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1、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上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聽課稿,分享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聽課感受和記錄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b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詞匯

Thanksgiving, traditional, autumn, traveler, England, celebrate, mix, pepper, fill, oven, plate, cover, gravy, 及課文中的重點短語

2)閱讀短文,獲得相關信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閱讀能力,完成相關練習。

3)在活動中滲透中西方餐飲文化,了解西餐的制作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中感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通過食物制作過程的介紹, 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使之懂得不能浪費食物, 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掌握本課時出現(xiàn)的生詞及表達方式。

2)閱讀短文,獲得相關信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閱讀能力。

2. 教學難點

1). 閱讀2b部分的短文并完成相關要求。

三、教學過程

Ⅰ. Preview and testing預習檢測

1.Try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

(1)用...裝滿... ______________

(2) 用...覆蓋....______________

(3)把...切成... ______________

(4)在第二年秋季 ______________

(5)來自英格蘭的第一批游客 ______________

(6)把火雞放在一個大盤子上 ______________

II.What kind of traditional food do people eat on special holidays in China? 看圖片回答問題

1.What do you eat on New Years Day?

2.What do you eat on Dragon Boat Day?

3.What do you eat on Mid-Autumn Day?

4.When do you eat dumplings?

5.When do you eat long birthday noodles?

6.What is it? It is turkey。

Ⅲ. Presentation

On which special day do Americans eat turkey?

Thanksgiving Day .

Ⅳ. Quickly Reading

Task1: T: Look at the article and the pictures. Can you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articles is about: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 1: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Part 2: How to make a turkey dinner

Ⅴ.Careful Reading

Task 2: Read the first part carefully again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

1, Lets read the sentences and make sure we know the meanings of

all the sentences.

2,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1. ) Where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2. ) 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3. )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4. )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5. ) What is the main dish of Thanksgiving meal?

方法指導:首先,應讀懂五個問題的意思;然后,帶著這五個問題再次認真閱讀短文的內容,特別是認真閱讀短文中與某問題相關的部分,以便根據(jù)上下文意及整個段落的意思來確定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綜合上下文的意思,確定最貼切的答案。

3: Ss read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4: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ask 3. Retell the article. (復述)

5: Let's cook.(Part 2)Make a turkey dinner

1) 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Here is one way to make turkey for a Thanksgiving Day.

2). Retell the way to make turkey for a Thanksgiving dinner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Ⅵ. Exercise

ⅥⅠ. Summary and homework.

Please study hard to return for (回報) your parents. Lets learn to show our thanksgiving to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ever helped us. Lets help each other.

Homework.

1. Say thanks to your family/teachers/friends!

2. Do you know the traditional food in our city? Can you list some of them?

3.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傳統(tǒng)食物,用英語描述一下它的制作過程。

2、比大小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大小各數(shù)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shù)。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課時安排:(61課時)

第一單元:數(shù)一數(shù) (共1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幫助學生初步認識1-10各數(sh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積極舉手發(fā)言,認真傾聽同學發(fā)言等。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和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點:指導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興趣。

教學過程:

一. 按要求觀察。(課本2.3兩頁的主題圖)

1.看第2頁的圖,這是一個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誰能告訴大家,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圖上到底有哪些東西。匯報的時候要說清楚,個數(shù)是1的是什么,個數(shù)是2的是什么,個數(shù)是10的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觀察。

二. 匯報。

1. 生按1、2、3的順序匯報,師板書1、2、3

個數(shù)是1的有 紅旗、教學大樓、老師、操場、風向標、氣溫箱、足球

個數(shù)是2的有 雙杠、跳繩、門柱

個數(shù)是3的有 石凳、帽子

個數(shù)是4的有 垃圾箱、國旗護欄 問:你是怎么知道有4個垃圾箱的?

個數(shù)是5的有 高樓、

個數(shù)是6的有 花、大樹、

個數(shù)是7的有 小鳥、

個數(shù)是8的有 小樹

個數(shù)是9的有 女同學

個數(shù)是10的有 男同學

(允許學生說10以上的。)

2.指板書,這些數(shù)你能數(shù)一數(shù)嗎?

3.能完整的說有1個什么,2個 同桌互相說一說。

4.誰上來說給大家聽。(要求其余學生認真聽,說對了要拍手。)

三.討論。剛才小朋友們都很能干,現(xiàn)在你能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些什么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等一下來匯報。

四.匯報。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五.小結:這節(jié)課小朋友的表現(xiàn)都很棒,現(xiàn)在你能說一說,你學會了哪些本領嗎?今天我們數(shù)了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里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shù)了教室里的門和窗等等東西,放學后,你們還可以數(shù)數(shù)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

板書設計; 數(shù)一數(shù)

1 2 3 4 5 6 7 8 9 10

3、認識鐘表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認識鐘表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認識整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shù)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認讀整時時間觀念的建立的順序編寫。

鐘表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就潛移默化地感知到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這僅是粗淺的認識。尤其是對一些實踐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沒有自己的親身體會,難以理解,更談不上掌握和運用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充分實踐,充分體驗,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shù)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看鐘面上的整時數(shù)。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實物鐘,有時針、分針的鐘面模型。

學具:有時針、分針的學具鐘面。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順勢導入。

1、猜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個好朋友。它有三條腿,白天、黑夜不停跑,發(fā)出嘀噠、嘀噠聲音提醒你,早睡早起習慣好,誰知道這是什么?

(學情預設:有趣的謎語易于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生應該很容易猜出是鐘表。)

2、師出示一個實物鐘。

師:對啦,這就是鐘表,聰明的小朋友們知道鐘表有什么作用嗎?

3、揭示課題:鐘表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它,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設計意圖:教學情境是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來設計的,課一開始教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形式引出鐘表,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氛圍。]

二、自主探究,認識鐘表。

(一)認識鐘面

1、小朋友拿出鐘面模型,看一看、撥一撥。

2、小組交流:鐘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歸納。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總結出①鐘面上有3根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還有又細又長的秒針;②鐘面有12個數(shù)字,這12個數(shù)字按從小到大順序圍成一圈;③分針跑得快,時針走得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由發(fā)言,加強鐘面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方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鐘表知識的程度,并以此作為調整課堂教學思路的主要依據(jù)。]

(二)認識整時

1、撥鐘報時游戲

教師把鐘撥到幾時,讓全班同學說說鐘面所指的時刻是幾時。

追問:這時分針指向的數(shù)字是幾?時針指向的數(shù)字是幾?

2、讓學生觀察8時、3時、6時、4時、9時等幾個鐘面。說一說,表示整時的時候,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有什么特點?

小結:當鐘面上的分針都指著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3、同桌互動:一人說時刻,另一人撥鐘面;一人撥鐘面,另一人說時刻。

4、師發(fā)指令:學生撥出12時過一小時后是幾時、1時再過2小時是幾時、3時再走一圈是幾時等。

(教學設想:讓學生在動手撥一撥中感受整時,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整時的形成及特點。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體驗到實踐的樂趣,學習的樂趣。)

5、引申: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除了鐘可以幫我們認識時間,還有什么可以幫我們認識時間。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答手表、手機、電腦、電視、電子表)

認識電子表,并教學電子表上時間的寫法

(設計意圖:在整時的兩種寫法教學中,時刻的后一種寫法使用非常普遍,通過在我們生活中除了鐘可以幫我們認識時間,還有什么可以幫我們認識時間?由電子鐘表引出整時的兩種寫法,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一)認識小明的一天。

1、師: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作為一個學生如何珍惜時間呢?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這兒有一個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請小朋友仔細看,然后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

2、出示P85小明的一天圖片(或者制作成課件)。

(1)引導學生說說:小明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

(學情預設:一些學生可能不太在意是上午、中午、下午的時刻,還可能有個別學生分不清,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發(fā)言,適時點撥引導。)

(2)小結:鐘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時間就這樣一秒一秒地過去了,再也不回來了。我們從小就要像小明那樣,做時間的主人,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好,這樣每天都會有很多收獲的。那么你們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呢?跟同組的小朋友說說。

(教學設想:用課件演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把認識整時的基本練習、再過一個小時是幾時?、一天中有早上8時和晚上8時等知識拓展融于一個具體情境中完成。并讓學生感受到時間是永不停歇的,要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習慣。)

(二)課堂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練習十九的部分練習題,集體反饋評議。

2、聽故事做練習。

(1)小山羊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準備請小猴到他家去做客。他給小猴打電話,說:喂!是小猴嗎?今天我過生日,請你來我家做客,請你大約8時來。請你幫小猴想一想:他應該什么時候到小山羊家去呢?

全班交流后,歸納:

8時剛過:分針剛過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剛過;

快8時了:分針快到12(還沒到12),時針接近8,就是快8時了。

(2)出示書上P87第6題圖,讓學生說一說鐘面上的時間。

(三)出示時鐘演變過程,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鐘表,那你們知道鐘表的由來嗎?請看:

古時候沒有鐘表,人們根據(jù)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后來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關于鐘面上和時間的知識還有很多,今后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

四、課堂總結。(略)

4、雪孩子評課稿

二年級語文上冊雪孩子聽課稿,分享雪孩子聽課感受和記錄

雪孩子評課稿第一篇:

說教材:

《雪孩子》這篇課文選自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課文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出現(xiàn),敘述了勇敢的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話故事。文章易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畫閱讀的能力。本篇課文為首次出現(xiàn)不注拼音的課文,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閱讀,激發(fā)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根據(jù)文章在本冊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現(xiàn)在的學習特征和學習情況,我為孩子們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本文安排2課時,第1課時,認識生字初讀課文,學習一、二自然段。第2課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課文3~8自然段,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體會雪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會寫瓜、衣來3個字。

說學生:

小學生在他們幼兒時期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始明顯地朝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個是初級抽象邏輯思維的方向,一個是一般形象思維的方向。無論哪一個方向都離不開具體的物象,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中。當充滿情趣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識記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就會事半功倍。

說教法:

低段孩子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形象思維又離不開具體的物象,故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采取情境教學的模式,聲畫同步、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反映課文的內在意義,刺激孩子形象思維對具體物象的感知力,幫助他們從具體形象思維的比較粗糙的、外表的、現(xiàn)象的層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維的精確的、內在的和本質的較高層次過渡。

說學法:因本文是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出現(xiàn),故學習課文時,首先讓學生采用圖文結合、字句結合、互幫互助的方式,在游戲中學的形式,來學習文章及生字,其次讓學生讀中識字、讀中觀圖、讀中說話、讀中想象、讀中悟情。

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講一講我是如何運用教法及學法,來幫助孩子完成以上學習目標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雪花紛飛的場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書:雪)誰知道雪花是怎么樣的?美麗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囱┑厣蟻砹艘粋€孩子,(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是誰?(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書:孩子)誰認識孩這個字?(說說孩的音形義)最后齊讀課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美麗的情境,通過板畫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們學習《雪孩子》這篇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雪孩子長得怎么樣?(可愛、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愛。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這個可愛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們想讀嗎?在讀課文前,胡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會怎么辦?(預設:問同學,問老師,看后面的生字表)這一環(huán)節(jié)在交流認字的辦法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1、下面老師就讓大家讀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注意,自己讀一讀課文,并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讀音。這一步是想讓學生先自己學會不認識的生字,這樣的印象可能會更深。 2、學習生字詞。

(出示以下生字詞)讓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燒著了 睡覺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

指名學生領讀(第一組都是后鼻音,第三組的第2個音節(jié)讀輕聲,第四組的著覺是多音字,第四組詞中很多沒出現(xiàn)過)。出現(xiàn)不帶拼音的詞語組合,及單字氣球游戲,學生認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預設:

1、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

2、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從大火中救出了小兔子。

三、品讀課文

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物象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他們描述

1、學習第一自然段;那么這個故事發(fā)生前天氣是怎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大聲

2、學習第三自然段;師講述第二自然段內容導入(出示圖片3)這幅圖畫了;你能看著圖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態(tài),用又又;匯報朗讀

3、師講述期間發(fā)生的事情導入第7、8自然段;雪孩子講的是雪孩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是說話能力訓練。

三、品讀課文。

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物象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他們描述那是什么樣子,更重要的是引發(fā)他們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由度極高的思維活動,學生們可以根據(jù)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現(xiàn)過的事物,讓自己的思維自由地馳騁,任意變換和組合。老師在思維教學活動中只是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具體材料,給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的機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得以增長。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那么這個故事發(fā)生前天氣是怎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朗讀課文)(故事發(fā)生前,天氣是這樣的,大雪一連下了好幾天。)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時間也長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一天一夜)誰能用讀來表現(xiàn)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讀,再齊讀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這么大的雪,屋外該是怎樣的美景呢?(出示圖片與句子: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圖啊。(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這一步幫助學生讀中觀圖,理解文本內容。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講述第二自然段內容導入(出示圖片3)這幅圖畫了什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開心)從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開心?(引導學生從圖中、文中找出體現(xiàn)開心的人物動作、神態(tài)及相關的詞語)又唱又跳這個詞你是怎樣理解的?(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你能看著圖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態(tài),用又又來說說他們的神態(tài)嗎?(又說又笑)還能說說雪孩子的樣子嗎?(又白又胖)

匯報朗讀。(學生在讀中悟出要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除了又唱又跳,你想象一下,他們還可能玩什么?(生交流)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多高興,多快樂啊,那他們玩累了坐下來休息時,會互相說些什么呢?(生交流)小白兔多高興啊!那誰想做小白兔,來讀一讀這一段話呢?

3、師講述期間發(fā)生的事情導入第7、8自然段。

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門前,面對滾滾的濃煙,熊熊燃燒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會怎樣做呢?(生交流)的確,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深受感動。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對將被大火吞沒的小白兔,它不顧一切地沖進火海。煙是那么嗆人,火是那么燙人,它全然不顧,在大火中尋找著小白兔,找啊找啊,終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沖去。讓我們一起帶著感情讀讀第7自然段吧。(學生齊讀課文)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

然而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呢?(放錄象:雪孩子融化一段)是啊,當雪孩子抱起小白兔沖出屋來時,它已經沒有什么力氣了。它全身的雪在不住地融化,可它仍然緊緊地抱著小白兔,搖晃著身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聲音越來越低沉)它想堅持把小白兔抱到一個最安全的地方,但它已經沒力氣了,最后,它的頭也完全融化了,眼珠掉到了地上,我們的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

(停頓)現(xiàn)在,我們的男生有感情地讀讀第8自然段。(男生齊讀課文)小白兔得救了,然而,當他醒來發(fā)現(xiàn)雪孩子不見了的時候,小白兔怎樣了?多好的雪孩子啊,難道它真的就這樣離小白兔而去,離我們而去了嗎?不,它不會離開我們的,你們看,它不是還在嗎?(放錄象:雪孩子變成白云一段)

猜想故事的結局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猜想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課文中的某些提示,根據(jù)自己充滿個性化的愿望,想象出豐富奇特的結局,運用這種常用的思維教學方法,可以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雪孩子離開我們了嗎?那它在哪兒呢?(學生想象說: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在天上,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白云。)兔媽媽看著那朵美麗的白云會說些什么呢?

小白兔又會怎樣說呢?但那白云慢慢地飄走了,越飄越遠,小白兔看見了,多么難過啊,同學們,我們給小白兔想個辦法把雪孩子留住,讓它永遠和小白兔在一起吧。

五、情感的升華。

說得真好。學了這個故事,同學們也喜歡上了這個可愛的雪孩子,你們愿意永遠和雪孩子在一起嗎?(愿意。)那我們怎樣才能讓雪孩子永遠在我們身邊呢?同學們,只要我們心地善良,從小事做起,處處為別人著想,雪孩子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也就是一個個可愛的雪孩子。(全班配樂朗讀。)

六、寫字指導

①根據(j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原則,學生看田字格的筆畫筆順,書空一遍。

②瓜和衣都有一長撇、一短撇,它們的寫法有什么不同?(出示這兩個字,并將字中的長短撇用紅筆標明,以方便學生觀察,特別要注意撇、捺兩筆的對稱。)指導寫瓜和衣。注意兩長撇的不同:一個豎撇,另一個是斜撇。兩短撇的不同:一個是臥撇,另一個是短撇。 學生練寫。學生自己寫來。(注意撇捺兩筆的對稱)

學生展示寫字本,互相評議。

七、閱讀兒歌《堆雪人》

八、作業(yè):續(xù)編故事《雪人回來了》

雪孩子評課稿第二篇:

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快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己變成了云朵的故事。課文將水的變化常識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發(fā)興趣。

教學目的: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唱、趕、旺、帝等8個漢字,認識1個偏旁子 。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學前準備:布置學生課前讀通課文,為不認識的字詞注上拼音,并標上段落。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板書孩子教認孩字,再出謎語讓孩子們猜一猜:說是花,不長葉子不結果,沒有樹根沒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得出答案,再補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樣的

猜謎語:雪花飄,他就到, 站雪里,戴草帽。身穿一件白皮襖, 不怕冷來就怕熱, 只能站崗不能跑。

3、課文說了什么事?今天我們學習21、雪孩子(孩子們讀題)

二、看圖自讀課文

1、仔細看圖,想想圖上畫了什么?

2、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同桌。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組詞:

累(勞累)(累了)

添(添加)(增添)

柴(砍柴)(柴火)

旺(興旺)(旺盛)

漸(漸漸)(逐漸)

冒(冒尖)(冒雨)

奔(投奔)(嫦娥奔月)

沖(沖突)(沖向)

燙(燙手)(滾燙)

終(終于)(始終)

渾(渾水)(渾然)

淋(淋雨)(淋濕)

激(激動)(感激)

1、指名接讀課文,互相評價。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雪,下個不停,一連下了好幾天。

這天早上,天晴了,兔媽媽要出門去。小白兔嚷起來:媽媽,媽媽,我也要去!

兔媽媽說:好孩子,媽媽有事,你不能跟著去。

兔媽媽在門外的空地上給小白兔堆了個雪孩子。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就不跟媽媽去了。(交待雪孩子的來歷)

小白兔跳舞給雪孩子看,唱歌給雪孩子聽。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覺。

屋子里真冷,趕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燒的旺旺的,屋子里漸漸暖和了。他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一會兒就睡著了。

火越燒越旺。哎呀,火把旁邊的柴堆燒著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不好啦!小白兔家著火了!雪孩子看見從小白兔家的窗戶里冒出黑煙,躥出火星,他一邊喊,一邊向小白兔家奔去。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沖進屋里,冒著嗆人的煙、燙人的火,找哇找哇,終于找到了小白兔。他連忙把小白兔抱起來,跑到屋外。

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卻渾身水淋淋的。

這時,救小白兔的雪孩子不見了。他已經化成水了。

不,雪孩子還在呢!瞧,太陽曬著曬著,它變成了很輕很輕的水汽。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

1、議論: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變成了什么?先小組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變成水)

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還會回來嗎?(讓學生看黑板的簡圖,為孩子們了解水蒸發(fā)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

2、指導朗讀

本課朗讀中要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正確處理輕聲的讀法。

如:房子上、樹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不,雪孩子還在呢!瞧,太陽曬著曬著,它變成了很輕很輕的水汽。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

要讀得慢些,表達出贊美喜愛之情。

你喜歡雪孩子嗎?用一句話夸夸他。

五、想想說說

1、看圖,說說小白兔望著白云會說些什么?

2、你想對雪孩子說些什么?

這么可愛、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來。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六、續(xù)編故事

《雪孩子又回來了》,想像小白兔與雪孩子見了面會做什么,說什么。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答課后練習題:雪孩子還會回來嗎?

小結:一個多么可愛的雪孩子啊,他純潔善良,助人為樂,舍己救人。危急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1、認字

注意讀準柴、奔、燒、知4個字的字音。

起、玩、往、覺、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變化來記憶。

可以進行同音字比較化-畫,到-到,只-知,還-孩。

2、寫字

寫好唱、輕、誰等。

三、復習鞏固

1、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雪孩子變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變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

雪孩子變成了水汽。

雪孩子變成了水汽,很輕很輕的水汽。

2、布置作業(yè):

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雪孩子》

怎樣的雪孩子?    哪里去了?     會回來嗎?

       

為救小白兔   飛到空中  舍己救人

教學反思: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了預習,我預設學生可能說不清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但沒想到,在讀了兩遍課文之后,有的學生就能講清楚: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課文卻讀得很不流利,這說明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強于朗讀能力,原因就是在讀明白故事情節(jié)之后,就懶得再讀了。

為了再次激發(fā)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學文時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大雪覆蓋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學生觀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樹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兔媽媽在堆什么?(堆雪孩子)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歡嗎?(喜歡)不僅你們喜歡,小白兔也很喜歡,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在讀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質。課文結尾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從很美很美一詞中體會到什么?有的學生說:這朵白云很漂亮。對,這種美是外在的。學生從我的評價中馬上反應過來:這里的很美很美是說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靈美。這是我沒想到的,沒想到在我的點撥下學生能說出心靈美這個詞語,我想這與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是分不開的。

5、大禹治水評課稿

《大禹治水》評課

《大禹治水》評課稿

xx老師的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關鍵詞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從而得到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升華。

一、遷情入境,引入教學

這一部分教師主要是引入新課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她是這樣導入的:

1.讓學生觀看洪水泛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

2.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等等,然后通過引讀的方式指導了第一節(jié)的朗讀,突出抓住無家可歸,以及滔滔這兩個詞,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二、讀中想象,體會感情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朱老師緊扣關鍵詞千辛萬苦, 讓學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有的說:大禹滿頭是汗,也顧不得擦。有的說:大禹遇到猛獸還要和猛獸作斗爭。老師適時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了治理洪水,大禹真是吃盡了千辛萬苦,他渴了________,餓了_________,累了______,身上劃出了_______,腳底磨出了______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漸飽滿,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此時,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也適時地點出表現(xiàn)大禹治水辛苦的詞走遍、吃盡、千山萬水、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通過學生反復的朗讀,細細體會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饒的精神。

6、周長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實例認識周長,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

通過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感知周長的概念,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充分觀察,體驗感知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概念,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大一小樹葉型紙板,鐘表,習題紙

學生:一片樹葉,彩筆,尺子,毛線

教學過程及步驟

師生活動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長

現(xiàn)在正是秋季,許多同學都會跟著家長去漢陽陵欣賞銀杏,老師收集了一片(課件出示圖片)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收集的樹葉。

1.感知、理解 一周。

(1)描一描

教師:你們能描出這片樹葉的一周嗎?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描的?

預設:從一點開始,沿著葉子的邊線再回到起點,就將樹葉的一周描出來了。

請同學們伸出手指跟隨老師來描一描屏幕上銀杏葉的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也像樹葉一樣有一周。

① 同學們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鐘面的一周,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本封面的一周。

08 08 08 08

② 同桌互向找身邊物體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長的概念。

(1)感知樹葉的周長.

教師:像這樣從一點開始沿著邊線繞一周再回到這兒,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板書:長度、周長)

(2)感知圖形的周長

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教師:像這樣,首尾相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3)完善周長的概念。

①出示: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教師:這個圖形有周長嗎?為什么?

預設:從一點開始,沿著邊不能回到開始的這一點。

教師:看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周長的概念?

預設: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能描出它們的周長,哪些不能?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找一找、說一說、描一描等一系列體驗活動,使學生經歷豐富的感知過程,獲得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

(二) 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要想知道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長,怎么辦?(測量)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1.小組合作要求。

(1)測量準備了直尺、繩子,請大家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出它們的周長。

(2)小組4人每人選擇1個圖形進行測量。請先獨立思考選擇什么測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難的都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再動手。

2.動手測量。

3.展示方法。

誰來說一說你們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預設:可以將圍成圖形的所有邊進行測量,再把測量結果加起來就行了。

(學生小組代表發(fā)言,匯報交流)

小結:先測量圖形的各邊有多長,再把幾條邊的長度加在一起,就是圖形的周長。

(2)心形等曲邊的測量方法。

預設: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的邊繞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繩子的長度就是心形的周長。

小結: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無法直接用直尺測量的情況,就可以向同學們這樣先用繩子圍一圍,再將繩子拉直,測量繩子的長度,這也就是化曲為直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探究不同圖形的周長,讓學生在測量、計算中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同時感受到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周長》教學設計

2、下面的長方形分成兩個部分,哪個部分的周長長?

