切的。更為可貴的是,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喚,主動的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比尾巴》教學案例

執(zhí)教、評析:廈門市湖里區(qū)金尚小學 王雪瑛

師:剛才,我們一起到森林里參加了小動物們舉行的“比尾巴”比賽,認識了許多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覺得十分有趣?,F(xiàn)在,我們也來舉行一個“動物尾巴介紹會”,請小解說員們準備好自己帶來的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誰先上臺向大家介紹你喜歡的動物尾巴的特點?

生:我?guī)砹艘粡埨匣⒌膱D片,老虎的尾巴長長的,上面還有許多花紋。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真好!他能用“長”來生動形象地介紹老虎尾巴的特點(板書:長)。大家在介紹時,要向他學習,看誰也能用上本課學到的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如“短、扁、彎”,還可以發(fā)揮想像,用上“好像”這個詞。還有哪位小朋友們想上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舉手??!這樣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等一下選派一個代表向全班介紹。

生:四人小組交流。

生: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介紹。發(fā)言情況舉例如下:

生a托著小魚缸上臺:這是我養(yǎng)的小金魚,金魚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舉著圖片上臺:這是我昨晚在電視欄目《動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長頸鹿。我把它畫了下來。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好像小辮子,又好像一根毛筆。

生c拿著玩具袋鼠上臺: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袋鼠經(jīng)常把它當作椅子坐。

生d帶著一本《動物小百科》上臺,翻開其中一頁:錦雞的尾巴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評析】這個教學片斷突出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積極開發(fā)課外學習資源,凸顯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機會,初步培養(yǎng)了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長、短、扁、彎”等,讓學生出示材料進行介紹,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教師用富有童趣的過渡性語言,把學生帶入“動物尾巴展示會”的學習情境;教師運用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全班學生上臺交流的欲望,師與生、生與生的信息處于良性動態(tài)交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