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教案和教學反思
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教案和教學反思
1、學前班幼兒手腦速算《3的進位》教案和教學反思
目標:
1.幼兒能熟練掌握進位口訣。
2.掌握運算能力。
3.對補數(shù)的進一步加強。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重難點:掌握進位口訣,運算能力。
準備::數(shù)字卡練習題動物圖片左右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小猴子找數(shù)字》
提問;小猴子問了小貓1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兔2的補數(shù)是幾;
小猴子問了小狗3的補數(shù)是幾;
然后請了班上的幼兒來幫小猴子來找其他數(shù)的補數(shù)。
二.然后提問的方式來回答并復習什么是補數(shù);兩個數(shù)加起來為10。
三.出示個位和十位的圖片;。
四. 復習 1.2的進位口訣是:
1.提問,1的補數(shù)是幾。 2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1和2的口訣。
1進1屈92進1屈8
例如:9+1=8+2=
五.游戲《十根手指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六.學習《3的進位加法口訣》
1. 提問;什么時候用進位加法口訣(個位不夠加時,向十位進1)
3的補數(shù)是幾。
2.告訴幼兒3的進位加法口訣。3進1屈7
7+3=9+3=8+3=
七.做練習題時并穿插游戲。28+32-30=9+3+3=19+3=
游戲是:教師把結果和習題放在身上,先讓幼兒來算,并找出答案,然后再和幼兒一起來計算,是否正確。
八.操作比賽:幼兒每組發(fā)一張練習題來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最先完成就取勝。
九.游戲來結束教學,征求幼兒的意見。
手腦速算課《3的進位加法》后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的情況以及本班的實際情況,認真的設計和想象。采取多種形式來引導幼兒,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細節(jié)來進行教學。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目標與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穿插在一起。以故事形式有機的融入,并適當?shù)陌才旁诮虒W活動中,以幼兒為中心,教師作為適當?shù)囊龑д吆蛥⑴c者。以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幼兒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在本堂課中以游戲,故事的目的是要求幼兒在玩中學,去中練,增強活動中的新穎以及創(chuàng)新,使她們主動的學,愉快的學,努力爭取正確,迅速的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結合手指游戲,讓幼兒對數(shù),以及個位,十位能進一步加強。
但是,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包括各位教師的點評。
1.在細節(jié)方面多注意,例:在每組做完題時,可以針求幼兒的意見,不要老師去指定幼兒,限制幼兒的主體作用。
2.在最后總結時應該更細致一點。
今后在上任何課時,應采取更多樣化以及創(chuàng)新的形式來進行授課,要對手腦速算進行研究和教學。
2、幼兒語言《創(chuàng)編詩歌》 教案與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能簡單復述故事。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表達創(chuàng)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孩子也紛紛發(fā)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引出詩歌,這個環(huán)節(jié)小朋友表現(xiàn)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xiàn)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shù)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本活動我把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chuàng)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來做可能更合適。
3、幼兒分享閱讀活動《巨人》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圓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夠根據(jù)各種線索進行合理推測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為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他并不是故意這樣做的;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5、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書、大腳印。
活動過程:
1、游戲:巨人哪里去了
教師將硬紙板剪成幾個大腳印布置在地面上,組織幼兒按照巨人的腳印走,并且用故事引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從前,有一個巨人,他長的有十層樓那么高,他的腳印就在我們的地板上,我們來比比看,他的腳有多大呀?……(孩子們對大腳印很感興趣,我讓他們猜是誰的,有的說大象、何馬等,沒有孩子說是巨人,我直接講故事,引起孩子興趣。
2、大書閱讀
教師將大書局部遮蓋(用紙遮蓋表示巨人想法的圖畫部分)。第一次閱讀的時候,不拆開遮蓋的部分。第二次閱讀時揭開遮蓋的部分。
3、再次閱讀:揭開遮擋的部分,說說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4、教師總結:巨人腦袋邊上的圈圈是什么意思呢?這些表示的是巨人腦袋里面想的事情。(孩子們都能知道旁邊圈代表的意思)
5、談話:
A你現(xiàn)在愿意和巨人做朋友嗎?
B我們平時有沒有做出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事情呢?
反思:
該讀本講的是一個巨人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巨人本來只是想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卻不小心破壞了人們原來的生活。其實這個巨人就是一個頑皮孩子的真實寫照,所做的對別人帶來很多麻煩的事情,自己是不知道的。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用了非常神秘的語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兒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進來了。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閱讀大書部分,部分幼兒非常善于發(fā)言,每次的提問都還是有回應,也能夠根據(jù)圖畫推測故事內容,理解故事,以及巨人想象的事情。在第二次閱讀時,也就是讓幼兒知道圈圈代表是巨人的想法這一部分,有了前面的分析和猜測,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當揭開遮擋畫面時,幼兒終于明白了,原來是巨人想得到某種物品,目標在此也很好地達成。最后的總結分享幼兒還是很認真地聽。
教師在活動中做得最成功的是,能引導孩子站在巨人和普通人兩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從情感上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巨人,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提升。從巨人的角度,明白知錯就改的道理,最后巨人和普通人友好相處,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結局。
4、幼兒園活動課《愛護公共設施》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公共設施,知道公共設施能給大家?guī)淼姆奖恪?/p>
2,懂得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不損壞公共設施。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公共設施的圖片
2,愛護公共設施的公益廣告視頻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公共設施的圖片,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
你們在哪里見過這些東西?它們是做什么的?
師:“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公共設施?!?/p>
2,認識公共設施,了解它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提問:什么是公共設施?(方便大家的,共同使用的)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也是公共設施(結合生活經驗,啟發(fā)幼兒回憶)
追問:如果沒有這些公共設施會給我們造成什么不便?(假設具體事例,引導幼兒討論)
小結:公共設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了垃圾桶,滿大街將都是垃圾,又臭又臟;如果沒有路燈,晚上走在路上就會摔倒;如果沒有了站牌,當我們回家的時候就會迷路。
3,引導幼兒懂得不要損壞公共設施
師:既然公共設施對我們這么重要,那我們平時應該這么做呢?
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公共設施默默地為人民的生活作貢獻,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們。
教學反思:
因為社會活動小朋友很少有動起來的機會,相對比較枯燥,所以為豐富教學活動,我找了很多的圖片和瀏覽了很多的視頻,為教學活法準備得相對比較充分。在活動進行時,幼兒看了兩張垃圾桶的照片(一個臟兮兮的,一個干干凈凈的),但是他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不同,為使他們能發(fā)現(xiàn)我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我的帽子去哪里了?”“我的臉好干凈啊!”同時在解釋“公共設施”這一名詞上,我解釋為“你的衣服只有你自己一個人能用,而公共設施是可以給很多人使用的東西。”可是這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是,現(xiàn)在幼兒的年齡發(fā)展導致有些幼兒開始學會起哄,有時抓住一個問題不停的天馬行空,并且難以控制,對于控制幼兒的思維,及時把幼兒的思維拉回課堂還需多下工夫。
5、幼兒科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公開課教案和教學反思
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2、啟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欲望和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掛圖:小蝌蚪生長變化的四個過程;
4、集體排序圖四張;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并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
四個不同的過程,并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里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后,小蝌蚪便從卵子里鉆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并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干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并請幼兒粘貼,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粘貼:請四名幼兒將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卡片按順序粘貼到不同的四副圖片中,全班幼兒集體觀察并驗證。
3、提問:
(1)為什么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
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
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只蝌蚪一條尾
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后腿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哪里?(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這里。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教學反思:
設計本節(jié)活動主要是為了滿足幼兒對于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好奇心而展開的,通過《小蝌蚪找媽媽》一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其外形特征;然后通過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過程的形象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序,鞏固幼兒在其變化過程的熟知,邊排序邊讓幼兒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兒歌,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用實物小蝌蚪來讓幼兒觀察,既調動了幼兒的觀察興趣,也滿足其好奇心,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由于幼兒教多本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幼兒們還能全神貫注的聽故事、回答問題,后半部分讓幼兒排序和觀察小蝌蚪的時候就顯得很亂,如果分組上這節(jié)活動,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教師的語言可能不夠吸引幼兒,這也是一不足。
6、幼兒園語言活動公開課教案和教學反思:《幼兒園是我家》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兒歌,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有熱愛實幼的美好情感。
2、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法。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1、兒歌《幼兒園是我家》
2、與兒歌內容相符的圖片和幼兒平時活動的照片。
三、教學過程:
(1)、談話
1、我們的幼兒園有個好聽的名字,它是?(一幼)
2、你們在幼兒園開心嗎?為什么感到很開心?
3、我們的幼兒園就像我們所熟悉的什么地方?為什么會有這
種感覺?
(2)、教授兒歌,激發(fā)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
1、教師(出示本班幼兒活動的數(shù)碼相片),照片上都記錄了哪
些我們在幼兒園度過的快樂時光?
2、(出示圖片)提問:圖片里畫了些什么內容?你最喜歡哪
張圖?為什么?
3、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聽!
A、教師范讀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兒歌里
聽到哪些好聽的歌詞?
B、你最喜歡兒歌里的哪一句?
4、幼兒集體學習兒歌
A、整體跟讀要求幼兒讀準字音:操(cao)、場(chang)
B、分組朗誦引導幼兒說準語氣詞:哈,瞧,嘿
C、個別表演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臺表演
5、重點講述:“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提問:為什么說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教學反思:
這是一課關于主題活動“我們的幼兒園”,所開展的語言教育
教學活動——《幼兒園我的家》。課前,我認真地進行備課,準備了相關的圖片。在活動中根據(jù)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其中我采取了談話,自由講述,跟讀等一系列的形式,可是在復習鞏固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在和旁邊小朋友講話,有的幼兒在打呵欠,有的幼兒在玩餐巾紙。這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的表現(xiàn),可是我的教學內容還沒完成,于是我嘗試改變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7、幼兒園優(yōu)秀案例—大班繪畫活動《幸福的一家》教案與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合理構圖,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外貌特征。
2、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畫面背景。
3、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溫馨與快樂,體驗親情的溫暖。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畫紙、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照一張、水彩筆、圖片。
場景布置:教師將幼兒帶來的全家福照片粘貼在黑板上。
三、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合理構圖,大膽表現(xiàn)家人的外貌特征。
活動難點:用多種方法添畫畫面的背景。
指導要點:通過欣賞照片、場景的熏陶讓幼兒感受畫面的不同布局,鼓勵幼兒合理構圖,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作。
四、活動過程
1、情景激趣,引導幼兒觀察全家福照片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幅美麗的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教師把所有的相片粘貼在黑板上)
2、欣賞大照片,探究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
(1)布局的觀察,引導幼兒了解人物的排列方式。
教師選一張尺寸最大的相片,讓幼兒觀察。
師: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張照片。
提問:畫面上有幾個人?他們是怎樣排列的?誰在前面?誰在后面?
(2)人物的觀察,重點觀察人物的五官、發(fā)型、表情。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照片中寶貝和爸爸媽媽地表情是怎樣的?
提問:他們穿的衣服一樣嗎?爸爸媽媽和寶寶的發(fā)型有區(qū)別嗎?
(3)背景的觀察,引導幼兒從背景裝飾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上觀察討論。
師:照片中除了有爸爸媽媽和寶貝以外,還有什么呢?
師:對了,這些就是畫中的背景裝飾。
小結:這些作品的背景運用了一些有趣的圖形、線條,大塊的色彩做裝飾,裝飾感很強而且富有動感。
3、繪畫:我的一家.
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是用照相機咔嚓一下就能拍下來的相片,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小手,把爸爸媽媽和你畫在一張紙上,繪制成一張全家福??纯凑l的小手最巧,畫得最漂亮。
師:請小朋友們根據(jù)琴聲的提示,分組去取畫紙和彩筆。
(1)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構圖,畫滿整張紙。
(2)構圖時要凸顯出人物的不同特征。
(3)在背景裝飾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點、線、面、色彩等多種裝飾經驗大膽創(chuàng)作。
(4)鼓勵幼兒較仔細地表現(xiàn)出人物表情。
4、分享交流;
(1) 教師幫助幼兒把作品粘貼在小畫廊里,供幼兒自由欣賞,并大膽與同伴交流經驗。
(2) 交流討論:說說你最喜歡的全家福,為什么?
(3) 表揚在繪畫過程中敢于大膽創(chuàng)作的幼兒。
8、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恐龍》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育活動目標:
1、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以繪畫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兒能對畫面進行合理布局,大膽表現(xiàn),提高想象力。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了解有關恐龍的知識、恐龍玩具、水彩筆、蠟筆、恐龍的視頻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
教師:“這是什么?他們生活在哪里?”
“你們知道這些恐龍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領?”
2、交流討論
(1)“你喜歡那種恐龍?”
(2)引導幼兒說說各種恐龍不同的特征。
(3)觀看有關恐龍的視頻,引導幼兒更進一步了解恐龍不同的特征。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僖龑в變焊鶕?jù)恐龍的自身特征來作畫。
?、趩l(fā)幼兒添加與主題有關的背景,豐富畫面的內容。
4、作品評價、展示。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并進行展示。
反思:
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抓住幼兒喜愛恐龍這一特點,引導幼兒塑造不同的恐龍形象,在繪畫、講述的過程中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顒娱_始先引出恐龍玩具來吸引幼兒,讓幼兒能大膽聯(lián)想,能夠根據(jù)自己了解恐龍的知識,接著采用視頻的形式,讓孩子觀察恐龍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動態(tài),即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恐龍的品種多,進一步的幫助幼兒建構了的知識經驗,為幼兒繪畫活動做準備。
因此,活動設計《恐龍》是一個較綜合性的活動,它將美術總體目標中對色彩、線條、裝飾等多個要求較自然的揉進一個內容中,使幼兒通過一個恐龍的內容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然而,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與問題:
1、由于幼兒對美術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觀察并把握恐龍的特征畫出來。
2、由于幼兒對美術表現(xiàn)能力的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較好地運用色彩夸張地表現(xiàn)。比如:線條不夠連貫、流暢,色彩較單一、配色不夠鮮明等。在以后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多進行個別引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平時注重對幼兒線條練習及色彩搭配的指導。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
9、幼兒分享閱讀《禮物》觀摩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導入活動:
1.將全班幼兒的《禮物》小書用包裝紙包成一份禮物的樣子,給幼兒呈現(xiàn)禮物,討論關于禮物的話題。
2.拆開禮物,給幼兒分發(fā)小書。
二.初次獨立閱讀圖畫:
1.讓幼兒獨自翻看自己的小書,并思考問題:是誰在送禮物?它送出了幾份禮物?這些禮物都是送給誰的?