01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辨析加深學生對周長含義的理解,體會圖形的轉化思想。

(四)歸納總結,內化新知

今天,我們認識了周長,并且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談談你都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是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加深,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板書設計

周長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化曲為直

教學反思

7、四邊形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四邊形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對四邊形的觀察和直觀感知,能夠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方法:通過找一找,涂一涂,說一說,分一分,圍一圍等多種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并滲透分類思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良好習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四邊形(特殊)的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釘子板,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運動 ?光明小學校園里,同學們也正在進行各種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到圖形了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閃動圖形)師:大家真能干!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啊,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些圖形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真美!其中像長方形,正方形,自動門上的形狀(平行四邊形),橘黃色(菱形)地磚的形狀,足球場上攔網(wǎng)架上的形狀(直角梯形)都叫四邊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四邊形.(板書

8、長城評課稿

《長城》評課稿

《長城》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語言精煉、感情內斂,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中華兒女對這一世界奇跡、民族象征的自豪之情。

整節(jié)課,金蓓蓓老師抓住文中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不斷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深入感受句中的智慧和血汗兩個詞語的內涵。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由衷的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在這節(jié)課上,我邊聽邊觀察邊思考,發(fā)現(xiàn)xx老師的《長城》一課,與眾不同,極富特點。

首先,我認為金老師的這個切入點找的十分精妙,正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思考感悟的熱情,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來看,她的這一設想也確實符合學生的實情,證實了她的這一思路,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認真研究學生學情的結果。

其次,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各段感受智慧與血汗時,王老師反復引導學生感受比照寫法的作用,并不斷抓住文中一些數(shù)字說明的語句,指導學生采用比照的寫法把它形象化,使得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逐步理解了比照這種方法,并學會及時恰當?shù)剡\用這種方法。這一做法說明,王老師在備課時并不是孤立的備這一課,而是自覺地聯(lián)系了單元特點、單元重點,訓練要點在備,把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的落入了每一課的教學之中。

第三,金蓓蓓老師在課堂上恰當?shù)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她所展示給學生的圖片也罷,文字也罷,都不是為用多媒體而用,每一張圖片,每一段文字,都是在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服務,處處顯示出她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為上好這四十分鐘的一節(jié)課,王老師在課下做足了功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使得她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顯得游刃有余。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第四,金蓓蓓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了大量自己搜集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這些資料的補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長城的認知,彌補了學生由于自身年齡、閱歷等等造成的缺憾,使得沒有親身感受過長城雄偉氣勢、不了解長城乃至中國歷史的學生對長城這一停留在語言和圖片中的形象變得親近、立體起來,使得學生對長城這一民族的象征、中華的驕傲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師引讀文章最后作者的贊嘆時,同學們從從內心深處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當然,也正是由于語言文字的訓練十分扎實,資料的引入特別豐富,導致這一課嚴重超時,然而,這個現(xiàn)象也給我們全校語文教師提出一個個急需解決的教研問題,那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把一項項繁多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訓練要點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如何合理化地處理和運用教師、學生搜集來的以及教學參考和課后資料袋里提供的大量資料,如何給我們平時略為淺薄的課堂增加容量但又不至于過度臃腫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就這些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使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通過這一次的教研活動得到有效的提高。

長城評課稿第二篇:

《長城》評課稿

聽了陳墨賢老師的這堂課,卻是讓我刮目相看,驚訝于一位才從教一年的教師,竟然能有這么高的教學水平,真是讓我這位從教幾年的老師自慚形穢。下面我就本堂課談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第一、追求獨立的閱讀體驗。

課堂伊始,陳老師就列出了幾位世界名人對長城的評價,請學生進行朗讀,無形中就奠定了課文的基調。但是,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他們想要追求自己的個人閱讀空間,陳老師抓住了這點,請學生自己來通過閱讀課文,來體會長城的獨特魅力。這樣無疑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第二、多媒體為教學服務,幫助了解長城特點。

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陳老師抓住了長城的長和長城的獨特構造來學習。在學生找到了長城的長的特點時,我們其實不清楚一萬三年多里到底有多長,這時候陳老師通過作比較的方法,說,如果能要走完長城,日夜不停地走,需要走五百多天,相當于我們繞著黃嶼操場跑三萬多圈,通過這樣的解釋,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長城的長的特點,還為語文園地五的相關練習做了鋪墊。由于班級只有幾位同學有真實游歷過長城的經歷,所以陳老師選了幾張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從遠到近來認識長城,給了大家正面的感官的印象。在介紹長城結構的時候,教師也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找找長城的結構,進行反饋。

第三、隨文識字教學。

陳老師的課沒有獨立的字詞教學,但是,隨文識字卻做得非常流暢。在講解崇山峻嶺這個詞的時候,就通過聯(lián)系偏旁和配合圖片來解決,順利的落實了這個詞語。后面的教學,陳老師也按照這個方法,落實了蜿蜒、堡壘等詞語。

第四,語用練習的設計

我們都知道,一篇課文,可以抓住的語用點很多。就拿長城來說,很多老師的練習點放在了聯(lián)想這個方法上,但是,陳老師另辟蹊徑,讓學生來分析本文的觀察是從整體到部分的寫作方法,不僅是段與段之間是這個方法,更是第二段寫作方法也是整體到部分的,這樣的寫作方法在小學階段還是比較少見的。最后總結了寫法,要學會有順序的觀察,有順序地寫。 

優(yōu)點有很多,但是我認為本節(jié)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只是知道了具體的位置,卻忽視了這些設計的作用,可以適當交代一下。

3.語用點的設計是很好,可以還沒有進行練習落實,建議進行小練筆,直接訓練。

9、白公鵝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上冊白公鵝聽課稿,分享白公鵝聽課感受和記錄

白公鵝評課稿第一篇:

1教學目標

1、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這只白鵝的特點。

2、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3、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

學生閱讀感悟能力較強,搜集和存貯的好詞、佳句、文段較多,能靈活運用所積累材料。

3重點難點

1. 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2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白公鵝海軍上將軍銜的特點.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一)、對比復習導入  1、師?。何覀儎倓傉J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公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 印象?板書;白鵝?  2、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就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板書課題:白公鵝  師:在學課文之前,讓我們大膽推測一下,這只鵝會有哪些特點呢? 生: 師板書:高傲    生:  師:你從公鵝推測它很好斗(高傲)同學們已經做出了很多猜想,下面讓我們讀一讀這篇課文?!。ǘ?、根據(jù)閱讀提示,學習目標  1、指學生答學習方法:默讀藍色塊的閱讀提示,看看編輯叔叔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完成的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課文 2、學生默讀閱讀提示,劃出問題,同桌交流?! ?、指學生答:默讀課文,想想這只白公鵝有哪些特點? 再比較一下,作者的寫法又與豐子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生: ?。ㄈ磳W習目標學課文 ?。?)初讀課文,回答: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公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生答:  師:好一只(海軍上將派頭)的大公鵝,理解海軍上將銜?。?)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寫這白公鵝具有海軍上將銜的?師生對讀?!?、你們喜歡這只具有海軍上將銜的白公鵝嗎?就請你們帶著這種感情大聲地讀一讀。讀完后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生:。師: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寫白公鵝的派頭十足??。?)學習最后幾段  1、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子, 再指學生回答(師:歸納并板書)。  2、學第二自然段:生: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tài),這方面具體寫白公鵝的派頭十足。師:它走路的姿勢怎樣?用文中一個詞來說?生:慢條斯理,并理解這個詞語。從這個詞可以看出這只鵝具有海軍上將的派頭。可看出作者對白公鵝充滿什么感情?帶著感情讀第二自然段具體描寫的句子?! 煟撼藦乃呗返淖藙葸@方面具體寫,作者還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  3、生答:(第3、4段)。師:同學們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把句子讀出來。(全班讀,邊讀邊想象)說感情。 4、生答:(第5、6段)師:同學們對哪些段感興趣?分別指學生讀,以讀代講,讀完讓學生說感受,如果你是作者對這鵝會怎么辦?  5、小節(jié):同學們當我們讀到這兒時,你們覺得這只白公鵝是不是具有海軍上將的派頭,派頭到有點霸道。讓作者無可奈何,它是那么可愛,讓作者深深喜歡,才留心觀察鵝的一舉一動。 六、作業(yè)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摺鍟 ∽呗罚郝龡l斯理 生活:無憂無慮 個性:自以為是  教學活動

白公鵝評課稿第二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白公鵝的特點。

  2、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引入:同學們,我們剛剛認識了豐子愷筆下那只( 高 傲 )的白鵝,它是那樣可笑而又可愛。(板書:白鵝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今天,我們再去了解俄國作家葉諾索夫描寫的鵝。(板書:白公鵝)

  2、讀課前導語,明學習目標:葉諾索夫描寫的這只白公鵝有哪些特點?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同桌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腔調 掂量 漣漪 屬于 主宰 榮膺 甭想 勾當 率領 嬉戲

車輒凌亂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 耀武揚威 從從容容

2、試讀課文,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3、這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在書上勾一勾,寫一寫。

4、交流:這究竟是只什么樣的白鵝?概括一下。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板書: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

三、再讀課文,了解白公鵝的特點。

1、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表現(xiàn)白公鵝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特點的句子。讀出它的特點

2、匯報展示。

四、對比閱讀,感悟交流《白鵝》與《白公鵝》寫法上的異同點。

交流:

(1) 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寫步態(tài),兩段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通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后追趕的步態(tài)。

  (2)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A、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食料簡單 三眼一板,要人伺候 老爺脾氣)

  B、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喜歡戲水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搶占地盤 耀武揚威,從從容容 主宰一切)

  C、 討論:兩位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么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等)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讀一讀。

  2、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么樣的感情?

五、作業(yè)設計

1、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在采蜜本上。

2、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作好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13 白鵝 14* 白公鵝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可愛) 海軍上將的派頭(可愛)

叫聲 步態(tài) 吃相 步態(tài) 活動

(喜愛與贊美) (喜愛與贊美)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fā)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課后評課老師們提出建議,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10、白鵝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聽課稿,分享白鵝聽課感受和記錄

白鵝評課稿第一篇:

聽完xx老師《白鵝》這一課,我有許多感觸。

老師在語言訓練時緊扣文本,緊扣鵝老爺?shù)母甙敛环?,且扎實有效。李老師摒棄了一切繁瑣的講解,從讀重點詞語,糾正讀音,從中心入手好一個高傲的白鵝,并理清課文基本思路:從鵝的姿態(tài)、步態(tài)、叫聲和吃相幾個方面來展開全文。

鄧世杰:老師全身心的指導學生,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讀書聲中,品詞析句,咬文嚼字,把鵝老爺?shù)母甙了膬热荻甲x了出來。

趙英杰:理解詞語和句子是每個處級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目標,李老師注重了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段所習得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的遷移和運用,如:課前讓學生選擇一兩個詞語所說白鵝,看似簡單,意在指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準確地運用語言,而且還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白國華:李老師對這篇課文的詞句處理,還善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李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什么叫三眼一板的片段,是一個精彩的著力點,即白鵝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這是白鵝吃飯時的一個規(guī)定,任何時候都不變的規(guī)定,叫三眼一板,經過老師的反復推敲、打磨,學生理解非常深刻。

孫曉芳:在解讀環(huán)節(jié)上來看這章課,有詳有略,有所側重,李老師把本節(jié)課目標定位于通過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吃相和鵝狗爭食的有趣場景上來品味、感悟鵝的高傲經以及作者對它的喜歡。

朱冬梅: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緊緊抓住鵝老爺一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去讀課文,到文本中去尋找鵝的那種老爺架勢、去感受鵝的高傲。你說,他說,我說,說說自己是從哪些詞句覺得這是一位高傲的鵝老爺,反復品讀,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閱讀后的獨特理解。所謂一切感受盡在瑯瑯書聲之中。

李淑敏:在這節(jié)課中,李老師還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教學和閱讀環(huán)境,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主要體現(xiàn)在朗讀上,你想通過怎樣朗讀來表現(xiàn)鵝的老爺相呢?通過朗讀指導,師生評價,提升朗讀的層次。

陳玉玲:學生理解后繪聲繪色地美讀,使語言文字變得鮮活起來,使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與文本進行了對話。從而也在深化、美化的朗讀過程中學生也進一步領略作者了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原先我們還擔心學生,這是一篇較難的課文,畢竟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類似文言文的半白話文的那種語言上的距離較難跨越。

王鑫坤:李老師引領孩子們從語態(tài)、語速上、精神上進行指導去感受的狗躲在籬邊窺伺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zhí)鹆⒖掏h邊,蹲著靜候等如小偷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滿心恐懼的同時感受鵝的高傲的老爺派頭。

柳艷冰:豐子愷先生的語言風格以及學生喜愛鵝老爺?shù)那楦幸苍诖嗽僖淮蔚玫缴罨蛷娀?,給大家呈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鵝狗爭食的畫面,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濃墨重彩也為后來創(chuàng)作雞鵝爭食埋下了伏筆,水到渠成。當然如果時間充裕一些效果肯定會更好。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文本中語句間的內在聯(lián)系,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一個巧妙的設計往往會有事關功倍的效果。

白鵝評課稿第二篇:

《白鵝》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抓住白鵝高傲這一性格特點,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語言風格幽默風趣。馮老師能結合文章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思路,努力營造一種讀書感悟式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品詞、品句,感悟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體現(xiàn)以生為本,注重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在教學時3~7自然段時,馮老師在提出學習目標后,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小組(或同位)討論反饋交流互相評議等,去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白鵝的高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氣氛寬松,師生關系較和諧。

2、對教材的處理比較恰當,體現(xiàn)以讀為本,努力營造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感悟,從讀中去積累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時,能突出重點,緊緊抓住描寫白鵝特點的句子和段落,通過反復的讀,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和抓住特點寫的方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師教學基本功較扎實,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較強。教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準確,富有啟發(fā)性。能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媒體運用比較熟練、合理。

建議:教學時,一方面在品詞品句方面要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就是感情朗讀的指導,如果教師加以范讀,效果就更好了。

11、烏塔評課稿

烏塔評課稿

烏塔評課稿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xù)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xù)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yǎng)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么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對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jù)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有兩條: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jù)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并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12、除法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除法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利用口算靈活試商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除法筆算。

  2.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靈活的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

 ?。?)口算下面各題

  1406 2604 2505

  1603 2406 1507

 ?。?)在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250( )<1600 150( )<1300

  訂正:1600里有6個250,所以2506<1600;1300里有8個150,所以1508<1300。

  教學意圖:因為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所以在復習中首先安排了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幫助學生回憶這一知識。然后利用第二題,為整十數(shù)利用口算試商做準備練習。

  2.學習新課。

  (1)出示:1160192

  教師先讓學生觀察這道題,然后討論應該怎樣試商。學生經過討論后,教師可以找?guī)酌麑W生來說一說試商的方法。

  訂正:1160192,被除數(shù)是四位數(shù),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在除的時候,應該先看被除數(shù)的前三位,發(fā)現(xiàn)不夠除,就看被除數(shù)的前四位,所以商應該寫在個位上,把192看作200來試商,商5小了,調商為6合適。

  訂正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把這道題計算出來,計算結果是:1160192=68。

  教師進行小結: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除法,用的是四舍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數(shù)去試商。

 ?。?)出示1160142

  教師先讓學生討論,如果利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來解答,情況是怎么樣的?然后讓學生進行嘗試。

  學生嘗試以后,教師可以請幾個學生說一說他們是怎樣試商的。有什么感覺?學生會回答:如果把142看作200來試商,先商5,發(fā)現(xiàn)商小了,要調商,結果調了好幾次商才合適。有的學生會說:把142看作100來試商,也是這樣。

  這時,教師可以順勢提出:既然把142看作整百數(shù)來試商不方便,那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來試商呢?然后組織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研究。

  如果學生研究起來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書上的兩種思路,采用比較、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小勇是怎樣想的?小芳是怎樣想的?

  經過討論,學生理解了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的思路和方法后,讓學生親自動手計算一下這道題。然后再讓學生想一想:你還能想出其它好的方法嗎?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采用其它的方法試商,幫助學生掌握更簡便的方法。

  (3)對比 1160192和1160142

  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兩道題進行對比觀察,通過觀察除數(shù)的區(qū)別,探討采用不同試商方法的原因:如果除數(shù)接近整百,就用整百來試商,如果除數(shù)不接近整百,就把它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

 ?。?)反饋練習

  先想一想下面各題怎樣試商簡便,再計算出來。

  訂正:162可以看作160來試商,246可以看作250來試商。

  教學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先復習上次學習的知識,然后讓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疑問,以疑激趣。然后讓學生放開思路,思考解答的方法,再通過對比,使學生理解應該根據(jù)題目,選擇適當?shù)慕忸}方法。具體到這節(jié)課,就是根據(jù)除數(shù)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選擇試商方法。

  3.鞏固練習。

  (1)計算

 ?、?50的2倍、3倍9倍,各是多少?

  ②250的2倍、3倍9倍,各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36( )<660 155( )<500

  163( )<1380 175( )<1150

  訂正:1364<660 1553<500

  1638<1380 1756<1150

  (3)計算

  750150 1240240

  710163 2024241

  訂正:750150=5 1240240=540

  710163=458 2024241=896

 ?。?)有趣的練習

  通過計算看看商有什么特點?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或前三位與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740148 820164 770154

  1280256 1310262 1220244

  訂正:通過計算,這些題的商都是5,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或前三位正好是除數(shù)的一半。找到規(guī)律后,可以讓學生編一些這樣的題。

13、落花生評課稿

《落花生》評課稿

《落花生》這篇課文是許地山先生回憶小時候和母親一起種花生,收獲花生后與家人一起品花生、議花生,從文中父親所說的話中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文字樸實易懂,生活氣息濃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在上課中,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重視課前積累,強化和樹立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這節(jié)課前,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復習前面所學課文要求背誦部分,因為我平時注重對學生的指導積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尊重學生,調動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這節(jié)課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把學生放在和教師平等的位置上,從課題入手,從搜集資料做起,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興趣。質疑交流,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調動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三、循序漸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課堂上求異思維的氣氛基本具備之后,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學生自身的潛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求異思維的火花將不時閃現(xiàn)。而教師應努力抓住求異思維的契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質疑問難,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

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教者在教學活動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還做到了學生在做上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佘老師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和需要指導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來加深理解。比如輕聲自悟讀、默讀、男女生齊讀等方法。但不管是采取了什么形式的讀我都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學生交流后能及時評價。

落花生評課稿第二篇:

目標:讀準課文,重點在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學會懂得借物喻人,詳略得當?shù)谋磉_方法。

一、導入

的的游戲

出示圖片:花生、糖醋花生,酥花生,落花生等

說說你對花生的認識,師小結:花生有很多用處。

過渡:你們只是畫餅充饑,許地山比你們幸運,他與家人過了一個收獲節(jié)。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闖關

(一)第一關:讀四個生詞

(二)第二關:小組合作

正確流利朗讀第一自然段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小組分享(某個關鍵詞、標點)推選一名匯報

匯報

A生讀文,同學評讀

B那個字音難把握(種)聯(lián)系上下文指導讀音(據(jù)意定音)

C齊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提醒:抓住某個關鍵詞、標點

D生:從居然我發(fā)現(xiàn)收獲的時間短。師:引導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收獲的條件(后園有半畝空地),

E引導讀出喜出望外的心情。生讀,評讀,再讀

(三)學習3-15自然段。

1、思考:默讀,思考圍繞花生寫了哪些事情?

2、匯報:嘗花生、議花生

3、師:議花生為什么要寫得多。(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ǎ?/p>

4、小組合作(直奔中心:議花生)

明白的,感受深刻的,有所發(fā)現(xiàn)的,做記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互相修正推選2號匯報

A生匯報:提的問題實在很難得。師介紹背景,指導朗讀一二句:生讀,師導讀,再讀

B生匯報:提的問題花生的好處。

解決問題:對比的寫作方法,讀文完成表格

作對比

花生

桃、石榴、蘋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其貌不揚、容易被忽視、不起眼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出示圖片重現(xiàn)花生,桃、石榴、蘋果。

作者為什么用他們做對比,悟出花生的品格

讀文。

小組探究:父親覺得花生到底好用在哪?

C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理解只體面

哪些人對別人有用。

讀句

E了解作者,深層理解句子。

許地山生平,許地山名言

F課題為什么叫落花生,許地山為什么用落花生做筆名

G小結:

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14、學會看病評課稿

《學會看病》

《學會看病》是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文章講的是身為醫(yī)生的母親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醫(yī)院看病的事,在這件兒子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親卻有著極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文章從母親的視角來反應了另一種方式的母愛,孩子們初讀時可能會對母親的行為有些不理解。仇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嫻熟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母親復雜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理解并體驗到母親這種更深沉、更寬廣的愛。整節(jié)課以個體閱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真正地把讀書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只略教師的教,不略學生的學這一理念。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闡述對這節(jié)課的所思所感。

一、主線明朗  層層深入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仇老師通過回憶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進而揭示課題,使學生想合作,要合作。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仇老師用說說面對病中的兒子,媽媽是怎么做的?這種做法你們贊成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做法的看法。當學生對母親的看法有不一致時。仇老師用讓我們走近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找找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用過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盡管媽媽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兒子出門時和出門后,媽媽卻又有著復雜的心理斗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學生剛開始只是感性的從原因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感知母愛。,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的句子應交流體會,突出課文的教學重點。隨著課文的逐步展開,閱讀地不斷深入,對課文語言地反復品味,揣摩,在師生的交流、感悟中,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母親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親的情感變化:做出決定后的猶豫不決和心軟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責擔心,看到兒子后的勇氣回升,每一種心理都是愛子之情的反映。在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細膩而又理性的母愛基礎上再出示母親讓兒子學會看病的心情表白,這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交流過程,融進了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二、讀中感悟,激發(fā)情感。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

仇老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母親的情感,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體驗中。即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吃透課文,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個體思維,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合作朗讀,走近學生

在教學中,仇老師安排了師生合作朗讀,老師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加入,這點會讓學生倍感親切。并且,在合作的同時,老師還相機指導了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加深,朗讀水平得以提升。再次感受偉大的母愛。

四、拓展閱讀 增強體驗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讀懂文本。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仇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朱自清的《背影》、梁曉聲的《母親》,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仇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堂課中,仇老師用樸實的教學風格,扎實地引領學生在訓練中悟理,在朗讀中悟情,在表達中抒發(fā)情感,在學習語言中飛揚情思。

最后想談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建議:學課文時,是否可以加點這樣的設計:

當兒子搖搖晃晃地獨自到醫(yī)院里看病的時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當時是你的媽媽這樣對待你,讓生病的你獨自去看病,你會怎想?類似這樣的問題,以兒子的角度來說說看病時的心理活動,目的是為了學習課文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并聯(lián)系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學生在情感鋪墊的基礎上,理解得更深入,他們真正讀懂了母親的心。

以上純屬個人的淺薄看法,望與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15、解方程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解方程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解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結合圖例,根據(jù)等式不變的性質,學會解簡易方程。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過程與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代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會解簡易方程,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教學難點: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掌握正確的解方程格式及檢驗方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圖片,練習題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舊知

1、回憶等式有什么性質?

2、什么是方程?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也就是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板書:解方程)齊讀解方程,這種思考方法到初中解更加復雜的方程時仍然會用到。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它吧!

(設計意圖:復習和鞏固前兩節(jié)學習的天平平衡道理導入新課,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另外強調解方程這種思考方法到中學解更加復雜的方程一直有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積極性。)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出示例1的主題圖)

1、提出問題:

師:請看這幅圖,請你說出圖上的意思。

(盒子里有x個球,盒子外有3個球,合起來一共是9個球。)

師:能不能用我們新學的方程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出方程:X+3=9(引導學生根據(jù)加法的意義列出方程。)

師:同學們根據(jù)加法的意義得到方程X+3=9,(板書:X+3=9)

那么X是多少?(異口同聲說6)

(設計思路:在這里學生能列出這個方程其實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學生一直是按以前算術方法的解題思路去分析,不假思索就會說出9-3=6,因此我在這里強調用加法的意義列出方程。為后面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做準備。)

2、結合天平探究解法

A、結合天平,理解方程

師:當然我知道這么簡單的問題是難不住大家的,現(xiàn)在我們就將X+3=9這個方程轉換到天平上來。(出示天平圖1)

師:你能理解嗎?說說他的意思。

師生結合圖一起說:天平的左邊是X+3,天平的右邊是9,左右兩邊正好平衡,說明兩邊相等。齊讀這個方程X+3=9

B、明確目的,尋找方法

師: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這個方程,哎,我不禁要問我們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算出X=?)

