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的方法和探索
怎樣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的方法和探索
一、 是知行,還是行知?
[案例1]《軸對稱圖形》教學
A教學:
師:同學們,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
(屏幕上出現(xiàn)圓、長方形、等腰梯形等圖形,并演示分別把它們對折重合的情形)
生:這些圖形對折后,兩邊大小相等。
師:像這些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觀察一下,下面圖形是對稱圖形嗎?(出示幾個圖形)
生:……
師:(媒體再次演示對折的情形)大家看見這條對折后留下的折痕嗎?
生:……
師:這條折痕,我們就把它稱為對稱軸。每個同學拿出你們的長方形、正方形與圓形紙片,折折看,并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
B教學:
師:咱們做個試驗。在紙上滴一滴墨水,然后馬上將紙一折為二。再展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做試驗。
師:誰來交流與展示一下,你們是怎樣做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圖1)
(圖1) (圖2) (圖3)
師:(媒體出現(xiàn)圖2)小明用顏料在四張紙上分別畫了以上圖形,他很快將紙對折后再展開,這四張紙上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圖形呢?
生:……
師:(屏幕出示圖3)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畫出如同屏幕上的三個圖形嗎?
生:……
師:你還能用這種方法畫出其他的圖形嗎?能畫出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生畫,師組織交流。 (圖4)
師:小華用這種方法畫出了這樣的圖形(見圖4)。
想想看,他是怎樣畫的?又是怎樣折的?
你能把折痕描出來嗎?
……
[案例2]《8的組成》教學
A教學:
師:小朋友們,7+( )=8會填嗎?
生:……
師:那也就是說7和1組成8。跟老師說一遍。還可以怎么說?
生:1和7組成8。
師:6加幾等于8呢?
生:2。
師:那我們就可以說……?
生:6和2組成8,2和6組成8。
師:5和誰可以組成8呢?
……
B教學:
師:小朋友們,幫老師想個問題:如果老師在兩個盆子里各撒了一把米,有8只小雞跑過來吃米。每只盆子邊會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呢?
生:每只盆子邊有4只小雞。
師:一定嗎?
生:不一定。還可能是一邊3只,一邊5只。
師:還有什么可能呢?
生:……
師:一共可能有多少種情況呢?小朋友能分別把它們畫出來嗎?
生畫,師組織交流。
……
“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住了;做過的,掌握了?!睕]有親身的體驗,沒有積極的活動,很多知識便如同“過眼煙云”,很難扎根在學生腦海中。把“學數(shù)學”變?yōu)椤白鰯?shù)學”,把“書本的數(shù)學”變?yōu)椤盎顒拥臄?shù)學”,讓學生在活動與應用的過程中去體悟與理解知識,是建構(gòu)主義所大力倡導的理論,也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積極實踐的課題。
二、 是復制,還是探索?
[案例3]《三角形的面積》教學
A教學:
師:怎樣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呢?我們來做個試驗。請同學們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紙片。
生拿紙片。
師:大家看看書上的示意圖與箭頭所指的方向,跟著老師一起做。我們將這兩個紙片完全重合后,把一個紙片旋轉(zhuǎn)過來,再平移到這個位置,然后向上推。
(生邊看書,邊跟著老師做。)
師: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概括為“重合—旋轉(zhuǎn)—平移—上推”。我們再做一遍。
(生再做一遍,并口念“重合—旋轉(zhuǎn)—平移—上推”。)
師: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三角形形成什么形狀了?
生: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的面積是什么關(guān)系呢?
……
B教學:
師: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呢?我們能否思考一下:
1、 我們原來是怎樣求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它對我們有幫助嗎?
2、 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呢?對我們有幫助嗎?
3、 用三角形紙片試試看。一張有困難的話,能用兩張嗎?
生動手操作。
師: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嗎?誰愿意交流一下?
……
[案例4]《長方體的認識》教學
A教學:
師:觀察一下,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呢?
生:每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師:是嗎?請同學們用尺分別測量一下,看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生測量。
師:誰來匯報?
……
B教學:
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你們也能利用手頭的材料,搭出一個長方體框架嗎?
(每4人小組桌子上有近20根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其中有一些小棒的長度相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搭建。
師:哪個小組來交流與展示一下你們的作品?
生交流。
師:能談談體會嗎?
生:我們覺得相同方向的小棒的長度必須相等……
師:有沒有哪個小組搭建不出長方體。
生:我們,因為我們的材料里面有一組只有三根小棒的長度相同,找不出第四根了……
師:我們把方向相同的小棒看作一組,每組應是幾根呢?這四根小棒一定要……?為什么?