2.請幼兒概括故事內容,教師注意用上面的幾個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和講述。有需要的話,教師可以把幼兒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進行記錄和分類。
三.再次集體閱讀圖畫:
1.逐頁翻看大書,引導幼兒關注禮物的形狀、花紋和顏色,以及接受禮物者的身體特點,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
2.另外,注意觀察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猜測它們的心理活動,想象它們之間的對話。
《禮物》教學反思
《禮物》是一個有關送禮物的溫馨故事,小猴子是一個非常貼心的送禮人,他的身后有一大堆準備好的禮物,有長長的、有大大的、有帶條紋的,還有用卷卷花朵裝飾的……這些禮物分別屬于哪個好朋友呢?
我在教學之前就準備好了禮物,然后出示禮物引導幼兒圍繞禮物進行談話,如:你們什么時候收到禮物,誰送的?等,幼兒紛紛踴躍發(fā)言,一些小朋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自己收到禮物的有:小汽車、蛋糕、、、、、、,心情很高興,很喜歡等。通過讓幼兒討論引出教學內容《禮物》。幼兒對《禮物》的讀本很感興趣,第一個禮物通過老師的引導,知道禮物是送給老虎的,緊接著幼兒通過觀察禮物的包裝盒及圖畫背景信息動物身體的特征,預測禮物送給長頸鹿、大象、獅子、猴子;最后剩下的兩個禮物,幼兒說“送給斑馬和小蛇”,因為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禮物的外部包裝條紋像“斑馬”身上的條紋。所以孩子說把禮物送給斑馬,彎彎曲曲的禮物就像扭來扭去的小蛇這個禮物是給小蛇的??v觀整個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加強孩子對動物之間的對話,小動物表情觀察。
10、幼兒園語言故事《狼來了》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經驗,建構故事內容,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2、結合故事情節(jié)與畫面,理解“無聊”、“玩笑”、“紛紛”、““哈哈大笑”、“氣憤”、“拼命”、“理會”、“捉弄”、“傷心”等詞語。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
大書 狼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角色導入:出示狼的頭飾,和幼兒簡單討論的狼的特點,教師簡單總結之后引出教學讀本,提示故事和狼有關。
二、閱讀大書
(一)出示大書,讓幼兒觀察封面畫面,簡單猜測故事內容。
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書的書名叫什么?(“狼來了”)
2、封面上的主人公是誰?他在做什么?在哪里放羊?
3、小男孩在放羊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事?請你們猜一猜?
(二)逐頁閱讀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說的,首先來看看讀本的第一頁。
1、教師先朗讀正文,再觀察畫面。提問:“無聊”是什么意思?從圖畫的哪里可以看的出小男孩很無聊?
2、順序出示2—5頁,教師朗讀正文,幼兒觀察畫面,然后回答問題:
(1)小男孩開了什么玩笑?
(2)山下的人們是什么反應?
(3)小男孩為什么哈哈大笑?
(4)人們?yōu)槭裁瓷鷼?
3、遮擋文字,順序出示圖畫6—8頁,幼兒觀察畫面,建構故事內容。
(1)請幼兒參考前面幾頁的文字內容對這一小節(jié)進行講述。
(2)教師揭示下面的文字和幼兒的表述進行對比、評價,解釋詞語“氣憤”。
4、遮擋文字,順序出示圖畫9—12頁,幼兒觀察畫面,建構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
師:你們講述的真好,故事里怎么說的?一起來聽聽老師讀這一小節(jié)的正文,你們邊聽邊觀察畫面,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1)小男孩為什么拼命叫?
(2)人們?yōu)槭裁床焕頃?
(3)小男孩為什么傷心?
三、總結分享:出示記錄表,按照故事發(fā)展階段回顧故事,完成表格。
教師完整朗讀文本一遍,請幼兒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記錄在表格里。
四、閱讀小書
分發(fā)小書,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1-2遍后,請幼兒自己閱讀
組織幼兒討論:小男孩錯在哪里?他得到了什么教訓?無聊的時候有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快樂又不會給別人帶來困擾?
反思:
《狼來了》是一個有關誠實做人的經典道德教育故事。故事里的小男孩因為無聊,一次又一次的說謊騙人,最終失去他人對他的信任。這雖然是一個老故事了,但其中蘊含著極具學習,發(fā)人深省的道理。通過讀本的學習讓幼兒明白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yǎng)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11、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小兔和狐貍》優(yōu)秀教案與教學反思
目的:
1.在音樂游戲中激發(fā)幼兒模仿動物形態(tài)和動態(tài)的興趣,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進行自我表現(xiàn),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對比鮮明的樂曲的快慢。
3.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情感。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準備:游戲音樂、兔子、狐貍頭飾,拱形門
過程重點:
1.聽音樂《鳥飛、兔跳》進教室,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的做簡單的律動。用游戲的口吻激發(fā)幼兒參與面食制作的興趣
2.故事《小兔和狐貍》,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引導幼兒熟悉游戲場景,自己戴頭飾,進入角色。
3.聽音樂、做游戲,引導幼兒體驗、感知樂曲的快慢根據(jù)幼兒不同發(fā)展水平和活動中的需要,給予適時、適當?shù)闹笇А?/p>
(1)第一遍游戲,老師扮演狐貍。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老師扮演狐貍的動作,體驗樂曲的快慢。
(2)第二、三遍游戲,請幼兒扮演狐貍進一步體驗樂曲的快慢,增加游戲的樂趣。
4.繼續(xù)以游戲的方式,聽音樂《采蘑菇》邊表演邊出教室。
12、幼兒園中班繪本《螞蟻和西瓜》活動教案與教學反思
關于繪本
1、繪本通過簡單的線條、漫畫式的夸張,細致的描繪螞蟻動作、表情,幼兒需要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螞蟻表情和動作的細微變化來發(fā)現(xiàn)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所以更適宜中班幼兒閱讀。
2、繪本的封面已經給了孩子們全部的線索,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內容都在繪本封面表現(xiàn)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封面來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觀察過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和爬行動作,激發(fā)幼兒對螞蟻的興趣。
2.、觀察過螞蟻的身體基本結構。
物質準備:
1、 圖畫書《螞蟻和西瓜》
第一次活動:閱讀
活動目標:
1、通過地封面的觀察,推測故事的主要人物,產生閱讀圖書的興趣。
2、通過觀察螞蟻的表情與身體姿勢,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和內容。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圖畫書《螞蟻和西瓜》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主要人物,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提問:
(1)面面上有什么?猜一猜里面講的是誰的故事?
(2)螞蟻們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畫書上螞蟻的表情和動作,推測故事內容。
1、與幼兒閱讀到P1時提問:
(1)提問:小螞蟻看到了什么?猜猜他們的心情如何?它的表情、動作是什么樣子的?
(2)它們看到西瓜后是怎么辦的?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
2、與幼兒閱讀到P5時提問:
(1)它們在做什么?它們搬動西瓜了嗎?
(2)沒有搬動西瓜時,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3、與幼兒閱讀到P7、P13、P15、P17時提問:
(1)它們想出了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4、與幼兒閱讀P25時提問:
(1)它們除了搬西瓜還做了什么事情?表情是什么樣的?
5、與幼兒閱讀到P27、P29時提問:
(1)現(xiàn)在只剩下西瓜皮了,還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它們用西瓜皮做了什么?它們表情是什么樣的?
(三)請幼兒自己閱讀圖畫書,完整了解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一頁一頁有序的翻看,注意觀察螞蟻的動作、表情,了解故事內容。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小螞蟻的情緒情感的變化。
第二次活動:閱讀
活動目標:
1、通過集體閱讀、模仿繪本中的象聲詞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體會螞蟻的情緒變化。
2、通過對重點畫面的閱讀與討論,感受到小螞蟻聽從指揮團結向上、不怕困難、積極解決問題的精神與態(tài)度。
活動準備:
圖畫書《螞蟻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集體閱讀,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體會情緒變化。
——鼓勵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嘆詞。
——引導幼兒跟隨故事內容共同討論感受螞蟻的情緒變化。
3、閱讀到P1時提問:
(1)剛發(fā)現(xiàn)西瓜時螞蟻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4、閱讀到P5時提問:
(2)搬不動時螞蟻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它們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5、閱讀P13、P15時提問:
(3)叫來了伙伴后它們都想了什么辦法?它們搬動了嗎?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二)師生共同討論,幫助幼兒了解螞蟻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螞蟻不怕困難的精神。
——請幼兒觀察、尋找繪本上螞蟻不高興的畫面。
提問:
(1)小螞蟻什么時候不高興了?一共遇到了幾次困難?
(2)每次遇到困難后,是什么表情?
(3)它們之后為什么又高興了?它們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與幼兒進行總結與梳理,小螞蟻遇到困難后,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所以很高興。
提問:
(1)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圖畫中的螞蟻隊長,感受到螞蟻隊長的領導和其它螞蟻的聽從指揮,體會整個螞蟻群體團結向上的精神。
——幼兒觀察畫面,尋找一只與眾不同的螞蟻。
1、閱讀P5時提問:
(1)螞蟻蟻遇到第一次困難時,是誰先搬的西瓜?(帶黑帽子的螞蟻)
2、閱讀P7時提問:
(1)是誰跑回螞蟻穴叫同伴來搬西瓜的?(帶黑帽子:的螞蟻)
3、閱讀P14時提問:
(1)大家一起搬西瓜時,是誰站在最前面?(帶黑帽子的螞蟻)
4、閱讀P16時提問:
(1)用杠桿搬西瓜時是誰指揮大家?(戴黑帽子的螞蟻)
5、閱讀P18時提問:
(1)怎么搬也搬不動,是誰想出來用鏟子鏟西瓜瓤這個辦法的?(戴黑帽子的螞蟻)
——與幼兒一同進行總結,戴黑帽子的螞蟻隊長,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沖在最前面,而其它螞蟻也能夠聽從它的指揮,大家很團結,所以,才能夠解決很多的困難。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跟隨教師一起講述自己熟悉的內容。
第三次活動:集體制作“忙碌的螞蟻”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瓜子粘貼用彩筆添畫,產生用瓜子制作的粘貼制作螞蟻的興趣。
2、通過觀察螞蟻動態(tài)變化的基礎上,嘗試變換瓜子的擺放位置添加觸覺和手腿的位置,組合出不同形態(tài)的螞蟻。
物質準備:
1、《螞蟻和西瓜》圖書一本
2、西瓜子若干(放在分類盒里)
3、棉簽
4、乳膠、
5、作業(yè)紙(一張大的作業(yè)紙上面畫好一個大大的西瓜)
精神準備:孩子們有添畫、使用乳膠粘貼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重點畫面的閱讀與討論,感受小螞蟻團結合作的力量。
1、請幼兒重點畫面對比觀察,小螞蟻個數(shù)少力量小不能搬動西瓜,小螞蟻個數(shù)多團結合作搬運大西瓜。
提問:
(1)發(fā)現(xiàn)西瓜的那幾只螞蟻搬動西瓜了嗎?為什么?
(2)帶帽子的螞蟻跑走干什么去了?
(3)在全體螞蟻的團結合作下西瓜搬回家了嗎?
(4)四只螞蟻和全體螞蟻比起來誰的力量大呢?
(二)通過觀察繪本上的小螞蟻了解螞蟻身體的基本結構。
提問:
(1)繪本上的小螞蟻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觸角、頭、身體、腿、手)
(2)螞蟻在高興的時候身體有哪些變化?(雙手舉過頭、頭往上歪著)
(3)觀察多只螞蟻圖片,拓展不同動態(tài)、行動方向的創(chuàng)作思路。
(三)教師示范、引導幼兒進行想象添畫,引出活動方式。
1、在白紙上貼上不同顆瓜子,幼兒進行添加。
(1)一顆瓜子添上一個小尾巴變成什么呢?(小蝌蚪)
(2)許多瓜子并排站,添上多多的小腳丫變成什么呢?(大蜈蚣)
(3)四顆瓜子外面畫個圓圈變成什么呢?(扣子)
2、教師示范制作小螞蟻,激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
提問:
(1)你們知道小螞蟻需要幾顆瓜子制作嗎?(兩顆)
(2)如果我們用它來拼貼小螞蟻,你覺得它像小螞蟻的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拼?
(3)你喜歡哪只小螞蟻?可以怎么拼?它在做什么?