師:對,我們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算出X等于幾.

師:請你結合天平圖思考,怎樣才能使天平的左邊只剩下X,而且還要保持

天平平衡?(同座位的同學可以相互討論)

組織交流(指名學生說,再說一次,齊說一次)

進一步明確:天平的兩邊同時去掉3個皮球,左邊就只剩下X,右邊剩下6個皮球,說明X代表6個皮球。

師:能不能把這個變換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自己試一試。

組織交流:誰愿意把你的做法展示給大家,還有不同的方法嗎?這些方法那

一種更合理,談談你的想法,

師:從天平的兩邊同時去掉3個皮球,天平保持平衡,表示在方程里就是方

程的兩邊同時減去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師:(指著X+3=9)說: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2,左右兩邊相等嗎?同時減去1呢?那為什么就要從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減去1或2。

再次強調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shù)X。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結合圖列出方程,再把方程轉換到天平上來,根據(jù)天平平衡的道理,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從兩邊各拿走3個皮球,天平仍然平衡,,再引導學生將這一變換過程反映到方程上,明白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3,方程的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使學生的思維由圖轉化成式,再由式子轉化成圖,最后再由圖轉換成式子,在學生的頭腦中初步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另外,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我兩次強調到解方程的目的,因為我覺得它很重要。)

3、規(guī)范書寫,指導驗算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第67頁解方程的書寫格式。

問:書寫解方程的過程要注意什么?

教師示范書寫格式,①、先寫方程X+3=9。②、接下來寫解:。③、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3。④方程的左邊只剩下未知數(shù)X。方程的右邊9-3是6。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師: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解方程時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個等式,不能連等。另外還要注意等號對齊。

師小結:剛才我們計算出的x =6,這就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說,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導:誰來說一說,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qū)別?

師引導學生小結: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它是一個數(shù)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

5、檢驗:師:我們怎么能知道X=6是不是就是正確答案呢?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邊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邊。

即, 檢驗:方程的左邊= X+3

=6+3

=9

=方程的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讓學生嘗試驗算,并注意指導書寫。

師:同學們,檢驗的習慣要牢記,這樣才會不出錯。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yǎng)成口頭檢驗的習慣,力求計算準確。

這樣的書寫規(guī)范、整齊、清楚就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值得人們去欣賞,老師希望同學們今后解題的過程中都能這樣去做。能做到嗎?

6、質疑:看書第67頁,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鞏固練習。

1、鞏固練習

X+2=15 ?。ㄗ约航夥匠?,對照答案,檢查自己做的,哪兒錯了。)

(設計意圖:從一開始就強化必要的書寫規(guī)范,以發(fā)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

強勢效應,有利于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2、出示:第67頁做一做的前兩道題。

100+X=250 X+12=31

(1)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2)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如何解答的?

先在練習本上試試看,有勇氣的同學可以到前邊來試試。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找老師或找小伙伴幫助。

訂證答案讓我們一起來看。他完成的怎么樣?你對他的解題過程有什么意見要提嗎?

2、加法會解了,那么減法又怎樣做呢?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

(1)出示第67頁做一做的第三道題:x-63=36小組討論完成。

(2)展示學生的計算結果,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再來一起看X-63=36這一道題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加上63呢。

3、我最棒

(1)我是小法官

A:x+1.2=5.7 B:x-1.8=4

x+1.2-1.2=5.7-1.2 解:x-1.8+1.8=4+4

x=4.5 x=8

4、找朋友

8+ X =16 X =3

X -6=17 X =9.6

X +2.1=5.1 X =8

X -3.2=6.4 X =23

5、拓展

X -0.5=3+1.9

四、總結收獲:

解方程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像我們用天平操作一樣。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做了什么?

五、課后作業(yè):

數(shù)學課本70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中的前四題。

板書設計:

解方程

例1:

X +3=9

解:X+3-3=9-3

X=6

檢驗:方程的左邊=X+3

=6+3

=9

=方程的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16、百家爭鳴評課稿

代表人物 代表作或名言 主要思想

孟子 《孟子》 春秋無義戰(zhàn),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仁政治國,可持續(xù)利用

莊子 《莊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子 《墨子》 兼愛,非攻,支持正義戰(zhàn)爭

韓非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孫武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4.為什么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原因:(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出現(xiàn)了新興的地主階級,并且勢力不斷壯大,他們要求獲得政治上的權利,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政治理論為他們解決社會大變革中的一系列問題。

(2)一批士人四處游學、講學,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促使他們不斷進行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復雜、立場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流派。

(3)各國國君為了實現(xiàn)稱霸的目的,需要不斷招攬人才。

(4)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使私人辦學盛行,為各學派學說的傳播提供了陣地。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預展】

1.組內交流:

(1)由組長檢查自學成果;

(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

2.組內預展:

根據(jù)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國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難,偷盜了鄰人錢財,鄰人把他告到國王那里去了。如果你是國王的謀士,你建議國王怎樣處理?(分別從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處理)

板書設計:

一、文字的演變 1、甲骨文 商朝 成熟文字 文字可考的歷史

2、金文 商周時期 大篆

二、天文、歷法和醫(yī)學 1、天文 夏朝:日食

商朝:日食、月食

2、歷法 夏歷商朝歷法:大小月戰(zhàn)國24節(jié)氣

3、醫(yī)學 春秋戰(zhàn)國 扁鵲 四診法:望聞問切

三、詩歌和音樂 1、屈原和《離騷》 戰(zhàn)國末年 楚國

2、音樂 鐘鼓之樂 湖北隨縣編鐘

課堂小結:

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中華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17、Can you play the guitar評課稿

I can dance.

I can dance.

③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該部分學習詢問或談論自己或對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特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群體意識,促進同學們對自身的認識,為將來的自我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重點總結、發(fā)現(xiàn)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

2) 通過一些與學生們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活動,來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

2. 教學難點:

1) 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

2) 在實際交際活動中運用can來詢問與表達自己或他人的能力。

三 教學方法

合作,小組對話,聽說讀寫

四 教學用具

多媒體,卡片,

五、教學過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Ask some Ss about their abilities.

T: Hi, S1! What can you do?

S1: I can sing and dance?

T: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1: Sorry, I can't. But I can play chess.

T: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S1: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 Role-play.

Let some pairs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in 2c.

Ⅱ. Grammar Focus.

1. 閱讀指導:

2. 學生閱讀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然后做填空練習。

① 你會游泳嗎?

______ you ______?

② 是的,我會。/ 不,我不會。

Yes, ____ _______. / No, I _______.

(其余試題見課件部分)

3. 學生們完成填空試題后,可以打開課本檢查答案,對錯誤的句子,單獨進行強化記憶。

Ⅲ. Try to Find

老師將情態(tài)動詞的can的用法,以學案的方式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并發(fā)現(xiàn)其用法。

1. 可以看出,在Can?句型中,情態(tài)動詞can沒有________和_______ 的變化。

2. 用情態(tài)動詞can來詢問他人的能力可以歸納為以下句型:

Can + _______ + _________ + 其他?

肯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What + can + _______ + ________ ?

學生們合作學習討論上面學案的答案,總結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

老師找部分學生對上述問題作答,并一起討論總結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

Ⅳ. Practice

1. Look at 3a. 告訴學生們用所給的詞匯來造句子。首先,用情態(tài)動詞can及所給的第一個動詞詞組來造一個一般疑問句,并作出一個否定的回答。然后,用轉折連詞but及第二個詞組造一個肯定句。

Teacher makes the first one as a model:

Can Wu Jun speak English? No, he can't, but he can speak Chinese.

Ss try to make sentences using the phrases in 2~5. They can discuss with their partners.

Then let some Ss tell their answers to the class.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六. 隨堂練習根據(jù)句意及所給首字母提示,補全句中所缺單詞。

1. Our English teacher tells us s in English.

2. I want to t to them and play games with them.

3. He is not at school and he is at h .

4. Can I m friends with you?

5. Linda can play basketball on the w .

1. If time is enough, do some more exercises on big screen.

七Homework

1. Read the sentences in Grammar Focus.

2.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your family members can do.

八板書設計

九 總結反思

Section B 1 (1a-2c)

課型 課時 授課時間

一、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1) 能掌握以下單詞:

drum, play the drum, piano, play the piano, violin, play the violin, also, people, help (sb) with sth, center, home, today, be good with, make, make friends, weekend, on weekends/on the weekend, teach, musician

2)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Can you play the piano? No, I can't. / Yes, I can.

② be good with

③ helpwith

2.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詢問或談論自己或對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特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為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從小培養(yǎng)學生們互幫互助的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能過聽力訓練來提高學生們聽說能力。

2) 進行閱讀訓練,通過閱讀簡短的文章來學習語言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2. 教學難點

1. 聽力訓練

2. 閱讀2b部分的短文并完成相關要求。

三 教學方法

合作,小組對話,聽說讀寫

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Daily greeting.

2. Check the homework. Let some Ss report what his/her family members can do.

Ⅱ. Presentation

1. T: Show some really instruments like violin, drums. Then play some of them. Tell Ss I can play the drums, I can play the violin, I can play the violin

Ss: Do after the teacher, Act as he/she are playing an instrument. The say: I can play the piano, I can play the piano, I can play the drums

Ⅲ. Game (Talent show)

1. Act and show your classmates your talent.

T: Please stand in front of your classmate. Act and say what you can. e.g.

S1: (sing and dance) I can sing and dance.

S2: (play the drum) I can play the drum.

S3:

2. Ask as many students as possible to say their abilities.

Ⅳ. Listening

1. Tell the Ss that they will listen to some sounds of the instruments.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 [1-4] in the order of the sounds you hear in 1a.

2.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3. T: Now let's work on 1c. First, let one student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alou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 you hear.

4.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hear.

5. Check the answers:

6.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chart in 1e. What can Bill, Cindy and Frank do? What can't they do? You'll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hen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聽力指導:要抓他們會做的事情,以及不會做的事情這兩個重點內容。因此在聽的時候,應重點將人物及動作這兩個方面的聽清,其他作為非重點內容。

7. S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carefully and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8.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Ⅴ. Group work

1. Work in groups. Take turn to talk about what Bill, Cindy and Frank can and can't do.

S1: Bill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he can't sing.

S2: Cindy can sing and play the drum, but he can't play the piano.

S3: Frank can play the piano, but he can't sing or dance.

S4:

2. Teacher can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give some help to the Ss.

Ⅵ. Reading

1. T: Let's meet three new friends, Peter, Aland and Ma Huan. What can they do?Now read the descriptions and underline what they can do.

2. Let some Ss read aloud what Peter can do. Then let another Ss read aloud what Cindy and Frank can do.

3. Let Ss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what they can do.

S1: What can Peter do?

S2: He can speak English and play soccer.

S2: What can Alan do?

S1: He can play ping-pong.

Ⅶ. Reading

1. T: Now We'll read three ad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each ad? What's each ad's title? Now let's read the three ads and select a title for each ad.

2. Ss read carefully and try to select a title for each ad.

3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Ⅷ. Reading

1. T: Suppose Peter, Alan and Ma Huan want to help to do something after school. Which ad is right him/her? Now read the descriptions in 2a and the ads in 2b again. Select a right ad for each person.

六. 隨堂練習

66. They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club. (改為一般疑問句)

________ they want to ________ the sports club?

67. The girl can play tennis well. (改為一般疑問句)

________ the girl ________ tennis well?

68. Can Bill play the drums well? (作否定回答)

________, he ________.

69. Mary can play ping-pong and soccer. (改為否定句)

Mary ________ play ping-pong ________ soccer.

70. Tom can join the chess club. (對劃線部分提問)

________ ________ can Tom join?

七Homework

1.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 after class.

2. Try to retell what Peter, Alan and Ma Huan can do after class.

八 板書設計:

九 總結反思

Section B 2 (3a-Self Check)

課型 課時 授課時間

一、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1) 復習詢問或談論自己或對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特長,討論參加某一個俱樂部。

2) 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就自己的熟悉的內容來介紹自己或他人所俱有的能力及特長;

3) 總結回顧一些常見的一些表達人們能力的詞匯,并能進行分類記憶。

2.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 能了解自己的一些特長,并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人或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2) 不斷學習一些新的特長與技能來完善、充實自己。為將來走向社會成為一名有用的人材打下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語言知識,借助一些提示材料來描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能力。

2)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英語語言知識,模仿所學過的相關材料來制作簡單的廣告。

2. 教學難點:

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英語語言知識,模仿所學過的相關材料來描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能力或制作簡單的廣告。

三 教學方法

合作,小組對話,聽說讀寫

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Let some Ss retell what Peter, Alan and Ma Huan can do.

3. Let some Ss to read the three ads again.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famous musician. For example, Liu Huan; Ask Ss questions like this:

T: Who's he?

Ss: He's Liu Huan.

T: What does he do?

Ss: (Help Ss to answer) He's a famous musician.

Write the words musician on the Bb.

music 音樂 musician音樂家

拓展: teach教teacher老師

Ⅲ. Practice

1. T: Next week we'll have a music festival. So we need some musicians to help with the music festival. I wrote an ad for help, but some of the words are missed. Please read the ad again and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2. Ss read the passag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3. Check the answers.

Ⅳ. Writing

1. Do you want to make poster in English by yourself? Now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think of an even at our school. Then try to make a poster by yourselves.

The events may be the music club, the Sports Day; the art festival and so on

2. Ss work in groups. First think of an event at the school. Then try to make the poster.

Ⅴ. Self Check 1

1. 讓某個小組的小組長說出他們小組整理的答案,再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最后,將一份完整的能力活動分類總結表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進行借鑒與補充。

2. 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remember the abilities.

Ⅵ. Self Check 2

1. Tell Ss what they should do. You can add as many words as you can to make phrases. Give Ss an example: play the drum, play the piano, play the violin, play the guitar; play chess, play volleyball

2. Ss work in groups. Try to make as many phrases as they can. They should write down their phrases on their notebook.

3. Let some Ss read their phrases. Let other students add more phrases.

六. 隨堂練習英語老師要求每位同學調查三位好朋友的能力情況。假如下表就是你的調查結果,請根據(jù)表格內信息提示,寫一篇英語短文在英語課上匯報你的調查結果。要求:寫作中運用can或cant,50詞左右I have three good friends. They are Tom, Jim and Cindy. Tom can play the violin very well. He can also play soccer, but he cant dance. Jim cant play the violin or dance, but he can play soccer. Cindy can play the violin and dance, but she cant play soccer

七 Homework

1. Review Section B.

2.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uncle or your aunt. What he/she can do? What she/he can't do.

八 板書設計:

九 總結反思

18、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評課稿

Yes, please.

Thank you.

Color Price

2 dollars for on pair and three dollars for two pairs

How much is the/this/that + 單數(shù)名詞?

Its + 價格.

How much is the red T-shirt?

How much are the / these / those + 復數(shù)名詞?

Theyre + 價格.

How much are the black shoes?

Whats the price of + sth.?

Its + 價格.

Whats the price of the hat?

Review the numbers.

Colors Price

white 2 yuan

blue; red 11 yuan

purple 3 yuan

yellow 1 yuan for two

19、Whats this in English?評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What's this in English?聽課稿,分享What's this in English?聽課感受和記錄

What's this in English?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90%以上的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進行提問并回答。區(qū)別冠詞a/an的用法。區(qū)別this和that的用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pair work和you ask I answer形式增加練習的積極性。通過guessing game和describe you room等游戲環(huán)節(jié)增加口語表達的趣味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句型的練習鍛煉學生的開口說英語能力。反復操練以增加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1、 whats this in English?中this和that用法的區(qū)別

2、 冠詞a/an的用法。

三、教具準備:

PPT、時間卡片、聽力音頻、課本

四、教學過程:

Step1:warm up

Lets say the Hello Hello song: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I hope that you are too.

Step2: greeting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A: whats your name?

B: Im XXX

A: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

Step3: review

根據(jù)時間卡片選擇問候語。一起回答后一排回答。

Step4: new lesson

Read the title together, read again.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n you read these words?

順序:學生個體試讀,教師領讀,學生齊讀。給學生時間同桌對讀并且背誦單詞。然后給出另外一張單詞被擋住的圖片找學生齊讀然后拼讀。最后one by one拼讀。

Step5:show me you things

Step6: 區(qū)分a/an

在漢語中,我們說一支鋼筆,在英語中怎樣表達?

a pen, an orange.注意區(qū)分和習題強化。(讓學生把PPT上的單詞寫在黑板上,注意去掉拼寫,只留下音標,同時我將單詞寫在板書上)

Step7: guessing game. Spell it please.

Step8: listening practice (3a)

Step9:區(qū)分this/that pair work 練習對話。

注意用實物進行講解,區(qū)分近處,遠處。讓學生兩人一組對身邊事物進行提問,此時我板書對話內容。展示學生對話。One by one 充分練習。

然后結合PPT中對話進行練習。(強化練習)注意方式多樣化:boy ask girl answer, exchange.

Step10: new room

讓學生描述新房間,先練習后上講臺做對話。

Step11: practice

參照PPT中的填空對話練習。根據(jù)時間的多少決定練習情況,最好是每對同桌都能起來練習。

Step12: sum up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時間允許的話進行二次操練。

Step13: Homework

用單詞表中的單詞make six conversations.

五、板書設計

A:Whats this in English?

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

A:Whats this in English?

B:Its a/an

A: Whats that in English?

B:Its a/an

A: Spell it, please.

a

map

ruler

cup

jacket

An

orange

apple

egg

eraser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練習了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的句型,冠詞a/an的用法和this/that的區(qū)分。a/an的用法和this/that的區(qū)分是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對話句型并靈活自如的運用。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做到循序漸進,有層次的展開教學。

在聽力過程中,由于本節(jié)課2a的聽力音頻材料比較快,所以一部分學生是無法在規(guī)定的一遍內完成聽力題目的,這個情況下不應該盲目往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而應該因勢而導,根據(jù)中游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環(huán)節(jié),課堂應該主要以學生的掌握情況為依據(jù)安排進程。在課堂評價用語環(huán)節(jié),要評價的恰當?shù)轿?,而不可一概而論。例如,王真真同學的對話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很好,我對她的評價是口語有很大提升,而不是簡單的很好,不錯。這樣評價有利于讓這名同學更加明確的了解自己的進步,并朝這個方面加倍努力。

經過本節(jié)聽說課的聽力和對話操練,90%以上的學生都能夠完全掌握對話句型并且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對話。但是具體單詞的拼寫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在下一節(jié)課的練習環(huán)節(jié),必須安排落實到筆頭的檢測,并且反復練習,對抗遺忘。

20、有理數(shù)評課稿

【教法說明】以上內容由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教師啟發(fā)誘導,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

提出問題:鞏固概念

(出示投影2)

(1)0是整數(shù)嗎?是正數(shù)嗎?是有理數(shù)嗎?

(2)-5是整數(shù)嗎?是負數(shù)嗎?是有理數(shù)嗎?

(3)自然數(shù)是整數(shù)嗎?是正數(shù)嗎?是有理數(shù)嗎?

【教法說明】這三道小題主要是檢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新授過程中隨時設計習題進行反饋練習,以便調節(jié)回授。

注意:有時為了研究的需要,整數(shù)也可以看作是分母為1的分數(shù),這時分數(shù)包括整數(shù),本章中的分數(shù)是指不包括整數(shù)的分數(shù)。

2.有理數(shù)的分類

為了便于研究某些問題,常常需要將有理數(shù)進行分類,需要不同,分類方法也常常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兩種:

(1)先把有理數(shù)按整和分來分類,再把每類按正與負來分類,如下表:

(2)先把有理數(shù)按正和負來分類,再把每類按整和分來分類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出示投影3)

下列有理數(shù)中:-7,10.1, ,89,0,-0.67, .

哪些是整數(shù)?哪些是分數(shù)?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

學生思考,然后找同學逐一回答.其他同學準備補充或糾正。

【教法說明】通過此題,檢查學生對有理數(shù)分類的掌握情況,通過對有理數(shù)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樹立對數(shù)分類討論的觀點和正確地進行分類的能力。

3.數(shù)的集合

我們曾經把所有正數(shù)組成的集合,叫做正數(shù)集合,所有的負數(shù)組成的集合叫做負數(shù)集合。同樣把所有整數(shù)組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合;把所有分數(shù)組成的集合叫做分數(shù)集合;把所有有理數(shù)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合。

(三)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出示投影4)

(1)把有理數(shù)6.4,-9, ,+10, ,-0.021,-1, ,-8.5,25,0,100按正整數(shù)、負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分成四個集合。

正整數(shù)集合 ,負整數(shù)集合

正分數(shù)集合 ,負分數(shù)集合

(2)把下列有理數(shù):-3,+8, ,+0.1,0, ,-10,5,-0.7填入相應的集合:

整數(shù)集合 ,分數(shù)集合

正數(shù)集合 ,負數(shù)集合

【教法說明】學生思考后,動筆完成上述第(1)題。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師生共同訂正.從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類能力。第(2)題采用分組計分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

(四)歸納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容?

由學生自己小結,然后教師再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定義和兩種分類方法.要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shù)屬于哪一類,要特別注意0不是正數(shù),但是整數(shù)。

【教法說明】課堂小結,采取學生小結的辦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歸納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幫助全體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應達到的目標。

(五)反饋檢測

(出示投影5)

(1)整數(shù)和分數(shù)統(tǒng)稱為_______________;整數(sh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零,分數(shù)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各數(shù)填入相應集合的持號內:

-3,4,-0.5,0,8.6,-7

整數(shù)集合: ,分數(shù)集合:

正有理數(shù)集合: ,負分數(shù)集合:

(4)選擇題:-100不是( )

A.有理數(shù); B.自然數(shù); C.整數(shù); D.負有理數(shù)。

以小組為單位計分,積分最高的組為優(yōu)勝組.

【教法說明】通過反饋檢測,既使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布置作業(yè)

思考題:把下列各數(shù)填在相應的集合中

3.14,-5,0,89,-2.67,+1001

有理數(shù)集合:

非負有理數(shù)集合:

負有理數(shù)集合:

板書設計

21、狼評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狼聽課稿,分享狼聽課感受和記錄

狼評課稿第一篇:

《狼》評課稿

有幸欣賞了周老師這節(jié)洋溢著創(chuàng)新氣息、人文關懷的《狼》??偟膩碚f,這一課課型新穎,過程流暢,方法新穎,合適有效,調動合理,應該是一節(jié)很不錯的古文教學課。但任何人、任何一堂課,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下面略微談談,與周老師商榷。

周老師的這堂課,按照設置情境,導入新課;疏通字詞,讀順句讀;變換角度,讀評故事;讀出情境 整體欣賞;拓展遷移,思維創(chuàng)新等思路依次展開,清晰有序,易于把握。下面分點說說。

一、關于導入環(huán)節(jié)。

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話題導入法,與文本有關聯(lián),但關于狼的動物性生性兇殘,是由其生物性所決定,所以需要講究立意準確,切入合適。但類似問題是狼的兇殘之中,又滲透著智慧的成份這樣的表述有點童話化,基于《狼》這一課凸顯狼的兇殘、狡猾、貪婪與人的勇敢、機制、無畏的主題,我才給出這樣的評論。

二、關于內容感知。

對于此課的文意感知,周老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參照注釋,或者運用已經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識盡力自行解決文字障礙問題。對于文本中實詞和虛詞的解釋,周老師采用小組合作探討,學生主動質疑,教師解釋,注重引導和啟發(fā)。如果能對文本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篩選梳理,分門別類,有指向性的給予理解層面的輔導,效果可能會更好。

至于周老師主張要學生多說,我個人認為:作為教師,針對古文學習,一定要教會學生相當一部分可以作為工具的知識類的東西,這是教師必須要講的。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理解文言文意,朗讀是很好的辦法。朗讀可以正音,可以明確停頓節(jié)奏,感受人物情態(tài)(動作、語言),因此學習文言文,利用多種形式的讀是必不可少的。很顯然周老師輔導學生讀的少了,缺少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堂注定是缺少靈性的!

