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進修計劃: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園長進修計劃: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園長進修計劃: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園長進修計劃: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對教師來說,轉變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務是解決正確的教育價值與傳統(tǒng)的教育實踐的矛盾,園長的任務是幫助教師有效地將這對矛盾進行轉化,使正確的教育思想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

1、管理保證。所謂管理保證,指的是“在課程設置、計劃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為教師創(chuàng)設實施新觀念的機會與條件。如課程安排上我們提供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活動和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形式上將個別化教育、小組教育與集體教育有機結合,以保證新觀念在組織形式這一方面的落實。在計劃制定上,我們變5大領域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達表現(xiàn)3大塊面,使教育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能向《新綱要》靠攏。

2、點撥指導。園長每周保證一至二個半天深入課堂,了解教師新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情況,并進行相應的指。采用的指導方法有:

(1)分析引導法。即當我們看了教師的半日活動后,與其共同探討分析,請教師思考:你的教育活動中有哪些正確教育思想作為支撐點,在教育行為中如何體現(xiàn)?有哪些行為還沒有體現(xiàn)正確的教育思想,如何體現(xiàn)?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在情感交流、興趣激發(fā)、方法指導、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等方面,認真研究教育內容、研究孩子,幫助教師將正確的教育思想落實在教育行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師教育實踐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為進行總結提煉,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經驗,如:看了一位教師成功的教育活動后,幫助她總結提煉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標突出發(fā)展性,表現(xiàn)在目標的多元性、具體可操作性,落腳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是“促進幼兒發(fā)展這一觀念的行為上的體現(xiàn)”;

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包括材料開放、環(huán)境氛圍開放、提問的開放,而這種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強調尊重幼兒、重視幼兒的自主精神,讓幼兒通過自身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經驗,這是幼兒主體性發(fā)展觀念的體現(xiàn)。我們將這些概括提升的經驗與教育觀念緊密聯(lián)系,幫助教育在實踐中將教育觀念與行為有機結合并不斷強化。

(3)宣傳發(fā)揚法。當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體現(xiàn)出新的正確的教育觀念時,就大力宣傳,加以發(fā)揚。我園每月有一次活動名曰“隆重推出”,即將正確的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行為,并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教師隆重推出后,教研級組織觀摩其活動,并將其活動拍攝成錄像供教師本人和教研組研討、分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宣傳發(fā)揚使良好的教育行為由點及面、擴大延伸。

3、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保教能力的主渠道,那么它在幫助教師將正確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中主要作用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它主要的作用體現(xiàn)在兩方面:

第一,對教師在兩個轉化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共性問題在理論上、思想上進行梳理,以提高認識;第二,建立與這些認識相匹配的行動策略(即實施策略)。而園長在此過程中作用有3方面:

(1)做新觀念的帶頭人。在幫助教師準確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中,園長的觀念至關重要。園長的學習必須超前于教師,園長的信息必須領先于教師,因此園長平時應抓緊時間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對教育的理念作反復、深入的認識,使自己的教育思想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

(2)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我們認為缺少理論指導的實踐,只是處于低層循環(huán)的實踐,而缺乏實踐必須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將正確的觀念轉達化為教育行為。在教育研究中,我們注重尋找理論依據(jù)解決教師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如:在觀念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遇到首要問題就是“師生互動”。那么,如何促進“師生互動”?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展開理論學習,運用互動原理、師生共振教學原理等分析互動的起因、互動形式、互動方式,然后建立互動教育模式。而這種互動模式是建立在“教學論”的基點上,以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與教師、幼兒、教育中介的交互活動行為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主線,反映其與幼兒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的對應關系,增進師生情感交融,發(fā)揮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這種互動模式體現(xiàn)了當今在正確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通過教育研究,教師們對互動的認識上升到理論這一高度,提升了認識的層次。

(3)幫助教師形式行動策略。許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能體現(xiàn)正確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觀念不能轉化為教育行為,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沒有形成與正確觀念相吻合的教育策略,即行動策略,而行動策略是幫助教師將觀念轉化為行為的中介。因此園長在胳膊教師掌握教育行動策略,為教師在觀念與行為這二點上架起一座實踐的橋梁。如:“互動模式”的建立還僅僅停留在認識上,盡管這個認識層次較高,但還是理性的認識。如何將這一認識轉化為行為,必須形成與互動模式相匹配的行動策略,我們在教育研究中通過對各種教育策略進行篩選、改造、組合,形成具有優(yōu)化“教育互動”特征的3大策略:

情感交流策略。所謂情感交流策略是指:教師需關注每一個孩子,了解每一個孩子,能探求孩子的內心情感,與孩子產生心靈與心靈的呼應,它包括3方面:師生互愛、教學民主、人格平等。情感交流策略是“互動”的基礎。

共同參與策略。所謂共同參與是指,教師在活動中靈活地進行角色轉換,使每個孩子都能主動投入,積極參與活動,它包括3個方面:全體參與;個體參與;主動參與。共同參與策略是“互動”手段。

教學互補策略。所謂教學互補策略,是指教師在教法與孩子的學法形式一致,教與學相輔相成。孩子能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獲得發(fā)展;教師則在發(fā)展孩子的同時發(fā)展自己,從而積累成功教育的經驗。此策略包括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兩方面,它是“互動”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