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學年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2009學年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2009學年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課程改革為中心,積極探索教學新思路,完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努力實現(xiàn)教研活動課題化、教研手段信息化,加強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研究,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實現(xiàn)我校教育優(yōu)質持續(xù)發(fā)展,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要點:

1、加強新課程和課題研究,走科研興教之路。每個教研組都要建立一個研究課題、每個教師都要根據(jù)本組研究課題和個人的實際,建立一個子課題,教研活動、課題研究都要結合新課標理念實施展開,挖掘課堂教學的潛力,探索教學新思路,教科室定期進行檢查指導,要求每位教師每學年上送一篇教研論文或課題實驗報告,形成由科研促教改、向科研要質量的氛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2、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業(yè)務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①如何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設計教案、制作課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②開設公開課、研究課,進行說課、評課、研討,如何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益;③如何把新課標實施、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有機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④收集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學法指導,教改信息,教學經驗,相互交流、自學、寫學習摘記等等,學校期末對教師學習摘記進行檢查評比。促使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

3、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三課制”為載體,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組織優(yōu)秀教師上示范課,骨干教師上研究課,每個教研組每兩周舉行一次公開研究課,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開出一堂校級公開課、一堂邀請課,納入教研組活動計劃和教師業(yè)務考核。邀請專家、名師來校上課指導,同時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要求教師做到“兩個優(yōu)化”:即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優(yōu)化教法與學法;堅持“三個始終”:即情感教育滲透始終,因材施教體現(xiàn)始終,反饋矯正貫穿始終;注意“六個結合”:即教書與育人結合,學智與學能結合,主導與主體結合,精講與多練結合,教法與學法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活動要講究實效,有創(chuàng)新有所得,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fā)展為主題,能力為主線,通過教法探討、學法研究,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4、加強教學的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各年級備課組,要統(tǒng)一規(guī)范備課,相互研討、相互交流,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教研組長定期對本組教師進行備課、改作的檢查,教導處不定期地進行抽查;行政室不定期對每位教師進行檢查聽課和備課、改作檢查,教務處、教研組每月末對每位教師進行備課、改作檢查。明確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才能啟發(fā)、誘導學生聽好課;只有認真改作,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師自身的水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備課組長負責好年段的教學進度和月末質量測試,試卷分章節(jié)或單元,落實到每位任課教師,把好質量關(試卷質量直接反映該的教師的自身水平和勞動態(tài)度),每月末最后一次的測試成績由班主任統(tǒng)計好,年段主任匯總報教導處。加強學科教學質量管理的研究,尤其要初三中考教學質量管理研究,努力提高中考的整體成績。

5、加強學科興趣小組的輔導活動,提高學生的素質。建立初三數(shù)學、自科;初一、初二數(shù)學、語文、英語、自科;書畫、聲樂、信息技術、體育等興趣小組,實行教師自愿申請和學校指定相結合落實輔導教師,要求輔導教師每周不少于二次的集中輔導時間(下午第四節(jié)或夜自學),備好課、上好輔導課,平時進行個別輔導,注重實效,地點落實到各活動室,人員由輔導教師在年段各班中選拔,搞好輔導工作,教研組長要進行檢查指導,年級組相互協(xié)調,教導處不定期地進行檢測,努力提高我校在市級各類競賽的成績。語文組每月上送3 篇學生習作給《初航報》或《諸暨教育???。

6、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的突飛猛進,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勢在必行,我校要求每個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在學年初制訂好教師自我發(fā)展計劃,一年內完成:讀二本專業(yè)書,建立一個子課題,上送一篇論文、一篇教學反思、一個教案、一個教學課件、二份單元測試卷,開出一堂公開課、一堂邀請課,帶好一個學科興趣小組,學年末學校對照檢查,納入教師學年考核。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參加高學歷進修、計算機培訓、普通話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學習;積極發(fā)揮學?,F(xiàn)有計算機優(yōu)勢,組織教師進行課件制作、課件應用的培訓;要求教師公開課、邀請課等都能用課件上課,努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工作行事歷

八月份:

1、參加市初中各學科新課程教材實驗教師培訓

2、暑期備課學習,制訂學科教學計劃

3.召開教研組組長會議

九月份:

1、參加市中小學幼教各學科教研大組會議

2、參加市課改實驗學科中心輔導組會議

3、迎接市“諸暨教育網(wǎng)校”教學與管理工作調研

4、參加市、片初中科學優(yōu)質課評比

5、參加市初中綜合實踐教師操作技能培訓

6、參加市、片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評比

7.參加紹興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

8.參加市初中科學教研平臺管理研討會

9、參加片教導主任、教研組長會議

10、做好年報統(tǒng)計工作

11、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興趣小組活動計劃、教師自我發(fā)展計劃

12、召開初二、初三任課教師會議

13、建立興趣小組并開始輔導

14、召開教研組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15、各教研組學科教研活動

16、做好學生學藉管理輸入上傳工作

17、慶國慶文藝會演、慶國慶黑板報評比

18、參加全國教師計算機等級考試

19、月考、月末常規(guī)工作檢查

十月份:

1.迎接市初中、小學集體調研

2.參加省課改辦組織的課改巡視展覽

3.參加市新課程與評價改革研討會

4.參加市諸暨市學科帶頭人評比

5.參加市初中綜合實踐中心組活動

6.參加市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討會

7.參加市初中自然科學(科學)特長生培養(yǎng)研討會

8.參加市初中科學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活動

9.參加市初一年級思想品德新教材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10.參加市初中《歷史與社會》中心輔導組結對教師活動

11.參加市一年級、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地方教材使用研討會

12.參加市小學、初中英語結對教師新理念課堂教學研討

13.參加紹興市優(yōu)質課(語言領域)評比

14、參加省學生中小學信息技術等級證等考試報名

15、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16、校初二英語競賽、初二語基競賽

17、各教研組學科教研活動

18、各教研組建立校級研究課題

19、組織期中考試

20、參加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

21、初一班際籃球比賽

22、月末常規(guī)工作檢查

十一月份:

1.參加市教研管理平臺工作研討會

2.參加市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論文評比

3.參加市初中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4.參加市初二年級語文新課程教研活動

5.參加市初二年級語文閱讀競賽

6.參加市初中數(shù)學教師教學論文評比

7.參加市初中科學教師計算機基本功操作比賽和課件制作比賽活動

8.參加市中學生政治小論文評比

9.參加市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10.參加市、辦中小學體育教學論文評比

11.參加市、辦中學美術、小學音樂教學論文評比

12.參加市、辦信息技術教學論文評比

13.參加全國八年級(初二)英語能力競賽

14.參加紹興市小學、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

15.參加市小學、初中英語結對教師教學理論學習講座

16.參加市CAI課件制作評比

17.參加市2004年度教育教學專題論文評比2005年度課題審報

18、參加省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

19、市初中一級辦學申報學校督導評估

20、參加片初中信息技術教研活動

(主題:新課程理念及信息學奧賽;地點:應店街鎮(zhèn)中)

21、參加教辦中、小、幼課堂教育藝術周;

22、全校廣播操比賽

23、召開期中年段任課教師會議

24、各教研組學科教研活動

25、期中總結表彰會

26、月考、月末常規(guī)工作檢查

十二月份:

1.參加市“校本教研”示范學校經驗交流會

2.參加市課改實驗示范學校課改工作研討活動

3.參加市教研員結對教師教學風采展示活動

4.參加市諸暨市新課程課堂教學成果展示活動

5.參加市初一年級學生"愛我家鄉(xiāng)"調查報告評比(《歷史與社會》)

6.參加市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論文評比

7.參加市初三學生綜合實踐操作技能競賽(鉗工、電工)

8.參加市初中語文教研組長現(xiàn)場會

9.參加市初中語文案例評比

10.參加市初中數(shù)學競賽

11.參加市初三自然科學競賽

12.參加市初中英語、小學英語結對教師理念課堂教學研討

13、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14、校第四屆課堂教學藝術周系列活動(月初)

15、校初二數(shù)學、自科競賽

16、月末常規(guī)檢查

2005年一月份

1.參加中學生藝術特長水平(小B級)測試

2.參加紹興市英語中考復習研討會

3.參加市初一年級語文新課程教學研討會

4.參加市中學政治教學論文評比

5.教研組工作考核

6、搞好期末復習、組織期末考試