三、關于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第三個步驟變換角度讀評課文可謂新意迭出,讓學生揣摩屠戶的心理來進行表演,再讓學生以狼的角度表演,學生一方面興趣十足,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與進行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很好的,課程標準也主張教學形式多樣化,有效利用課程資源。

四、關于拓展遷移,思維創(chuàng)新。

拓展延伸這樣的設計,每每公開課,競賽課,研究課,展示課,大都會見到這樣的設計。個人認為,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需要這樣的設計,即使需要這樣的設計,也要講究合情合理合適。

《狼》是則故事,現(xiàn)實生活中,狼也會襲擊人,故事中是狼主動攻擊人的,請把我們的語文課還原生活化吧,畢竟不是童話。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審視問題的傳統(tǒng)視角,從狼的角度說一說,它們聽完故事后會有什么想法?作為狼,它從同類失敗的遭遇中,又能汲取哪些教訓呢?有的學生說知彼知己才能百戰(zhàn)百勝(不應以身強力壯并手持快刀的屠夫為敵),有的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住時機(在屠夫弛擔持刀之前下手)最重要,有的說不要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貴有自知之明,這倒有一點誤導之嫌,功利味道太濃,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倘若這樣的策略,學生記在心里,以后......想想都害怕。所以,遷移拓展一定要合情合理合適,把握好一個度,切勿為求新而求新,嘩眾取寵。

以上純屬一家之拙見,歡迎批評指正。

狼評課稿第二篇:

《狼》

蒲松齡

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積累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背誦、翻譯課文。

2、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學習本文語言簡煉生動、在記事基礎上發(fā)表議論的寫法。

4、引導學生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理解古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難點:故事復述,多角度地闡釋自己對古文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故事講述,激趣引讀

1、故事講述:教師呈現(xiàn)狼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讀過、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誰能給同學們講一個呢?(狼外婆、狼與東郭先生等)聽了以后,誰能說說狼是怎樣一種動物呢?

2、激趣引讀:

同學們,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當然,對于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不是險些被它吃掉嗎?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屠夫又遇見了中山狼的后代,又會怎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發(fā)生在屠戶和狼之間的故事,相信它會給你帶來獨特的感受的。

3、作家作品: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xiāng)設館教書,創(chuàng)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后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名,志異是記載奇聞異事的意思。據(jù)說,蒲松齡在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于是他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屬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現(xiàn)實意義,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

二、熟讀課文,積累理解

1、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

先叫一學生范讀;然后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得順暢;第三遍讀出語氣、節(jié)奏和表情。

正字正音:

綴zhu 窘jiǒng 苫shn 蔽b 弛ch

眈dān 瞑mng 隧su 尻kāo 黠xi

2、譯一譯:

①圈點勾畫,解決重要字詞,粗通文意。如果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實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

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一詞多義:

  止: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詞類活用:

  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②學生試譯短文,弄清內容大意,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重要語句翻譯: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3、述一述:學生默讀課文,準備復述。

這篇文章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本文敘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學生可按照遇狼、懼狼、御狼、殺狼這樣一個過程進行復述。)

三、合作探究,創(chuàng)作提升

1、合作探究:

①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貪婪兇惡、狡詐陰險的本性的?

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②文章是如何來刻畫屠戶的形象的?(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并以課文例句加以分析)

討論明確:a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 ;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戶采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脫狼的跟從,說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協(xié)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兩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敵。發(fā)現(xiàn)麥場積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占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后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后,殺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B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

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wèi)自己,準備反擊。

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

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③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④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讓學生自由討論,要求自己的觀點必須在文中找到根據(jù)。)

討論明確:A標題。以狼為題,體現(xiàn)出作者的著眼點。B行文。通過屠夫的種種情態(tài)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狡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C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現(xiàn),是作為表現(xiàn)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夫的機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

⑤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這個屠戶勝利的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明確:作者寫《聊齋志異》這部書主要是借狐仙鬼怪來諷喻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惡狼,而是借狼來諷喻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啟示:△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后都自取滅亡的。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的。

△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戰(zhàn)勝狼,戰(zhàn)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要善于識破他們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協(xié)、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做一個機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勝利。

△除惡務盡,要像屠夫那樣兩狼齊斃,不留后患。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從投、復投等詞看,屠戶為什么不一次將骨投盡,使兩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屠戶對狼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后來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又可看出當時屠戶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

②從骨已盡矣,兩狼之并驅如故??梢钥闯隼谴藭r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后來狼眈眈相向 又可看出狼當時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

③如果此時兩狼有一番對話,它們會說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你會怎么辦呢?

明確:*要冷靜、鎮(zhèn)定,利用周圍有利地形擺脫對方。

*要大聲喊救命,向周圍人求救。

*萬一對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尋找有利時機擺脫,并記住對方相貌特征,及時報警。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篇故事揭露了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故事的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要明白: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拓展延伸:

①請大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版狼故事。

②收集有關狼的資料,以我眼中的狼為題,寫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狼,并在班上開展交流活動。

③課外閱讀《聊齋志異》并收集與 狼有關的成語和故事。

④解釋下列其的含義:

a恐前后受其敵。(指狼) b場主積薪其中。(指代麥場) 

 c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d一狼洞其中。(指代柴草堆)

  e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戶) f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⑤請用原文回答:

兩狼的計謀: 前狼假寐的姿勢:

前狼假寐的神態(tài):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徑去的目的:

附板書:

遇狼 狼:綴行--------狡

懼狼 屠:投骨--------懼

狼:并驅如故----貪

御狼 屠:窘 恐

倚薪、弛擔持刀-----智

殺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徑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1 綴行甚遠可看出狼的什么特點?

2 請結合圖片思考:課文開篇向我們交代了幾大要素?分別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3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體現(xiàn)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驅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點?

6請指出描寫屠夫心理的句子

7、 他采取了怎樣的行動?(原文回答)

8、狼的表現(xiàn)呢?

9請用原文回答

兩狼的計謀:

前狼假寐的姿勢:

前狼假寐的神態(tài):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徑去的目的

10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前狼的經過,從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點?

11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后狼的經過,體現(xiàn)屠夫的什么特點?

12、朗讀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嘆是怎樣的?

13、用現(xiàn)代漢語解說這句話的意思?

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可用評狼二字概括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前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敘述故事情節(jié);第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作者發(fā)表評論。然后要求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概括每一層次的大意,討論后明確

第一自然段 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自然段 寫屠戶懼狼,表現(xiàn)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這是故事的發(fā)展。

第三自然段 寫屠戶御狠,表現(xiàn)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進一步發(fā)展。

第四自然段 寫屠戶殺狼,表現(xiàn)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狠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教后感:初一學習文言文,屬起步階段,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設計了說狼入題的導入形式。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語感、幫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導學生通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應作為教學本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進行自讀理解、疏通文義。其間,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圍繞思考題,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形象和寓意,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得到的啟示。這是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課文拓展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思路,全方位認識事物。

22、詠雪評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詠雪聽課稿,分享詠雪聽課感受和記錄

《詠雪》評課稿第一篇:

教材分析:

《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妒勒f新語》文筆簡潔明快,語言含蓄雋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謝安、謝朗、謝道韞這三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我以為詠雪固然體現(xiàn)了親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盡力帶著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學生分析:

我們之前已經學過《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并且熟悉了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步驟,本課先學了《陳太丘與友期》,學生對《世說新語》的風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讀懂這個故事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整理歸納文言知識,挖掘其文化內涵,并努力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詠雪的情境,鼓勵學生去想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復習鞏固作者及《世說新語》;

2、掌握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因等文言詞語;

3、情景再現(xiàn),走近古人講論文義的情境中。

過程與方法:1、檢測掌握的作家作品情況,并補充相關內容;

2、同伴互助,解決疑難詞語,并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表演,講論文義,再現(xiàn)故人讀書的情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情境再現(xiàn),講論文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課前預習反復朗讀,課堂朗讀,注意字音、斷句,強調似差的讀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難,掌握字詞,老師引導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體參與表演,再現(xiàn)當時情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一、布置預習:

1、熟讀《詠雪》,了解大意,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2、搜集學過的關于雪的詩句。

二、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是《紅樓夢》中寫給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停機德講的是樂羊子的妻子為勸丈夫繼續(xù)求學而剪斷織布機上的娟的故事。詠絮才講的是什么呢?今天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標:提醒學生注意互助、歸納、再現(xiàn)等詞語。【板書本節(jié)課的兩大環(huán)節(jié):講論文義、再現(xiàn)情境】

四、溫故知新:

1、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講的文學常識填空;

2、補充:魯迅的評價,《世說新語》分的門類,《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五、講論文義:【師生共同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步驟并板書】

1、讀:字音、斷句?!緦W生齊讀完后,強調似差這兩個多音字】

2、譯:提出疑難字詞,同伴互助解決。

3、詞語搶答:用我們常規(guī)的搶答方法,檢測字詞掌握情況,并注意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如:與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幾,無何,既而,逾時等,與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譯接龍:一人譯一個標點的句子。

5、整理歸納: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歸納本課的古今異義詞、判斷句、人物稱呼、成語柳絮才高,此時學生就知道詠絮才的含義了。

6、拓展閱讀:展示材料,老師解釋謝公、謝玄、淮上,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再解釋,最后學生直譯。這則材料講的也是謝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詞語都是學過的,可檢測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并且這則材料中謝安得到捷報都不動聲色,在《詠雪》中卻大笑,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人物的性情。

六、再現(xiàn)情境:

1、師生共同確定:時間、地點、天氣、事件、人物。重點在人物上,文中有謝安的表情,謝朗和謝道韞只有話語,先讓學生從文中發(fā)現(xiàn)、想象他們的表情,再推薦同學扮演角色,其他同學扮演眾兒女,思考:他倆誰說的好?白雪紛紛何所似?

2、創(chuàng)造條件,師生表演。重點探討謝朗和謝道韞誰說的好,各抒己見。再說說白雪紛紛何所似,可以用學過的詩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寫的七字一句的詩句。

3、看看詩中雪,展示幾句寫雪的詩句。

4、想想:歷史中堪稱詠絮才的,還有誰?【李清照】

5、評評:本節(jié)課,我們班的詠絮才。

七、布置作業(yè):

A:1、完成《全效學習》;

2、積累詞語;

B:讀幾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寫讀書筆記。

反思:我以為,一堂課就像一篇文章,有鋪墊,有懸念,有伏筆,有照應,有過渡,有升華,要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行文嚴密、首尾呼應、過渡自然,這堂課貫穿始終的是詠絮才,由詠絮才設疑導入,中間解讀、想象、拓展,都是學生才華的展示,最后再照應開頭說詠絮才,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才子才女。在設計中,我力求一種詩意的表達,力求讓學生感到書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著的,讓學生感到文化延續(xù)不斷的脈絡。

詠雪評課稿第二篇:

1教學目標

1、掌握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意義(如內集因等)以及文言詞、句的特殊用法(如兒女為古今異義詞、何所似為倒裝結構等)。

2、反復誦讀,通過想象、比較,品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優(yōu)美意境。

3、通過對比,透過文字感受文學作品中豐滿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以反復誦讀的形式,通過想象、比較,分析謝安為何而笑樂的可能性,品析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語言的妙處。

2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世說新語》作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魯迅語)的目的在于,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課前導入

晚唐昭宗年間有位宰相叫鄭綮,很善寫詩。一次有人問他:相國近有新詩否?他回答說: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風雪與詩向來有緣,與詩家的靈感靈氣有緣。有人冒雪吟詩,有人踏雪尋詩,而東晉名士謝安和晚輩們在家里也能詠雪聯(lián)詩。今天,讓我們穿越到1600多年前謝安家中的聯(lián)詩現(xiàn)場,欣賞他們的詩句,感受他們的雅趣。

活動2【活動】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學自由誦讀課文兩遍(力求讀準字音,不回讀)。

2、請一個學生朗讀沒有標點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讀,第二步要求讀出句中停頓。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請一個學生朗讀有句讀的課文,其他同學從字音、流暢、情感、語速、輕重音等角度評價。

4、請該生在聽取同學的點評意見后,再讀。

5、全班同學齊讀課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活動3【活動】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讀課文,同桌互助,結合注釋,掌握重點文言詞語(教師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詞語,以提問形式補充落實)。

內集:家庭聚會;兒女:子侄輩;俄而:不久,不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未若:不如;因:憑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裝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據(jù)屏幕上的注釋和書本注釋,主要以自我翻譯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譯全文。請一學生翻譯全文,全班同學和老師修正、補充。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很大,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大笑了起來,很高興。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紛紛何所似:倒裝句,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風起:改變下順序,使之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說話用語習慣,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3、全班學生再齊讀課文

活動4【講授】逐步深入,品味語言

1、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析:謝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會,比賽詠雪。

2、謝家子弟的詠雪比賽是在誰的主持下進行的?他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析:謝太傅(謝安)。

3、謝太傅對比賽的結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詞回答)

析:大笑樂。

4、(主問題)謝太傅為何會大笑樂?(教師恰當引導,充分挖掘學生不同意見,學生小組間展開熱烈討論,言之有理的答案教師都可認可)

析:

(1A)謝太傅對兩個人的兩個答案都滿意,故笑樂。(追問拓展:兩句話各好在何處?)

撒鹽空中好在:

A、撒鹽空中在晉代可能是一種常見的風俗,以敬神、驅邪,這一比喻來自于生活,有現(xiàn)實根據(jù)可依,說明胡兒善于體會、感悟生活。

B、歷史上也不乏以鹽喻雪的名句:李賀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白居易盈尺白鹽寒,滿爐紅玉熱、 蘇軾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后庭已堆鹽。皆可見以鹽喻雪恰當。

C、雪的顏色和下落的姿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因此將雪比作鹽,十分形似。

柳絮因風起好在:

A、柳絮憑借風力滿天飛舞,富有生命力。

B、柳絮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未若柳絮因風起有深刻的意蘊。

(1B)謝太傅笑前喻,樂后喻。(即:對胡兒的比喻有略含貶義的笑,對兄女的贊許之樂。)(追問拓展:為何笑前喻樂后喻)

柳絮因風起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未若柳絮因風起有深刻的意蘊。況且柳絮憑借風力滿天飛舞,富有生命力,而鹽是被動的死的意象。

撒鹽空中過于追求形似,卻忽略了神似,忽略了詩句應當具有意蘊美的要求,追求形似忽略神似,沒有意蘊美的詩句自然比不上形神皆備、意蘊深刻的詩句,自然撒鹽空中也是比不上柳絮因風起的。

注:上述兩種答案學生都有可能會想到,出現(xiàn)的次序皆有可能。若(1A)出現(xiàn)在前,即按照上述過程上課;若(1B)出現(xiàn)在前,可用追問(追問: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撒鹽空中這句比喻差到一無是處?)的形式在充分肯定柳絮因風起句子更佳的基礎上,也附帶對撒鹽空中的正面評價。

(3)謝太傅對未若柳絮因風起笑樂。(此處分析未若柳絮因風起句子的優(yōu)美意境即可,對胡兒的未評價,對兄女的高度肯定。)

(4)謝太傅對家庭氛圍的笑樂。

追問:本文中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家庭,這個家庭具有怎樣的家庭氛圍?你是從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詞語看出來的?

析:氛圍:融洽、和睦、歡快、輕松、文化氛圍濃厚

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欣然、未若(說話直率,可見氛圍輕松)等句子、詞語看出。

注:可能會有學生認為謝太傅是對撒鹽空中的認可(撒鹽空中更好),因為雪的顏色和下落的姿態(tài)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用鹽更加形似。碰到這個答案,教師應用好的詩句應該不僅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有意蘊美來進行講解。

5、兄子胡兒和兄女對自己的詩句有無評價?

析:學生很可能會說沒有(找不到相應語句。)

教師要善于引導:差和未若,不自信和自信的區(qū)別,其實是有評價的。

6、追問:作者有無對這兩句比喻有個誰優(yōu)誰劣的評價?

生:有。

師追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最后一句可以明顯看出: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一句特意交代謝道韞的身份(不刻意去寫胡兒謝朗),暗示謝道韞既有天資才氣,又有后天的藝術熏陶等。表明了作者對謝道韞的才氣是贊賞的。

7、資料補充

師:其實后人也多是對謝道韞的這句詩贊賞有加:

宋人蒲壽宬當時詠雪句,誰能出其右?;朱淑真憑闌觀雪獨徘徊,欲賦慚無詠絮才,秋瑾詠絮辭何敏,清才掃俗氛。

《詠雪》中,謝道韞說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名句時才7歲,小小年紀才氣就已外顯,她長大后成為了一個才女,人們因此句叫她為詠絮才女,曹雪芹《紅樓夢》中對薛寶釵、林黛玉的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他的判詞從側面寫出了對謝道韞此句的肯定。

23、病毒評課稿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通過觀看資料及回憶調動課堂氣氛,聯(lián)系學生親身體驗打過

1.打過乙肝疫苗的同學請舉手?

提問乙肝是由什么引起的?

學生敘述病毒發(fā)現(xiàn)過程了,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師引導并歸納

觀察,認識病毒結構。強化記憶病毒結構。

幻燈片展示病毒結構、病毒的生活,繁殖。

請學生閱讀兩則有關禽流感和非典的新聞。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害處。

請學生回答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種各樣人體疾病、家禽、家畜疾病。

學生談收獲。 在學生談的基礎上,幻燈展示病毒自我總結,進一步鞏固所學。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題來鞏固知識。

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利用課件練習

教后反思:1、導入新課的反思我通過提問下列問題引入新課:、我們班最多人患的是什么???、大家最擔心的、最難對付的有些什么病? 3、一個小東西能對付比它大幾萬倍的龐然大物,大家會相信以小能制大嗎?用提問法導入新課一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整一節(jié)課學生的神經無比興奮。2、用圖片說明病毒是伊萬諾夫斯基和貝杰林克前后共同努力所發(fā)現(xiàn)的!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病毒的發(fā)現(xiàn)過程,教學簡明直接學生印象深刻。3、通過課件展示各種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圖片,比較細菌和病毒的大小,認識病毒的形態(tài):桿狀、球狀、蝌蚪狀。認識病毒的寄生類型: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這節(jié)有大量圖片,學生的形象記憶效果明顯。課件展示三種病毒的結構模式圖,讓學生找出病毒結構的共同點,歸納病毒的結構特點。還通過對比病毒、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學生都能記住病毒的結構。5、病毒的生活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進行教學。首先介紹了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寄主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再介紹病毒要是離開了它寄生的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讓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病毒的生活特征。6、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節(jié)的第二個重點知識,應該重點突破!我除了介紹病毒的有害方面:使動物、植物、細菌致病和有利方面:制作各種疫苗、殺蟲、幫助基因轉移、基因治療等。

24、細菌評課稿

資源名稱 素材類型 水平 來源 使用時間 應用方式和作用

手術前,為何要先消毒? 視頻 感知與體驗 現(xiàn)有 3分鐘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細菌的發(fā)現(xiàn) 圖片+文檔 感知+識記 現(xiàn)有 2分鐘 自主閱讀,感受技術進步會推動科學的發(fā)展。

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 圖片+文檔 拓展學習 現(xiàn)有 2分鐘 自主閱讀,認知細菌十分微小及其形態(tài)。

觀察細菌的結構,比較不同之處。 圖片+文檔+動畫 拓展學習 現(xiàn)有 5分鐘 自主閱讀,認知細菌的結構特點及其營養(yǎng)方式。

探索細菌的生殖速度 圖片+文檔+視頻 能力訓練 現(xiàn)有 1分鐘 培養(yǎng)分析思維能力。

鞏固與應用 文檔 能力訓練 現(xiàn)有 3分鐘 拓展學習、延伸課堂。

評 價 標 準 等級(權重)分 自評 小組評 教師評

優(yōu)秀 良好 一般 較差

是否了解列文﹒虎克、巴斯德其人,及其發(fā)現(xiàn)細菌的過程 8 6 4 3

10 8 5 3

10 8 5 3

8 6 4 3

8 6 4 2

是否運用網(wǎng)絡搜集有關細菌形態(tài)結構特點的圖片和視頻。 8 6 4 3

8 6 4 3

8 6 4 2

課堂上積極參與,積極思維,積極動手、動腦,發(fā)言次數(shù)多 8 6 4 2

8 6 4 3

8 6 4 2

8 6 4 2

題目 成員1 成員2 成員3 成員4

八、幫助和總結

1、在知識上,注重化難為易。通過多媒體課件,努力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方法上,著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自學感知、動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討論等手段,給學生提供充分學習的機會,并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讓學生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

3、不能盲目提高難度和深度。對于繁、難、脫離生活的內容,堅決不補充。不要為學科系統(tǒng)性而加大學生負擔。

4、對于能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內容的材料,應該補充。這些資料應該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學性并重的特點。例如:細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細菌這樣的資料,能給學生很清晰的感受。

5、在情感上,重視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科學思想教育,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樹立健康意識。同時,教師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并充滿激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發(fā)現(xiàn)、體驗與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學習,形成和諧、平等、民主以及積極互動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

25、魚評課稿

特點 生理功能

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面為白色 不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具保護作用,是一種保護色

身體呈梭形 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

覆蓋鱗片,并分泌黏液 保護和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

分偶鰭和奇鰭兩類,共7個鰭 運動器官

數(shù)量(片) 生理功能

2 保持魚體平衡,轉換方向的作用

2 保持魚體平衡,輔助升降的作用

1 保持魚體平衡

1 協(xié)調其它各鰭,起平衡作用

1 產生前進的動力,控制運動方向

2(條) 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的作用

(3)魚的呼吸過程:水(含氧氣)口鰓鰓絲,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毛細血管里的二氧化碳滲出毛細血管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完成呼吸。

例題:對鯽魚側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側線與神經相連

B.側線在鯽魚身體兩側都有

C.側線能減少水的阻力

D.側線能測定方向,感知水流

練習:魚能在不同的水層間游泳或停留,主要依靠哪個器官( D )

A.口腔  B.鰓  C.鰭  ?。?鰾

變式練習:下列魚的生活習性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生活在水中 B.魚的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

C.都有洄流 D.鯽魚最適合的生長溫度是15℃-30℃

問題3、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魚兒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大多成流線型,體表大多覆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作用游泳。

例題:魚在水中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鰓孔排水,這是魚在進行( C )

A.取食 B.飲水 C.呼吸 D.排泄

練習:魚鱗片上的粘液的作用 ( A  )

A.保護身體,減少阻力   B.保護身體,感知水流

C.測定方向,減少阻力   D.測定方向,感知水流

變式練習:下列是鯽魚的外部形態(tài)圖,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鯽魚在水中游泳時靠〔 ⑤ 〕 胸鰭 和〔 ⑥ 〕 腹鰭 維持身體平衡。靠〔 ③ 〕 尾鰭 掌握前進的方向???尾部和軀干部左右擺動 提供前進的動力。

2.鯽魚是高度近視眼,它在水中依靠〔 ⑦ 〕 側線 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鯽魚在水中游泳時口和鰓蓋后緣在不停的張合,這是魚在 呼吸 ,它的呼吸器官是 鰓 ,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 鰓絲 ,其內密布大量的 毛細血管 ,所以適于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問題4、魚類和人類有何關系?

