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其變――楊振寧的“父教”故事之三

靜觀其變――楊振寧的“父教”故事之三

靜觀其變――楊振寧的“父教”故事之三


  不干涉孩子,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也許是對父母們家教的高難度要求,但這種收得攏又放得開的高難度動作卻是高超的藝術。所謂收得攏,就是在該點撥孩子的時候決不姑息容忍;所謂放得開,就是給孩子足夠大的空間自由馳騁。楊武之對兒子楊振寧的具體方法,可稱為“靜觀其變”。

  其實,楊振寧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小孩子有些缺陷是正常的。例如楊振寧小時候的動手能力不怎么樣,顯得力不從心,但楊武之與妻子孟羅華并不苛求。有一次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小雞。放學回家,他拿出來給爸爸媽媽看,夫妻兩人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

  楊振寧確實非常聰明,圓圓的大腦袋,閃爍著智慧的大眼睛,緊抿的雙唇顯示了他堅毅剛強的個性。中學時代,楊振寧認真地對父親說:“爸爸,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楊武之慈祥地看著他:“好好學吧!”楊武之欣喜地看到兒子身上的特殊氣質,超凡智慧,見識精確有毅力。

  楊振寧16歲了,該考大學了,楊武之這才不慌不忙地介紹兒子接觸近代數學的精神,讓兒子漸漸明白純數學太虛,不夠實用,楊振寧的目標轉到了化學上,但在入學考試時,他自修了高三物理,發(fā)現物理更適合自己的口味,認為自己具有學物理的氣質和風格,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物理專業(yè),而扎實的數學基礎為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鋪平了道路。這一切,楊武之夫妻絲毫未加干涉,靜觀其變。

  關于這一變化,人們詫異:“楊武之的兒子數學很好,為什么不子承父業(yè)攻讀數學呢?”當楊振寧在19年后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有誰還會懷疑當年的決定呢?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