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把自己的快樂偷走

請別把自己的快樂偷走

請別把自己的快樂偷走

星期天,二姐夫婦帶著上學前班的女兒榕榕到我家玩。我剛好有一張當天的30元游樂場優(yōu)惠券,就讓他們帶孩子去逛逛。中午,二姐突然打來電話,問我家抽屜里是不是少了幾枚硬幣。

  細問之下,原來在去公園的路上,二姐手碰到榕榕的褲袋,察覺到里面有硬幣。問她哪來的錢?榕榕支支吾吾說是揀的,可從哪兒揀的,卻說不出來了……二姐很快明白了。公園自然是不去了,而是直接回到家里開始責問。榕榕很快“招供”了:在我家房間里玩的時候,看到抽屜里有幾枚硬幣,就拿出來放在口袋里了,準備買泡泡糖。

  放下電話,我很擔心。想著二姐怒氣沖沖的口氣,我知道外甥女這一關不好過。想了想,我又拿起電話,叫榕榕來聽。

  電話那邊傳來了哭哭啼啼的聲音。

  我問:“榕榕,知道錯了?”

  “嗯!”

  “錯在哪兒了?”

  “我不該偷拿舅舅的錢?!?/p>

  我說:“榕榕,你知道嗎,你是偷了舅舅的錢,但也偷了你自己的錢和其他東西。想想看,你只不過偷了幾塊錢,爸爸媽媽就沒帶你上公園,不但浪費了屬于你的那張30元錢的游樂券,還失去了一次玩耍的機會,你說,你是不是偷了自己的錢和快樂?”

  榕榕大概沒想到我會這樣說,頓了一下說:“是?!?/p>

  聽著榕榕的回答有些猶豫,我知道她還沒有真正明白,便繼續(xù)說道:“一個人絕不能做壞事,做了就要付出代價。就拿一個小偷來說吧,他偷了別人的錢,被抓住坐了幾年牢。如果他不去偷,而去勞動,肯定能掙到這些錢,他是不是偷了自己的錢和快樂?而且就算他沒有被抓住,可成天擔驚受怕的,也沒什么意思,是吧?”

  “是,我明白了,偷別人的東西,其實就是偷自己的東西。我偷了舅舅的錢,泡泡糖沒吃上,公園也沒去成。”

  看來榕榕是真的明白了,我放心了。我讓二姐聽電話,把剛才的內(nèi)容向她說明,同時再三叮囑她不要再用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她答應了,而且決定把我的這番話寫下來,讓女兒記住。

  兩周后,榕榕來我家,從小書包里拿出幾枚硬幣遞給我,羞澀地說:“舅舅,我跟媽媽說,不買泡泡糖了,把錢還給你?!?/p>

  我接過錢,掂了掂,又放在她的手里:“因為你明白了不能偷東西的道理,獎給你?!?/p>

  她高興得跳起來。我不失時機地問:“榕榕,不偷是不是可以獲得更多的東西?”

  “是!”聽著她響亮的回答,我笑了。

  防治幼兒偷竊行為的幾個方法:

  1.讓孩子盡早樹立“所有權(quán)”的觀念

  年齡太小的幼兒往往因不能區(qū)分“你的”、“我的”而隨意將自己喜歡的東西拿走,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無須責備孩子,但應及時讓孩子了解“所有權(quán)”的含義。

  2. 及時制止孩子偷拿家里的錢的行為

  不要以為拿家里的不算偷,在發(fā)現(xiàn)孩子這種情形后,如果不問明原因、及時制止,孩子的偷竊行為有可能向家門以外的地方發(fā)展。

  3. 讓孩子了解偷竊的行為后果

  用堅決的態(tài)度反對偷竊行為,并要求孩子將偷來的東西還回去;如果已經(jīng)消費,則必須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償還。

  4. 不要用打罵等消極的方式懲罰孩子

  打罵等方式只會疏離親子關系,甚至將孩子推向反面。應關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同時適當讓孩子產(chǎn)生內(nèi)疚感。有時讓孩子想想自己心愛的東西被偷的感受,也便于他推己及人,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