魚類養(yǎng)殖為千百萬人提供職業(yè); 魚類為人類提供富含蛋白質的實物; 魚融入文化之中(年華、成語等)。

例題:挑選新鮮魚的辦法是( A )

A腮絲顏色鮮紅的 B體表濕潤的 C鱗片完整的 D體表無傷的

六、本課小結

1、魚的種類;

2、魚的主要特征;

3、魚與人類關系。

七、課后作業(yè)

完成《課時掌控》練習P7-P8。

26、工業(yè)評課稿

工業(yè)中心 基地特色 形成

大連,沈陽,鞍山,遼陽

鋼鐵,機械,化工,石化 礦產資源豐富,工業(yè)基礎好,交通便利、特別是陸地交通,

【課堂構建】:

1、工業(yè)生產包括______以及對原材料進行_____, __ ___、______。

2、現(xiàn)代工業(yè)重要性為社會經濟各部門提供________和設備、原材料 和________等生產必需的___________。

3、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①改革開放以來,工業(yè)發(fā)展_________,門類齊全,基礎________,規(guī)模龐大。②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yè)________,產量處于世界首位的工業(yè)門 、 、 、 、 。改革開放后,形成了 、 、 、 等工業(yè)基地。

4、我國工業(yè)分布的基本格局:______地區(qū)工業(yè)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業(yè)基地;____地區(qū)工業(yè)中心較多;____地區(qū)工業(yè)中心較少,分布_______。

【課堂檢測】

1、下列產品不是來源于我國工業(yè)的是( ?。?/p>

A.煤炭 B.羊毛 C.輪胎 D.服裝

2、下列關于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舊中國工業(yè)十分落后,不能生產任何產品

B.舊中國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內地只在長江沿線有一些工業(yè)

C.我國目前已擁有聯(lián)合國所列的全部工業(yè)門類 D.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起步較晚,發(fā)展緩慢

3、讀下圖,完成1~3題。

1、圖中分布著我國四大工業(yè)基地中的( ?。?/p>

A.遼中南工業(yè)基地 B.滬寧杭工業(yè)基地

C.京津唐工業(yè)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

2、該工業(yè)基地得以發(fā)展的基礎是具有豐富的( ?。?/p>

A.水力資源 B.鋁、銅等有色金屬資源

C.森林資源 D.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

3、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老工業(yè)區(qū),今后工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是( ?。?/p>

A.大力開發(fā)資源 B.繼續(xù)發(fā)展重工業(yè)

C.破產保護 D.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

【教學反思】

27、交通運輸評課稿

八年級地理上冊交通運輸聽課稿,分享交通運輸聽課感受和記錄

交通運輸評課稿

《交通運輸》教案

一、教學內容

交通運輸是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的開篇章節(jié), 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狀況直接影 響著經濟的發(fā)展, 因此, 本節(jié)的學習在本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且與人們 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 是學生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 同時也能夠著力體現(xiàn)地理課程標 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能夠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夠在地圖上找出我國南北、東西向的鐵路干線,并說出它們的名稱及 命名方法。

3. 能夠在地圖上分析交通樞紐的重要性。

4. 能運用地圖說出交通運輸網(wǎng)絡的大致分布格局,學會使用列車時刻表。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以上知識的學習,能夠設計經濟、合理的旅游路線。

2. 學會根據(jù)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交通運輸網(wǎng)絡的學習, 形成熱愛祖國、 奮發(fā)圖強, 力爭使祖國早日富強起 三、教學重點

1. 我國主要鐵路線的名稱,我國重要交通樞紐名稱。

2. 我國交通運輸網(wǎng)絡地區(qū)分布特點。

3. 合理選擇交通運輸方式。

四、教學難點

設計經濟合理的旅游路線。

五、教法、學法

教法:討論法、資料分析法、多媒體直觀演示法、活動法等。

學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六、教具準備

繩子、收集的資料、活動設計的資料、多媒體課件等。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

第二課時 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

第三課時 轉換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 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八、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題:

交通運輸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樞紐,都可以辦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業(yè)務。

交通樞紐可分為 型的樞紐和 型的樞紐

2、預習檢測:檢查與習題的完成情況

(二課堂教學

1、明確目標

學習目標 :

知識目標:能夠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記住我國主要的鐵路線。

能力目標:能夠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wǎng)絡的分布格局, 學會使用列 車時刻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遵守交通規(guī)則、愛護交通設施、注意交通安全的 觀念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讀圖 圖 4.1(分析 :交通運輸工具的不斷發(fā)展, 證明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 由原來只利用自然的原始運輸工具改為了利用人工制造的先進工具。 同時也可以 就此提問學生:三個階段的交通工具相比, 哪個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最大?這說明了什 么?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觀念 。

(顯示插入投影片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 內河航運、海洋運輸、其他運輸方式,管道運輸。

(解釋前面幾種運輸方式都可以兼顧貨運與客運,而管道運輸只能用于貨運。 (活動請看下面的圖, (插入各種運輸工具的圖片判斷他們分別屬于何種交 通運輸方式。 (介紹高速公路。 (放映高速公路的資料片,在放映的同時簡單介 紹與畫面相關的高速公路的有關知識。

合作探究 2、

(閱讀課本 96頁的兩段閱讀材料,學生讀或將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點擊后 播放。

(提問 剛才的兩段閱讀材料給了你什么信息? (說明了交通運輸對于一個地區(qū) 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性。

(講解 無論是對發(fā)達的城市來說, 還是對落后偏僻的農村而言, 交通運輸都是關 系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補充 材料一提到以中關村為核心的一區(qū)五園, 它們分別是海淀中關村科學 城、亦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豐臺高科技園區(qū)、昌平科技園區(qū)、酒仙橋電子城和上 地信息產業(yè)基地。

(活動:小組討論請同學們再來看下面的兩個實例:

實例 1 我國的四大米市

(顯示 四大米市的圖片。

(提問歷史上,我國有四大米市,它們分別是哪幾個城市?(長沙、九江、蕪 湖和無錫

(提問 請大家從地理位置的角度, 分析它們當時能夠成為著名米市的原因。 (提 示 既然是米市,米從哪里來?米又賣給誰?

(總結 人口密集, 消費大米的市場廣大; 氣候以及土壤適宜種植生產大米, 是我 國重要的稻米產區(qū);位置緊靠運河,交通便利

實例 2 五嶺縣的變化

(顯示插入兩張反映五嶺縣 80年代和 90年代面貌的圖片,或看課本圖 4.3 ,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相關的資料分析書本上所提出的四個問題。 五嶺縣自然條件件怎么樣 ?

五嶺縣有哪些自然資源 ?

比較兩幅圖 , 你認為哪方面變化最大 ?

如何使五嶺縣進一步發(fā)展 , 同學們向縣政府進言獻策 .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五嶺縣的縣長 , 你將怎樣加快本縣經濟發(fā)展 , 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

(評出最佳縣長

(與學生同分析 從 A 圖上看, 五嶺縣的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地形上屬于山地, 有 一條河流穿過,東北部有溫泉,南部有煤礦。 B 圖與 A 圖相比,新建了鐵路線和 公路線, 鄉(xiāng)村土路也比過去密集了, 并且有些鄉(xiāng)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 尤其應該

注意的是, 溫泉和煤礦附近蓋起了建筑, 鐵路通到了煤礦, 圖中最東側的南北向 土路延伸到了山腳下。這些都是五嶺縣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在分析了五嶺縣的自然條件之后,就可以問學生:當?shù)剡m合發(fā)展什么經濟項 目?(山區(qū)的多種經營、溫泉旅游、煤礦生產等接著看第二幅圖,從基本建 設上來看, 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在溫泉和煤礦的附近新建了建筑?說明這里已 經發(fā)展了哪些項目?新增的鐵路、公路是否發(fā)揮了作用?至于書上提到的第 4個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回答,大家討論,不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答案 (這個事例與 實際緊密聯(lián)系,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頭腦。

(講述 :以上兩條新聞及兩個實例充分說明了交通運輸?shù)闹匾?交通運輸不 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且對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它在實 際的經濟生活中,扮演的是先行官的角色 !

(顯示板書:交通運輸?shù)闹匾越洕l(fā)展的先行官

3、交流展示

小組合作展示合作探究結果,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和小組獎勵加分。

4、精講點撥

交通運輸?shù)闹匾越洕l(fā)展的先行官

5、達標檢測

1、填空題:

(1現(xiàn)代交通運輸方式有 _________、公路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管道運輸?shù)取?/p>

(2從鐵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國的鐵路干線大體可以分為 __________向和 _____________兩大組。

(3我國東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wǎng)的密度 ______,西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wǎng)的密度 ________。 2、單項選擇題

(1下列經濟部門被稱為發(fā)展經濟先行官的是(

A. 商業(yè) B.旅游業(yè) C.交通運輸業(yè) D.農業(yè)

(2目前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是(

A. 鐵路 B.公路 C.航空 D.水運

(3下列鐵路干線既跨黃河又過長江的是(

①京滬線 ②寶成線 ③焦柳線 ④湘黔線

A. 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鐵路線中,穿過山東省的是(

A. 京廣線 B.京滬線 .C焦柳線 D.京哈線

(5對我國南方地區(qū)東西交往和經濟發(fā)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鐵路線是( A. 隴海蘭新線 B.寶成成昆線

C. 焦柳線 D.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三課后拓展:1、完成中國鐵路干線圖 ;

2、 《地理填空圖冊》 。

九、板書設計

交通運輸?shù)闹匾越洕l(fā)展的先行官

28、水資源評課稿

特 點 解 決 辦 法

夏秋多,春冬少 興修水庫

南多北少 跨流域調水

請一個小組的報告人和組長上來,報告人按時間分布、解決辦法和空間分布、解決辦法報告討論的結果,組長在報告人每說一點之后就點擊一次鼠標。他們完成得怎么樣?沒有完成好的組要加把勁。

教師講述:解決水資源的短缺,除了興修水庫、跨流域調水,針對浪費水、水污染,誰能再提出一個辦法?

學生回答: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課件展示:農業(yè)節(jié)水、工業(yè)節(jié)水、家庭節(jié)水。

教師承轉:農業(yè)怎么節(jié)水?工業(yè)有哪些節(jié)水措施?家庭如何節(jié)水?

還有課本P83的家鄉(xiāng)水資源利用調查,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

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記住這個節(jié)水標志,象愛護掌上明珠一樣珍惜每一滴水,而不要象這位同學一樣,人走了,水龍頭不關。

師生總結并板書:

學到了什么?

一、水是保寶貴的資源

二、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學生活動:看、默想一兩分鐘。教師明確,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

課后實踐活動:家鄉(xiāng)水資源利用調查,完成課本P83的表格。

作業(yè):完成填圖P25-26,練習P33-36。

結束(課件動畫展示):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29、自然災害評課稿

名稱 含義 危害及影響 發(fā)生的時間

氣象

地質

3、我國常見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有哪些特點?

學生瀏覽課文完成任務。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解惑。重點強調發(fā)生的時間。

頭腦風暴 達成目標1

活動一:分析所述現(xiàn)象是否屬于自然災害,為什么?

A、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爛了。

B、化工廠廢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違反規(guī)定在林區(qū)吸煙,亂扔煙頭,引發(fā)森林火災。

D、樓上一塊廣告牌被一陣瞬時大風刮落,正好砸在樓下的兩輛汽車上。

活動二:看圖片識災害

看圖片說出各屬于哪一種災害。

活動三:是真是假?

1、我國很少發(fā)生自然災害。( )

2、同一時間,一個地區(qū)發(fā)生自然災害的同時,其他地區(qū)則不會再發(fā)生自然災害。( )

3、同一地區(qū),只會發(fā)生一種自然災害,而且不會再連續(xù)發(fā)生其他災害。 ( )

4、自然災害不會造成重大的損失,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不大。( )

由活動三小結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小結:什么是自然災害,常見自然災害的分類及特點。

環(huán)節(jié)三:合作交流----- 析分布 探成因 達成目標2、3

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氣象災害專家小組和地質災害專家小組,組長分任務:干旱組,洪澇組,臺風組,寒潮組,地震組,滑坡組,泥石流組,結合地圖討論:探究每種災害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及成因。

出示的地圖有:氣象災害分布圖 ,地質災害分布地區(qū)。

百寶箱-------地圖冊

1、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14頁

2、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16頁

3、中國氣候分布圖 18頁

4、季風圖 19頁

5、中國地形圖 10頁

課堂展示---識圖達理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講解,其他人補充。

找出主要氣象災害-----寒潮、洪澇、臺風和干旱的分布地區(qū),并簡要分析原因。達成目標2

找出主要地質災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地區(qū),并簡要分析原因。 達成目標3

答案預設:

洪澇災害:南方地區(qū)。 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多。

干旱災害:華北地區(qū)。 因為 降水少,需水量大。

寒潮:北方廣大地區(qū)。 緯度較高, 受冬季風影響明顯。

臺風災害:東南沿海地區(qū)。臺風最早在南部沿海登陸, 之后勢力逐漸減弱。

地震災害:西南地區(qū)、 東部沿海。 位于火山地震帶上。

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中西部山區(qū),西南地區(qū)最集中。 因為中西部地區(qū)多山,坡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環(huán)節(jié)四 學以致用 達成目標2、3

人們常說,禍不單行,想想看, 臺風、洪水會引發(fā)什么地質災害? 在山區(qū)的河谷地帶,地震會引發(fā)什么災害?

答案預設:臺風帶來的強降水可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洪水可引發(fā)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

在山區(qū)的河谷地帶,地震可造成崩塌災害,在適當?shù)慕涤陾l件下,可進一步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災害:巖石在河谷堆積會阻斷河道形成洪水災害等。

講解:自然災害的關聯(lián)性

各種自然災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常常在某一時間或某一地區(qū)相對集中出現(xiàn),形成災害群。自然災害具有并發(fā)性,當某種自然災害發(fā)生 后,往往會誘發(fā)其他災害的發(fā)生。這些自然災害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

環(huán)節(jié)五 當堂檢測

1.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C ) 檢測目標1

A. 地震 B. 滑坡 C. 臺風 D. 泥石流

2.有關自然災害的說法,錯誤的是( B ) 檢測目標1

A .春夏季節(jié)我國江淮地區(qū)常見洪澇災害

B.一個地方發(fā)生旱災后,不會再發(fā)生其他自然災害

C.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家

D.不同自然災害有時會連續(xù)發(fā)生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檢測目標2、3

A. 山區(qū)是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fā)區(qū)

B. 我國旱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風的不穩(wěn)定

C. 東南沿海地區(qū)是我國干旱的多發(fā)區(qū)

D. 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是泥石流的多發(fā)區(qū)

4、能力提升: 南部沿海降水多,為什么也常發(fā)生旱災?而新疆降水很少,為什么沒有發(fā)生旱災?

檢測目標2

尾聲:地理服務于生活

給叔叔的建議:春暖花開下江南,夏季避暑上高原。秋高氣爽飛九寨,冬季逍遙在海南。

結束語: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多樣,氣候差異大,人類活動的影響也會加劇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率和危害。面對如此嚴峻的自然災害形勢,我們該怎么辦?這將使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為防災減災獻計獻策。

30、河流評課稿

八年級地理上冊河流評聽課稿,分享河流評聽課感受和記錄

河流評評課稿:

教學目標

1.識記我國主要外流河、內流河的名稱及位置;了解內外流區(qū)的劃分及分布;知道我國的兩大湖區(qū)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會分析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長江、黃河的源流情況及開發(fā)利用情況,并通過這兩條大河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認識、研究一條河流。

4.利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長江的源流概況及開發(fā)利用情況。

3. 黃河的上、中、下游概況及黃河的綜合治理。

教學難點

2. 黃河的綜合治理1. 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

課堂學習知識積累:

(一)、學習《外流河為主的河流》

1.自學教材P42頁內容。概括這部分的知識要點: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內流河:

外流區(qū):

內流區(qū):

2.閱讀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內、外流區(qū)的分布區(qū)域及面積大?。和饬鲄^(qū)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內流區(qū)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外流區(qū)面積大,我國河流以外流區(qū)為主

3.讀地圖冊20頁水系圖 熟悉我國主要河流,并判斷其是外流河還是內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個大洋?

河流 黑龍江 松花江 黃河 淮河 長江 珠江 雅魯藏布江 額爾齊斯河 塔里木河

是否外流河

注入的海洋

4.(獨立完成教材43頁活動題。)4.

5.引導學生探討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響?

聯(lián)系身邊的河流(漢江河)的相關情況討論影響河流水文特點的因素。

A.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來水的影響,而河流的水源主要來源于降水、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

B.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經地區(qū)植被覆蓋率高低影響;

C.外流河汛期的長短主要受雨季時間長短的影響

D.河流是否結冰以及結冰期時間的長短受氣溫高低的影響。

6.看書歸納內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內流河

河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7.引導學生推導水文特征特殊的河流:

①汛期最長的河流 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結冰期最長的河流

④水量最大的河流 ⑤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二)、學習湖泊

1.在中國地形圖中學習湖泊分布的相關知識并進行概括。

⑴哪些地形區(qū)湖泊分布比較集中?這個地區(qū)的湖泊是外流湖還是內流湖?是咸水湖還是淡水湖?

⑵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是哪一個?它是什么類型的湖泊?

⑶繼續(xù)提問: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個呢?

2.請學生讀P45兩幅地圖,觀察洞庭湖的面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了解我國湖泊現(xiàn)狀:湖泊數(shù)量越來越少,面積越來越??;討論:圍湖造田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三)比較學習《長江與黃河》

長江 黃河

發(fā)源地

長度

注入的海洋

主要支流

主要水

文特征

分段點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能集中分布河段

干流流經省區(qū)

干流流經地形區(qū)

主要水利樞紐

其他特點

課 堂 練 習

一、選擇題

  1.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基爾運河   D.京杭運河

  2.位于我國最北端的河流是( )

  A.黑龍江  B.烏蘇里江   C.珠江  D.雅魯藏布江

  3.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

  A.洞庭湖 B.鄱陽湖 C.青海湖 D.太湖

  4.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 )

  A.弱水 B.塔里木河 C.湘江 D.渭河

  5.下列河流中屬于內流河的是( )

  A.弱水 B.渭河 C.漢江 D.遼河

  6.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

  A.珠江 B.長江 C.額爾齊斯河 D.怒江

  7.下列河流中有凌汛發(fā)生的是( )

  A.珠江 B.黃河 C.長江 D.淮河

  8.形狀像幾字形的河流是

  A.黃河 B.長江 C.淮河 D.黑龍江

  9.1998年夏季,南北夾擊,在我國出現(xiàn)了特大洪水災害,發(fā)生洪水的兩條河流是( )

  A.長江、黃河   B.長江、淮河   C.松花江、黃河  D.長江、松花江

  10.黃河干流流經的地形區(qū),按從上游至下游的順序是( )

  A.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

  C.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D.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

  1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黃河流經十個省區(qū),注入渤海   B.黃河流經十個省區(qū),注入黃海

  C.黃河流經九個省區(qū),注入渤海   D.黃河流經九個省區(qū),注入黃海

  12.黃河斷流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13.涇渭分明是我國的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的好壞,就像古時的涇水和渭水一樣清濁分明。春秋以前涇河要比渭河清,但戰(zhàn)國以后這兩條河流就好像展開了競賽,先是涇濁于渭,東漢以后,又渭濁于涇,兩河越來越濁,至今都濁浪滾滾,涇渭不分了,其根本原因是:( )

  A.河水全無 B.河水清澈  C.流域內植被覆蓋好 D.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

  14.治理黃河的關鍵是( )

  A.引黃淤灌 B.加固黃河大堤  C.全流域綜合開發(fā) D.中游水土保持

  15.被譽為塞上江南的是(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  C.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 D.四川盆地

  16.目前我國最大的水電站是( )

  A.龍羊峽 B.葛洲壩 C.三門峽 D.丹江口

  17.長江流域水災的多發(fā)地段是長江的( )

  A.四川盆地地區(qū) B.長江三峽地區(qū)  C.中下游平原地區(qū) D.上游地區(qū)

  18.我國被譽為黃金水道的內河航道是:( )

  A.長江 B.珠江 C. 松花江 D.京杭運河

  19.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 )

  A. 黑龍江 B. 黃河 C. 長江 D.珠江

  20.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分布在____?。? )

A.湖北 B.湖南 C.江西 D.青海

二、填空題

  1.下列是我國主要河流:黑龍江、鴨綠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珠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額爾齊斯河、塔里木河、京杭大運河。

  在上述河流中:(1)屬于我國和鄰國界河的是:_______________。(2)發(fā)源于我國流經鄰國入海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3)屬于內流河的有:_______。(5)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_。(6)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7)流程最長的河流是:________。(8)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9)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是:_________。(10)1月0℃等溫線經過的河流是:________。

  2.填表:比較我國黃河與長江水文特征。

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長短 含沙量大小 有無結冰期

黃河

長江

  3.我國河流受地勢影響,大部分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流,最后流入______洋。

  4.我國外流河的水量變化,深受______氣候的影響,汛期大多集中在______季節(jié)。

 三、綜合題

  1. 讀課本P42《中國的主要河流分布》圖,答下列問題

?。?)用紅筆畫出內流區(qū)域和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對照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觀察此線同 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線走向近似,同時此線又同(氣候分區(qū)) _______ 區(qū)和 __________ 區(qū)分界線走向基本一致。

 ?。?)圖中位于外流區(qū)域的河流主要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河等,這些河流受氣候影響,水量________,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 _________ ,汛期主要在 _____ 季。

2. 讀課本P47圖2-37,做題:

?。?)長江發(fā)源于青海省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東依次流經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區(qū),總落差達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資源非常豐富。

 ?。?)長江流域的水災多發(fā)生在 ________ 地區(qū),因為這里地勢 _________ 、水流 _______、泥沙 _______、排水 _________ ,一遇暴雨,洪水難以宣泄,往往泛濫成災。

 ?。?)九八年夏季,長江發(fā)生特大洪水災害后,秋冬季節(jié),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區(qū)開始封山育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圖P49圖2-39做題

?。?)源頭①發(fā)源于 _________ 山北麓,注入④ _________ 海。

?。?)支流②為 __________河,③為 ___________ 河

?。?)黃河上游流徑我國地勢第 ______、 _____ 級階梯交界處,河流_______大,是黃河_________ 最集中的地區(qū),因此建有水利樞紐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中游已建成的水利樞紐C是 ___________ ,正在建設中的水利樞紐d是_______省的 ____________。

(4)讀P51圖2-42,做題:因河床高出地面 ________ 米以上而稱為_________。此種現(xiàn)象在黃河的 ___________ 段(A至B或B至C)最為明顯。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而要從根本上治理圖中所反映的問題,必須在 _____________ 地區(qū)大力植樹造林,綜合整治。

參考答案:

一、1.D 2.A 3.B 4.B 5.A 6.D 7.B 8.B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D

二、1.(1)黑龍江、鴨綠江(2)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額爾齊斯河(3)塔里木河(4)京杭運河(5)怒江、雅魯藏布江 (6)額爾齊斯河 (7)長江 (8)黃河 (9)雅魯藏布江 (10)淮河

  2.

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長短 含沙量大小 有無結冰期

黃河 小 短 大 有

長江 大 長 較小 無

  3.西、東、太平洋

  4.季風,夏季 

 三、1.(1)略 (2)400,季風,非季風 (3)長江,黃河,主講,淮河(答案不唯一),大,明顯,夏季

  2.(1)唐古拉山,動,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6600,水能.

   (2)中下游,低平,緩慢,沉積,不暢

   (3)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1)巴顏喀拉山,渤 (2)渭河,汾河 (3)一,二,落差,水能,龍羊峽,劉家峽 ,三門峽,河南,小浪底 (4)7,地上河(懸河), B至C,泥沙沉積,中上游

31、氣候評課稿

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 晝長時間

漠河 5329N 134 7時30分

北京 3954N 2640 9時12分

廣州 238N 4325 10時43分

(讀表)(1)比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陽高度角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學生:冬至日,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白晝時間越長,反之,白晝時間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學生:因為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陽高度角愈小,白晝時間愈短)

(3)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越大、白晝時間越長,反之,白晝時間越短。這往往意味著什么?(學生:白晝時間越長往往意味著接受太陽光熱越多,氣溫越高;反之,氣溫越低)

(教師小結)可見,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氣溫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很大,與南北緯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關系。(板書)

教師強調:冬季風也是影響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溫

(過渡)剛才,我們搞清了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特點?