(四)出示一張大的作業(yè)紙上面畫好一個大大的西瓜,幼兒自由拼貼螞蟻,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動態(tài)的螞蟻。
1、引導幼兒變換瓜子的不同位置,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動態(tài)的螞蟻。
2、添畫螞蟻的其他部位。
(五)集體欣賞、交流,重點評價造型獨特和畫面內容豐富的作品。
1、請幼兒介紹自己粘帖的小螞蟻,師幼共同評價。
延伸性活動:
1、音樂活動的拓展延伸:
可開展《螞蟻搬豆》等音樂活動。
2、健康活動的拓展延伸:
可開展《拔河》游戲活動。
3、美工活動的拓展延伸:
可開展活動制作《氣球變西瓜》
指導建議:
1、變化瓜子的不同位置,通過螞蟻肢體的不同變化變現(xiàn)不同動態(tài)。
2、添畫細節(jié):制作螞蟻是用瓜子來制作,要想表現(xiàn)螞蟻的狀態(tài)只能用動作來表現(xiàn),所以添加螞蟻的觸角、胳膊和腿非常重要。
3、正確使用乳膠:少量涂抹在相應位置,略擺放一會兒再粘帖,風干后更牢固。
4、繪本中的螞蟻和真正的螞蟻身體結構有所不同,制作螞蟻是由《螞蟻和西瓜》繪本引出,孩子們對繪本中的螞蟻印象比較深,所以就以繪本中螞蟻的身體結構來進行添加畫。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將制作好的西瓜和螞蟻擺放在美工區(qū)的墻上,材料放在活動區(qū)中,激發(fā)幼兒再次制作的興趣。
2、可以在自然角養(yǎng)一些小螞蟻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家園合作:
1、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帶孩子一起來觀察小螞蟻的爬行和搬運東西的樣子,也可以尋找一些螞蟻的窩帶孩子盡心觀察。
13、幼兒園音樂《數(shù)高樓》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大膽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二.活動準備
鋼琴.CD.盒子
三.指導要點
重點:讓幼兒讓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大膽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難點:讓幼兒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進行游戲。
要點:在游戲活動中體會音樂變化,并熟悉音樂游戲規(guī)則。
四.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⑴.再次欣賞歌曲(小朋友聽聽歌曲里唱地是什么呢?)
?、岂雎犚魳?,利用肢體動作表達歌曲。
2.學習歌曲
?、篷雎牳枨?,按節(jié)奏念歌詞。
⑵隨著音樂輕聲跟唱
?、峭暾麑W唱歌曲
3.創(chuàng)編歌曲游戲動作
⑴.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大膽表現(xiàn)歌曲。
?、?教師隨著音樂進行做動作
⑶.隨著音樂,幼兒兩兩合作游戲,引導幼兒按節(jié)奏數(shù)高樓。
⑷聽音樂,讓幼兒利用盒子隨著音樂旋律搭建高樓。
4.音樂游戲
幼兒兩兩合作游戲
五.結束
回家可以教爸爸媽媽玩數(shù)高樓的音樂游戲
活動反思:
這節(jié)音樂課重點放在數(shù)高樓的節(jié)奏上,讓幼兒數(shù)一層二層樓,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讓孩子們邊唱邊按節(jié)奏的變化,用動作來表示音樂的變化,讓幼兒拍手的動作表示音樂的變化。歌曲旋律的比較歡快,樂曲表現(xiàn)高樓的樂趣,請小朋友們自由的創(chuàng)編動作,利用游戲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再根據(jù)小朋友們的創(chuàng)編動作組合起來,大家一起游戲。
14、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比高矮》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感知兩個或三個物體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樂于和同伴分享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入口處擺放一個小拱門。
2、幼兒準備:畫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樹的練習紙。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高矮,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2、活動難點:理解高矮的相對關系。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用目測、對比的方法比較高矮,初步了解比較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是相對的。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請幼兒入場。(幼兒依次從入口的小拱門下走過)
(2)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人走過的時候要彎腰才能過,有的人走過的時候不需要彎腰呢”幼兒自由討論并發(fā)言。
(3)教師總結: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彎腰才能過。有的矮,就不需要彎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幼兒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矮?
“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
(2)幼兒之間比高矮。
先是兩個幼兒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引導幼兒討論:哪一種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確的?
小結:比高矮的正確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線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讓幼兒理解比較高矮是相對的。
(2)分別請三個小朋友從高到矮排隊,并分別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幼兒練習:請幼兒給高矮不同的三棵樹涂上不同顏色,并按從高到矮、從矮到高的順序進行排序。老師巡回指導、評價。
(4)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來還是矮?!庇螒蚍磸瓦M行2~3次。
幼兒每次找不一樣的朋友,說說比高矮的結果。說出;“我和xx一樣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等。
4、延伸活動:
在活動室,鼓勵幼兒可以找任何物體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如:我比畫高,畫比我矮;我和欄桿比,我高、欄桿矮等等。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較。
五、評價要素
是否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發(fā)現(xiàn)高矮的相對性。
六、活動建議
1、回家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點:1、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感知兩個或三個物體的高矮。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樂于和同伴分享快樂。
在活動的開始,為了吸引幼兒的興趣,我先選擇幾位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老師布置的拱形門走過,讓幼兒觀察,為什么有些幼兒過拱門的時候不用彎腰,而有些幼兒過拱門的時候需要彎腰,通過這一直觀現(xiàn)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
在第二部分中,讓幼兒觀察比較教師和小朋友的高矮,這時候讓小朋友通過眼睛去發(fā)現(xiàn),得到明確的高矮結果。到了幼兒之間比高矮時,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變動,先讓兩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請剛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這樣一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高的小朋友變成矮的,矮的小朋友變成高的,這時候,有幾位小朋友立即說:“這樣不算”。本來我就是想讓幼兒看看這樣比高矮公平嗎?沒有想到這幾位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我馬上說:“是的,這樣不算,那為什么呢?”通過引導小朋友觀察,注意到有沒有椅子的差別。通過討論孩子能得出結論:不同平面上進行高、矮比較是不能的,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最后,我通過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通過反復的游戲,多次的比較,充分的說明了一個問題,高矮是變化的,相對的,關鍵是看他跟誰比,要兩兩比較才能有結果的
這節(jié)活動是從幼兒實際生活出發(fā),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流程進行的比較順利,也有不足之處:讓幼兒在不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高樓的高矮時,討論還不夠充分,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來的區(qū)域活動中將繼續(xù)針對此問題設計專門的游戲讓此概念讓幼兒通過游戲進一步體驗、領悟。
15、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鴨子上橋》
一、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音樂游戲,由于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數(shù)序概念,同時,我們班孩子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根據(jù)教材的內容,我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方法,以游戲的形式、操作教具(小鴨子)吸引幼兒,以直觀的形象激發(fā)幼兒歌唱的欲望。發(fā)展幼兒的肢體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平衡性,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知道歌曲名稱。借助圖飾理解并唱準歌詞,在動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遞增和遞減,形象感受數(shù)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2、 學習用輕快聲音演唱歌曲;幼兒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內容;
3、享受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發(fā)展幼兒的肢體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平衡性及活動準備:
小鴨子頭飾和圖片各8個、小橋和小橋的圖片、歌曲、磁帶,平衡木,輪胎若干,小椅子圍成鴨寶寶的家。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過程:
一、學小鴨子走路進場(聽《鴨子上橋》的音樂)今天,天氣真好,鴨媽媽要帶鴨寶寶們出去玩。聽音樂入場。剛才你們玩得真開心,請鴨寶寶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兒有節(jié)奏地輕聲念歌詞并隨數(shù)字變化拍手,做手勢,感受數(shù)字的遞增和遞減鄭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小鴨子,現(xiàn)在真的來了一群小鴨子,那我們一起用拍手的方式來歡迎它們好嗎?我們聽到數(shù)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師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錯,接下來,換一種比較難的方法看能不能難到你們:扳手指聽音樂數(shù)一數(shù),聽到數(shù)字"一"就出一個手指頭,聽到數(shù)字"二"就出兩個手指頭……
三、在游戲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內容老師想請小朋友做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玩的,大家圍成一個圓圈,你的左手貼著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東西送給他,老師示范,認真聽音樂,聽到數(shù)字就把手中的鴨子頭飾傳給下一位小朋友知道頭飾全部傳完,由八位小朋友拿著頭飾,小朋友們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鴨子,(8只)想一想!他們在干什么?(上橋)八只鴨子上了橋,小小木橋怎么樣?(搖呀搖)那他們是怎么上橋的?是不是擠來擠去,推來推去的?(一個挨著一個)對,我覺著我們上橋肯定比他們走得還好,想不想試一試?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鴨子最像,(幼兒模仿)
四、聽音樂教師演示教具小鴨子是一個挨著一個上橋的,但是它們上橋的速度是不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提問:開始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后邊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1、2、3、4只鴨子走得慢,5、6、7、8只鴨子走得特別快,那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第三只小鴨子和第四只小鴨子上橋之后怎么了?有歌詞嗎?(沒有)有音樂嗎?(有)這叫間奏。
8只鴨子都上了橋,它們把小小木橋弄得怎么樣了?你能用動作模仿出來嗎?
小鴨子在橋上搖搖晃晃的,小鴨子怎么辦呢?(下來了)咱們看看小鴨子是怎么下橋的?(也是一個挨著一個下來的)8只鴨子下來的一只,還有幾只?(七只),七只鴨子下來一只還有幾只?……
五、游戲,(出示平衡木)你們真棒,那你們想不想玩上橋的游戲啊?這是一座小木橋,等會兒,老師要請八只小鴨子上這座小木橋,當唱到第一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一只小鴨子就上橋;當唱到第二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二只小鴨子就跟著上橋。唱到第幾只小鴨子,第幾只就上橋。音樂唱到下橋你們就下橋,第二遍音樂起你們再上另一個小木橋,每個小木橋都不好走,你們怕不怕?(不怕)好樣的,你們真勇敢。誰想來玩?(帶上頭飾)
六、師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鴨子鴨寶寶,快回家吧,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邊拍手一邊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聽!再來一遍,讓我們一起來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再唱一遍。
七、結束小朋友們!跟鄭老師玩的好不好?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奧爾福音樂教學法,受益非淺從中學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樂活動,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同時體現(xiàn)了多元智能共同參與,共同發(fā)展,感覺統(tǒng)合。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奧爾福音樂教學法,受益非淺從中學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樂活動,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同時體現(xiàn)了多元智能共同參與,共同發(fā)展,感覺統(tǒng)合。
16、中班美術活動《會變的手》教案及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較豐富,能根據(jù)不同的輪廓、線條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并嘗試動手畫出具體形象。日常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在自己的手及手臂上印花、貼花或用筆涂涂畫畫等現(xiàn)象,并以此為豪。本班孩子對玩手部游戲和進行繪畫活動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積極性,故我將兩者結合,組織了美術活動《會變的手》。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地在自己的手部用各種顏色的點、線、面進行想象裝飾。
2、充分讓幼兒感受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上作畫的愉悅。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玩過一些手指游戲。
2、觀察過手影。
(在以上活動中,幼兒對手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水粉顏料、水彩筆每組一套,手的聯(lián)想造型圖若干,抹布每組2塊,棉簽若干。
活動過程:
1、欣賞“手的聯(lián)想造型圖”,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出示“手的聯(lián)想造型圖”>“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幾幅有趣的圖畫,他們是什么?”
幼:“長頸鹿、大白鵝、孔雀、青蛙、琴師吹笛、小合唱?!?/p>
師:“你們知道這些不同的動物、人是什么變成的?”
幼:“用顏料在手上畫畫,是手變成的?!?/p>
(評:幼兒對“手的聯(lián)想造型圖”非常感興趣,通過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了手可以變成許多不同的作品。幼兒的情緒被提升。)
2、組織幼兒玩變手游戲,發(fā)展幼兒想象。
師:“這些能干的手變成了這么多不同的東西,你們的小手會變嗎?變一變,變成了什么?”<引導幼兒自由想象變出手的不同形象>。
幼1:“我的小手變變變,成小貓喵喵喵?!?/p>
幼2:“我的小手變變變,成小羊咩咩咩。”
幼3:“我的小手變變變,成小鳥嘰嘰喳?!?/p>
幼4:“我的小手變變變,成小兔跳跳跳。”
幼5:“我的小手變變變,成水壺咕嚕嚕。”
(評:讓幼兒的小手變一變,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玩玩想想講講,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幼兒邊想邊說的過程,是自己構思作品的過程。引導幼兒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給幼兒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同時也使幼兒體驗到變手游戲的快樂,而且為后面的活動做了鋪墊。幼兒的情緒更加高漲。)
3、組織幼兒裝飾小手。
師:“老師的手也會變,你們想不想知道?”
幼:“想?!?/p>
師:“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什么?”
幼:“變成小貓喵喵喵?!?/p>
師:“變好了就不動了。
師:<邊講解邊示范作畫方法>“用顏料裝飾一下,它會變得很漂亮。
用棉簽蘸上我需要的顏色,畫上眼睛、鼻子、嘴巴、美麗的蝴蝶結。瞧,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小貓,喵喵?!?/p>
師: “你們想不想也來裝飾一下你的小手變出的東西?”
幼:“想?!?/p>
師:“自己不好畫的地方可以請老師、小朋友幫幫忙?!?/p>
(評:幼兒認真地觀察了教師裝飾“小貓”的整個過程,最后不由自主地拍起了小手,臉上洋溢著笑容。聽完教師的最后一個字,便急不可耐地走到桌子旁邊動起手來。)
4、 幼兒作畫過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
幼兒進行手的變化聯(lián)想,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裝飾。
(評: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適時適度的交流,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同伴之間互動的機會,引發(fā)了更多的自我表現(xiàn)。由此,我們體會到,在幼兒繪畫創(chuàng)作中,同伴之間的互動比單純的師幼互動對幼兒的影響更大。)
5、欣賞講評活動。
師:“裝飾好的小朋友可以讓大家猜一猜,你的小手變成了什么 ?”<鼓勵幼兒互相講述,個別幼兒講述,表揚幼兒不同的作品。>
(評:創(chuàng)作意愿畫的過程十分有趣,幼兒從始至終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幼兒在互相講述自己作品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chuàng)作成功的快樂。活動中,有幼兒對自己的手部進行了想象裝飾,更有幼兒連同自己胖乎乎的手臂都進行了裝飾。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體驗和感受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表現(xiàn)時不受限制,體現(xiàn)了個性,提高了興趣。)
17、幼兒分享閱讀《沙灘上的大鱷魚》教案設計和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根據(jù)圖畫建構故事情節(jié),大膽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理解文中系列動詞的使用與角色特征的關系,理解“得意”、“突然”等詞語。
3、理解不要盲目模仿、給自己留有余地的寓意,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根據(jù)圖畫建構故事情節(jié),大膽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活動難點:理解不要盲目模仿、給自己留有余地的寓意,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三、活動準備:
大書、遮擋字體的紙條
四、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出示封面、標題,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你覺得它是一只什么樣的鱷魚?
