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和手段

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和手段

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和手段

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和手段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計算是人生必備的三大能力之一。隨著知識經濟、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幼兒家長認識到培養(yǎng)幼兒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從前,人們說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是學習科學技術的鑰匙,而在日常工作中難得用到。在今后的技術社會、信息社會里,數學還將成為眾多工作崗位的先決條件,就業(yè)機會的敲門磚,數學能力將制約一個人的發(fā)展?jié)摿?。數學訓練出清晰思維的智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即使只為了應付不斷變化的日常工作,為了駕馭經常更新的計算機軟、硬件,都是不可少的。學數學不再只是升學的需要,也越來越是謀生的需要。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也具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于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是怎樣學會數學的呢?是通過記憶還是通過理解?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表現為教育幼兒的不同方法。曾有一位三歲幼兒家長問我,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數數時總是亂數,他教了很多次也沒有用;還有一位四歲幼兒的家長問我:“為什么我的孩子記性那么差?我給他講過很多遍,他還是記不住這些加減題?”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幼兒并不是通過記憶學習數學的!也必須是通過理解來學習。  
  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后,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  
  總之,幼兒的數學學習和思維發(fā)展關系密切。一方面,幼兒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說幼兒要具備一定的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的能力。另一方面,數學教育也要指向幼兒的思維發(fā)展,要通過數學教育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數學知識只是幼兒思維發(fā)展的載體,而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的。  
  我們提出“為思維而教”的教育原則,是為了根本扭轉那種記憶式的數學學習,讓幼兒真正感受到數學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的魅力。建議家長牢記以下幾條:  
  第一,邏輯觀念的重要性遠大于數字的記憶。不必擔心幼兒不會數數、不會計算,這都是由于他們還沒有獲得相應的邏輯觀念。家長與其讓幼兒死記硬背那些無法理解的數學,不如給幼兒提供有價值的邏輯經驗。如,配對的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對應觀念,排序的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序列觀念,分類的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包含觀念,等等。這些看起來和數學無關,卻是幼兒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礎。而這些教育活動就最好通過實物或者圖片等多媒體手段教育。  
  第二,立足具體經驗,指向抽象概念。數學的本質在于抽象。但是幼兒的抽象數學概念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建立在具體的經驗基礎之上。所以不要急于讓幼兒進行抽象的符號化的數學運算,而要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讓幼兒獲取數學經驗。當幼兒有了豐富的數學經驗之后,即便大人不教,他們也會舉一反三。如幼兒經常有平分物體的經驗(分蛋糕、分糖塊、分蘋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數學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類似的問題,他也會主動遷移自己的知識。在幼兒階段,不應強求計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給幼兒豐富的經驗。  
  第三,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來源于他的實際生活。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自己”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例如,數字可以表示什么意思?面對抽象的數字符號,幼兒很難理解“數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生活中哪里有數字?它們表示什么?這樣幼兒就很會得到很多具體而豐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