……
動手必須與動腦相結(jié)合。如果學生的動手實踐變成了簡單地執(zhí)行老師的任務,變成了一種對書本的模仿與復制,只需手的運動而無需腦的興奮,那么它的功效將會大大降低。動手實踐,需要一定的思維空間與思維坡度,需要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思維活動。讓“Hands on”的理念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吧。
三、是小課堂,還是大社會?
[案例5]《毫升的認識》教學
A教學:
師:容積單位不僅有升,而且還有毫升。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
我們看,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裝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幾下呢?誰上來試試?
生上去操作。
師:同學們觀察到了嗎?一共倒了幾下?
生:5下。
師:說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
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師:誰再上來驗證一下?
……
B教學:
師:容積單位不僅有升,而且還有毫升。相信大家一定已經(jīng)到市場上去搜集了很多關(guān)于毫升的資料。誰愿意把你獲得的資料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別看見了335ml、250ml的字樣,我想它們的容積也分別就是335ml和250ml。
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標上500ml,而啤酒瓶上卻是640ml。
……
師: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有誰知道升與毫升是什么關(guān)系嗎?
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問我爸爸的。
生:我是試驗出來的。
師:東西帶來了嗎?表演給大家看看。
生:這是咳嗽藥水瓶,它的容積約是100ml;這是塑料醬油壺,它的容積大約是1升,現(xiàn)在我把……
師:真不錯。還有同學也能驗證嗎?
生:……
師:有誰能知道1ml的水大約是多少?
生:做皮試用的注射器的容積大約就是1ml。
師:我們用鋼筆吸點水,然后向一只杯子里擠滴,看看多少滴水就很接近1ml。先估計一下,在擠滴。
生擠滴。
……
師:咱們回家后,想辦法把家里的鍋碗瓢盆等物體都計量一下,看看它們分別都能容納多少水,明天我們再交流,好嗎?
……
[案例6]《平均數(shù)應用題》教學
A教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數(shù)應用題。同學們回家后,把書上練習題的第1——3題作在練習本上。
B教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數(shù)應用題。你們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一些社會調(diào)查與統(tǒng)計嗎?老師建議,你們確立一個你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這幾天進行一次實踐活動或小課題研究,好嗎?大家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分工。咱們過幾天交流。
……
動手實踐,它不僅僅是課堂學習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更是一種貫穿始終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意識。它不能僅僅局限在小課堂中,它更應延伸到整個家庭和社區(qū)。讓學生試著用一種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以一種數(shù)學的活動投身到整個生活,他們的視野和能力會不一樣的。課堂只是一個交流碰撞的場所,真正的功夫在課外!
- 錢金鐸: 面積意義和面積單位 課堂教學實錄
- 特級教師王凌《認識整萬數(shù)》精彩課例賞析
-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教學設計
- 關(guān)于小學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的相關(guān)資料
- 關(guān)于教學教學 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 黃愛華關(guān)于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的教學實例
- 小學教學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預案設計
- 小學趣味課堂教學探索
- 聯(lián)系實際教學“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 封禮珍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錄 用字母表示數(shù)
- 關(guān)于讓學生的智慧在課堂里律動的好方法
- 小學數(shù)學乘法教學設計 “認識乘法”教學與反思
- 小學關(guān)于“九加幾”教學設計及反思
- 小學數(shù)學 “能被3整除的數(shù)” 教學片斷
- 我的電腦
- 兩只小鳥(小班)
- 極光是怎樣形成的?
- 清除腦內(nèi)“垃圾”免得老年癡呆癥
- 小組游戲 摘果子(中班)
- 中班美術(shù)繪畫教案《神奇的圓》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糖怎么不見了》反思
- 小班語言活動《貪吃的小豬》教案反思
- 幼兒園教案大班社會領域《我長大了》
- 人參包裝盒朋友圈文案32句
- 好聽的文藝范網(wǎng)名精美簡潔369個
- 幼兒園音樂課教育方法和論文:幼兒音樂綜合藝術(shù)教學的實踐探討
- 怎樣讓讓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研究
- 幼兒藝術(shù)教育論文:探索進行音樂繪畫的教學方法
- 幼兒園音樂課教育方法和論文:音樂教學實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與途徑
- 怎樣和幼兒玩游戲: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
- 幼兒園課堂教學研究:開放性外語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 關(guān)于改進數(shù)學教學方法的認識與實踐
- 主動探究能力的論文 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探索
- 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的探索與實踐的論文
- 英語學習相關(guān)教學論文 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英語學習
- 小學科學教學實驗教具和實驗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 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建議和好方法
- 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感小學高段教育的實踐模式探索
- 促進小班幼兒自我意識萌發(fā)的探索與實踐
- 中班數(shù)學游戲化的途徑和方法探索
- 對幼兒園活動區(qū)“怎么教”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