師: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2、 閱讀大書
(1)第1、2頁: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前兩頁畫面,接下來鱷魚會做什么?為什么?
(2)第3頁:老鷹為什么飛走了?鱷魚的反應和你們猜得一樣嗎?
(3)第4—9頁:說說都有誰來了?結果如何?動物是怎么來的?停在鱷魚的什么地方?
(4)跳過10、11、出示12頁:發(fā)生了什么事?正等著你呢!是誰說的?在對誰說?鱷魚剛才不睜眼不說話原來是怎么回事?
(5)第10、11頁:重點引導幼兒關注青蛙是怎么來的?停在哪里?鱷魚做了什么?通過觀察進行表達,之后揭示這兩頁的文字進行閱讀,充分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
3、總結與分享:討論為什么鱷魚都不理前面的小動物,一直不睜眼、不說話,等青蛙來了它才有反應?你覺得這只沙灘上的大鱷魚是一什么樣的的鱷魚?能用什么樣的詞語來形容它。青蛙為什么會被吃?它應該怎么做就可以避免這種下場?
反思:
《沙灘上的鱷魚》是一個充滿趣味的故事,讀本里一共出現(xiàn)五只小動物,他們用同一句話來跟鱷魚對話,重復的話語、重復的劇情,到了結尾劇情反轉,結局很出乎人們的意料。孩子們的活動參與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大膽預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在語言上我注重引導幼兒有規(guī)律的句式仿造和對話的表達方式。
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不要盲目模仿,學會自我保護和做事留有余地的重要性。
同時也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凡是要為自己留有余地,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18、幼兒園小班奧爾夫音樂活動:《咿呀咿呀呦》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游戲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2、模唱唱名問答句,并體驗游戲活動中的快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掛圖P1、P2、呼啦圈、彩色飄帶、唱名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出示掛圖P2、P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瞧,小動物們都在等著寶寶叫他們的名字呢,小貓、小馬、小鳥、小鴨、小狗、小豬,寶寶點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齊了,于是寶寶帶著所有的小動物一起去農場,在農場他們都非常的開心,高興地唱起了好聽的歌。
二、感應特定節(jié)奏
1、肢體律動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動物們唱歌的聲音吧!
播放CD,教師帶領幼兒做肢體律動。
動物叫聲部分感應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第一遍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第二遍請幼兒自己創(chuàng)造不同的肢體動作,第三遍站起來圍圓圈活動。
2、道具游戲
(1)呼啦圈
師:寶寶帶著小動物們唱歌,還帶著他們玩鋸木頭的游戲??纯磳殞毥o小動物們準備了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該怎么玩呢?原來,寶寶已經告訴了小動物們,他給每只小動物準備一間房子,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要跳到房子里鋸木頭。
教師嘗試讓幼兒根據(jù)“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各種鋸木頭的動作。
播放音樂,分組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呼啦圈一起玩真開心,他們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兩個人玩一個呼啦圈,聽到動物叫聲就和好朋友一起抬著呼啦圈散散步,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兩人一起用呼啦圈鋸木頭。
播放音樂,若干名幼兒示范,再請全體幼兒一起做。
(2)彩色飄帶
師:小動物們用呼啦圈鋸了好多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可還是不夠,寶寶給小動物們又送來了另外一種道具,瞧!這是什么?嗯,飄帶也會聽著“咿呀咿呀唷”的音樂鋸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哦!讓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們吧!
播放CD,幼兒聽音樂鋸木頭。
三、模唱唱名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能干!寶寶要開始點名咯!寶寶這次想聽聽大家一起回答的聲音,寶寶問‘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請男孩女孩分組換角色交換問答句。
3、聽音樂把樂器送回筐里。
咿呀咿呀唷(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律動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2、聽辨動物音色,學會用動物叫聲替換語詞。
3、感受與體驗動物們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布球、動物圖卡(牛、狗、羊、馬、貓、公雞、青蛙、鴨、鳥、豬)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出示掛圖)師:瞧!寶寶和動物們在一起多開心啊!大家終于把木頭給鋸完了,好辛苦,大家都流了一身的汗。這時候,寶寶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他要帶上小動物們和你們一起去洗澡咯!
二、感應節(jié)奏
1、單人游戲
音樂部分請幼兒按拍子拍肢體部位,歌詞部分依老師指示洗刷身體部位。
2、雙人游戲
聽音樂走圓圈,音樂部分用布球拍打自己身體部位,歌詞部分給身邊的小朋友相互搓洗。
三、聽辨音色
師:小朋友都是整齊的排著隊伍去洗澡,小動物們也很聰明,他們也拍好了隊,讓我們一起聽聽是誰站第一個呢?
教師逐段播放音樂,請幼兒上臺找出動物圖卡按音樂順序排列好。
請幼兒扮演不同角色,聽音樂按順序排隊。
四、替換語詞
1、模仿動物造型
師:小朋友們,誰想當神奇的魔術師,今天的魔術師會變很多種動物,你們想變嗎?
教師示范模仿一種動物。幼兒依次模仿其他幾種動物的造型。
2、替換語詞
師:小動物們會唱咿呀咿呀唷的歌曲,還會用他們好聽的聲音唱出很特別的歌哦!
教師唱問句,幼兒試唱答句。
師:小牛小牛在唱歌····
幼:哞哞哞哞哞·····
播放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并替換語詞歌唱
活動反思:
在這首音樂游戲中,主要以三個方面為重點來安排活動環(huán)節(jié)。
第一點,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在這方面我安排了律動感應和道具感應,在第一課時中的律動感應,先是教師示范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律動,在孩子們熟悉節(jié)奏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動作,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創(chuàng)作出有節(jié)奏的不同肢體動作,但是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體現(xiàn)得不夠好,短與長是分辨的比較好,可“短短短短”這個節(jié)奏在音樂中,孩子們跟不上,只有清唱的時候能體現(xiàn)出來。在后來運用道具呼啦圈和飄帶后,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一次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時,有了很大的進步,我認為在音樂越熟悉的基礎上,孩子們才能表現(xiàn)得越好,這才能讓孩子們熟能生巧。第二課時在進行肢體感應時,孩子們幾乎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大部分孩子可是把這個節(jié)奏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第二點,模唱唱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安排的時間并不多,只是讓孩子們練習了以問答句的形式來模唱。并且在第一課時當中屬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有限,我把這個重點放在了我們下午的離園前半小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有男孩女孩分組問答,有老師與孩子們的問答,有好伙伴之間的問答。但最后,我發(fā)現(xiàn),如果老師不要求唱唱名時,孩子們還是自然而然的唱出歌詞?!斑扪竭扪洁 边@句歌詞很特別,在孩子們的生活當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孩子們不僅覺得新鮮而且覺得很有趣,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唱歌詞。
第三點,語詞替換。語詞替換已經成了我們在音樂課中的一種習慣,只要是能換語詞的,我都鼓勵孩子創(chuàng)編語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們更多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這首樂曲中替換語詞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孩子們對音樂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再創(chuàng)編的話就能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并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前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有一個聽辨動物的聲音,創(chuàng)編各種動物的不同動作,有了這樣的基礎,對孩子們來說就沒什么難度。果不其然,結果孩子們表現(xiàn)的非常好。是啊!有了好的基礎,才能有更好的發(fā)揮!
19、幼兒園語言活動《星期天的兔子》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故事“星期天的兔子”生動有趣,既符合大班幼兒樂于探究、分析、預設、質疑的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他們似乎在故事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講述了星期天的兔子從不快樂——學做別人喜歡的事情——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并在師幼的相互交流中分析、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故事為幼兒提供一個想說能說的語言環(huán)境,又讓孩子從中感受到了各人有各人的快樂,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2)、通過預期、欣賞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對話,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個性。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故事,教育幼兒做適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自己找快樂。
難點:通過預期、欣賞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對話,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
三、活動準備:
故事大圖片、幼兒用書、故事磁帶
四、活動準備:
1、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
師:“平時做什么事情,你會感到快樂?”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師:有一只兔子,它不知道星期天的時候該干什么事情能讓自己快樂起來,他會怎么做呢?
2、師幼共同欣賞故事圖片,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到底小兔子會怎樣去找快樂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2)圖一至圖三:教師先講故事(從“今天是星期天”講到“。。。。。。卻沒有鼴鼠說得那么快樂”),并學習詞語:腰酸背痛。
(3)圖四提問:兔子又遇到誰?他們之間說些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再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師:兔子會怎么做?他感到快樂了嗎?
(4)圖五至圖七:教師引導幼兒逐圖交流、分析故事內容。學說角色對話,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提問:兔子還會遇到誰?他們之間說些什么?兔子會怎么做?他感到快樂了嗎?
3、引導幼兒完整閱讀幼兒用書,了解故事的結局并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師:“最后兔子會怎么做呢?是繼續(xù)找快樂還是放棄呢?”
4、欣賞故事的結局部分,理解小兔的心理變化。
師:兔子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么找到的?為什么?
5、師幼談話小結,提升故事的主題。
師:兔子、鼴鼠、河貍和熊感到快樂的事情是一樣的嗎?為什么兔子這樣做會感到快樂呢?
教師小結:各人有各人的快樂方法,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6、師幼完整地欣賞錄音故事,進一步感受兔子的經歷給其帶來的不同感受。
師:讓我們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星期天的兔子》,請小朋友邊聽故事邊看書。教師巡視觀察每一位幼兒的閱讀情況并做適當指導。
五、延伸活動:
1、舉身邊的例子,幫助幼兒了解快樂對身體健康的益處,歸結“使自己快樂的方法”。
2、自制圖書,畫出自己遇到的快樂的事情。
檢查是否有新評論文章評論
20、幼兒分享閱讀《我喜歡》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走來走去”、“游來游去”等疊詞的含義。
2、了解書中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習性,能用恰當?shù)膭釉~形容動物的行為。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大書、一些小動物及這些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先請幼兒把一些小動物及這些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圖片配對,并邊說邊表演一下這些動物是怎么運動的,然后出示大書,指讀書名,指出這本書也是介紹小動物運動特點和生活習性的。
2、出示大書,逐頁閱讀:
第1—4頁(遮住文字):每頁先請幼兒講講這一小動物喜歡生活在哪里、是怎么運動的,接著指讀下面的文字,請幼兒根據(jù)文字進行表演。教師可結合圖畫分析、肢體表演等多種方法引導幼兒理解疊詞的含義。例如,請幼兒上前邊用手指著圖畫邊闡釋“爬來爬去的意思就是一會兒爬到泥地這邊,一會兒爬到那邊,來回爬……”。還可請一些幼兒上前表演一個疊詞,大家評說表演的對不對,還可以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小動物會爬來爬去并表演一下。
第5---8頁(每頁“××喜歡”后面的文字遮住,圖畫遮住):先指讀“××喜歡”,請幼兒邊說邊表演這種小動物喜歡在哪里干什么,接著指讀后面的文字,請幼兒用動作演示一個這句話??烧埲舾捎變荷锨肮餐硌菀粋€疊詞,評說一下大家表演的對不對、準確嗎?誰表演的最好等等,還可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圖畫,請幼兒觀察圖畫,看看說說圖畫是怎樣表現(xiàn)這些小動物×來×去的。
9頁:直接指讀文字,請幼兒看圖猜猜說說這本書是哪本書,激發(fā)幼兒愛閱讀的情感。
3、出示大書,教師先完整示范指讀一遍,然后請幼兒跟讀幾遍。
4、總結分享,留出一些關鍵詞語(各頁中的疊詞)讓幼兒參與講述(邊講邊逐頁展示大書):今天,我們讀的這本書名叫《我喜歡》。書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歡在藍天上飄來飄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歡在荷葉間跳來跳去……
反思:
《我喜歡》是本學期分享閱讀教學課程的第一個讀本,讀本巧妙的將“×來×去”的學習融入了常見的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形象、生動、有趣,讓幼兒讀了朗朗上口。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接著我也舉了一個我喜歡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歡坐在秋千上蕩來蕩去?!苯又龑в變赫J識讀本—《我喜歡》接著設置懸念讓幼兒對讀本產生興趣:“到底是誰喜歡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有序觀察,首先是大書的封面,接著一頁一頁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歡……?讓幼兒進行思考與判斷,這些動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著讓他們講述及模仿各種動物生活習性和動作并進行表演,讓幼兒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結合,進行句子及詞匯的運用。
教學活動形式采用了“集體—小組—個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這樣子使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因為我采用了先替換再到仿編,由潛入深,這樣子幼兒較容易接受,幼兒的參與興趣也較高,所以疊詞的使用和句子的創(chuàng)編方面大多數(shù)的幼兒還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尊重幼兒。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成人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有的孩子在認識事物和出現(xiàn)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在這里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幼兒,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尋找合適的方案,當然允許孩子有失誤,鼓勵幼兒自己糾正。總之,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理解讀本的內容,梳理和加深幼兒對這些動物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只要教師積極引導,注意方法的使用,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好。
反思:
《我喜歡》是本學期分享閱讀教學課程的第一個讀本,讀本巧妙的將“×來×去”的學習融入了常見的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形象、生動、有趣,讓幼兒讀了朗朗上口。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接著我也舉了一個我喜歡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歡坐在秋千上蕩來蕩去?!苯又龑в變赫J識讀本—《我喜歡》接著設置懸念讓幼兒對讀本產生興趣:“到底是誰喜歡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有序觀察,首先是大書的封面,接著一頁一頁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歡……?讓幼兒進行思考與判斷,這些動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著讓他們講述及模仿各種動物生活習性和動作并進行表演,讓幼兒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結合,進行句子及詞匯的運用。
教學活動形式采用了“集體—小組—個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這樣子使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因為我采用了先替換再到仿編,由潛入深,這樣子幼兒較容易接受,幼兒的參與興趣也較高,所以疊詞的使用和句子的創(chuàng)編方面大多數(shù)的幼兒還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尊重幼兒。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成人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有的孩子在認識事物和出現(xiàn)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在這里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幼兒,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尋找合適的方案,當然允許孩子有失誤,鼓勵幼兒自己糾正??傊?,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理解讀本的內容,梳理和加深幼兒對這些動物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只要教師積極引導,注意方法的使用,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好。
21、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活動《變變變》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感應短短長的節(jié)奏。
2、在創(chuàng)編各種泡泡造型中感受音樂的快樂。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掛圖、鼓、軟墊、木魚棒、飄帶、白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導 教師:三只小精靈非常耐心地教國王吹泡泡,國王試了又試,終于吹出泡泡來了,吹出了各種不同造型的泡泡,你們猜猜,會有什么樣的泡泡呢?