《中國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圖2.14)

(讀圖思考)①與1月氣溫分布特點相比,7月等溫線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國七月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這說明了什么?②等溫線在何處出現(xiàn)明顯彎曲?什么地形區(qū)平均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qū)?③七月南北氣溫的極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閱讀《中國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并總結7月氣溫分布特點。

(教師小結)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小結:①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7月等溫線分布比1月等溫線分布稀疏,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在20℃以上,說明我國夏季氣溫的南北差值較小,全國普遍高溫;②等溫線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現(xiàn)明顯向南的彎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qū),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勢很高造成的。③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氣溫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氣溫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氣溫相差12℃。由此可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全國(除青藏高原等地區(qū))普遍高溫。

(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小字材料,擴大其知識面。

(課堂活動)我國氣溫冬夏季分布特點的形成,與地勢有沒有關系?說說你的理由。

(分組討論)分A、B兩大組(若干四人小組)討論,A組結合《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討論,B組結合《中國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討論。各大組討論后,小組代表發(fā)言,相互補充。

(教師小結)①從《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上可看出,等溫線分布比較密集,說明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較大。特別是1月0℃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線,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向南彎曲,主要是因為受青藏高原地勢高的影響。②從《中國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上可看出,等溫線分布比較稀疏,說明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但等溫線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南出現(xiàn)明顯的彎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qū)。這主要是因為青藏高原的地勢很高造成的,因為地形地勢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

(過渡)前面,我們搞清了我國冬夏季南北氣溫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溫度帶。

《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圖2.17)

(讀圖觀察)同學們讀圖2.17,觀察一下我國自北向南劃分為哪5個溫度帶?在我國西南部還有一個什么氣候區(qū)?(學生: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還有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

(提問)我國的溫度帶是根據(jù)什么來劃分的呢?(學生: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yè)生產的實際)這里的農業(yè)生產實際指的是什么?(學生閱讀書中資料回答后,教師補充:這里的農業(yè)生產實際主要指一個地方氣候農作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條件)那么,我國的各溫度帶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仔細閱圖。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并將溫度帶的分布與地形區(qū)、省級行政區(qū)等有關地圖相對應,尤其應著重指導學生觀察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并將其與0℃等溫線相對應,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同時使學生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它既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又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教師小結)學生觀察判斷后,教師歸納小結:寒溫帶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中溫帶位于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溫帶位于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qū)和新疆南部,亞熱帶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位于滇、粵、臺南部和海南省。

(課堂活動)閱讀下面的資料,再補充有關資料,說說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

(1)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著不同的果樹。如暖溫帶內適合種蘋果、梨,柑橘只能在亞熱帶生長,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熱帶。

(2)在不同的溫度帶內,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shù)也不一樣。如中溫帶內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熱帶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氣溫的差異在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數(shù)坐北朝南,密閉程度較高,墻體較厚,尤其是東北地區(qū)的房屋多有雙層窗戶,房內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爐、火墻,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則高大寬敞,比較注重通風透氣。

(4)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合于秋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冬小麥;中溫帶只適合于春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春小麥。

上述資料說明了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溫度帶內生長的不同水果樹及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組討論)分A、B、C、D四大組(若干四人小組)討論,每大組討論一個問題,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補充。

(教師小結)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小結如下:

(1)不同的溫度帶,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長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溫度帶,農作物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不同,因而農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溫度帶,冬、夏的氣溫高低差異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溫度帶,所處的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氣溫高低不同,因而農作物(小麥)播種時間也不同。

結合實際:談一談我們這里屬于什么溫度帶?有什么特點?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著重了解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南北氣溫的差異和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明白了冬夏氣溫的分布與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有關,也與地形的地勢影響有關,不同的溫度帶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農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與探究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它與緯度位置的影響有什么關系?想一想,我國氣溫分布還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地形、地勢的高低,冬季氣溫分布還受冬季風的影響)

2.我國劃分為哪幾個溫度帶?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qū)、海南島各屬于什么溫度帶?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呢?(寒溫帶、中溫帶、亞熱帶、熱帶和高原氣候區(qū);中溫帶、暖溫帶、熱帶;暖溫帶、亞熱帶、高原氣候區(qū))

反思: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結合當?shù)貙嶋H,興趣較高,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分析問題較準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2.記住幾條特殊的等降水量線。

3.知道我國的主要干濕地區(qū)。

能力目標:學會分析閱讀等降水量圖。

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1.有關降水圖的分析判讀。

2.干濕地區(qū)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錄像帶以及有關圖片。

2.繪制有關復合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搞清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及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節(jié)課,再來看看我國東西干濕的差異(板書)。

[講授新課]

看圖:《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我國地形分布圖》和《中國行政區(qū)劃圖》。

(讀圖觀察)引導學生按照閱讀等值線地圖的步驟和方法閱讀上述圖,從中找出并觀察判斷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分別穿過我國哪些地形區(qū)、省級行政區(qū)?

(學生活動)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云貴高原東南和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山東丘陵、黃淮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北部、青藏高原東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大興安嶺西側、東南側,內蒙古高原南部、黃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東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中部。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的省區(qū)有浙、贛、閩、臺、粵、桂、云、藏、瓊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魯、皖、豫、陜、甘、川、云、藏等省區(qū);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黑、吉、遼、冀、晉、陜、寧、甘、青、藏等省區(qū);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寧、甘、青、藏等省區(qū)。在上述基礎上,引導學生將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用彩色筆描出,并對照《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圖2.13)觀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其東部穿過什么東西走向山脈和什么東西流向的河流?(0℃,秦嶺、淮河)以加深對秦嶺淮河這條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的印象。

(提問)從《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中可看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有什么特點或規(guī)律?

(教師小結)學生答后,教師補充:從圖中可看出:我國各地區(qū)的降水差別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異(南多北少),又有東西向的差異(東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qū))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板書)1.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閱讀材料)同學們從《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上可看出: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年降水量較多,超過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區(qū)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國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學們閱讀并勾畫一下課本P34小字資料就明白了。

(過渡)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特點)和總趨勢,下面再來了解一下我國的干濕地區(qū)。

(板書)2.干濕地區(qū)的劃分與分布

(1)引導學生觀看我國不同干濕地區(qū)的植被錄像,并出示有關圖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嘗試著說明這個地區(qū)氣候的特點,特別是降水的特點。

(2)引導學生閱讀年降水量分布圖,驗證自己的想象與圖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點是否吻合。

(3)引導學生閱讀干濕地區(qū)分布圖,將植被與干濕地區(qū)相對應,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與干濕地區(qū)的劃分相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區(q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對東北地區(qū)的濕潤區(qū)產生疑問,教師可針對這一疑惑,解釋干濕地區(qū)劃分的依據(jù)是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板書),而非單純用降水量多少進行衡量。

(講解)一個地方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若降水量遠大于蒸發(fā)量,則該地為濕潤地區(qū);若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則該地為半濕潤地區(qū);若蒸發(fā)量遠大于降水量,則該地為干旱地區(qū);若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則該地為半干旱地區(qū)。

(提問)從《中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上可看出,我國分為哪四類干濕地區(qū)?(學生: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和干旱地區(qū))其中,什么干濕氣候區(qū)面積廣大,主要位于我國西北部地區(qū)?(學生:干旱、半干旱氣候區(qū))

引導學生閱讀、觀察、對照復合投影圖《中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這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中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及《我國行政區(qū)劃圖》后,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1.我國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相當于哪條等降水量線?(學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哪條等溫線?(學生:0℃等溫線)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學生:暖溫帶和亞熱帶)大致通過什么東西走向山脈和什么東西流向河流?(學生:秦嶺、淮河)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2.為什么東北地區(qū)大興安嶺北部、小興安嶺、長白山以東地區(qū)屬于濕潤地區(qū)?(學生答后,教師小結:東北地區(qū)緯度位置較高,氣溫相對較低,蒸發(fā)量小,降水量相對較大,因此氣候較為濕潤,屬于濕潤氣候區(qū))

3.地跨三個以上溫度帶或干濕地區(qū)的省級行政區(qū)各有哪些?(學生:①內蒙古、陜、甘、新、云;②內蒙古、陜、甘、藏)

4.我國四類干濕地區(qū)分布在什么地區(qū)?各以什么植被為主?各干濕地區(qū)年降水量有什么特點?(學生讀圖回答后,教師小結)

干濕地區(qū)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qū) 植被

濕潤地區(qū) 年降水量>800 mm

降水量>蒸發(fā)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東北三省東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森林

半濕潤地區(qū) 年降水量>400 mm

降水量>蒸發(fā)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區(qū)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發(fā)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區(qū)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發(fā)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哪一條等降水量線將我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部各為什么干濕氣候區(qū)和農業(yè)區(qū)?(學生答后,教師小結:400 mm等降水量線,將我國大致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濕潤地區(qū)和半濕潤地區(qū),是我國主要農業(yè)區(qū);西部為半干旱、干旱地區(qū),是我國主要草原放牧業(yè)地區(qū))哪一條等降水量線又將我國東部地區(qū)劃分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為什么干濕氣候區(qū)和農業(yè)區(qū)?(學生答后,教師小結:800 mm等降水量線;南方為濕潤地區(qū),是我國主要水田農業(yè)區(qū);北方為半濕潤地區(qū),是我國主要旱地農業(yè)區(qū))

(課堂活動)1.降水量的不同,會影響到建筑、飲食、民俗等許多方面。比較圖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這與當?shù)氐慕邓闆r有什么關系?

《兩種不同特色的民居》(圖2.23)《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和《這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并引導學生觀看圖,將不同的民居景觀圖、年降水量分布圖和干濕地區(qū)分布圖聯(lián)系起來,在年降水量和干濕地區(qū)分布圖上找出活動題中提到的四個地區(qū),對應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濕狀況比較、討論后,說明民居的不同風格與當?shù)亟邓闆r的關系。

(教師小結)學生比較、討論和發(fā)言后,教師補充:甘肅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年降水量較少,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頂,可以用來晾曬糧食或其他農作物;吐魯番年降水量很少,蒸發(fā)量很大,房屋通風效果很好,通風可以加速水分的蒸發(fā),利于水果的晾曬;紹興位于我國東南部地區(qū),年降水量較大,斜頂房利于排水;黃土高原年降水量較少,氣候較為干旱,因此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窯洞,窯洞冬暖夏涼,防風避雨,很適合北方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課堂活動)2.不同的干濕地區(qū)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不同的影響,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補充,說明干濕地區(qū)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1)氣候濕潤程度,直接影響到植被的生長。因而濕潤地區(qū)林木繁茂,干旱地區(qū)主要適合于草木植物生長。

(2)氣候干濕程度不同,會影響到農業(yè)類型,如東部地區(qū)以耕作業(yè)為主;西北干旱地區(qū)以畜牧業(yè)為主。此外,還會影響到主要農作物的生長,如南方濕潤地區(qū)主要以水田種植為主,北方地區(qū)主要以旱作為主。

(3)氣候濕潤程度影響了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進而影響到當?shù)鼐用竦娘嬍沉晳T。如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喜食面。

(4)氣候干濕程度不同,對人們的身體也有很大影響。如南方降水多,人們易患風濕病、關節(jié)痛,因而愛吃辣椒、愛喝麻辣湯;北方降水少,氣候干,人們易上火,體力消耗大,因而愛吃菠菜,愛喝綠豆米湯。

(提問)上述材料究竟說明了不同的干濕地區(qū)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響呢?

(學生討論)學生分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

干濕地區(qū)影響地面植被:濕潤地區(qū),降水豐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干濕地區(qū)不同,植被不同,農業(yè)類型不同,農作物(經濟作物)也不同。

干濕地區(qū)不同,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人們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也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秦嶺淮河一線為什么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解線?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搞清了我國的降水不僅有南北的差異,也有東西的差異。年降水的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四類干濕地區(qū)的劃分依據(jù)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濕地區(qū)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不同的影響。

●活動與探究

1.試分析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為什么呈現(xiàn)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總趨勢?(提示:可結合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加以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地。東南沿海地區(qū)地勢相對較低,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很大,形成的降水較多;而西北內陸地區(qū)遠離海洋,海洋濕潤氣流在向西深入內地過程中受到重重山嶺的阻擋,勢力大為減弱,西北內陸地區(qū)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很小,因而形成了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我國年降水空間分布的總趨勢)

2.干濕地區(qū)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關系?請舉例說明。(可參考P37活動題2回答)

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明白了秦嶺淮河一線為什么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冬、夏季風的成因和特點。

2.了解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分析冬、夏季風的形成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季風形成圖的技能

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冬夏季風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有關季風形成圖的分析判讀。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錄像帶以及有關圖片。

2.繪制有關復合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兩課時,我們已了解了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降水的空間差異及我國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的劃分與分布。那么,從氣溫和降水兩個主要因素來看,我國氣候有什么特征呢?為何會形成這樣的氣候特征?這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何關系?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越性呢?同學們帶著以上四個問題自學課文。

[講授新課]

(指導自學)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瀏覽課文一至兩遍。

《中國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圖2.24)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觀察地圖。

(提問)從圖2.24上,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學生:除了季風氣候,我國還有其他氣候類型:東部地區(qū)主要是北方的溫帶季風氣候和南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南地區(qū)是高原山地氣候,云南南部、廣東南部和臺灣南部及海南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從圖2.24中,能否看出我國還有一個什么重要的氣候特征?(學生:氣候類型多種多樣或氣候復雜多樣)(教師板書:氣候復雜多樣)

(提問)我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氣候類型?這種氣候特征的形成與哪些因素的影響有關呢?(提示: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

引導學生觀察圖2.28《中國的冬季風和夏季風示意》圖,在引導學生回憶或回顧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圖上觀察出我國冬夏季風的源地、風向及海洋與大陸氣壓狀況的區(qū)別后,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冬(或夏)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還是從海洋吹向大陸,為什么?

(教師小結)學生讀圖、觀察、思考、回答后,教師補充講述:①冬季風從亞歐大陸內部緯度較高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和蒙古高原一帶,吹向低緯的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陸內部氣溫較低,氣壓較高,而熱帶洋面氣溫較高,氣壓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氣流從大陸吹向海洋,從緯度較高的地方吹向緯度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經地區(qū)普遍降溫,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樣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風(西北風、東北風)即冬季風。可以說,我國南北受冬季風影響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風從低緯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熱帶洋面吹向緯度較高的大陸內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緯的熱帶洋面氣溫相對較低,氣壓較高;而大陸內部氣溫較高,氣壓較低。于是溫暖濕潤的氣流從緯度較低的熱帶洋面吹向緯度較高的大陸內部,形成了溫暖濕潤的偏南風(東南風、西南風)即夏季風。

(提問)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除了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還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冬季風)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補充小結)

(教師小結)冬季風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頻頻南下,我國北方地區(qū)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冬季風在南下過程中,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勢力逐漸減弱。南方受冬季風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風的盛行,也是導致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結)綜上所述,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除了緯度位置的影響外,還有海陸位置的影響。

由《中國的冬季風和夏季風示意》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填寫下表。

季風名稱 成因 發(fā)源地 風向 陸地海洋

海洋陸地 性質 影響范圍(地區(qū))

冬季風 由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和蒙古高原一帶 偏北

(西北、東北) 從陸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臺灣島)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洋面 偏南

(東南、西南) 從海洋吹向陸地 溫暖

濕潤 東南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西南季風:我國西南、華南、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問題探究:.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位置上,但是氣候差別卻很大,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學生答后,教師補充小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洋流、氣壓和風等)

(討論)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緯度位置大致相同(同處北緯15~30之間),但前者降水很少,氣候干旱,沙漠廣布,后者卻氣候濕潤,物產豐富,人們稱之為魚米之鄉(xiāng),你認為影響二者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嗎?(學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氣候差異呢?請同學們結合本節(jié)課剛剛學的知識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補充小結:根據(jù)剛學過的知識可知,我國東部背靠亞歐大陸,面臨太平洋,地處季風氣候區(qū),受夏季風影響非常明顯,因而夏季高溫多雨。由此可知,造成兩個地區(qū)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不是緯度位置而是海陸位置。正是由于海陸位置的影響,才使地處同緯度大陸西岸的阿拉伯半島氣候干旱,沙漠廣布,而地處同緯度大陸東岸的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東亞季風氣候區(qū)而且雨熱同期,對農業(yè)生產極為有利,因而成為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xiāng)。

拓展活動:我國的氣候復雜多樣,這對我國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請你舉例說明。

氣候多樣,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數(shù)動植物在我國都能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qū),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在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旅游資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濱、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貴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別是冬季比較陰冷潮濕,當?shù)鼐用駩鄢岳苯罚则尯癸L濕。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人們種植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東北種植的是春小麥、甜菜;華北、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區(qū)種植的是冬小麥、甘蔗;華北、東北種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長江以南種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種植的是溫帶水果瓜菜,如蘋果、梨、葡萄、蘿卜、大白菜等,南方種植的是亞熱帶、熱帶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蘿、荔枝、香蕉、辣椒、綠茄子等。(教師及時表揚學生)

分組交流: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對農業(yè)生產有哪些影響呢?

由各組代表發(fā)言,教師進行歸納。

[課堂小結]

我們在第二節(jié)中學了哪些主要知識?各小組同學歸納后小組代表發(fā)言:我們明白了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東西干濕的差異及成因,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及分布,我國冬季最冷、夏季最熱的地方,我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礎上,著重學習了我國的兩大氣候特征(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樣)及其成因,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緯度大致相同,為何氣候差別卻很大。

32、Will people have robots?評課稿

A級 B級 C級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認真, 參與討論態(tài)度認真 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yè)按時完成,有參與討論 上課無心聽講,經常欠交作業(yè),極少參與討論

積極舉手發(fā)言,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大量閱讀課外讀物 能舉手發(fā)言,有參與討論與交流,有閱讀課外讀物 很少舉手,極少參與討論與交流,沒有閱讀課外讀物

大膽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做出嘗試 不敢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不敢嘗試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于與人合作,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能與人合作,能接受別人的意見。 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難以聽進別人的意見

能有條理表達自己 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條理性差些 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計劃性,條理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 能用老師提供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我這樣評價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師的話:

Section B ( 1a1d)

Teaching aims(教學目標)

1. 學會用will預測將來的生活。

2. 預測未來生活的發(fā)展趨勢,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3. 學生可以表述自己生活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Language points(語言點)

要求掌握以下詞匯:

1)名詞n. astronaut, apartment, rocket, space, space station

(本節(jié)課的生詞較少,而且單詞的拼寫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學起來不會感到困難,如果班級學生的水平較高,可以鼓勵學生當堂掌握。

Teaching steps(教學步驟)

1. Warm-up and presentation

Have Ss warm up by thinking about as many words as they can that are related to jobs, transportation, and places to live.

You can have them get into groups of three to four, and ask them to write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number of words win.

(設計意圖,通過對職業(yè),交通方式和居住環(huán)境的頭腦風暴,再現(xiàn)一些詞匯,該話題應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有親身經歷合體會,新課的導入便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2. Work on 1a and 1b.

Have Ss look at the box and write each word in the correct column.

Check Ss answers.

Then have Ss think of other words and write them in the chart too. They can use some of the words that were brainstormed earlier in the lesson.

When they are done, have Ss look at the screen. Give them an example of how it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when more astronauts will fly to the moon. Then, ask Ss to get into groups of three or four and discuss how the world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They can look at the screen for some questions they can consider in their discussion.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幾個方面對未來世界進行想象,為聽力做好了思想準備。)

3. Work on 1c.

Have S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Alexis and Joe. Then, number the pictures 13.

4. Work on 1d.

Ss are to listen again to the conversation. This time, they are to work on 1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verbs from the box.

Tell Ss that they can also use shorthand as they fill in the blanks.

(Questions 68 will be the only ones where Ss can use shorthand: ll be, ll fly, ll live)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再一次感知聽力材料和訓練聽力技能,并且提高聽力技巧,比如速記法等。)

5. Work on 1e.

Have Ss get into pairs. Student A is Alexis and Student B is Joe.

T: In your pairs, talk about Joes life now, 10 years ago and 10 years from now.

You may also have Ss to talk about their lives with their partners.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整合聽力素材,讓學生改編聽力材料為一篇小短文,同時也可以回憶過去的生活,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并暢想自己的未來生活。)

6. Homework

Oral:

Read the converastion in Section B 1c, 1d aloud.

Written: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life.

(根據(jù)學生程度進行口語和書面作業(yè)的布置,強調了小語篇的意識。)

33、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上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聽課稿,分享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聽課感受和記錄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評課稿: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b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詞匯

Thanksgiving, traditional, autumn, traveler, England, celebrate, mix, pepper, fill, oven, plate, cover, gravy, 及課文中的重點短語

2)閱讀短文,獲得相關信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閱讀能力,完成相關練習。

3)在活動中滲透中西方餐飲文化,了解西餐的制作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中感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通過食物制作過程的介紹, 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使之懂得不能浪費食物, 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掌握本課時出現(xiàn)的生詞及表達方式。

2)閱讀短文,獲得相關信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閱讀能力。

2. 教學難點

1). 閱讀2b部分的短文并完成相關要求。

三、教學過程

Ⅰ. Preview and testing預習檢測

1.Try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

(1)用...裝滿... ______________

(2) 用...覆蓋....______________

(3)把...切成... ______________

(4)在第二年秋季 ______________

(5)來自英格蘭的第一批游客 ______________

(6)把火雞放在一個大盤子上 ______________

II.What kind of traditional food do people eat on special holidays in China? 看圖片回答問題

1.What do you eat on New Years Day?

2.What do you eat on Dragon Boat Day?

3.What do you eat on Mid-Autumn Day?

4.When do you eat dumplings?

5.When do you eat long birthday noodles?

6.What is it? It is turkey。

Ⅲ. Presentation

On which special day do Americans eat turkey?

Thanksgiving Day .

Ⅳ. Quickly Reading

Task1: T: Look at the article and the pictures. Can you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articles is about: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 1: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Part 2: How to make a turkey dinner

Ⅴ.Careful Reading

Task 2: Read the first part carefully again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

1, Lets read the sentences and make sure we know the meanings of

all the sentences.

2,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1. ) Where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2. ) 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3. )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4. )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5. ) What is the main dish of Thanksgiving meal?

方法指導:首先,應讀懂五個問題的意思;然后,帶著這五個問題再次認真閱讀短文的內容,特別是認真閱讀短文中與某問題相關的部分,以便根據(jù)上下文意及整個段落的意思來確定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綜合上下文的意思,確定最貼切的答案。

3: Ss read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4: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ask 3. Retell the article. (復述)

5: Let's cook.(Part 2)Make a turkey dinner

1) 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Here is one way to make turkey for a Thanksgiving Day.

2). Retell the way to make turkey for a Thanksgiving dinner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Ⅵ. Exercise

ⅥⅠ. Summary and homework.

Please study hard to return for (回報) your parents. Lets learn to show our thanksgiving to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ever helped us. Lets help each other.

Homework.

1. Say thanks to your family/teachers/friends!

2. Do you know the traditional food in our city? Can you list some of them?

3.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傳統(tǒng)食物,用英語描述一下它的制作過程。

34、Where didi you go on vacation?評課稿

Did she like it? (Yes/No) Why or why not?

Yes. It was exciting.

Yes. They were delicious.

Yes She liked the old buildings there and wondered what life was like in the past.

No.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they were wet and cold. They also couldnt see anything below.

Yes It tasted great because she was hungry.

Pre-writing

f

2. went to New York City b

3. visited my uncle g

4. went to summer camp d

5. went to the mountains c

6. went to the beach a

7. visited museums e

教學設計說明:在完成1a 任務前簡單的口頭說出圖片內容其實是為連線打基礎,幫助基礎薄弱的同學,同時大家一起再鞏固了一遍短語動詞的過去式。

4. Work on 1b

T: Listen to these three conversations carefully and number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using 1-5.

(教師放錄音,因為對話簡單教師可以在放完一遍錄音以后就訂正答案)

T: Listen again, then read the conversations aloud.

