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義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反比例的意義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反比例的意義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課題

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第十二冊42頁。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觀察綜合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反比例關系的意義和判斷

教學難點

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理念

 

小組合作,自我探索,小組討論

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復習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復習2

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


二新授教學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學生觀察表格

觀察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第二個例題

觀察表中的兩個相關聯的量的數量關系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鞏固練習

六作業(yè)

什么是正比例關系?

判斷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并說出理由?

1小華騎自行車的速度一定,騎車的路程和時間。

2訂閱《小學生數學報》的份數和錢數 

3同一幅地圖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等邊三角形的周長和邊長。

5一個人的年齡和他的體重。 

  

講評: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

1,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和變化的量

2,再看這兩個量的商或比值是不是一定(不變)

3,用字母表示:=k(一定)

出示例題:

工地要運240噸水泥,如果每天運的噸數分別是240,120,80,60……各需要多少天?每天運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有什么關系?

每天運的數量

240

120

80

……

時間

1

2

3

……

學生觀察表格,小組討論,表中的數量有哪些:

每天運的數量,和運的時間,這兩個量在表中變化嗎?有什么關系?

240×1=240  120×2=240………

學生討論得出:每天運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兩個量在不停的變化,但是,這兩個量的乘積一定,這兩個量的乘積就是工地要運的240噸水泥。

每天運的噸數×天數=運的總噸數(一定)

糖果廠包裝一批糖果,每袋糖果的克數和裝的袋數的情況如下表。

每袋克數

40

50

80

100

200

……

裝的袋數

200

160

100

80

40

………

回答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是相關聯的量嗎?

2裝的袋數是怎樣隨著每袋裝的克數的變化而變化的?

3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各是多少?

每袋裝的克數和裝的袋數這兩個量是相關聯的量,兩個量都在變化,但是,這兩個量的乘積始終是一定的。

每袋裝的克數×袋數=這批糖果的總克數(一定)

像上面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個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用字母表示:

xy=k(一定)

 紙的總頁數一定,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么?

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他們與紙的總頁數有:

每本的頁數×裝訂的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所以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成反比例。

練一練

練習八

2

學生回答成正比例的量的關系: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正比例關系

觀察題目

結合題目填表格

學生討論表中的兩個數量的關系

每天運的數量擴大,需要的時間就縮小

學生觀察題目,回答問題看題中數量間的關系:每袋裝的克數擴大,袋數就縮小每袋裝的克數縮小,袋數就擴大。

學生說兩個例題中的哪兩個量成反比例關系。

學生嘗試做練習

學生嘗試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