二、 創(chuàng)意造型
1、 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不同造型的泡泡。
2、 聽鼓聲變泡泡。 教師敲鼓邊時幼兒拍手到處走,敲鼓面時立刻做出泡泡造型,并要求幼兒次的動作都不一樣。
三、 感應長短節(jié)奏
1、 單人律動 聽音樂用手模仿嚼泡泡糖,聽到短短長的節(jié)奏變成各種泡泡的造型。
2、 雙人律動 音樂部分兩人互拍,短短的節(jié)奏兩人左右手互推,長的節(jié)奏兩人掌心對掌心畫圈。 引導幼兒再想想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兩個人一起來做短短長的節(jié)奏。
3、 畫節(jié)奏 木魚棒綁上飄帶當仙女棒,讓幼兒嘗試感應短短長的節(jié)奏。 聽音樂在白紙上繪畫出短短長的線條。
奧爾夫音樂活動:變變變(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 通過肢體律動感應短短長的節(jié)奏。
2、 聽辨各式樂器演奏進行長短節(jié)奏組合。
活動準備: 掛圖、松緊帶、鈴鼓、手搖鈴、
活動過程:
一、 律動感應
教師:昨天我們和國王一起吹了各種各樣的泡泡,泡泡會變長變短,你們還會用哪里吹泡泡呢?怎樣吹短短長的泡泡?
1、 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肢體在空中劃出“短短長”。
2、 播放CD,幼兒隨音樂自由感應節(jié)奏“短短長”。
二、 道具感應
教師:國王非常喜歡短短長的泡泡,于是給小精靈們除了個難題,可小精靈們都不會,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1、 出示橡皮筋,讓幼兒嘗試各種方法表示出短短長的節(jié)奏。
2、 聽音樂進行活動,旋律部分彈奏出節(jié)拍,短短長部分幼兒自由發(fā)揮拉出“短短長”。(雙手拉、腳踩拉、腰間拉)
3、 雙人活動:兩人一組,兩人互拉感應節(jié)奏“短短長”。
三、 長短節(jié)奏組合
1、 讓幼兒嘗試探索各種樂器的音長
2、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樂器音效的長短組合
3、 組合后進行分組演奏,讓幼兒聽辨哪一組更適合演奏“短短長”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主要讓幼兒感應短短長的節(jié)奏,及創(chuàng)編各種不同造型的泡泡。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在單人活動的創(chuàng)編過程中創(chuàng)編了很多各種不同造型,有個別內向的幼兒有些不好意思,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雙人活動幫助了那些小朋友,并且也創(chuàng)意出了不同造型,但創(chuàng)意造型不多,而且有個別小朋友不會與人合作,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與人合作。
通過各種游戲感應短短長的節(jié)奏,孩子們掌握得非常好,很扎實。
22、幼兒科學活動教案和教學反思《空氣的力量》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空氣的特性。
2、能夠主動進行記錄。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玻璃杯、玻璃片、塑料杯和塑料片
2、風箏圖片
3、自制幼兒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進行實驗操作,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我用玻璃杯裝滿水,再把玻璃片放到玻璃杯上,最后把杯子倒過來,請你們猜猜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二)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三)出示塑料杯子,請幼兒觀察并自己實驗。
師:我這里有一個塑料杯和塑料片,請你們用它裝滿水做實驗,看看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兩種結果發(fā)生的原因。
1、教師分別請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進行實驗,并引導幼兒討論。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么同樣的物品會有不同的結果。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3、請幼兒再次動手做實驗,并記錄自己的結果。
(五)教師總結原因并評價幼兒的記錄情況。
教學反思:
孩子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比較高,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得到結果,并且認識到了空氣的力量,他們都很開心,孩子討論也很激烈。但是孩子在進行實驗操作時,由于孩子的動作發(fā)展的限制,有些不小心把水灑了,影響了實驗的操作;有些孩子操作習慣不太規(guī)范,但是又總急于做出跟他人一樣的實驗結果,所以沒有安心做實驗。另外,在孩子做記錄的部分,由于他們做實驗后,沒有把手擦干凈,把實驗記錄紙也弄濕了。在以后類似實驗操作的科學活動中,我應該先培養(yǎng)好孩子的操作習慣,把操作規(guī)則介紹清晰,把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得當,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23、幼兒語言活動《大山你好》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懂得對別人禮貌的態(tài)度,愿意禮貌對待他人。
2、運用對話的方式學習一些禮貌用語并進行兒歌的創(chuàng)編。
3、愿意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我,大聲大膽表達自己。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二、活動準備
大山頭飾若干、大山情景一幅、禮貌用語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以談話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
師:我來看看誰是有禮貌的孩子,有禮貌的孩子經常是怎樣說話的?
2、出示教學情景圖,引導幼兒認識大山,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師:有一位住在山里的小朋友,他每天一大早。。。。。。。大山每天有禮貌地回應小朋友,當他說“大山,你早”時,大山會怎樣回應你呢?
3、出示教學場景圖,教師示范朗讀兒歌,幼兒感受體驗,并進行跟讀。
師:我問大山,你早。大山問我,你早。。。。請你跟隨音樂朗讀一遍。
4、出示頭飾,出示禮貌用語條,引導幼兒自己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
師:我們平時用的禮貌用語有這些,請一個小朋友來大聲喊,另外一個小朋友當大山來進行表演,誰愿意來試一試。
5、引導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延伸幼兒的生活經驗。
師:我請這組的小朋友當山里的小朋友,另外一組當大山,我們來表演一遍。請你說說,為什么我們這樣說,大山也會這樣說。那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是否一樣對待我呢?
6、幼兒討論回答,教師進行小結,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以對話的形式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對待他人,簡單易懂,瑯瑯上口,孩子很感興趣。在幼兒習得的基礎之上,引導幼兒進行仿編。孩子根據(jù)平時的經驗進行創(chuàng)編,答案多種多樣,孩子興趣很高。在活動中,我不僅調動孩子平時的經驗,同時運用禮貌用語與大山巧妙結合,靈活引導幼兒進行仿編,適合孩子的知識水平。只是在請幼兒以小組形式表演時,孩子對我的含糊要求不明確,所以興趣不太高。我應該調整為一個孩子當小朋友隨機仿編,其他孩子進行隨機回應。在延伸部分,我的考慮不夠,孩子在經驗提升時,并不能意識到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的重要性,所以也是值得我反思的。
24、幼兒美術《多變的花紋》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什么是花紋,及其花紋的基本樣式。
2、嘗試運用各種花紋裝飾“花瓶”和“手絹”。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二、活動準備:鉛筆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通過一個空白花瓶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希望幼兒能回憶自己見過的各種花瓶,并說說這個花瓶可以如何進行裝飾。
(二)基本部分:
教師通過一些圖片,引導幼兒去觀察各種類型的花紋,如何去設計花紋能讓花瓶更加漂亮,告訴幼兒幾種基本的花紋排列方式(“對稱”“圓形排列”“層次排列”“不規(guī)則排列”),并示范這些花紋排列的畫法。
幼兒在事先準備好的“花瓶”和“手絹”用花紋進行裝飾。教師巡回指導,并在一些較有特色的花紋樣式上,給出相應的點評。
(三)結束部分:
選一些有特色的設計進行點評。(最好各種排列類型的花紋都進行點評)
活動反思:
本學期的第一次美術活動是花紋裝飾,對于孩子們來說,花紋這個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花紋裝飾隨處可見,陌生的是,該如何進行裝飾才能物體更美觀。
考慮到多方面,我讓孩子使用鉛筆進行這次的美術創(chuàng)作,使用鉛筆第一是考慮到幼兒更便于修改,同時,鉛筆和白紙兩種顏色上的反差,一樣能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活動的開始老師用花瓶引出活動,是希望幼兒看到花瓶后能引發(fā)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xiàn),并,通過這樣的一個準備,是為后面的花紋的排列方式及幼兒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本次活動中我把花紋排列作為一個難點,花紋的繪畫會與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花紋如何排列則會讓幼兒比較困惑,因此我在活動中花了一些時間講了花紋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動中,幼兒對花紋理解較為透徹,孩子們除了利用了老師提到的一些花紋,自己也設計出很多別的花紋樣式比如“魚”“蝴蝶”,并利用多種花紋排列方式進行組合,大部分幼兒都能繪畫出富有個性的花紋。
活動反思:
本學期的第一次美術活動是花紋裝飾,對于孩子們來說,花紋這個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花紋裝飾隨處可見,陌生的是,該如何進行裝飾才能物體更美觀。
考慮到多方面,我讓孩子使用鉛筆進行這次的美術創(chuàng)作,使用鉛筆第一是考慮到幼兒更便于修改,同時,鉛筆和白紙兩種顏色上的反差,一樣能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活動的開始老師用花瓶引出活動,是希望幼兒看到花瓶后能引發(fā)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xiàn),并,通過這樣的一個準備,是為后面的花紋的排列方式及幼兒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本次活動中我把花紋排列作為一個難點,花紋的繪畫會與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花紋如何排列則會讓幼兒比較困惑,因此我在活動中花了一些時間講了花紋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動中,幼兒對花紋理解較為透徹,孩子們除了利用了老師提到的一些花紋,自己也設計出很多別的花紋樣式比如“魚”“蝴蝶”,并利用多種花紋排列方式進行組合,大部分幼兒都能繪畫出富有個性的花紋。
25、中班社會活動《怎么辦?》教案和教學反思
一 、活動目標:
1.學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并能做出恰當?shù)姆磻?/p>
2.懂得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關心別人、安慰、幫助別人。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懂得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關心、安慰、幫助他人。
2.活動難點:能根據(jù)別人的需要做出恰當?shù)姆磻?/p>
3.指導要點:通過情景判斷、移情聯(lián)想、情景體驗等方式,引導幼兒學會理解別人的情感,關心別人。
四、活動過程
1.情景判斷:請一個幼兒扮演圖片中的多多把玩具摔壞了在哭泣,討論:多多玩具摔壞了,你是怎樣做的?這樣做好嗎?為什么?(學習判斷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那應該怎么做?
2.小結:同伴難過的時候不能嘲笑別人,要學會安慰別人。
3.請一名幼兒繼續(xù)扮演多多把玩具摔壞后在哭的情景,“現(xiàn)在你是天天,你會怎么做?”(引導幼兒學習說:“你怎么了?需要我?guī)兔?)
4.情景設置:
(1)情景一:配班教師的腳扭傷了
教師:**老師怎么了?我們應該這樣關心她?應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情景二:小朋友不舒服
教師:**怎么了,我們應該怎么做?
(3)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舒服不開心的時候,我們要做懂事的寶寶,學會關心別人,安慰別人。
活動反思:
社會情感涉及方方面面,現(xiàn)在的幼兒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與人接觸得少,應該讓幼兒學會如何關心、安慰別人。在活動中首先讓幼兒扮演多多在玩具摔壞后哭的情境,看一看他們在原始狀態(tài)下是怎么表現(xiàn)他們的情感的,實踐證明,有少數(shù)的小朋友是在笑,而大多數(shù)是不知道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馬上制止他們,而是請他們在看看有什么情況發(fā)生,于是在多多哭的時候我走了過去,扶起多多問她:“你怎么了?需要幫忙嗎?”在做完第二次情境表演后我才開始請他們判斷自己的、別人的行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做一個對比,使他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上的錯誤,在意識上給自己提醒。最后在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個情景讓他們自主的進行判斷并作出相應的規(guī)范行為。并且,我想,這些東西應該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也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多留意哪些地方是需要他們主動幫助別人,說出“你怎么了?需要幫助嗎?”
26、幼兒園分享閱讀活動《春節(jié)》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習俗。
2.理解圖畫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3.能夠欣賞畫風獨特的圖畫。
4.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二、活動準備:
大書、教學光盤。
三、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剛過完新年—元旦,再過一段我們就要過春節(jié)了。你們知道春節(jié)是哪一天嗎?(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你們在春節(jié)時都干那些事呢?你們在哪過春節(jié)?人們都干些什么事呢?(調動孩子原有經驗,孩子講述,老師記錄。)小朋友們剛才講的一些過年的事情,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和學習來的習慣做得一些事情,像這種從我們的祖先那里繼承和學習來的習慣,我們管它叫習俗。
老師把小朋友們剛才講的春節(jié)時候的習俗編到了一首歌里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放光盤給幼兒聽,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多聽幾遍。)聽完錄音:你從剛才兒歌里聽到那些過春節(jié)時的習俗?
