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空白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空白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空白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健康的人面對一種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會在知覺中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急于要改變它們并使之成為完美結(jié)構(gòu)的傾向,從而引起一種進取、追求、充滿緊張的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對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想象大有裨益。課文中“不確定性”和“空白”存在的地方越多,學生就越有可能參與作品意義的具體化,收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效果。語文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根據(jù)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對作品空白處進行挖掘、填補,必定能使學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鶩八及,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span>

作者往往根據(jù)寫作意圖,篩選、提取那些最能有力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材料,而把一些次要的場面用一句話概括或省略掉。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的空白,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想象。如教學《掩耳盜鈴》這篇寓言故事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去取下這個鈴鐺,你會采取什么辦法呢?”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有的回答我在這戶人家沒人的時候去取,有的回答我在打雷的時候去取,有的回答我在節(jié)日里放鞭炮的時候去取……

如教學《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時,讓學生找出哪一個是陶罐哪一個是鐵罐?大部分同學都會從神態(tài)和個頭上找出答案:從神態(tài)上看,鐵罐眉毛豎著,眼睛半睜著,斜視著鐵罐,嘴巴翹得老高,一副驕傲自大的樣子。而陶罐用溫和的眼神看著鐵罐,笑瞇瞇的,一副容忍的樣子;從個頭上看,鐵罐自認為自己比陶罐高大,以為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頭昂得高高的。如果此時教師再追問,有沒有別的方法去辨別?同學們會更深層次地思考,如從外形上看,右邊一個是陶罐,它是陶土做的,上面有美麗的花紋;如從質(zhì)地上看,圖上的刀、叉、勺等照常理說應該是鐵做的,它們的質(zhì)地與左邊的質(zhì)地相同,所以左邊的也應該是鐵罐;如從結(jié)構(gòu)上看,一般來說鐵制品可以帶把兒,拎在手上就是被碰著也沒關系,而陶制品帶“耳朵”可以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

如教《西門豹》一課,巫婆被扔進河里沒回來,官紳們是怎樣神情,怎樣向西門豹求饒?岸邊的老百姓又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這樣的設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