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后記”記什么
關于“教學后記”記什么
曾經(jīng)有位學者指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寫教學后記則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能力是否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學后記能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心得與體會、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效應等記錄下來,作為教案的有效補充。
那么,教學后記究竟該記些什么呢?
1、記錄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
在日常教學中,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堂課可能是比較成功的。這時,我們就應該認真總結(jié)經(jīng)驗,具體包括:自己是如何構(gòu)思設計的,如何做課前準備的,選擇和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為講解重點和突破難點而選用的典型例句,以及取得怎樣的教學效果等一一記錄下來,定會從理性上有所收獲。
2、記錄失敗的教訓。
失敗的課人人都有,問題是該如何面對失敗。如果失敗后,能定下心來,認真冷靜地尋找失敗的根源,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虛心請教,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原因。雖然這是“失敗的記錄”,但“失敗是成功之母”。 如在教5的乘法口訣時,自己認為效果不錯,但在學生作業(yè)中幾次出現(xiàn)了像“五一得五”這樣的口訣,雖然再三提醒但還是有學生錯。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缺乏應用口訣和寫口訣這一環(huán)。如果在寫乘法算式時,直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在給這兩道乘法算式編口訣,就強調(diào)這兩個算式都應用這同一句口訣,學生可能錯誤會少些。此外,寫得太少,有些孩子口訣里漢字數(shù)字相混淆。
3、記錄學生的學習困惑。
學生在課堂中遇到的困惑往往就是一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了困惑,也就突破了難點。如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在教“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當堂課通過動手操作,畫圖學生理解,掌握的不錯,可是后來再和“幾與幾相加”放在一塊時,同學就分不清了,不知什么時候用乘法列式,什么時候列加法算式。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了解不夠。于是在教學后記中我作了如下總結(jié):講授知識時要深入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水平,要改進教法,如果當堂課就讓學生多比較,通過動手擺一擺“3個5相加”和“3與5相加”此類的題,學生就不會出現(xiàn)后面的錯誤了。
4、記錄瞬間的靈感。
在課堂教學中,飽滿的情緒和活躍的思維往往會讓教師“靈光一閃”,想到一個絕妙的教學方法,從而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課后認真記下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對開展今后的教學,開發(fā)學生潛能,都是非常寶貴的。
總之,教學后記是教師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再認識,是一種高層次高水平的思考,既可以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也能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高。
- 關于什么是“撫愛式”教育
- 關于女性懷孕后為什么會“下身”痛的知識
- 關于科技帶給我們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中國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教案 不能忘記的屈辱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慘痛的記憶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規(guī)則有什么用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向“誰”學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我的愛是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記憶快車的教學設計 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
- 關于一分鐘能做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
- 關于成長記錄袋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我能為你做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我研究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學做“小雄鷹”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
- 關于做個“快樂鳥”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