——從文到圖:你們聽了很多關于春節(jié)的事情,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這本關于過春節(jié)的大書,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表現(xiàn)的吧!出示大書。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中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吧。
2. 出示大書(遮住文字)
——第1頁:這里的房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對,過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還喜歡往高處掛燈籠。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大書,請幼兒根據(jù)畫面的內容判斷出這一頁講的是剛聽到的那部分內容。(如果幼兒記不起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后,把兒歌內容說出來,讓幼兒體會。)
——第2-3頁:小朋友在干什么?表情是怎樣的?動物在干什么?他們手里拿著什么?要到哪里去?你過年的時候也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拜訪親戚嗎?(對,過年的時候,人們放假了,所有人都買上禮物,趕著回家過年了。)
——第4-5頁:過年了,他們回家以后干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你們看熊貓在干什么?公雞又在干什么?這也是我們在過春節(jié)經常做的事,“剪窗花、貼對聯(lián)”。
——第6-7頁:怎么有這么多人啊!他們在干什么呢?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嗎?(如高興、熱鬧、快樂)?他們在看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放過鞭炮嗎?放鞭炮時要注意什么?(安全教育)
——第7-8頁:鞭炮響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呀?大家的表情是怎么樣子的?你覺得過年好嗎?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封面,我們看完了一本關于春節(jié)的書,里面講很多過年時候的習俗,我們給它取個什么名字呢?所以書的名字叫做《春節(jié)》。3.總結分享:
教師邊從頭翻閱大書,邊講述:新年就要來到了,人們都在自家門前高高掛起了紅燈籠,小明明可高興了,他提著燈籠跑來跑去,新年的時候人們都穿上了新衣裳,明明也不例外,穿上新衣裳戴新帽,瞧多神氣!他還看到好多人提著禮物走來走去,原來是好多的親戚拿著禮物拜年來了。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還喜歡貼對聯(lián),剪窗花,明明在一邊看著大家忙活。這個時候大人們見了面要互相作揖拜年,表示問候。明明要是見到了長輩,也要拜年,還能得到壓歲錢呢!過年的時候是一年最熱鬧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明明小心翼翼的開始放鞭炮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響了,發(fā)出五顏六色的火焰。大家都高興的哈哈大笑,過年這開心呀!小朋友,過年的時候我們如果遇見我們認識的人別忘了問一問:新年好。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在一種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老師能抓住幼兒的回答問題上及時的回應,提升和豐富孩子的語言。教師的全身心投 入教學,才使這次教學活動達到較好效果,達到了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討論過年的習俗時,很熱鬧。很多孩子還講道掃房子,守歲等很多古老的習俗。當然最高興還是收到壓歲錢和放鞭炮,有一位小朋友講到放鞭炮時傷到了臉。(教師乘機進行放鞭炮時的安全教育。)
27、幼兒園數(shù)學《5以內的相鄰數(shù)》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2、理解并能說出多1或少1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活動難點: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6張蘑菇房子圖片、故事《住賓館》。
2、1-6的大點卡和數(shù)卡一套。
3、小猴、小熊頭飾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
4、幼兒數(shù)學操作板1個/人,1-6的點卡一套/人。
5、標有1—6的數(shù)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初步理解“鄰居”關系。
1、拍手找朋友游戲:“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旁邊朋友是誰?”“嘿嘿嘿,我旁邊的朋友是XXX!”
2、在睡房里,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么是鄰居。
二、教師講述并表演故事(配班教師配合故事表演)
1、講述并表演故事后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5號的鄰居,5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6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shù)字卡片,實現(xiàn)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shù)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shù)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 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shù)。)
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shù)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shù),是4和6。
(2)提問:那么3有沒有相鄰數(shù),它們是誰?
那4有沒有相鄰數(shù),它們又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shù)都有兩個相鄰數(shù)。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shù)(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并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shù)?為什么1是2的相鄰數(shù),3是2的相鄰數(shù)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
2、 發(fā)放幼兒數(shù)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shù)間多1少1的關系?!罢埬阏页霰?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shù),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shù)及其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對相鄰數(shù)的認識。
游戲: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6數(shù)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ⅹ的相鄰數(shù)是X和X?“嘿嘿,X的相鄰數(shù)是X和X。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讓孩子們玩《拍手找朋友》游戲和想想 “睡你旁邊的小朋友是誰?”兩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孩子們初步理解“鄰居”的關系,為以下活動做鋪墊,孩子們有了以上經驗后,接下來,老師通過講述、表演故事《住賓館》——幼兒自主探索、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三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知道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說出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理解5以內各數(shù)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突出并達到活動的重點,同時也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一說誰來找朋友,孩子們就紛紛舉手說:“請我,請我?!?老師一拋出問題,孩子們就你爭我搶著回答;老師一請孩子們幫數(shù)字找鄰居時,孩子們就全神貫注地擺弄、操作著,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活動時間過長,孩子們已分散注意力,玩游戲時,大部分孩子們拿著數(shù)字卡東跑西跳,只有個別孩子做好跟同伴玩游戲,在下一次開展此類活動時,我會在設計教案時先預算好每個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時間,在進行活動時,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情況適合地調整內容和時間的調整。
28、幼兒美術活動《太陽娃娃》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點、短線和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現(xiàn)太陽散發(fā)的光芒。
2、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或圖案裝飾太陽娃娃的臉,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裝飾太陽。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能根據(jù)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范畫三幅、勾線筆、蠟筆、白紙。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圖片:太陽娃娃。教師:“今天,老師把太陽娃娃請來了,可是你們看太陽娃娃怎么啦?“(只是一個圓圈,沒有眼睛和光芒。)
2、 教師講述太陽娃娃的光芒和笑臉到哪里去的故事。
a、教師:太陽娃娃身上本來有許多漂亮的光芒,就像這個樣子。教師出示范畫(一),引導孩子欣賞畫面,提問: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后來他出來玩,看見一朵小花在嗚嗚嗚地哭,太陽娃娃問:“你為什么要哭啊?”小花說:“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難看啊,嗚嗚?!碧柾尥尴胍矝]想,就脫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給了小花。
b、太陽娃娃回家換了一件衣服,看,是這個樣子的。教師出示范畫(二),提問:誰來說說?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后來他出來玩,看見大樹媽媽無精打采地站在路邊,太陽娃娃關心地問:“大樹媽媽,你怎么啦?”大樹媽媽說:“秋天,我的孩子都離開我去了遠方,我一個人好孤單啊?”太陽娃娃想也沒想,又脫下自己的樹葉衣服給了大樹媽媽。
c、太陽娃娃又回家換了一件衣服,看,是這個樣子的。教師出示范畫(三),提問:誰來說說?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就在剛才來幼兒園的路上,他遇見了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年紀大了,身上沒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陽娃娃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給了他。
d、太陽娃娃的最后一件給了太陽公公,他再也沒有衣服可以換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臉。你們覺得太陽娃娃怎么樣啊?我們小朋友怎樣來幫助太陽娃娃呢?(運用故事激起了孩子關心太陽娃娃,為太陽娃娃設計光芒的愿望。)
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表現(xiàn)太陽的光芒,說說:你想畫什么樣的光芒,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點、線、和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現(xiàn),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畫一畫,貼一貼,幫助幼兒學習裝飾的基本方法。
3、交待繪畫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運用故事激起了孩子關心太陽寶寶,為太陽寶寶設計光芒的愿望十分強烈。但是我還是沒有讓孩子直接來作畫,我認為中班孩子對裝飾畫的形式比較陌生,而欣賞活動對孩子直接的感官經驗有一定的引導示范作用。因此教師的示范繪畫,在孩子的技能上給予正確的指導,便于孩子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最后在操作中,教師注重對不同能力的孩子進行指導。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的奇思妙想,即時向孩子傳遞不同的構思,以利于孩子表現(xiàn)出不同的太陽寶寶。孩子們對圓圓的太陽產生了一定的興趣。而太陽寶寶身上發(fā)射的光芒則給了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利用直線、曲線、波浪線、螺旋線以及各種各樣的圖形組合來裝飾太陽,可以讓孩子對裝飾畫有初步的感性經驗。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能獲得相應的裝飾技能,學習合理地布局畫面內容和大膽地構圖。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幼兒為主體的教學風格,值得深思的是美術作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組織幼兒說說:你最喜歡的太陽寶寶。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整堂課中,我說的、示范的比較多,沒有留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在指導語方面提的不過簡練, 這點在以后的美術活動中是我要注意的。
29、幼兒園歌曲《五只猴子》教案及教學反思
目標:
1、感知音樂,學唱歌曲。
2、用手指或肢體節(jié)奏(拍、踏等)感知猴子數(shù)量。
3、愉快參加表演,能創(chuàng)編猴子的動作。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教學準備:音樂、香蕉樹的背景、猴子五只等。
教學過程:
一、 聽故事,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反思:故事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故事也作為一條線索貫穿整個主題活動,很容易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音樂,感知歌曲。
師:小猴子是怎樣逗寶寶笑的,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吧!
幼兒:小猴子抱寶寶,給他講故事。
幼兒:小猴子給寶寶買糖果吃。
幼兒:小猴子叫寶寶不要哭。
……
教學反思: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欣賞音樂從中尋找答案,他們會很專注。安靜地欣賞一遍歌曲后,孩子們對歌曲有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心中也有了答案。
三、提問:猴子是怎么爬樹的?猴子最愛做哪些動作?幼兒表演,其他孩子學一學。
教學反思:孩子生性好動,精力充沛。歌曲內容接近大自然,非常適合兒童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學是將語言、動作、音樂融為一體, 鼓勵幼兒即興地去進行表現(xiàn),鼓勵兒童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在這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享受了創(chuàng)作的樂趣。
四、幼兒學習歌曲。
A、再次欣賞音樂,邊看表演,邊感知歌詞。
反思:孩子們邊聽音樂邊看老師根據(jù)歌詞操作猴子爬樹摘香蕉,又從樹上掉下來的表演,有利于幫助孩子們理解歌詞,又能使孩子們對歌曲保持濃厚的興趣。
B、幼兒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用手指或肢體節(jié)奏(拍、踏等動作)感知猴子的數(shù)量。
教學反思: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教育的綜合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節(jié)奏朗誦、拍手跺腳等形式,使孩子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而且計數(shù)能力也得到發(fā)展。由于孩子的有意記憶時間較短,容易受其他物體的干擾,所以唱歌數(shù)數(shù)時顯得比較凌亂,有的孩子數(shù)三只猴子,有的猴子數(shù)四只猴子,還有的數(shù)五只猴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用肢體語言都感知了猴子的數(shù)量。
孩子們邊做動作邊唱歌。
教學反思:奧爾夫音樂教育強調即興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孩子的學習特點是活潑好動的,如果讓他們坐好學唱歌,他們會感到枯燥無味的。老師讓孩子們邊作動作邊唱歌,孩子們會覺得很有趣,會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30、幼兒園科學活動《簡單的電路》教案與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jù)電路圖連接簡單電路。
2、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與科學符號。
3、體會探索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電池和導線若干,小電珠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活動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幼兒認識、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1、觀察了解燈泡。
師: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請你們觀察一下小燈泡,想一想你們小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們發(fā)現(xiàn)小燈泡里面有鎢絲。中間有燈絲。(它是燈泡的發(fā)亮部分)灰色的小圓點叫連接點,一共有兩個。
2、觀察了解電池。
師:我們生活中用到電池嗎?誰能說說電池的外形是怎樣的。電池分為兩極,正極和負極。負極為鋅皮的一端,正極是一根碳棒上有銅帽的一端。電池上有兩個符號,正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負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
3、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電池。
師:你能說說你見過哪些電池嗎?遙控器里的圓形的7號電池,手電筒里的1號電池,圓形的5號電池,手表里的圓形的電池。
4、幼兒合作嘗試,點亮小燈泡
師:大家觀察了小燈泡、電池,現(xiàn)在想不想點亮小燈泡呀?
幼:想。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先嘗試一下,好不好?
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幾組亮了?我們請接亮小燈泡的小組上來展示一下。
5、幼兒探究小燈泡電路的連接方式。
師:小燈泡亮了,說明有電流過小燈泡了。那你猜測一下,電是怎樣流過小燈泡的?
