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趣的動物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關于有趣的動物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
1.尋訪螞蟻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2、樂于對生物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3、歸納昆蟲的特征
4、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要點:
《尋訪螞蟻》由活動“跟蹤螞蟻”引入。由兩個畫面組成:一個是靜態(tài)的畫面,奇奇、妙妙、探探聚精會神地觀察著地面上的螞蟻;第二個是“動”的過程,三個小伙伴順著螞蟻長長的隊伍跟蹤追擊,由此進行探究的主題。后面安排了幾個連續(xù)的探究活動:小制作:“螞蟻”→觀察與交流:真正的螞蟻什么樣→比較:螞蟻的“兄弟姐妹”,歸納昆蟲的特征→展覽廳:各種各樣的昆蟲,展示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拓展活動(查找動物準備過冬的資料)。
教學過程:
1、教學引入
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化學家波特(George Porter 1920~)曾經(jīng)說過:“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边@是因為,好奇幾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兒童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喜歡刨根問底,并且極富想像力。這正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和必備的素質。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去尋訪螞蟻,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看誰能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
(1)引入活動:尋蹤追擊。
第1個畫面:觀察并提出問題。是一個相對靜態(tài)的畫面。奇奇、妙妙、探探、究究聚精會神地觀察著地面上的螞蟻。“螞蟻住在哪里?”“這些螞蟻排著隊干什么?”“咱們順著長隊去瞧瞧! ”。
第2個畫面,是一個動靜結合的畫面。四個小伙伴順著螞蟻長長的隊伍追擊。探探、奇奇跑的快一些,最先找到并趴在地上觀看螞蟻窩:“我找到了!螞蟻住在花盆底下?!泵蠲?、究究聞聲而來。
(2)做“螞蟻”?!拔浵伒纳眢w是什么樣子的?”這是在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最容易提出的問題。螞蟻身體小,僅靠觀察,學生不會對螞蟻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尤其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正常的。因此,用制作螞蟻模型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學生形態(tài)的了解,主要用意在于: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二是強化知識點——螞蟻的身體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的。
(3)觀察與交流:真正的螞蟻什么樣?這是本課教材的重點部分。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二級目標:多層次對螞蟻的觀察和提問。
根據(jù)學生的可接受能力,分為三個觀察層次:“螞蟻吃什么?”“螞蟻在干什么?”“螞蟻長得什么樣子?”?;顒拥恼归_循序漸進,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探究主題。
觀察由不同的形式和類型。一是定性的觀察。作為感知活動的觀察,要求觀察者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感知。二是定量的觀察。要求觀察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技能,想各種辦法進行觀察,其中包括運用工具進行觀察?!坝谜聊X球畫一個圈觀察螞蟻”,“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等畫面,表達的就是這一層次上的觀察。
(4)螞蟻的“兄弟姐妹”、各種各樣的昆蟲。這是由能力培養(yǎng)到內化知識的過程。通過觀察與提問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了觀察與提問的方法,知道了螞蟻的形態(tài)特征。在這里,教材中呈現(xiàn)的語言不多,目的是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舉一反三,對螞蟻這一類昆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歸納出昆蟲這一類動物的特征,拓展知識,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
(5)查找昆蟲準備過冬的資料。拓展活動,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做好準備。
2.動物怎樣過冬
教學目標:1、認識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的影響2、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
教學要點:這一課安排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四個層面探究活動,即趣味閱讀:小螞蟻找朋友→觀察與提問:提出問題,收集動物過冬的資料→匯報與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資料,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分類:動物過冬的方式→游戲:卡片問答→角色扮演:我要準備過冬啦!。例如,討論與交流,實際上是學生在閱讀了《準備過冬的動物》這個故事后,將能力內化為知識過程。
教學過程:
1、閱讀“小螞蟻找朋友”。誰能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動物過冬的方式為什么不同?”、“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通過查找資料的形式,調動學生腦海里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喚起對動物的家的回憶。
3、用什么方法搜集資料?讓學生通過查閱書籍,上網(wǎng)等方式進行搜集資料
4、更深層次的觀察與提問:給動物的過冬方式分類。教材中呈現(xiàn)的畫面是從同學們搜集到的資料中篩選出來的,有共性。
5、卡片競答游戲我角色扮演。這是探究方式上的多層次,意在通過活潑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已知事物的感受力,展示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真正將能力內化為知識。
3.上夜班的動物
教學目標: 1、探究晝夜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2、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進一步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要點:
“尋找螞蟻”和“動物怎樣過冬”是對晝行性動物進行的探究活動。對許多夜行性動物怎樣進行觀察?還有什么問題?“上夜班的動物”就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知道有的動物在白天活動,還有的動物喜歡在夜間捕食和運動。為此,安排了趣味閱讀:誰殺死了葦鶯的寶寶?→觀察與提問:還有哪些動物上夜班?→搜集資料:動物夜間干什么?→活動:貓的研究→觀察與討論:動物怎樣上夜班?→拓展活動:“動物夜間通行證”五個探究性活動。
教學過程:
1、趣味閱讀。故事中安排了7種動物先后出場,其中5種是夜行性動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體會到夜行性動物的行為,對夜行性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由此知道夜行性動物的一些特征,并通過搜集資料進行驗證。
2、貓的研究。由“一般”到“個別”,通過研究貓的行為,如夜行性以及適應夜行性的特點:眼睛和爪子等,拓展夜行性動物的特征。
3、觀察與討論:動物怎樣上夜班?這里面主要是歸納探究到知識。
4、辦一張“動物夜間通行證”,這用是“做中學”的形式對整個單元的歸納和總結。
- 關于我們的游樂器材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走進游樂場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從“天圓地方”說起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生物的多樣性的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上
- 關于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上
- 關于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莖越長越高苗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點亮小燈泡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放大鏡下的晶體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傳熱比賽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金屬熱脹冷縮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 關于科學是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 關于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教案 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 關于光的行進的教案 教學設計—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 我
- 小燕子和啄木鳥(看圖寫話)
- 大鼓唱支歌
- 韓國開發(fā)出緩解痛經(jīng)的衛(wèi)生巾
- 嬰童服飾朋友圈文案37句
- 食品藥品安全公益宣傳朋友圈文案33句
- 燈具營銷朋友圈文案33句
- 豆干朋友圈文案40句
- 關于動物家族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四年級上冊
- 關于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地球“變臉”帶來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從“天圓地方”說起的教案 教學設計—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飄呀飄,飄下來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蚯蚓小導游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動物的教案 教學設計 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上
- 第二單元 關于五官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十萬個為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三年級上冊
- 關于我也能當科學家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光合作用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我們的游樂器材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
- 關于滑梯里的奧秘的教案 教學設計 大象版五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