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2000年全國高考滿分作文)
時間:2009-01-31 08:51:41
回答(2000年全國高考滿分作文)
四川考生一千個哈姆萊特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他悲劇命運的哀傷,對他“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的贊嘆,對他……
四個不同的幾何圖形,有人看出了圓的光滑無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線組成,有人看出了半圓的方圓兼濟,有人看出了不對稱圖形獨到的美……
不妨套用蘇軾的一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zhí)著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
同是一個甜麥圈,悲觀者只看見一個空洞,而樂觀者卻品味到它的味美。
同是交戰(zhàn)赤壁,蘇軾高歌“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BR>
同是“誰解其中味”的《紅樓夢》,有人聽到了封建制度的喪鐘,有人看見了寶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樂道于故事本身……
是的,我的心執(zhí)著于我見、我聞、我悟。
條條大道通羅馬
認識事物的角度、深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自不相同。正所謂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但我相信:條條大道通羅馬,歷艱辛殊途同歸。
小平同志的“黑貓白貓論”風趣而深蘊哲理。東部地區(qū)飛速發(fā)展源于西部的支持,而西部大開發(fā)的成功也必需東部的鼎力相助。設若以老觀念來解決問題,東西部齊頭并進,那中國的發(fā)展不知又要經(jīng)歷多少艱辛。
測量一棟大樓的高度,有人利用太陽下的陰影,通過三角函數(shù)的關(guān)系簡單算出;有人用繩子與樓房比較,然后測繩子長度;有人用氣壓計,從樓底到樓頂,通過氣壓變化來計算;也有詢問樓房管理員……
問題的出現(xiàn)是一個起點,問題的解決則是終點,過程則不惟一。方法的選擇完全取決于當時的具體情況。事移世易,方法多變。
我的回答
我不是懷疑論者卻仍想像北島一樣高呼:我不相信。是的,沒有惟一。我喜歡從蘋果的橫截面中發(fā)現(xiàn)一顆星星;我喜歡丟開參考答案讓思維縱橫馳騁;我喜歡博覽群書,看看群儒舌戰(zhàn);我喜歡看秋樹婆娑,眼底卻沒有哀傷……
就讓每一顆心去讀懂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讓每一雙手去開創(chuàng)各自絢爛的人生。
這,就是我的回答。
(滿分作文)
推薦文章
- 2008年高考滿分的作文《愛鳥之心》
- 2008廣東卷滿分作文《不要輕易說“不”》之一
- 2008福建高考優(yōu)秀作文《繽紛成就和諧》
- 2008年云南高考滿分作文《不要說你是好心》
- 2008年河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選登:紀念
- 2007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捍衛(wèi)漢語
- 2007年海南高考滿分作文:思維請守住幸福
- 煙臺作家同寫2007年山東高考作文題:冬日囈語
- 2007年遼寧高考作文范文 我能
- 2007年福建高考滿分作文:季節(jié)8
- 2007年全國2高考滿分作文選登:關(guān)于"幫助"
- 2007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1
- 2007年北京高考語文優(yōu)秀作文點評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風娃娃》教學案例: 反問求解 讀中感悟
- 雨后的花園
- 無補的傷痛(仿寫魯迅的[風箏])
- 益智玩具也會損傷孩子的智力
- “一只手”托舉起你的孩子
- 人工添加鈣食品對骨骼作用甚微
- 幼兒音樂常規(guī)不容忽視
- 三觀超正的溫柔句子短句198句
- 小班社會課教案《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反思
- 小班數(shù)學教案《媽媽的小幫手》反思
- 小家電推廣方案35句
相關(guān)文章
- 2005高考滿分作文--我心飛翔(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 月亮的正面和反面 (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愛心永駐”三幕劇(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孝心無價(全國卷一)
- 2005高考滿分作文(全國卷一)--昭君出塞
- 2005高考滿分作文(全國卷二)--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 2005高考滿分作文(全國卷三)--忘記不快,銘記幸福
- 2007年全國II高考滿分作文
- 2007年全國2高考滿分作文選登:關(guān)于"幫助"
- 2007年全國2高考滿分作文選登:關(guān)于"幫助"(二)
- 2007年全國2高考滿分作文選登:關(guān)于"幫助"(三)
- 2007年全國2高考滿分作文選登:關(guān)于"幫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