師:說得沒錯,通常我們是這樣認為的:電從電池的正極出發(fā),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流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了回路。這條路一通,小燈泡馬上就亮了。
6、教師總結。
三、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對活動材料的探索興趣很高,有些孩子不斷地反復試驗。在操作過程中,許多幼兒之間也都進行合作,各組幼兒在找準備的材料探索連接。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連接材料,并且體驗到活動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有些知識內容孩子的理解還是不夠,影響到試驗的操作,還有個別孩子的試驗操作習慣還有待繼續(xù)加強。
31、幼兒園歌曲游戲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我愛媽咪》
目標:
1、感應休止。
2、語詞替換練習。
3、唱名旋律。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重點:感應休止。
活動難點:樂器感應節(jié)奏和休止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P1、2,音樂CD。
2、布娃娃、紗巾、木魚、手搖鈴人手一份。
3、大、小五線譜各一幅。
活動隊形:坐位半圓形;活動時,分散站立。
活動過程:
(一)肢體意識
老師彈鋼琴伴奏,孩子隨音樂做各式律動。
老師:小朋友,你們去過公園嗎?有沒有和你認識的朋友遇見過呀?遇到你的朋友你是怎樣和他打招呼的。(幼兒回答,并要求大家來學他的動作)
音樂:學生自由散步。
音樂停:學生互相擁抱或碰觸肢體。
反思:在一開始的肢體意識暖身中,讓孩子放開肢體,輕松融入活動。通過自由散步,相互擁抱、碰觸身體,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活動的常規(guī)做好鋪墊。
(二)故事引導:
小朋友,有一個節(jié)日是媽媽的節(jié)日,你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母親節(jié))今年的母親節(jié)又快到了,大家都歡天喜地得準備慶祝這個快樂的日子。寶寶和小熊、小花貓、小狗也熱烈地討論著要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出示圖2)看看小貓和小熊,它們在想送什么給媽媽呢?點在一旁聽到了,雖然她沒錢買禮物,但也想給自己親愛的媽咪一個驚喜。媽媽愛寶寶,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么愛媽媽的呢?(幼兒發(fā)言)現(xiàn)在我?guī)砹艘皇赘?,叫“我愛媽咪”,里面有寶寶對媽媽,媽媽對寶寶的愛。我們一起聽聽看?/p>
反思:老師用故事引導,述說小動物送禮物給媽媽,為什么小動物的禮物媽媽最喜歡。從了解媽媽的喜好出發(fā),讓幼兒討論怎么樣愛自己的媽媽。孩子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這時老師能進一步提問孩子怎樣去關心身邊的親人,也許更能讓孩子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
(三)感應曲風
1、肢體
A段快板:休止/飛吻兩下(或拍手)。
B段慢板:樂句/雙手隨音樂舞蹈。
老師:寶寶是怎么愛媽媽的?(送媽媽一個吻,親親媽媽)那媽媽對點點說什么呀?(“親愛的寶貝,你最可愛,媽媽愛你”教師邊說邊做動作。)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樣愛你的寶寶的呀?。
2、布娃娃
兩人一組雙手共持紗巾
老師:我這有些娃娃,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組成一個家,照顧一個寶寶。用搖籃帶著寶寶出來散步,
A段:休止/親布娃娃或輕拍。
B段:樂句/帶著娃娃慢走散步或搖搖籃。
句尾/娃娃、爸爸媽媽之間相互問候。
老師:領著你的小寶寶回到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反思:孩子們很喜歡照顧布娃娃的游戲。通過道具來感應樂曲中的休止,孩子完成的很好。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逐步解決活動的重點。
(四)語詞游戲
語詞替換及感應休止
教師:你們除了愛媽媽,還愛誰?愛誰就唱歌給誰聽。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替換歌曲中的語詞。
A段:旋律/替換人物名稱“我愛爸爸”“我愛爺爺”“我愛……”
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詞語,教師給予肯定與指導。
A段: 休止/創(chuàng)作呼應詞語之動作。
B段:替好朋友或爸爸、媽媽等扇風、按摩等。
反思: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在故事的引導下,孩子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愛。也知道如何從別人需要出發(fā)去關心他人。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替換歌曲中的語詞。
(五)樂器感應節(jié)奏和休止
師:你們會聽著音樂,愛自己的家人,那你們想不想用樂器來演奏出來?
(1)教師用手搖鈴敲出旋律節(jié)奏,幼兒徒手跟著拍。
(2)師:休止的地方我們用木魚來演奏,誰知道要怎樣敲?(可請一名幼兒上來試試)
(3)聽音樂演奏樂器。
A段:旋律/輪手搖手搖鈴。
休止符/敲木魚。
B段:探索手搖鈴音色或以木魚槌于空中畫圖。
反思:節(jié)奏練習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幼兒幼兒徒手跟著拍來感知節(jié)奏,初步熟悉節(jié)奏,然后在讓幼兒用樂器來拍節(jié)奏,從淺入深地學習節(jié)奏,過度自然、輕松。逐步解決活動的難點。
(六)唱名旋律
復習五線譜,認知唱名:do, re, mi, fa, sol.
1、教師講解五線譜:五線譜是由五條線和四個間組成。
2、認知唱名:do、re、mi、fa、sol。
3、介紹級進與跳進。
反思: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唱出唱名并進行模唱。
(七)幼兒聽音樂《我愛媽瞇》拍手出教室。
32、幼兒語言故事《亂撓癢癢的章魚》教案與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理解故事內容,了解章魚的特征。
2、能仔細觀察和完整、連貫地表達,感受故事的有趣。
3、懂得與同伴相處時要有禮貌,知錯就改。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章魚的生活習性有所了解。
2、材料準備:章魚圖片,幼兒用書第24頁《亂撓癢癢的章魚》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鼓勵幼兒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表達想法。
2、指導要點:運用邊看圖邊講述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
四、活動過程
1、出示章魚圖片,導入教學。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以為生活在海洋里的朋友,你們看看它是誰?它有幾只觸手?它會用這八只觸手做些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關于這只章魚的故事就知道了。
2、結合圖片,教師以邊講述邊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前半段內(從開始到“又去撓那些扭來扭去咯咯笑的小魚了”)。
提問:在海洋世界里都住著哪些小動物?
提問:這只愛撓癢癢的章魚去撓了誰?他們喜歡嗎?你從哪里看出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角色的表情動作,大膽講述)
3、教師結合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的后半段。
提問:章魚又去撓誰的癢癢?這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章魚決定怎么做?
提問:當章魚在水中追趕珍珠時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本領?(游的速度快。)
提問:當章魚追著珍珠沉到海底時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本領?(潛水)
提問:當珍珠掉進石縫里章魚也跟著擠了進去時,章魚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本領?(噴出濃濃的墨汁)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進一步理解故事主題。
提問:章魚以后還會不會去亂撓癢癢呢?為什么?
提問:你們喜歡這只章魚嗎?為什么?
小結:要像章魚一樣知錯就改,與同伴禮貌相處。
5、幼兒邊看幼兒用書第24頁邊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通過活動了解章魚的生活習性,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運用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生動地表現(xiàn)章魚去撓小魚的癢癢、以及章魚在追回珍珠的圖中發(fā)生的事情?;顒釉O計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出示章魚圖片,導入教學—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內容—完整講述故事,進一步理解主題思想。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對章魚的認識的經驗,因此第一環(huán)節(jié)開展的很順利,孩子們能夠說出章魚的特征和生活習性。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圖片分段講述故事中,孩子們能夠認真傾聽,老師通過“設疑”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在完整地欣賞故事內容時,孩子們始終都沉靜在這個有趣故事的情境中。并且懂得與朋友相處時,應當有禮貌,而且做錯事情時,能知錯就改,實現(xiàn)了情感的升華。整節(jié)語言活動,都以有趣的情節(jié)始終貫穿著整個活動。幼兒的語言表達,動作、想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整欣賞故事內容的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都有表演的欲望,由于時間的限制,沒有實現(xiàn)。因此,我考慮在下個課時讓孩子分角色表演故事,更深入地感受故事的主題思想。
33、幼兒語言活動教案和教學反思兒歌《大自然真漂亮》
一、活動目標
1、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并運用適當?shù)脑~匯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學說兒歌,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對兒歌的理解。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xù)編故事。
二、活動準備
1、大自然綠色的視頻短片
2、《救救地球》幼兒用書
3、《大自然真漂亮》兒歌文字配畫大圖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大自然景色的視頻短片,讓幼兒觀賞。
活動反思:在播放視頻、幼兒觀看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嘆聲“好美呀”,尤其是瀑布、湖泊及連綿的高山等這些海南孩子比較少見的風景時,孩子們更是瞪大了眼睛,但卻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我及時進行了介紹和講解。所以生活經驗很重要,建議要給孩子多一些體驗,或者通過各種手段,如視頻、圖片、圖書等豐富孩子的經驗。
2、出示幼兒用書,請幼兒描述圖中的景物,并想象置身于圖中的環(huán)境,嘗試用適當?shù)脑~匯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反思:孩子們描述風景的詞匯比較多,如“藍藍的天空”“五彩繽紛的花朵”“廣闊的大?!钡?,但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卻很單一,比較多的就是“感覺很美”等,說明孩子的日常體驗及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都還有待加強。
3、出示《大自然真漂亮》兒歌大圖,與幼兒一起讀兒歌:
大自然真漂亮
我是小草,隨風左右搖。
我是小鳥,樹上聲聲叫。
我是小蟲,草叢四處跳。
我是小花,一起笑一笑。
活動反思:這首兒歌比較簡單,所以孩子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兒歌,還能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此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4、幼兒嘗試根據(jù)兒歌的句式學習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反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進行創(chuàng)編,但是編出的兒歌內容比較貼合,對仗卻不夠工整,如:我是一只小狗,在草叢中汪汪叫等;只有小天的用詞與句式都非常標準:我是獅子,草原四處跑。其他孩子的用詞及模仿創(chuàng)編的能力還需加強。
5、請幼兒嘗試把兒歌中的情景畫下來,然后把圖畫合并成大圖畫,張貼在活動室內。
34、學前班科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與教學反思
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2、啟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欲望和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掛圖:小蝌蚪生長變化的四個過程;
4、集體排序圖四張;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并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
四個不同的過程,并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里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后,小蝌蚪便從卵子里鉆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并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干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并請幼兒粘貼,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粘貼:請四名幼兒將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卡片按順序粘貼到不同的四副圖片中,全班幼兒集體觀察并驗證。
3、提問:
(1)為什么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蟲、蚯蚓、蜘蛛、蝸?!?
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
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只蝌蚪一條尾
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后腿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哪里?(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這里。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教學反思:
設計本節(jié)活動主要是為了滿足幼兒對于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好奇心而展開的,通過《小蝌蚪找媽媽》一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其外形特征;然后通過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過程的形象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序,鞏固幼兒在其變化過程的熟知,邊排序邊讓幼兒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兒歌,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用實物小蝌蚪來讓幼兒觀察,既調動了幼兒的觀察興趣,也滿足其好奇心,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由于幼兒教多本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幼兒們還能全神貫注的聽故事、回答問題,后半部分讓幼兒排序和觀察小蝌蚪的時候就顯得很亂,如果分組上這節(jié)活動,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教師的語言可能不夠吸引幼兒,這也是一不足。
35、幼兒園語言活動《點點和多咪的信》教案及教學反思
語言:點點和多咪的信
活動目標:
1.觀察分析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間的情感。
2.產生用圖畫、符號等方式寫信的興趣,并初步進行嘗試。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電腦、電視機、課件、信封兩個、信紙三張、幼兒每人一張信紙、一支記號筆。
活動過程:
1.觀察分析封面,激發(fā)閱讀興趣。
(1)今天,張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看看,故事里有誰?它們怎么了?
(2)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可是回到家,都很想念對方。你們有好朋友嗎?你想念好朋友的時候,會怎么做呢?
(3)看看故事里的兩個好朋友是怎么做的。
【評析:聯(lián)系自己感受,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p>
2.觀察分析第一封信。
(1)出示第一個信封。你知道這封信是誰寫的?寫給誰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多咪給點點的信上寫了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第一封信。
(3)多咪對點點說,說什么呢?誰知道?
(4)逐一分析每幅圖畫的意思及冒號和箭頭的意思。注意歸納出時間、地點和事情。
(5)到底多咪是這個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6)好朋友在一起玩,真開心啊,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氐郊液?,他們又會怎么做呢?
【評析:在寬松的氛圍中,充分給予幼兒想象、表達的機會?!?/p>
3.觀察分析第二封信。
(1)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信上說了些什么?
(2)點點對多咪說些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看看故事里是這個意思嗎?
(4)兩個好朋友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真快樂啊。
4.觀察分析第三封信。
(1)一天早上,多咪收到點點的一封信,看看信上點點要告訴多咪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多咪看了信,也以為點點病了。它急急忙忙趕到點點家,奇怪,家里一個人也沒有,床上也是空空的。多咪緊張地到處找,邊找邊喊:“點點,你在哪里?我來了!”你們猜,點點在哪里?
(3)一起看課件。原來點點在干什么?
(4)多咪問點點:“你到哪兒去了?不是病了嗎?”點點說:“我去釣魚了?!倍噙溆謫枺骸澳阈派袭嬃四闾稍诖采希皇遣×藛?”點點恍然大悟地說:“我是說我睡覺的時候夢到你了?!眱蓚€好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情節(jié)的收放張弛中感受故事的幽默風趣,活動氣氛活躍,幼兒學習積極性高?!?(5)點點的這封信多咪沒有看明白,鬧了這么大個誤會,白擔心了一場,為什么會這樣呢?
(6)我們來把這兩封信比一比,你們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
(7)一般我們寫信的時候,要說清楚時間、地點和要做的事情,這樣別人就容易明白,否則就要鬧出誤會。等你們以后會寫字了,就能把信寫得更明白了。
5.完整欣賞故事。
(1)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2)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兩個好朋友嗎?為什么?