T: Can you guess what these words mean? everyone, anyone, anywhere, nothing

Have Ss guess the meanings. Help and correct Ss when necessary.教學設計說明:聽并完成1b任務不難,但是好的聽力材料應該充分利用,讓學生聽后模仿并理解重要詞匯的意思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聽力和口語水平。

5. Work on 1c

T: Now we know what Tina, Xiang Hua, Sally, Bob and Tom did during their vacation. Lets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n Ill choose a few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Choose two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A: 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B: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

(給學生練習的時間,然后抽查5對看對話情況,特別是過去式使用情況)

教學設計說明: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讓學生對聽力對話內容又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

6. Homework

Oral:

Listen, then read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aloud.

Written: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three of your friends did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教學設計說明:課后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進行學習,模仿磁帶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調查三位好朋友的假期情況并能夠寫下就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35、分式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分式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五章分式》的第一小節(jié)內容,主要內容是:分式的概念、分是有意義的條件和分時的值為零的條件。是本章后面內容:分式的性質和運算的基礎,同時也是九年級下冊學習反比例函數(shù)的基礎。要學好本節(jié)內容,必須要以分數(shù)和整式為基礎,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

2、理解整式和分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理解并掌握判斷分式是否有意義條件和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想象、合作探究、類比的教學活動,總結出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探究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團隊意識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1、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和整式的區(qū)別

2、分式是否有意義條件

【教學難點】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和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 復習引入(學生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1)長方形的面積為10 cm2 ,長為7 cm,寬應為 cm;

(2)長方形的面積是S,長為a, 寬應為

(3)圓的周長為10,圓的直徑為

(4)把體積為Vcm3的水倒入底面積為33cm2 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cm;

(5)把體積為V的水倒入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習題的答案,通過比較

得出分式的概念以及整式和分式的區(qū)別,考察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分析歸納能力

環(huán)節(jié)二: 冥思苦想,恍然大悟

冥思苦想: 分式的分母能為零嗎?分式的分子能為零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教師指導)

恍然大悟:學生得出結論: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0;分式的分子是可以為零的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提高學生的對數(shù)學思想的探究能力,讓他們體會團隊合作的魅力,自己總結出結論來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 例題講解(師生合作完成)

(1)當x 時,分式 有意義;

(2)當x 時,分式 有意義;

(3)當b 時,分式 有意義;

(4)當x、y滿足關系 時,分式 有意義.

【設計意圖】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可以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環(huán)節(jié)四:小試牛刀

練習: 1.列式表示下列各量:

(1)某村有n個人,耕地40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 公頃;

(2)△ABC的面積為S,BC邊長為a,高AD為

(3)一輛汽車行駛a千米用b小時,它的平均車速為 千米/小時;一列火車行駛a千米比這輛汽車 少用1小時,它的平均車速為 千米/小時.

2、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滿足什么條件時分式有意義?

(1) (2) (3) (4)

【設計意圖】 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達到檢測和鞏固的作用

環(huán)節(jié)五: 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想一想:當X為何值時,分式 的值為零?

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

當A=0且B0時 的值為零

環(huán)節(jié)六: 課堂小結

1、分式的定義

2、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3、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設計意圖】 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一個總結和反思,讓學生掌握預習和復習的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板書設計:

分 式

一、分式的定義:

二、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三、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36、因式分解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因式分解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分解因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分解因數(shù)到分解因式的類比過程,了解分解因式的意義及與整式乘法的關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決相關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及難點:

分解因式的意義及分解因式與整式乘法的關系。

教學突破:

充分利用類比思想,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探究整式的 分解因式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

教學準備:

正方形、長方形卡片、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復習分解因數(shù),嘗試解決課本中提出的問題。然后解決下面兩個練習題:

(1) 3475-3465能被10整除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 992-99都能被那些整數(shù)整除?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展示各小組答案,然后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2:我們能否把一些整式也化成乘積的形式呢?

二、引領探究。

做一做:

1、計算下列各式:

3y(y-1)=

m(a+b+c)=

(m+4)(m-4)=

(y-3)2=

2、把上面的式子反過來,結合剛才的計算填空。

3y2-3y=( )( )

ma+mb+mc=( )( )

m2-16=( )( )

y2-6y+9=( )( )

讓學生觀察從左到右的變形與上面式子進行比較,總結它們的變化特征。之后,向學生明確指出,這種變化形式就叫因式分解。然后讓學生結合上題變化形式,嘗試歸納分解因式的概念。

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乘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通過練習,讓學生比較分解因式與整式乘法的關系(互為逆變形)

三、訓練檢測。

1、下列式子由左邊到右邊的變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y2-4=(y+2)(y-2)

(2)a2+2a+1=a(a+2)+1

(3)y2-9+8y=(y+3)(y-3)

(4)m(m-n)+n(m-n)=(m+n)(m-n)

2、檢驗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

(1)x2y-xy2=xy(x-y)

(2)2x2-1=(2x+1)(2x-1)

(3)a2+3a-4=(a+1)(a-1)

(4)a2+2a+2=(a+2)

四、總結升華。

通過上面的練習,引導學生歸納自己對因式分解的理解,師生歸納要注意的問題。

1、因式分解是對多項式而言的一致變形;

2、因式分解的結合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結果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4、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

五、布置作業(yè)。

37、乘法公式評課稿

a b a2-b2 最后結果

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個別學生口述結果。(多媒體出示結果)

辨一辨: 辨別下列兩個多項式相乘,那些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多媒體出示)

(1) (2)

(3) (4)

(5)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個別學生口述結果。(多媒體出示結果)

反思:※ 怎樣判斷兩個多項式相乘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

※ 怎樣尋找公式中的a和b?

學生總結交流,個別學生口述。

(設計意圖:利用問題1.2.讓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公式,分清結構,找準a、b,學會公式的應用,有效地進行難點突破。)

做一做: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多媒體出示)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4)(-1-2a)(-1+2a)

學生活動:獨立練習,個別同學上臺板演。

(設計意圖:通過這組練習題,逐漸加深題目難度,讓學生能夠熟練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完善學生認知結構。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換元、整體代換的思想方法,通過思考解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編一編:小游戲

每位同學各編一題。要求:(1)能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運算;(2)算式中的各項可以是數(shù)或字母,也可以是單項式;(3)所列算式自己要會做;(4)由同位做完后,進行批閱。

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參與,幫助部分同學,同時反饋同學們的做題情況,及時評價。活動完成后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與同學們共享。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活動,再次深化對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維拓展: 解決開頭引入問題:

(1)1001999

教師提出問題:它能運用平方差公式嗎?怎樣轉化出a和b?

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根據(jù)做題情況可適當討論。個別同學板演。

(2)492-482

教師提出問題:這個算式能運用平方差公式嗎?怎樣運用平方差公式呢?

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個別學生口述結果。(多媒體出示結果)

教師根據(jù)情況加以引導:我們能否逆向運用平方差公式呢?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練習,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進一步深化對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達到前后呼應,使學生產生成就感,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活動四】反思總結,鞏固新知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能給自己和同學一個客觀的評價嗎?

學生活動:認真回顧,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及數(shù)學思想方法并對自己和同學

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這兒采取的是每個學生自己小結,把教師單人做小結變成了課堂上人人做小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由于人人都要做小結,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主動性加強。)

【活動五】課外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84頁習題15.3第1題

2.選做題:計算:

(1) (2)

(3) (4) (設計意圖:作業(yè)分層處理有較大的彈性,體現(xiàn)作業(yè)的鞏固性和發(fā)展性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平方差公式

兩個數(shù)的和與這兩個數(shù)的差的積等于這兩個數(shù)的平方差

(a+b)(a-b)=a2-b2 (a相同,b相反。)

a,b可以是數(shù)或字母,也可以是單項式或多項式。

設計說明: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在于向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chuàng)新。

在教學設計時,以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學生活動為主,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輔助手段,突出對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語言敘述、推導驗證、幾何解釋、應用鞏固等活動都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所學知識的特征,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我緊緊抓住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突破一個難點: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靈活應用平方差公式,注意符號問題;在例題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節(jié)課的關鍵:識別完全相同的項a和互為相反數(shù)的項b;精心選擇練習題,培養(yǎng)學生熟練運用公式能力,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38、愚公移山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上冊愚公移山聽課稿,分享愚公移山聽課感受和記錄

愚公移山評課稿第一篇:

《愚公移山》評課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且是文辭兼美的文言文,除了讓學生了解有關《列子》的文常知識,掌握重點文言詞句,了解故事寓意,感受、學習愚公精神,更重要的是學習通過對話描寫人物的方法,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六位參評老師的教學,基本達成各自的教學目標,方法靈活,設計合理、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讀扎實有效,文、言并重,語文味濃厚,教學基本功較強。各有亮點,也各有欠缺之處。

1.目標確立:確立精準的教學目標,一定程度上是教師吃透教材、挖掘文本精髓的基本功展示,只要方向對了頭,不怕汗水負東流。六位參評老師設計的學習目標大致相同,或展示,或不展示而心中有數(shù),并在教學過程中基本達成自己的目標。目標設計較為精準的有陳浩老師、張麗老師。但結課時,六位老師都沒能做到回歸目標,反饋鞏固。

2.教材挖掘:普遍存在教材挖掘欠深透的現(xiàn)象,教學中體現(xiàn)的則是淺嘗輒止,甚至是蜻蜓點水,文本解讀欠精準。比如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本文創(chuàng)新設計點,可以總結為移山之人的老、小、少與山之高大的對比,移山工具之簡陋與移山之艱難的對比,移山之助(其妻、眾人、孀妻弱子、操蛇之神)與移山之阻(智叟)的對比,愚公之智與智叟之愚的對比;再比如其妻獻疑與智叟笑而止之的對比,可以從稱呼不同、語氣不同、目的不同、損毀的魁父之丘與山之一毛不同、反問的如太行王屋何與其如土石何不同方面比較、賞析,進而挖掘出愚公精神,點出寓言的寓意。問題設計方面,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線貫穿課堂的精準問題設計少而又少,問題多而碎現(xiàn)象較為普遍,雖然問題意識較強,但能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解決疑難,逐步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精準性不夠,有的課堂上老師不說話學生就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還有的老師問題設計不易于學生把握,切入點不明確,突破口小,把學生問死了,致使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冷場令人難耐。

3.環(huán)節(jié)設計:基本做到合理、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起承轉合順理成章,有的還富有創(chuàng)新點。如李燕老師的初讀課文,了解移山之事品讀課文,研討移山之難感受愚公真人,領悟移山之意拓展延伸,敢做移山愚公,工整而唯美。設計巧妙的還有顏雯老師設計的解讀題目的人物、事件要素,用一句話概括各個人物做了什么事的說話練習;陳浩老師設計的補充名片字音挑刺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味,用心設計聽其言觀其行環(huán)節(jié),通過研討人物語言和動作分析人物形象,抓得精準,體現(xiàn)了課堂設計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張麗老師設計的添枝加葉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對課文更深層次地感知和解讀;吳瑞云老師設計的用原文回答問題,感知效果好,教給學生文言文翻譯五字訣,教的是方法。

4.朗讀設計:文言文學習重在朗讀,書聲瑯瑯的課堂一定是有味、有效的課堂。六位老師都注重安排了感知讀,但缺乏的是鞏固讀、賞讀,也沒敢安排默讀。還普遍缺乏背誦指導,致使背誦課文這一目標達程度不高。比較好的有顏雯老師安排的課前讀,吳瑞云老師設計的分角色朗讀,陳浩老師設計的演繹讀,張麗老師設計的學生分角色對話讀,李萍老師的范讀也是有滋有味的,富有感染力。

5.自主學習: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自致其知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各位老師都注重設計了自讀、自解、自譯、互助釋疑等學生主體活動,其中張麗老師還安排了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從形式走向內容。需要加強的是有疑而問時的真合作,而不是無疑而問的假合作,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6.講練結合:課堂教學主陣地上最忌諱的是學生只聽不讀,更不寫,寫才是有效落實。設計學生書寫環(huán)節(jié)最好的是陳浩老師,一是抄寫生字詞,二是留了鞏固練習做《助學》的時間。另外,每位老師對文言字詞句的教學做得都非常扎實,辨析、比較、朗讀、書寫等靈活多樣,落實較好。

7.教學語言: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有語文味、文學化,富有感染力、感召力,表述準確,能熏陶、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感。如顏雯老師課堂語言的柔美,吳瑞云老師課堂語音的洪亮激揚,陳浩老師點評學生發(fā)言一個哲學家誕生了的個性激勵,張麗、李萍、李燕三位老師標準動聽的普通話,都體現(xiàn)了他們較高的語言表達基本功。

8.導入設計:語文課堂也是藝術的課堂,巧妙的導入不僅水到渠成地引入課題,提高學習的情趣,而且能夠概括出學習的思路與任務。李燕老師設計的成語填空導入,最貼近;陳浩老師跨過歷史的長河,和古代文化交流拉近了課文與時代的距離;張麗老師的農夫和蛇寓言導入最直接?!队薰粕健犯枨恼n前欣賞不更有感染力嗎?李萍老師設計了課后的賞聽,也不失文學與藝術的再結合,雖然因為設備故障沒有播放成功。

9.板書設計:富有板書設計意識的是陳浩老師的。字畫合一是語文板書的最高境界。本文可以把太行、王屋二山利用山的象形字畫出兩座大山來,然后把愚公與其妻、智叟的名字分別寫在山的兩側,利用反方向箭頭與山關連起來,形成對比,不失一幅繪形繪色的精美板書。課件制作也是如此,盡量做到字畫合一,文字少而精,大而醒目,最好使用藝術立體字,顏色對比鮮明,并突出關鍵字,給人以美感,鏈接音頻、視頻,使繪聲繪影。

10.拓展遷移:語文課的拓展閱讀或延伸遷移,不可做得喧賓奪主,費時而顯拖沓,情感熏陶及三觀教育也是語文課的功能,需要自然靈活地點化,萬不可生硬地加一個政治尾巴,把美美的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愚公精神依然是時代正能量,但其精神可佳而做法不可取的現(xiàn)實說法,也可以引導成為學生小組討論的出彩點。吳瑞云老師設計的仿照中央電視臺評選感動中國人物太行新愚公張榮鎖的頒獎詞,為愚公寫一段頒獎詞的課后作業(yè),就是一個很新穎的創(chuàng)設;張麗老師設計的《愚公(智叟),我想對你說》片段練習,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和說話的權利。

愚公移山評課稿第二篇: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2、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3、要著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qū)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4、聯(lián)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為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lián)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只不過走的人多了便就有了路.同樣,在古代有這樣一位老人,立志要把兩座大山移走,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看看這是一個怎樣傳奇的老人

二、檢查預習

1、走進作者

2、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

三、讀熟課文

1、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查字典。教師不予指導。

2、 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fā)現(xiàn)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3、再讀課文。讀好停頓。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為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說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jù)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系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于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里沒有標示出來,是為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為讀好停頓,一是為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著讀文言文數(shù)量的增多,尤其是隨著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返)

汝之不惠 (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無)

一厝朔東 (厝措)

無隴斷焉 (隴壟)

五、疏通字詞,理解文意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jù)書上注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 說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了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chuàng)造了較準確了解課文內容的條件。提倡借助注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了解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使后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

2、愚公他幾歲了?你怎么知道的?為什么要移山?

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的人是什么態(tài)度?

4、愚公的妻子獻疑是反對嗎?倒土的地點是哪里?

5、愚公挖山的隊伍有幾個人?他們用了什么先進的工具沒有?

6、那個遺男姓什么?有幾歲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7、智叟他智嗎?他對移山持什么態(tài)度?

8、愚公是怎樣反駁他的?

9、兩座山移掉了嗎?

10、如何理解這個神話結尾?

明確:以神話作結,贊美了愚公移山的誠心和堅定的意志。增添了故事的瑰麗色彩,富有濃厚的想象力。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題。

11.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12、小結

兩山規(guī)模:方七百里,高萬仞

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運土地點: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行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六、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拓展,深入領會愚公的精神。

1、思考:

如果沒有神仙的幫忙,結果會怎樣?

明確: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xiàn)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抱負,是以幻想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2、理解對比和襯托手法

二山高峻 對比 人少力微 工具簡陋

智叟: 愚公:

胸懷大志 對比 目光短淺

遠見卓識 安于現(xiàn)狀

堅持不懈 自作聰明

遺男熱情幫助 對比 智叟頑固不化

山神驚懼 天帝感動

襯托

愚公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

4、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七、拓展

1、什么是愚公精神?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意義是什么?中學在新時期該如何發(fā)揮愚公精神?

2、一個人的一生中肯定會遇到無數(shù)的困難險阻,我們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卻面對?《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3、 現(xiàn)在擺在我們同學面前就有7座大山,我們只有發(fā)揮愚公精神,逐一克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八、布置作業(yè)

1、自選《列子》中的一段文字,自主閱讀。

39、蟬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聽課稿,分享蟬聽課感受和記錄

蟬評課稿第一篇: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2、了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qū)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教學難點:了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qū)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法國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蟬》。

    回憶一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蟬這種動物的?

   ?。ㄕn文是從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和蟬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二、自主學習第二部分,了解蟬的發(fā)聲器官和叫的時間長的知識,感受它對音樂的喜愛。

   1、作者通過哪些內容向我們說明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提示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2、討論交流

     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從哪兒感受到蟬非常喜歡音樂?

   預設第三自然段:

   1 出示: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墒撬€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的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2 師引導:從這些話你讀出了什么?

   3 師引導:把大家的理解可以歸納成這樣一段話,

    出示: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fā)聲器官占了身體的大部分。

    師引導:請男生讀第一段,女生讀原文,看看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4 師引導:你發(fā)現(xiàn)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

    ①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fā)聲器官占了身體的大部分。

   ?、谙s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墒撬€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引導學生體會第一段是客觀地介紹,第二段用了擬人的方法。

   5(比較點)在這篇課文中,你更喜歡哪種描寫?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擬人手法的好處。

    預設:(1)讓讀者更愛看,吸引讀者。

       (2)感覺蟬像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情感,為了音樂,把自己的內部器官都縮小了,更能說明它太愛音樂了。

          師引導:也就是說這樣寫突出了蟬喜愛音樂的特點。

      ?。?)感受到作者對蟬充滿喜愛。

   6 總結:擬人手法的運用有哪些好處呢?進行歸納整理。

   7 讓我們體會著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練習評讀練習指名讀

    師引導:你還從哪些詞句感受到蟬非常喜愛音樂呢?

  第四至七自然段:

    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

   1 學生抓兩個月之久和不離耳畔體會蟬在夏天無時無刻不在唱歌,叫的時間很長。

   2 你很會抓重點詞語體會,那么長的時間,蟬的歌聲卻不離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歡音樂??!

   3 請大家?guī)еw會,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

   4 其他同學,你從哪兒感受到蟬喜歡音樂呢?

    出示:

    我通常都看見它們扒在柔枝上,無論在飲水和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蟬在行動和飲水的時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動物在喝水時是不會發(fā)出叫聲的,可是蟬無時無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么愛音樂。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個句子。

   5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蟬對音樂的喜愛?

    出示:所以我想,蟬這樣興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預設:它喜歡音樂,也想讓別人欣賞它唱歌,從強硬和強迫可以感受到它愛音樂,別人不聽也不成。

   6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蟬》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過各種擬人(板書:擬人)化手段賦予無生命意義的物或無人性價值的動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書:人性、人情),從而將原本深奧的科學(板書:科學)生動(板書: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你愿意試試嗎?

    雖然這對大家來說是個挑戰(zhàn),但老師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開動你們的腦筋,一定會寫得精彩。

  四、以讀代講,自主學習蟬是沒有聽覺的。

   1.師引導:蟬非常喜歡音樂,可是它卻沒有聽覺。這個特點,作者又是怎樣來說明的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

   2.全班交流

    師引導:作者是怎樣知道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預設:第十自然段: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蟬卻仍然鎮(zhèn)靜地繼續(xù)發(fā)聲,好像沒事人兒一樣。

    1一般的昆蟲,你只要靠近它或發(fā)出聲響,它就很快飛走了,可是你在蟬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點反應也沒有,和原來一樣。

    2師引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聽出蟬什么也聽不到。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師引導:作者還用方法證明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學生回答:做試驗

    1誰來讀一讀那次試驗,其他同學注意聽: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我聽出土銃的聲音特別大,像霹雷一樣,但是蟬卻沒有任何的變化。并且還做了兩次,足以說明蟬是沒有聽覺的。

    2師引導:土銃的聲音那么大,而蟬卻沒有絲毫改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3既然拍手吹哨子這么大的聲音蟬都沒什么反應,還有必要用土銃做兩次實驗嗎?為什么?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作者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tài)度。

  五、法布爾簡介

   1通過學習,你對作者有什么了解了?

   2教師可補充介紹:法布爾從小就喜歡觀察昆蟲,由于家境貧困,讀中學的法布爾輟學了,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為了研究昆蟲,他放棄了做大學老師,即使食不果腹,法布爾依然樂此不疲地研究著昆蟲。在他57歲時,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一個土地貧瘠,亂石成堆的地方,法布爾給他取名為荒石園。經過法布爾的精心種植,荒石園變成了有鮮花、野草和各種各樣昆蟲的美麗家園。他在實驗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把勞動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寫進了《昆蟲記》。法布爾曾說: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后能夠埋葬在荒石園,也希望我的靈魂能夠繼續(xù)研究我的昆蟲朋友們。

  六、擴展閱讀《蟬和蟻》

    老師給大家?guī)砹恕独ハx記》中的幾篇文章,請大家讀一讀,這些篇文章和《蟬》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一、蟬和蟻

  七月的夏天,陽光高照。各種昆蟲口渴難當,四處跑來跑去尋找水源解渴。這事可難不住蟬老兄,它在樹干上面,隨時可以用它突出的嘴一根藏在胸部的,尖利而又精巧的吸管刺穿大樹的表層,于是就有了飲之不竭的甘露。喝飽了甘露,它就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

  可是,每當蟬喝甘露時,總會受到騷擾。蟬喝樹汁難免漏嘴,一些汁液就順著蟬開鑿的泉水口流出來。這時,饑渴難當?shù)睦ハx馬上發(fā)現(xiàn)了這個資源,于是跑過去哄搶。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玫瑰蟲等,而最多的就是螞蟻。它們享用了蟬的勞動成果,不但不感謝,反過來欺負蟬,我曾見過它們咬緊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個兇悍的暴徒,竟然反客為主,抓住蟬的吸管,想把它拉走,真是可惡。

  蟬的好心好意卻換來了以怨報德,無可奈何,這位歌唱家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鑿的井,悄然離去了。于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占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也干得很快,漿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螞蟻就計劃著下一步如何去掠奪別人的勞動成果。

  由此可見,蟬是勤勞的,自力更生;而螞蟻才是懶惰的,不勞而獲。

  二、蟬的地穴

  我有很好的環(huán)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性。一到七月初,蟬就占據(jù)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tǒng)治者。有了它的統(tǒng)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

  每年蟬的初次出現(xiàn)是在夏至。在陽光曝曬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圓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蟬的幼蟲就從這些圓孔爬出,在地面上變成完全的蟬。蟬喜歡頂干燥、陽光頂多的地方。幼蟲有一種有力的工具,能夠刺透曬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們遺棄下的儲藏室,必須用刀子來挖掘。

  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大多數(shù)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種區(qū)別是由于它們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開始,所以把掘出來的廢料堆積在地面。蟬在幼蟲是從地下上來的,最后的工作才是開辟大門口。因為門還未開,所以不可能在門口堆積泥土。

  蟬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較寬大,底部卻完全關閉起來。做隧道的時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墻壁不會塌下來呢?誰都以為幼蟲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會將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實,它的動作簡直像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礦工用支柱支撐隧道,鐵路工程師用轉墻使地道堅固。蟬同他們一樣聰明,在隧道的墻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種極粘的液體,可以用來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須上,為的可以從根須取得汁液。

  能夠很隨便地在穴道內爬上爬下,這是很重要的。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氣侯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去曬太陽的日子來到沒有。所以它工作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堅固的墻壁,以求適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頂上留一層一指厚的土,用來抵御外面的惡劣氣侯,直到最后一剎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氣的消息,它就爬上來,利用頂上的薄蓋去考察氣侯的情況。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風暴纖弱的幼蟲脫皮的時候,這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謹慎地溜到溫暖嚴緊的隧道底下。如果氣侯看來很溫暖,它就用爪擊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來。