6.給好朋友寫信。
(1)故事里的兩個好朋友真讓人羨慕。你們有沒有好朋友?想不想給你的好朋友寫信。寫信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幼兒分散自由給好朋友寫信,提醒注意信的格式。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遷移和拓展,體現(xiàn)了一定的延伸性。】
《點點和多咪的信》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結束后更多討論的是這個活動在幼兒的生活中是否是熟悉的和讓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根據(jù)活動效果,事后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孩子缺少相應的經驗
在通訊工具發(fā)達的今天,幼兒對信封的了解不是很多,雖然事先對信封、信箱一系列的認識,根據(jù)課程《給你一封信》給幼兒進行了相關的了解,但在活動中沒能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孩子思維的限制
雖然事先讓幼兒了解了寫信的格式,收信人的頭像畫在左上方,寫信人的頭像畫在右下方,在解讀第一封信時,可以再大膽一點讓幼兒猜測,不要馬上限制他們的思維,等他們將感興趣的東西說完以后,再研究“箭頭”的含義,從而將整封信連起來解讀。在這部分,要分析得詳細,將信的時間、地點、事情都分析清楚,讓幼兒知道信上的圖畫表示的含義,以及寫信格式,收信人的頭像畫在左上方,寫信人的頭像畫在右下方。接著,第二第三封信,可以讓幼兒來解讀,而且不需要再一幅幅小圖片詳細地觀察了,在第一封信的基礎上,幼兒已經掌握了這個規(guī)律。在完整欣賞完故事以后,老師的提問可以再具體、詳細一點,讓幼兒掌握故事的情節(jié),其中重要的詞語可以和幼兒講解一下。在第二次完整欣賞完故事以后,讓幼兒復述完整的故事難度性太高了,可以老師邊講幼兒邊補充的方法進行,重復的話語可以讓幼兒來說,降低一點難度,這樣的話,幼兒的參與性更強。最后,由于第一封信解讀得不夠清晰,所以以至于讓幼兒來說說自己想寫的信的內容時,幼兒回答得沒有邏輯,沒有按照時間、地點、內容來講,而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所以,整個活動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解讀第一封信上,只有這個步驟到位了,下面的環(huán)節(jié)才會走得順利,思路才會正確。
三、活動的氛圍
在整個活動的結束部分,可以考慮增添一個律動環(huán)節(jié),讓整個活動更輕松愉悅。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可以再日常生活中或區(qū)域活動中滲透相關內容,幫助孩子豐富這方面的經驗,不斷發(fā)展孩子的思維。
36、學前班音樂游戲優(yōu)秀教案和教學反思《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復習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2、學會游戲方法,復習踵趾小跑步。
3、復習模仿小動物走路。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懂得對人要有禮貌。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jù)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6、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磁帶《多快樂》、《拍手歌》《找朋友》
2、木偶鴨,由專人表演
3、小鴨、小兔、小烏龜圖片各一張。
4、小花小星同幼兒人數(shù)。
(二)知識準備:
幼兒熟悉游戲的歌曲《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多快樂》揮動小花、小星愉快的跑進活動室。
2、復習律動《拍手歌》
(二)基本部分
1、木偶表演,引出課題
2、請幼兒聽游戲歌曲《找朋友》來熟悉歌詞,聽后提問
(1)歌曲(游戲)的名字叫什么?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歌詞。
4、教師示范游戲玩法,復習踵趾小跑步。
5、請幾名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示范。
6、幼兒和教師一起游戲。
7、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模仿圖片上的小動物走路進行游戲。
(三)結束部分
1、教育幼兒對人有禮貌
2、幼兒隨音樂《多快樂》拍手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找朋友》是幼兒園教材小班音樂教本中的一個邀請舞?!墩遗笥选愤@首歌曲可以說是一首流傳廣泛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我根據(jù)小班幼兒剛入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并不是十分強烈,而對游戲卻十分偏愛的特點,將《找朋友》以音樂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幼兒在聽聽、唱唱、動動、玩玩中增強節(jié)奏感,促進動作的協(xié)調性,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引起幼兒對游戲的濃厚興趣,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設計了兩種游戲方法,一種是以舞蹈動作走路找朋友,一種則是以模仿幾種小動物如小鴨、小兔走路找朋友,并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另外我還設計了與臺下老師握手,請臺下老師一起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烘托課堂氣氛,培養(yǎng)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整節(jié)活動幼兒興趣濃厚,笑聲不斷,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37、小班綜合活動《快樂的曲線》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 活動目標。
1. 感知曲線的特點,嘗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2. 學畫曲線,體驗合作作畫的樂趣。
3. 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 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二) 活動準備
1.彩帶人手一條,貼有小魚的大、小畫紙每組一份、音樂磁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快樂,激發(fā)興趣。
(1)教師在音樂中手持彩帶跳舞。
師:看這是什么?(彩帶)我的彩帶會跳舞,你們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教師手握彩帶演示(左邊扭扭,右邊扭扭,像波浪,畫圓圈)
師:剛才我的彩帶怎么跳舞的?這樣跳舞好看嗎?(回答:很好,很漂亮,很美....彩帶也一扭一扭的)我們一起來讓彩帶跳舞好嗎?
(幼兒小班強調規(guī)則意識:將彩帶從凳子底下拿出來,一個手拿住彩帶的一頭。)
(2)與幼兒一起手持彩帶,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舞動,在游戲中感受曲線。
師,小朋友的彩帶舞得真漂亮,請你們把彩帶輕輕的送回家。
2.觀察曲線的畫法。
(1)向同伴介紹彩帶的舞蹈。
師:請你看看旁邊的小朋友他的彩帶是怎么跳舞的?
(幼兒回答:像圓圈,毛毛蟲....)
不錯的(2)請個別幼兒說說彩帶是如何“跳舞”的。
師:你的彩帶是怎樣跳舞的?
幼:我的彩帶一扭一扭,像蟲子一樣的。
幼:我的彩帶是扭屁股一樣,這邊動一動,那邊動一動。
幼:我的彩帶一曲一曲,像一條小路。
幼:我的彩帶像波浪,曲曲長長的。
……
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模仿后,老師記錄,記錄后,師生共同空手畫曲線等。
3.在游戲情景中作畫
(1) 出示活動教具,以小魚口吻引出游戲情景。
師:想請你們幫個忙,在池塘里畫上清清的河水、長長的水草(可省略)還有我愛吃的小蟲子,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畫的曲線,說說它們分別像什么。
(四)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以小魚的身份,游到每個“池塘”去看一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家”。
活動反思
1、從目標的定位看:
在活動之前對目標進行了調整,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小班的孩子語言發(fā)展水平較弱,并且不均衡,有的孩子孩子還學說話的階段,語言表達不清晰。
不錯的因此將第一條目標定位于“感知曲線的特點,嘗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在感知的基礎上去體驗曲線的特征,進而嘗試進行語言表述,符合小班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第二條目標鎖定在能力的提高上,從畫直線到畫曲線,可以很好的鍛煉幼兒的手指小肌肉群,并且在合作作畫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從目標的達成度來看:
小班的孩子第一次接觸曲線這個概念, 相對于直線而言,曲線的特點就是一彎一彎,彎彎曲曲的線條。通過表演彩帶舞來感受曲線的特點,并從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東西——美感。這對于小班孩子而言,是一種初淺的情感體驗。伴隨著這種美感,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愿望,學說簡單詞匯:很漂亮,很好看。因此在第一條目標的達成度上,基本完成。第二條目標是學畫曲線,體驗合作作畫的樂趣。學畫曲線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從教學活動來看,小班幼兒對于曲線的畫法沒有具體的認識,只是從之前的彩帶舞中有了一些視覺感受。這時候,需要老師將難點細化開來:如何畫?畫筆如何走?都應該一一引導,如果老師用食指代替蠟筆,帶領小朋友在空中按曲線一上一下慢慢往后走,這樣幼兒對畫曲線的技巧有可以初步掌握了。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老師在用手指面向孩子們筆畫的時候,孩子看見的是手指往相反的方向行走,在作畫的時候是否會受影響呢?
3、從師幼互動情況來看:
所執(zhí)教的班級是一個剛來園一個月的小班,常規(guī)剛剛建立,幼兒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長,需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語言、道具不斷的吸引住孩子的眼球。盡管我在材料的準備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密相扣也至關重要,一旦環(huán)節(jié)過渡的不好,幼兒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不錯的在讓其中一位幼兒展示彩帶是怎樣跳舞的時候,他有表演的欲望,我立即將已經放入到椅子底下的彩帶抽了出來遞給他,下面的孩子看見這一舉動,紛紛效仿,導致個別示范又跳回到了集體教學。在這里,我忽視了下半孩子一個重要的年齡特點,就是愛模仿,自制能力較弱,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要學,盡管我已經強調了讓彩帶休息一會,但語言的說教顯然是沒有行動來的直接的。最后導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處,常規(guī)出現(xiàn)了點亂,影響了教學。在發(fā)生狀況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的處理好,緊接著是學畫曲線,孩子們都拿著彩帶舞動著,我匆匆將學畫曲線的具體方法一帶而過了,沒有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從整個活動來看:
活動組織下來,感覺缺少細節(jié),沒有體驗一個“細”,細節(jié)之處往往是成功的關鍵,好的教學活動,細節(jié)就是點睛之筆,我在教學難點上沒有處理好,活動的第二條目標也沒有很好的達成,造成低效教學??偨Y原因,還是對幼兒缺少了解,對現(xiàn)場教學應變能力不夠,對教案的重難點沒有完全吃透原因造成的。
38、學前班教學設計:幼兒園大班詩歌《大自然的話》教案反思
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有欣賞、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xiàn)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準備:
1、幼兒有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2、配樂詩歌錄音磁帶。
3、大自然景象教學掛圖、詩歌圖譜各一幅。
4、拍攝的大自然景象圖一套。
過程:
(一)開始部分
游戲“指五官”,引起幼兒興趣。
師:我們一起來玩“指五官”的游戲,聽我的口令,看誰指得又快又對!
小結:小朋友的反應很快,說明剛才老師的語言大家都能聽懂。老師說的話你們是靠耳朵才能聽懂的。不要以為只有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你們能聽懂嗎?靠什么發(fā)現(xiàn)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學掛圖,感受大自然,了解詩歌。
師:這兒有一幅畫,畫上有什么?(花、草、樹木、白云、太陽、荷花、小河┉)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會說話嗎?我們一起來聽詩歌《大自然的話》里說了些什么?
2、欣賞詩歌。
a、幼兒聽配樂詩歌錄音。提問:大自然會說話嗎?詩歌里說了些什么?
師:你們聽懂大自然的話了嗎?我們再來欣賞一遍!
b、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c、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①詩歌里說了大自然中誰在說話?怎么說話的?(逐一揭開相關的詩歌形象圖譜(白云、螞蟻和樹樁…)為什么說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么說螞蟻往高處搬家,明天準是晴天?樹樁上的一道道圈圈說明什么?怎么知道的?這都是人類多年觀察出來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②大自然的語言與人的語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話要用耳朵聽,而大自然的語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它好象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
d、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地學習朗誦詩歌一遍。
師: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妙不可言,我們一起來輕輕學念這首詩歌。
?、且龑в變郝牨嫒卧姼杞Y構上的特點。
師:《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么?好在哪里?(揭開詩歌外的形象圖譜)
小結:詩歌中先說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白云高飄、螞蟻往高處搬家、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緊接著寫人們看到這種現(xiàn)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傘、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詩歌的結構這樣安排能讓我們小朋友一聽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歌,
e、組織幼兒看圖譜完整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幼兒嘗試仿編詩歌2—4段內容。
a、幼兒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話。
師: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秘,你們平時都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感受到大自然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b、幼兒進行仿編。
師:我用詩歌的形式把我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話告訴了你們,你們也來用詩歌的形式說說你發(fā)現(xiàn)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好嗎?
小結:真棒!你們一定都是愛學習肯動腦,細心觀察,勤于積累的小朋友才能聽動大自然的話,課后你們可以把你們觀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畫下來我們裝訂成一本大的詩歌集,好嗎?
(三)結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只要我們善待她,她就會給我們人類好的回報,但是現(xiàn)在我們人類有些人卻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樹木、捕殺動物,亂扔垃圾、工廠排除廢氣、廢水污染環(huán)境,使大自然受到嚴重的破壞。大自然還會和我們人類做朋友嗎?她還會以好的回報給人類嗎?我們應該怎樣做?課后你們可以去了解了解,再來告訴我,好嗎?
這首詩歌科學知識趣味性很強,可以借機培養(yǎng)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在課前利用了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guī)律的變化,讓幼兒了解四季的變化特征,動植物的變化,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教學反思:
教學達到了預期制定的目標,通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我班孩子對大自然的語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也從中學會了一些創(chuàng)編詩歌的技巧,并知道只要愛學習肯動腦筋,細心觀察,勤于積累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話。
- 教育幼兒不怕困難的探索活動:小小設計師
- 幼兒園大班第二周主題教案我是大班小朋友
- 幼兒園關于面塑的主題教學方案
- 大班主題活動:回憶往事 幼兒園里的甜蜜
- 培養(yǎng)幼兒表達能力的大班主題教案
- 幼兒園大班父親節(jié)主題活動教案:父親的愛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五杯飲料
- 大班環(huán)保活動公開課推薦教案:認識沙塵暴
- 幼兒園秋天主題活動走進秋蟲王國親子秋游方案
- 大班體育教案《捕魚》反思
- 大班教案《香香的蔬菜》反思
- 大班教案《水蜜桃》
- 大班主題教案《大家都來比一比》反思
- 大班教案《大熊山》反思
- 鞏固4以內數(shù)的形成
- 農業(yè)科技培訓工作總結
- 扣人心玄的時刻
- 神醫(yī)
- 6的認識
- 中班數(shù)學教案《小猴摘果子》反思
- 小班健康活動《貓媽媽的小吃》教案反思
- 公務員考試培訓朋友圈文案40句
- 兩字家族名字434個
- 氣質男生帥氣微信網名大全390個
- 簡單三字公司名字大全,公司免費起名大全438個
- 學前班幼兒園《手腦速算》教學設計教案
- 幼兒園教學設計小班社會《能干的小手》反思
- 幼兒園數(shù)與量學習《3以內的點數(shù)》小班數(shù)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數(shù)與量學習《3以內的點數(shù)》小班數(shù)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教學設計大班數(shù)學《2的分解和組成》反思
- 幼兒園教案大班數(shù)學《4的分解和組成》反思
- 幼兒園新年之整點和半點學習《等待的時刻》大班數(shù)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算術活動《花園里》(5的加法)大班數(shù)學教案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幼兒園的1和許多》反思
- 幼兒園教案中班科學《會變的顏色》反思
- 中班語言活動《春天的電話》幼兒園教學設計反思
- 幼兒園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紙》中班教案反思
- 幼兒園科學發(fā)現(xiàn)區(qū)《可愛的蠶寶寶》中班游戲教案反思
- 幼兒園科學活動《神秘的黃胸木蜂》中班教案反思
- 幼兒大班數(shù)學教案《我的好鄰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