  它臃腫的身體里面有一種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塵土。它掘土的時候,將汁液噴灑在泥土上,使泥土成為泥漿,于是墻壁就更加柔軟。幼蟲再用它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使爛泥擠進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現(xiàn)的時候,身上常有許多潮濕的泥點。蟬的幼蟲初次出現(xiàn)于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shù)牡攸c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脫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緊緊地把握住,絲毫不動。

  于是它外層的皮開始由背上裂開,里面露出淡綠色的蟬體。頭先出來,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與折著的翅膀。這時候,除掉尾部,全體都出來了。

  接著,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偟倪^程大概要半點鐘。

  這個剛得到自由的蟬,短期內還不十分強壯。在它的柔弱的身體還沒有精力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地沐浴陽光和空氣。只用前爪掛在已脫下的殼上,搖擺在微風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綠色的。直到變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蟬一樣強壯了。假定它在早晨九點鐘占據(jù)了樹枝,大概要到十二點半才扔下它的皮飛去??諝煸跇渲ι?,有時可達一兩個月之久。

  三、蟬的卵

  普通的蟬喜歡在干的細枝上產卵。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適當?shù)募殬渲?,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針斜刺下去,把纖維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擾,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個孔。卵就產在這些孔里。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shù)約為三四百個。

  這是一個昆蟲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產這許多卵,是為了防御某種特別的危險。必須有大量的卵,遭到毀壞的時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經過多次的觀察,才知道這種危險是什么。這是一種極小的蚋,蟬和它比起來,簡直成為龐大的怪物。

  蚋和蟬一樣,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體下面近中部處,伸出來和身體成直角。蟬卵剛產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毀掉。這真是蟬家族的大災禍。大怪物只須一踏,就可軋扁它們,然而它們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卻異常鎮(zhèn)靜,毫無顧忌,真令人驚訝。我曾看見三個蚋依次呆在那里,準備掠奪一個倒霉的蟬。

  蟬剛把卵裝滿一個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來到這里。雖然蟬的爪可以夠著它,而蚋卻很鎮(zhèn)靜,一點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蟬飛去了,多數(shù)孔內已混進異類的卵,把蟬的卵毀壞。這種成熟的蚋的幼蟲,每個小孔內有一個,以蟬卵為食,代替了蟬的家族。

  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它的大而銳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見這些可怕的敵人不懷好意地呆在旁邊。然而它仍然無動于衷,讓自己犧牲。它要軋碎這些壞種子非常容易,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它的家族。

  我從放大鏡里見過蟬卵的孵化。開始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身體下面有一種鰭狀物,由兩個前腿連結而成。這種鰭有些運動力,能夠幫助幼蟲走出殼外,并且?guī)椭叱鲇欣w維的樹枝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魚形幼蟲一到孔外,皮即刻脫去。但脫下的皮自動形成一種線,幼蟲靠它能夠附著在樹枝上。幼蟲落地之前,在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線端搖擺著。

  它的觸須現(xiàn)在自由了,左右揮動;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開合自如。身體懸掛著,只要有微風就動搖不定。它在這里為將來的出世做準備。我看到的昆蟲再沒有比這個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這個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動動物在線上搖蕩,以防在硬地上摔傷。身體在空氣中漸漸變堅強了。它開始投入嚴肅的實際生活中了。

  這時候,它面前危險重重。只要一點風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巖石上,或車轍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黃沙上,或堅韌得無法鉆下去的粘土上。

  這個弱小的動物迫切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到地下尋覓藏身的地方。天冷了,遲緩就有死亡的危險。它不得不各處尋找軟土。沒有疑問,許多是在沒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適當?shù)牡攸c,用前足的鉤扒掘地面。我從放大鏡里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幾分鐘以后,一個土穴就挖成了。這小生物鉆下去,隱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現(xiàn)了。

  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個秘密,不過在它來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經過的時間我們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陽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xiàn)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么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感受法布爾文章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七、作業(yè)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摘抄文中的擬人句。

  板書設計:

                  人性

          22 蟬  擬人     科學生動科普  散文

                  人情

蟬評課稿第二篇:

《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變化,體悟生命意義;

2、了解先抑后揚、托物言志、以小見大的寫法,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品文,悟情,悟理

【教學難點】學習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前:由春天的鳥鳴引出夏天的蟬鳴,學生談對蟬的印象入題。

二、初讀感知

集體朗讀,處理重點字詞。

再讀,說說作者對蟬的感情變化?

在引導學生閱讀中,通過抓關鍵詞梳理:知知不休拾得病蟬了解生活歷程贊生命意義(寬?。?/p>

板書:【煩嘆贊(敬)】

【十七年一個夏天:好好活!】

三、品讀悟情

1、十七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值得嗎?請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爭鳴)。

引導學生關注五個夏天:是巧合,還是作者匠心獨運?

師:講述鸚鵡與蟬的寓言故事,學生談感想

2、對于我們來說,一個夏天是短暫的、普通的,但對于蟬來說呢?請用蟬的口吻,以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 的夏天,因為 寫兩句話。

2分鐘左右寫。生展示,師生評點,升華。

3、小結:本文寫法:欲揚先抑、以小見大、托物言志

再次帶著感情的變化,集體朗讀全文。

四、深化悟理

蟬的生命意義:好好活(延續(xù)生命,歌詠生命)!

我們的生命意義:怎樣活?(聯(lián)系經典著作中的人事、生活實例、自身實際各抒己見,師評價提升)

(引入張一麟同學讀書筆記中的幾句話)

五、課外練筆

本文是一篇散文,卻如一首哲理詩歌,語言雋永,用詞典雅,涵義深邃。老師結合課文內容,改寫成了一首小詩《蟬之歌》。師生共讀、品賞,并以此為范例,任選一種微小事物,以 之歌為題寫一首詠物小詩。

蟬之歌(PPT)

你是七絕的圣手

婉轉清音吟誦歲月的平仄

你是虔誠的圣徒

十七年的蟄伏,浴火重生的蛻變

只為夏花般絢爛的一季

秋風顏色里

當晚鐘響起

讓斜陽為你刻下生命的墓志銘

【教后記】

本節(jié)課教學結束后,結合自己的反思及評課老師的意見,梳理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優(yōu)點和亮點:(1)教學設計精要,文本研讀精深,重難點突出,課內外結合較好,對上好本課做足了功夫(如對五個夏天的關注,如引入學生讀書筆記內容,體現(xiàn)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2)拓展適度,體現(xiàn)了讀、品、議、悟、寫相互結合、層層深入的過程,(如巧妙設置以蟬的口吻寫一寫這是一個 的夏天,因為 ,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和情感體驗);(3)語文功底較為深厚(別人評語),如隨機講述寓言小故事語言精美而又寓含深刻,對學生理解蟬的生命意義是有效提升,再如改寫范例詩歌《蟬之歌》,對學生既有寫作引領又有美的熏陶。

2、問題與不足:我自己反思為三不,即不自如(調控)、不靈動(情緒)、不簡潔(內容)。(1)時間掌控不合理,前松后緊(這是我的老毛病了),對前半部分作者情感變化的梳理耗時過長,后半部分最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亮點的如教師寫作范例等時間過于緊張,對于學習本文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的寫法這一難點突破用時不夠;(2)內容取舍不靈活,教學顯得有些生硬。對于學生能讀出、讀懂的,就沒必要再反復糾纏。如學生對作者情感變化的理解比較容易就能到位,但糾結過多;如學生寫話這是一個 的夏天,有的學生寫的已經很好了,而且有高度有深度,只需做好點評,而沒必要再去沖繩;再如學生對主題的理解達到一定的高度了,就完全可以舍去鸚鵡和蟬的寓言故事,講了也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3)完成教師預設較多,學生活動偏少,應該讓學生更多一點朗讀訓練,也可以將本文與《貝殼》進行聯(lián)讀教學;四是課堂隨機藝術不夠,互動不夠熱烈,對學生情緒調節(jié)不夠靈活,對學生回答的點評藝術性還需要提高

3、原因及思考:一是理論不夠,缺乏語文教學的新觀念、新思想、新境界做指導,讀名師大家很少,教學設計的視野和格局不夠大;二是鉆研不夠,長期以來按部就班、墨守常規(guī),對教材研讀不夠系統(tǒng),課堂教學駕馭能力不足;三是實踐不夠,沒堅持周周研,天天教,尤其是近四五年來公開課經驗幾乎為零。對此,自我確定的語文課堂教學水平提升的基本思路為:自我研究實踐學習借鑒名師進行修正再實踐,形成自己的風格。具體計劃是:學理論與磨課同步進行,將初中語文作為重點研讀內容同時了解高中教材體系,精選七、八年級代表性的課文進行獨立備課上課反思,借鑒,修改再上課,在反復研磨中提升。

40、元素評課稿

九年級化學上冊元素聽課稿,分享元素聽課感受和記錄

元素評課稿:

《元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理性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常見27種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個部分。前面課程學生已經知曉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需要結合原子結構知識,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進行比較確定的概念定義,將物質的宏觀元素組成與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有機統(tǒng)一起來。

1、元素概念是化學概念的教學難點,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體教學,可以通過生活物品中元素組成的大量實例,促進學生認識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只需了解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2、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根據(jù),因而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以課本列舉27種元素為重點,包括每種元素的符號、名稱,做到會寫、會讀、會用。

3、簡介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初步認識這個化學工具,依據(jù)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從原子序數(shù)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定元素分類等信息,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學習工具習慣。

教學準備:系列生活物品,教學課件,學生導學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展示課題:

【生活啟示】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實物、圖片、食品包裝標識等,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物品所給出的信息。

【展示實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飲料和日用品等)。

【教師導語】生活中我們使用過加碘食鹽含氟牙膏AD鈣奶,這里的氟碘鈣分別指的是什么?應該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種呢?

【學生回答】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課題】第2課題:元素

(評析):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要注重化學聯(lián)系生活,積極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聯(lián)系,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運用化學的觀點認識。

二、廣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理解元素的概念:

【問題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學生演板】要求書寫幾種常見物質的化學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種物質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雖然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從上次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中知道: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都是8,即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于是將這些氧原子統(tǒng)稱為氧元素。

【學生1】我們把核電荷數(shù)為1的所有的氫原子統(tǒng)稱為氫元素。

【學生2】把核電荷數(shù)為6的所有的碳原子統(tǒng)稱為碳元素。

【定義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例題講解】氧元素和氫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B )

A、中子數(shù) B、質子數(shù) C、相對分子質量 D、核外電子數(shù)

【師生分析】在原子結構中,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因此選擇(B)。

【引導討論】下述化學反應:2H2O==2H2+O2,S+O2===SO2中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1】分子種類和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2】元素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活應用】

1、生物細胞無論來源于動物還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種類及其質量分數(shù)都相近。

2、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guī)追N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閱讀圖表】了解地殼里各種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質量分數(shù)。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地殼中元素含量(質量分數(shù))從多到少次序:氧硅鋁鐵

【師生討論】為了加強記憶,可以采取諧音記憶技巧:養(yǎng)閨女貼(心)。

【知識拓展】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引導歸納】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發(fā)現(xiàn)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2千萬種,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100多種。

(評析):現(xiàn)階段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間的關聯(lián),認識到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則用原子,運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加強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突破兩個概念容易混淆的認識誤區(qū)。

三、熟記常見元素符號,領悟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

【趣味話題】外國友人不會認識實驗桌上的三瓶金屬材料,他問都是些什么物質?他說我不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上使用什么來表示元素呢?

【學生討論】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國際統(tǒng)一的符號表示各種元素。

【閱讀資料】常見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道爾頓在化學上的又一貢獻。

(評析):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動漫形式介紹,有利學生從樂于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這樣就便于不同國度的化學界進行學術交流。

【學生1】書寫元素符號應該注意法則:一大二小。

【提出問題】氧元素符號為O表示什么?

【學生2】O表示氧元素

【學生3】O表示一個氧原子

【共同歸納】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閱讀資料】從中文元素造字規(guī)律來看,將元素分成哪三種?

【學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屬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銀銅鐵錫Au、Ag、Cu、Fe、Sn。

【學生2】有氣字頭一般是氣態(tài)非金屬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溫下的固態(tài)非金屬元素,C、S、P等。

【學生3】記住三種常見稀有氣體元素:氦He、氖Ne、氬Ar等。

(評析):元素符號作為學習化學的第一種化學用語,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為馬上學習的化學式做好準備。

四、開展課外探究,簡單認識元素周期表

【類比引入】超級市場為了便于顧客選購采用分門別類、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萬種商品。而化學上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性。

【規(guī)律探索】根據(jù)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序排列構成元素周期表。

【學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即7個周期。

【學生2】共有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16個族。

【教師提問】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電荷數(shù)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了號,叫做原子序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我們可以從元素周期表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2】通過計算還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中子數(shù)等。

【學生3】確定該元素屬于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

【拓展視野】通過科普書刊或互聯(lián)網(wǎng)查詢: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評析):由于認識元素種類不多,暫時無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內在規(guī)律,因而需要適當降低運用知識的難度系數(shù),重要的讓學生積極拓寬知識視野,體驗門捷列夫和道爾頓等科學家研究化學的樂趣。

【教學反思】

一、組織科學探究要重視學習過程和探究經歷

化學新課程組織化學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過程,重視科學探究的全程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方面的巨大收獲,知道學習上的暫時失敗,還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敗都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是人生中一筆精神財富,遭遇失敗的滋味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永久記憶,自我慢慢體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記錄中尋找失敗的經驗教訓,這就是我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收益。

強調元素符號記憶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分散難點,逐步記憶,前三單元教學中有計劃的逐步提供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步熟悉常見元素符號和物質化學式,著實減輕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體現(xiàn)出化學用語的啟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學生個人自制學習卡片或學習包,將化學用語記憶分解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基礎性,體現(xiàn)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漸進性。

二、廣泛聯(lián)系社會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原理具體化

本單元組織元素化學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學,都可以運用類比方法,有利將元素、元素周期表內容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增強學生對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認識。

前三個單元知識學習,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接觸和認識常見物質有空氣、氧氣和水,但是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這樣勢必要求組織教學時,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瘜W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明確強調要求進一步淡化化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概念的知識要求只需學會應用,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正確運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問題,領悟元素和原子之間有什么異同,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0-9九個數(shù)字就是組成無數(shù)個數(shù)字的元素,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不直接介紹元素周期律的內在規(guī)律,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慮,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為了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總之,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學習的每個方面,評價方式可以設計成社會調查、課外探究、課前導學單和課后檢測等。

41、制取氧氣評課稿

氧氣實驗室制法原理

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 實驗探究 對比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體驗游戲 體會氧氣的重要性

感受氧氣的重要性

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思考后回答

【作業(yè)】練習與應用:1、2、3.

【板書設計】

課 題3 制取氧氣

一、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二、實驗室制法:

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過氧化氫 氧氣+水

3、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

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三、分解反應:

○1、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2、特點是一變多

復習和鞏固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

教學反思:

1.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帶著學生觀察視頻播放實驗和演示實驗,依據(jù)探究模式幫助他們理清思路,雖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探究,但是將探究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學生興趣很大,使學生在體驗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基本達成學習目標。

2. 學生剛接觸化學,實驗的探究意識還未建立,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記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等能力都不具備,分組獨立探究條件還不具備,但為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生成過程,我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采取教師示范,使學生感知化學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初步體驗探究過程,為今后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

3.因為是第一課時,學生動手實踐放在第二課時補充。

42、氧氣評課稿

氣味 狀態(tài) 密度 溶解性 三態(tài)變化

實驗現(xiàn)象 現(xiàn)象分析及結論

實驗現(xiàn)象 反應前的物質 反應后生成的物質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空氣中 氧氣中

【交流討論】

1.木炭和硫分別在空氣里和在氧氣里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2.硫的燃燒時集氣瓶盛放水有什么作用?硫燃燒時,燃燒匙內硫的狀態(tài)是什么?

3.①鐵絲為什么繞成螺旋狀?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氣瓶底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鐵絲在空氣中加熱不能燃燒,而在氧氣里燃燒,這說明了什么?

【歸納總結】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由于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少,因此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液態(tài)。

3.①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火柴是起引燃作用。②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濺入集氣瓶瓶底,使集氣瓶炸裂。③反應物的濃度會影響反應的發(fā)生。

【板書歸納】2.氧氣的化學性質

(1)支持燃燒

(2)氧化性

硫+氧氣 二氧化硫

碳+氧氣 二氧化碳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分析討論】通過比較木炭、硫、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三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

【學生歸納】①反應物中都有氧氣;②反應條件都是點燃;③反應物都是兩種,生成物只有一種;④生成物的名稱都是幾氧化幾某。

【過渡】上述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像這類反應稱之為什么反應?

【學生回答】化合反應

【講解】二、化合反應(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1.定義: 或 物質生成 新物質的反應。

2.特點:多變一。

3.字母表達式:A+BC

【討論交流】

蠟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此反應是否為化合反應?為什么?

【歸納】不屬于,它的生成物有兩種,不符合化合反應的特點。

【方法提升】判斷化合反應的關鍵看生成物的種類是否為一種,若為一種,則屬于化合反應,反之則不屬于。

【過渡】上述四個反應中,反應物都含有氧氣,這類反應,化學上又稱之為什么反應呢?請大家從課本中尋找答案。

【講解】三、氧化反應: 物質和 發(fā)生的反應。(不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是特征反應。)

【注意】1.在氧化反應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氣,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將概念中的氧改為氧氣,會縮小氧化反應的范圍。

2.有氧氣參加的反應一定屬于氧化反應。

3.氧氣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 。

【練習鞏固】

1.下列反應哪些是化合反應,哪些是氧化反應,哪些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

(1)鎂 + 氧氣 氧化鎂

(2)磷+ 氧氣 五氧化二磷

(3)甲烷+氧氣 二氧化碳+水

(4)氧化鈣+水氫氧化鈣

2.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答案】1.化合反應:(1)(2)(4);氧化反應:(1)(2)(3);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1)(2)。

【拓展提升】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聯(lián)系:有氧氣參加,且生成物只有一種物質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的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的化合反應也一定是氧化反應。

4.緩慢氧化

【討論交流】人呼出的氧氣比吸入的氧氣少,說明氧氣參加了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屬于氧化反應,食物的腐敗、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氣參加,也屬于氧化反應,它們與碳、硫、鐵在氧氣中的反應有什么不同?

【小結】緩慢氧化: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甚至很不容易察覺,這種氧化反應叫緩慢氧化。

【板書】

3.化合反應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1)定義

(2)特點

(3)字母表述式

4.氧化反應和緩慢氧化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

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支持燃燒。

2、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3、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課后練習】導學41-42頁,1-8題.44頁1-6題.

【教學反思】在以認識物質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突出實驗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動手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些物質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fā)展關系密切,從中也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43、水調歌頭評課稿

九年級語文上冊水調歌頭聽課稿,分享水調歌頭聽課感受和記錄

《水調歌頭》評課第一篇:

《水調歌頭》一課,教學設計非常好,其優(yōu)點大致總結如下:

一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到位。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詩句,然后對學生的讀進行評價,借機向學生指明哪個字應該重讀,哪個應該拖音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如久、娟讀得慢一點兒、悠長一點兒,留給人一種余音裊裊的感覺。進而再讓學生讀,從而步步提高朗讀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更是注重讓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朗讀中,給更多的孩子起來朗讀的機會,用音樂營造朗讀氛圍,調動孩子的朗讀積極性。

二是評價語貼切到位。讓每個孩子起來讀一句的時候,教師評價說每個孩子都在努力試著讀出自己的味道,對孩子們的讀進行肯定和鼓勵。當理解課文內容時,學生說借助資料了解到的內容,教師馬上強化結合資料是學習古詩詞的好辦法。

三是教學步驟清晰,由讀引入到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使學生對詞感情的把握步步引向深入。充分讀課文之后,讓孩子自己先看注釋,了解課文的內容。思考蘇軾身在哪,心在哪,由淺層次的身在密州,心懷子由,讓學生體會當時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然后通過老師的朗讀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看到了把酒問天起舞弄影輾轉難眠望月祝愿四幅畫面。進而注重對孩子句式的訓練,按句式來訓練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循循善誘,通過文章的步步深入學習,讓學生最終體會到身處失意,心懷天下的情感,文章寫時只是兼懷自由。最后,更是在歌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留下詩意的美。

四是不僅注重課文講解深入到位,更是注重教學內容詳略得當。把酒問天的畫面詳細講解,讓孩子思考問的內容,想象其動作,想象其心理活動,通過想象畫面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后三個畫面,先讓孩子們自己分小組討論想象,注重從動作、心態(tài)、語言幾個角度去想象畫面,然后把想象到的內容用筆寫下來,并配樂營造氛圍。緊接著分畫面交流體會,通過每個畫面學生的描寫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每個畫面所代表的心情矛盾坦然怨恨豁達的變化過程。

五是教師的素質極好,善于對孩子引導,板書字跡非常好,板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板書內容注重師生共同完成,發(fā)揮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

《水調歌頭》評課第二篇:

《水調歌頭》教案

目標導學:

1、自讀課文,借助可下注釋疏通文意。

2、理解這首詞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3、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的寫作手法。

定向自學:

1、請同學們借助字典和工具書,自讀課文,疏通文意,講疑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查閱與蘇軾有關的資料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3、收集詠月的詩詞,背誦這首詞。

自主領悟:

導入:公元1082年,被貶于黃州的蘇軾在一次大病初愈之后游覽了清泉寺,看到蘭溪的美麗景致,心情為之一振,頓時豁然開朗,寫下了千古名句,大家知道嗎?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對,這首詩體現(xiàn)了蘇軾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呢?熱愛生活,曠達樂觀。對,同學們回答很正確。蘇軾在經歷了人生的重重波折之后,依然保持著一種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熱情。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水調歌頭》,再次來體會他積極樂觀的情感和豁達的胸懷。

1、蘇軾說:三分詩,七分讀,并是十分。這句話告訴我們詩歌要多讀。首先請同學們來傾聽我國著名的朗誦家為我們朗誦的《水調歌頭》。同學們聽完之后你們是不是也想試試?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同桌之間互讀,然后大家再推薦兩名讀得好的同學在班上讀。

2、一生讀完之后,糾正他讀錯的字音,說明想把詩歌朗讀好首先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再請另一生讀,讀完點評之后讓全班大聲的齊讀。

3、大家讀得很不錯了,但是大家讀懂了嗎?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重點詞重點句,這些是打開詩詞大門的鑰匙。

4、請女同學齊讀詞的上片,男同學思考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詞,答案在哪兒呢?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文中的小序點明了寫作的時間和緣由。)

5、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月亮,想到了天上的宮闕。

6、作者想去嗎?為什么?

想去,因為現(xiàn)實生活的不如意和寂寞孤單。(聯(lián)系這首詞的寫作背景理解。)

7、作者去了嗎?為什么?

沒去。害怕天空中的高寒,覺得現(xiàn)實中的生活比清冷的月宮好。

8、詞的上片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熱愛現(xiàn)實的生活。

9、請男同學讀詞的下片,女同學思考:詞的下片有月亮的蹤跡嗎?

轉朱閣,低綺戶。

10、誰在這樣的一個晚上無眠?為什么?

蘇軾,他想到了他遠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11、作者由月亮的陰晴圓缺聯(lián)想到什么事情呢?

人世的悲歡離合。

12、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嗎

此事古難全。這些不完滿和缺憾自古以來就無人能夠解決,是無人能夠改變的。

點撥釋疑:

1、面對人生的缺憾和不完滿,蘇軾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

豁達樂觀:歡飲達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詞的下片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思念親人;曠達樂觀的情懷。

拓展延伸:

清人評價蘇軾的這首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首詞到底好在哪里?(提示:從情感、內容、寫法等角度分析。)

A這首詞表現(xiàn)出的豁達樂觀的情懷和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打動人心,給人力量,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B全詞以月貫穿,借月抒懷,情景交融。C作者善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充實了詩詞的內容,豐富了情感。

小結: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熱愛生活、情懷曠達,就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業(yè):請同學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寫寫你眼中的月,心中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